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自测试题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自测试题2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B.言语表达先于言语理解C.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平行发展D.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独立发展【答案】 A2. 【问题】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B.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C.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答案】 C3. 【问题】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
2、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答案】 D4. 【问题】 2010年5月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水稻产量基因OsSP114,将其植入我国南方水稻后,其产量增加了10%左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技术所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该技术用到了三种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C.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其产物必定是载体与OsSP114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D.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时.可用氯化钙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答案】 A5. 【问题】 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
3、分度【答案】 D6. 【问题】 导致“狼孩”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有缺陷B.生理成熟迟滞C.自然环境恶劣D.社会环境缺乏【答案】 D7. 【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答案】 D8. 【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A.探究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伴随教授实验D.模仿式实验【答案】 C9. 【问题】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A.语义联想B.视觉想像C.谐音联
4、想法D.关键词法【答案】 C10. 【问题】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答案】 D11. 【问题】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ous肉瘤病毒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C.抗体可以进人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 C12. 【问题】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
5、别约为35%、0、20%、15%、30%,则该细胞能完成()。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答案】 C13. 【问题】 下列教学指导中,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是()。A.带领学生到户外参观植物B.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C.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个组分别探究反射活动后进行交流D.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因素【答案】 C14. 【问题】 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制订了教学目标:“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该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应具备除以下哪项外的特征?()A.指向性B
6、.准确性C.可测量性D.以教师为主体【答案】 D15. 【问题】 口腔中的唾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无机盐【答案】 C16. 【问题】 道德的“蕊难故枣法”由()研宄,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A.柯尔伯格B.皮豫杰C.布卢姆D.克拉斯沃尔【答案】 A17. 【问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 C18. 【问题】 教师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
7、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教材资源C.学生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 C19. 【问题】 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答案】 B20. 【问题】 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属于教师的一般角色的有()。A.传道者B.授业解惑
8、者C.榜样D.管理者E.父母与朋友【答案】 ABCD2. 【问题】 个性的结构主要包括( )oA.人格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自我意识E.个性情感特征【答案】 BCD3. 【问题】 睡眠的功能有()A.保护功能B.选择功能C.恢复身体功能D.促进生长功能E.维持功能【答案】 ACD4. 【问题】 下列属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A.学习负担过重B.恐怖小说C.情绪不稳D.不良习惯E.交友不慎【答案】 ABCD5. 【问题】 下列对于教师的认识正确的有( )A.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B.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C.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D.
9、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E.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教师不需要学习【答案】 ABCD6. 【问题】 以下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高原期C.后期进行慢D.一直是进步的【答案】 ABC7. 【问题】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答案】 ABCD8. 【问题】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内发论B.成熟机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D.教育E.外铄论【答案】 AC9. 【问题】 下列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答案】 ABC10. 【问题】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10、 )。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B.学习具有先天遗传性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D.变化的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答案】 ACD11. 【问题】 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待遇的规定包括()A.工资待遇B.教师津贴C.教师住房D.医疗保健待遇E.教师补贴【答案】 ABCD12. 【问题】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E.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 BCD13. 【问题】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A.课程计划B.校舍安排C.课程标准D.教科书E.教学指导书【答案】 ACD14.
