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5篇.docx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5篇 感动中国2022,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感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1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黄文秀的驻村日记中如此写道。这句短短的话,折射出的是一名年轻党员的使命担当,饱含着的是对基层群众的酷爱和深情,凝合着的是一名年轻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扎进泥土,才能举起志向;心有远方,才能风雨兼程。黄文秀怀着“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的念想,一头钻进贫困人民中去,在近距离中感受群众疾苦,在走村入户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埋头苦干、
2、无私奉献中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真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年轻党员干部吃不了苦,胆怯受难,时刻打算逃离基层;有的年轻人不懂奉献,爱占小便宜,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甚至浮躁焦虑,对待群众看法粗暴,不把群众的问题记心上。种.种问题,不但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也损害了群众的心,说究竟还是价值观、群众观出了问题,缺少黄文秀那样担当奉献的品质和情怀。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在驻村满一年后,汽车仪表盘里程数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
3、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任和口碑。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看到了坚守志向信念、心系扶贫事业、忠诚担当作为的感人事迹。道路泥泞才会留下脚印,山峰陡峭才有无限风景。黄文秀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在群众心中留下的深深“脚印”,却不会抹去。 “吩咐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感召人”。 黄文秀的事迹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榜样,是一股催人奋斗奋进的精神力气。广阔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气馁,多几回“热锅上蚂蚁”的经验,打造一个坚韧不拔的品性。要向黄秀英同志学习,坚固树立正确的世
4、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基层中倾听群众心声,在群众中感知冷暖疾苦,到现场去了解村情民意,把自己的志向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每一件小事实事和为民服务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绘就出青春最美的模样。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2 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 “党须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须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高校毕业,怀揣着爱护祖国文化遗产幻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许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实力,可性格倔强的她,坚韧地坚持了下来,而
5、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珍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非常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爱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爱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探讨院的爱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究创新,攻克难题。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爱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爱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爱护是一项艰难而困难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爱护方向、爱护目标、爱护原则、爱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
6、妥当的爱护。”樊锦诗醒悟地相识到,面对如此绚丽的文化遗产,爱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爱护规划。在她的提倡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爱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爱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当敦煌文物探讨所副所长、敦煌探讨院副院长、敦煌探讨院院长等职务。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探讨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她带头参加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爱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爱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爱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探讨院与美国盖蒂爱护探讨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绽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爱护当中,使敦煌文物
7、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平安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探讨院培育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绚丽,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起先不堪重负。如何爱护与利用的冲突,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了樊锦诗日夜思索的问题。 “不能关起门来搞爱护,人们应当享受这一宝贵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参与了申遗材料的打算工作,非常清晰世界文化遗产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在她的主动提倡和推动下,爱护与利用的冲突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08年
8、底,敦煌莫高窟爱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莫高窟爱护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樊锦诗不会遗忘,一份她亲自参加事关敦煌文物爱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协提案,最终作为莫高窟爱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爱护工程起先实施。 在这一浩大的爱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平安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 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供应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为了爱护敦煌遗产,又能更好服务游客,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探讨院在全国的大型遗址中,还领先启动了参观预约制,并开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 中国 2022 大人物 观后感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