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3运算定律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3运算定律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3运算定律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新人教版(共6页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4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P2425例5、例6,完成P27“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吗?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你们
2、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觉得参加植树活动我们需要做什么?【学情预设】需要将学生分组,有的挖坑,有的种树,有的浇水2.课件出示教科书P24的主题图。师:四(1)班同学正在植树,我们一起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有的问题是相似的,有的问题对本节课没有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以便有次序地开展后续的探究。【设计意图】师生的谈话既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接着主题图呈现了一个“同学们植树”的生活化情境,其中蕴含的信息极为丰富,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
3、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学中,要利用好主题图中的丰富信息,结合问题解决,呈现学习材料。二、自主探究,发现定律1.整理问题,明确研究任务。师:看来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我们把这些问题整理一下。大家提的问题基本是如下几个:(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参加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挖坑、种树的比抬水、浇树的多多少人?2.探究乘法交换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定律。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自己思考,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教师板书:425=100(
4、人)254=100(人)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情预设】学生有加法交换律的推导经验,所以可以很快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接着板书:425=254(2)举例验证。师: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解答后看一看,你发现了同样的规律吗?【学情预设】225=252师:是不是所有的乘法计算都有这样的规律?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举例后小组交流。(3)归纳概括。师:观察大家交流的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因为12010=1200,10120=1200,所以12010=10120,我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后,积不变。师:说得真好,我们就用这句话来说明我
5、们发现的一个乘法运算规律,谁给它取个名字?【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叫它交换律吧。预设2:加法也有交换律,为了区分开,应该叫它乘法交换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4)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师:你们是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的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学情预设】有了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用ab=ba来表示。可能还有少数学生会用别的符号表示,也要予以肯定。(教师板书:ab=ba)师:用字母表示的方法既清楚又简单,为了统一,我们用ab=ba来表示乘法交换律。这里的a和b可以是什么数?师生交流总结:a和b可以是任何数。【设计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运算 定律 课时 乘法 交换 结合律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