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平均数2教案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平均数2教案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平均数2教案新人教版(共5页DOC).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2课时 平均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P9192例2,完成P9394“练习二十二”第3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2.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养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
2、。师:同学们,学校正在进行踢毽比赛。下面是第3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你知道哪个队的成绩更好吗?(出示课件)【学情预设】预设1:算出哪个队踢毽个数多就行了。男生队:19+17+16+20=72(个);女生队:17+21+20+18=76(个)。因为7276,所以女生队获胜。预设2:还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男生队的平均数是724=18(个),女生队的平均数是764=19(个)。因为1819,所以女生队获胜。【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第3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在判断哪个队成绩更好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入了新课的学习。2.揭示课题,引出新知。师:同学们真棒!很快用两种不同
3、的方法正确地解决了问题,不少同学还用到了上节课学习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平均数(2)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学时也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素材,例如跳绳、拍球等,由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1.产生冲突。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2。师:现在看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哪个队的成绩好?【学情预设】预设1: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哪个队的成绩就好。预设2:不对,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用每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你真细心,发现了两个队的人数不同
4、,考虑问题很全面。)2.达成共识。(1)师:“平均”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就是分别算出男生队和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的个数”。(2)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平均数可以代表这个队的踢毽子的水平。3.自主计算,解决问题。(1)求女生队的平均成绩。师:下面请同学们算一算,女生队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能算出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个)教师板书。(2)求男生队的平均成绩。估算男生队的平均成绩。师:男生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呢?我们先来估一估。谁来估?【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16个、20个师:可能是20吗?
5、【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多的要补给少的,所以不可能是20”。师:也就是说多的补给少的以后,20会变小,所以平均数肯定比20小。师:那老师也来估一估,可能是14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多的补给少的以后,少的就变多了”。也有的可能说“不可能,因为最少的踢了15个”。师小结:所以平均数肯定比15大。那谁知道平均数在谁和谁之间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平均数在15和20之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红色粉笔圈出15和20。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计算等活动,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平均数 条形 统计图 课时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