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预测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抹杀(m)腐朽(xio)脊梁(j)模式(m)B遁词(dn)省悟(xng)慨叹(ki)譬如(p)C鲁钝(dn)汲取(j)玄虚(xun)滞留(zh)D诓骗(kung)诬蔑(w)创意(chun)豢养(hu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烟囱嘶哑随心所欲扭捏作态B冠冕尴尬絮絮叨叨娇揉造作C摇曳难堪随机应变不攻自破D视察崇拜眼花缭乱学识渊博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故又称“桂榜”。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
3、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青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
4、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2)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4)三年谪宦此栖迟,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心怀天下的人生境界。范仲淹在被贬时依然表达了这样一种政治抱负“_,_。”(岳阳楼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5、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雨麦:下麦雨。有年:丰年。忭(bin):喜乐,欢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是进亦忧,退亦忧()(2)先天下之忧而忧
6、()(3)始治官舍()(4)引流种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亭以雨名,志喜也。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
7、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8、。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选文的敌论点是;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2选段是如何驳论证的?答:3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4你认为鲁迅可否称得上“中国的脊梁”?请联系你对鲁迅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答: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
9、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赏析这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六、语言表达(共10分)学了三顾茅庐后,班级中的学生对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班级拟举办“学习语文,重温经典”的主题活动。为了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请你写一封倡议书。要求:写明倡议原因,提出合理建议,25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