11、 【问题】 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为()A.身体总发育B.生殖系统的发育C.运动系统的发育D.神经系统的发育E.消化系统的发育【答案】 ABD15. 【问题】 以下属于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是()A.普及义务教育B.教育即生长C.教育即生活D.教育性教学原则E.“做中学”【答案】 BC16. 【问题】 属于教师的一般角色的有()。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榜样D.管理者E.父母与朋友【答案】 ABCD17. 【问题】 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体现在()。A.群体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E.显效的长期性【答案】 ABCD18. 【问题】 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
12、哪些选项构成()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交往的内驱力E.获得认同的内驱力【答案】 ABC19. 【问题】 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表演B.写作C.打球D.心算E.爬山【答案】 AC20. 【问题】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A.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B.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C.身体状况D.学习的程度E.情绪体验【答案】 AB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李老师的教学记:近期连续上了两次体育公开课。第一次,本认为自己上课规范,课堂组织严密,按统一派令练习,运动量、强度也不小。可是,同行点评说上课呆板,死气沉沉,学生像木偶似的。第二次,我努力活跃一点
13、,少集合几次,多自由练习时间,开展互帮互助。结果,还是有意见,课上松散、不严谨、有点乱。让我左右为难,“严”也不行,“活”也不行,体育课该怎么上?困惑!?(1)请从一堂好课的角度分析李老师产生“困惑”的原因。(6分)(2)如何才能处理好教学组织“严”与“活”的关系。(9分)【答案】(1)一堂好课的标准:1.课前备课充分目标明确。2.课中氛围热烈、参与度高。3.课后评价多元总结到位。4.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根据一堂好课的标准可见李老师“困惑”的原因为:1.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案例中可见李老师本身对好课的描述为“课程组织严密,学生配合,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小”,没有体现三维价值观,仅从知识
14、与技能方面评价,没有考虑过程与方法目标,更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混淆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性”;教师的“主导性”与“主宰性”;李老师错将学生的“自主性”理解为“自由性”,没有充分利用教师主导性,体现学生主体性。(2)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组织的“严”与“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从课前准备来看,我们要做到的是充分的备学生、备教材。要求老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选用符合这一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分析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特点来进行队列队形调配的安排设计,并结合到现代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课中,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中所提出的学生
15、主体性的要求,教师要体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等,但同时,不应该忽略掉教师的主导性,应通过任务的提出、及时的反馈,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始终处于教师的引导之下,避免出现放羊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第三,在对学生评时,应发挥多元性和多维性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去认知和评价自己以及同学在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并形成长效机制。2. 以下是乡愁的教学实录片段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季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生1:“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
16、浓烈的思乡之情。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生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生3:“小时候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生4:“这头”“那头”,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师: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对局部语言的品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让我们大家从整体上再去发现、总结诗歌的新奇美。生1: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邮票”等前三个意象是铺垫,末节抒发了爱国主义深情。生2:诗
17、歌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组构全篇,层层深入,及至最后,集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构思精巧。【答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象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
18、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学生人情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学生的即兴写诗,是让他们借助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学习语文的宝贵财富。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引发时,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抒发出来,而不是刻意地模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教师要时时认识到,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往往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时候是一名参
19、与者、引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满个性。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市大桥小学的张老师任教l8年,每年都坚持订阅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料,仔细阅读、不断钻研。近几年她开设个人教学博客,与同行们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领头雁。她曾教过一位性格孤僻的女孩,经家访张老师了解到孩子父母一直忙于生计,从小将孩子一人丢在家里,致使女孩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为了能让她有所改变,下课时,张老师常常拉着她的手,带她与同学一起做游戏;有空时,替她梳
20、梳凌乱的头发;天气多变时,提醒她及时添加衣服;放假时,领她回家一同玩耍慢慢地,孩子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渐渐地融进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张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答案】【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张老师的行为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首先,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张老师刻苦钻研,不但在教学上颇有成就。还注意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
21、能力和理论能力。不断积累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经验。材料中.张老师在任教期间,不断钻研学习,与同事分享心得体会,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张老师没有放弃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而是不断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4. 下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关于“比的基本性质”的部分教学内容,请阅读并据此回答问题。(1)请写出比的基本性质。(2)确定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3)设计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答案】(1)比的
22、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3)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谁能直接说出80+25的商,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是什么6/8约分后是多少,根据是什么怎样求出下列比值3:2,8:4,7:21,24:5。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想一想,以前学习过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一下在比中又有怎样的规律将6:8和12:16这两个比找出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特点(比值都相等)有什么不同点(前项和后项都不同),既然这样我们可以说6:8=1
23、2:16吗让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探讨6:8与12:16的关系。68=(62)(82)=12+16:6:8=68=(62):(82)=12:16:12:16=1216=(124)(164)=34=3:4:68=(62)(82)=34:68=(62):(82)=3:4。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尝试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巩固练习5. 案例:以下是某老师针对某版高一年级化学教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备注:实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尖感受水
24、果电池的电流)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马上有一位学生走到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将两极导线放在舌尖感受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这里没有提供电的外在装置,应该是生物电。【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学生实验】实验时2人合作,每位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并注意实验规则。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l-3、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
25、一系列的问题:【答案】(1)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2)该课程内容将不同的实验类型,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从伽伐尼的生物电理论到伏打电池到丹尼尔电池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让学生对原电池的发展历程有更清晰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能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在解决遇到的问题中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让学生能尝试沿着科学家发现的足迹去体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研究中实验的重要性、科学真理的相对性,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在螺旋式上升的“活动一建构”循环中进行的每个循环中都由“提出或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策(完善认知结构)应用新知识、技能和策解决新问题对新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评价、改组认知结构评价反馈明确学习的方向,进一步提出或发现新问题”等环节构成,一个个循环层层递进从而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