二年级数学上册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
《二年级数学上册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 3 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41例5,完成教科书P41“做一做”和P4445“练习八”中第912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锐角和钝角,能正确画出锐角和钝角。2.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以及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1.在生活中找角。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
2、5。师:在图中,你能找到哪些角?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抽象出图中6个代表性的角。2.在交流中复习。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学情预设】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可以借助三角尺判断直角。3.在问题中引入。师:观察从例5实物图中抽象出的6个角,这些角长得一样吗?【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不一样。师: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吗?(能)【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物里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二、实践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1.交流汇报,感知特征。【教学提示】在比较时,要让学生明白,此时是
3、在比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但对于一些明显大于直角或明显小于直角的角,学生可以直接依据直角的表象得出结论,不一定非得通过操作去“比”。所以要强化直角表象,充分利用直角表象,提高判定角的类型的效率。(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说说这样分类的理由。(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学情预设】预设1:按是不是直角可以分为两类。预设2: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分类,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锐角、钝角的特征。2.分类验证,体验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6个角分类整理展示在黑板上。按是不是直角分类:按角的大小分类:师:大家凭感觉觉得有的角
4、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你们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吗?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验证每一组角,教师巡视指导。师:怎样验证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选择一组学生上台展示验证的方法。学生展示后教师小结:用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所测角的顶点重合,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所测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所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在直角的张口内,就比直角小;如果在直角的张口外,就比直角大。(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去验证,再通过小组汇报,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什么样的角比直角大,什么样的角比直角小。掌握判断一个角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的方法,为后面揭示概念打下基础。3.归纳整理,认识特征。(1)发挥
5、想象,自主命名。师: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全班讨论。(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经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钝角的认识)(3)找一找。师:三角尺上,我们能找到直角,请问还能找到什么角?【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三角尺上除直角外,还有两个锐角。师:在我们周围物体的表面上还有许多的锐角和钝角,请大家拿出三角尺去比一比、找一找。【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概念的过程,不断完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共6页DOC 年级 数学 上册 初步 认识 课时 锐角 钝角 教学 设计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996792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