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细胞观察实验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细胞观察实验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细胞观察实验解析版.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细胞观察实验 一、单选题 1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转动粗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转动细准焦螺旋 转动转换器 移动装片 A B C D 2下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debac Ba 过程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Cb 中滴的是碘液 Dc 可以避免细胞重叠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A细胞膜和线粒体 B叶绿体和液泡 C细胞壁和叶绿体 D细胞核和液泡 4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某同学想探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于是,按照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动手制作了临时装片,并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要使图 2 中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除了将装片向右上方方向移动外,还要调节显微镜的 4结构 B实验过程中,该同学用滴管在玻片的一侧滴加的液体是碘液,用是使细胞染色 C观察临时装片时,应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调整到适宜位置 D若将 10物镜换成 40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增多 5普通光学显微镜中常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主要是()A目镜和物镜 B遮光器和反光镜 C反光镜和镜筒 D光圈和通光孔 6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一个目标细胞位于视野边缘处,若想将该细胞 进一步放大观察,首先考虑的操作应该是()A换成高倍物镜 B移动装片 C调节细
3、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 7图甲、乙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及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 B图乙中要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装片 C图乙中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 8下图是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番茄果肉和口腔上皮细胞时看到的物像,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 1 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 2 是番茄果肉细胞,图 3 是口腔上皮细胞 B三幅图中颜色较深的球状结构为细胞核,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起着控制作用 C这三幅图中细胞最外边的结构是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作用 D图 1 和图 3 的细胞中没有细胞质,图 2 细
4、胞中有细胞质 9使用显微镜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操作后,视野内的变化是()A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变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变少 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多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 10用显微镜(如图)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欲增加视野中物像的放大倍数,应该转动()A B C D 11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转动粗准焦螺旋可大幅度升降镜筒 B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时需用手直接转动 C转动可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D若上标有“10”、上标有“40”,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400 倍 12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的为物镜,为目镜为观察到的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
5、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 B C D 13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显微镜的视野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粗准焦螺旋 C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乙视野的放大倍数比甲大,视野也较暗 D上图中所显示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160 倍和 40 倍 1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 5,物镜是 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 10,物镜是 40。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是()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C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15结
6、合图 1-4 分析,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将装片向右移动可看清 3 处细胞的染色体 B图 2 是细菌细胞在高倍镜下的图像,换用高倍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压到装片 C图 3 显示:黑藻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正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D观察图 4 中的保卫细胞时,要用碘液染色 16如图为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某种植物根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B甲、乙细胞共有的边界是5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 C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的甲细胞后再观察颜色
7、较深的乙细胞,应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甲细胞,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 C 细准焦螺旋 17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 B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D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18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常用的仪器之一、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B实验环境较暗时,应选用大光圈且选择的凹面镜 C使用如图部件和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 26 倍 D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须擦拭目镜和
8、物镜,应使用擦镜纸 1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 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向下方移动装片向上方移动装片 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 B C D 20如图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血细胞玻片标本后绘制的图示,他对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的生物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B图丙中所有细胞都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C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D与甲相比,乙中的细胞缺少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连线题 21将显微镜各部
9、件的名称与作用匹配起来。镜座 A 转动时可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载物台 B 稳定镜身 转换器 C 转动时可大幅升降镜筒 反光镜 D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粗准焦螺旋 E 转动时可小幅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 F 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三、综合题 22图 1 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 (填标号),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应该调节 (填文字)。(3)下降镜筒时要从侧面注视 。(4)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则玻片上写的是 。23在实验课上,小明和小霞合作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在
10、显微镜下他们看到了如图所示情况。请据图回答:(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图。(2)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在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A 图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4)为了更清楚地看到 B 图中细胞的结构,他应该转动 C 图显微镜中标号 所示结构,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5)B 图中显微镜下看不清的是细胞的哪部分结构?。颜色最深的是 。24仔细观察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 1 回答下列问题:开始观察装片时,转动 (填数字),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
11、面看着 (填名称);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应该使用 ;(2)图 2 为显微镜的几组不同标准的目镜和物镜,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3)在观察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图 3 中的现象,则最可能出错的步骤是 。A取材 B展平 C盖片 D染色(4)图 4 为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如图所示的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25图 1 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 2 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 3 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内填序号,横
12、线上填具体名称)(1)图 1 观察到的图像中,要使视野变为视野,应调节图 2 中 所示结构:要使视野变为视野,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图 1 观察到的图像如视野所示,此时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正对通光孔或者调节 。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 3 中的物镜和目镜分别是 和 (填入序号)。(2)图 1 中是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3)图 4 中可能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甲/乙)图,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4)切洋葱时,有刺激性的液体流出,这些液体主要来自图中细胞结构中的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需要在 片的一侧
13、滴加碘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被染色较深的部位是 。26显微镜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世界走进微观世界。据图回答问题。(1)图 1 所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2)图 2 是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从甲图调整到乙图,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图 1 中的 (填字母)。(3)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 (填序号)。观察蚯蚓 观察青蛙的形态结构 观察鸡卵的结构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4)图 3 中丙、丁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丙细胞质中含有 ,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丁细胞不能。(5)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
14、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和 。(6)图 3 细胞结构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四、实验探究题 27以下是小明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分析回答:用洁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液滴,用镊子展平 染色 盖上盖玻片(1)请改正操作步骤中的两处错误:a:,b:。(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获得较大光圈,应调节图中的 (填序号)。(3)在规范操作下,小朋同学看到的图象应该是图中的_。A B C D(4)显微镜是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以下问题在你的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
15、你是如何解决的?(a)让镜筒下降应 (顺、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此时眼睛注视 。(b)当你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如果移动玻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那么污点应在 上。(5)在观察到的细胞中,有些细胞能进行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 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 。答案解析部分【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应先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接着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光圈换成较大光圈(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会变暗),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答案为:D。【分析】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
16、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调焦: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解析】【解答】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取、展、盖、染、吸。所以上图的排列顺序为:decab,A 符合题意。B.a 是盖盖玻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
17、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缘,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B 不符合题意。C.b 是染,在盖玻片一侧滴 12 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让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观察效果更好,C 不符合题意。D.c 是展,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可以避免细胞重叠,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
18、划数刀,形成0.5cm0.5cm 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 12 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解析】【解答】植物的叶片结构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等,因为细胞膜紧贴于细胞壁,比较薄,而线粒体比较小而且需要染色才能看到,所以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细胞膜和线粒体。故答案为:A。【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19、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解析】【解答】A因为在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也就是说物像和实际物体位置是相反的,所以图二中甲看到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实际上细胞是在右上方,所以要把位于右上方的物体移至视野正中央,应该往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就可以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A 不符合题意。B对细胞进行染色时,在载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
20、从另一侧吸引,B 符合题意。C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先转动 1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距玻片标本2-3cm 为止,C 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减少,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临时装片的制作:项 目 植物细胞(以洋葱表皮细胞为例)动物细胞(以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例)一擦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朝一个方向擦干净 二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三取 用镊子从鳞片中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 四展或涂 将约 1cm2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21、,用解剖针展平。将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 五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缓缓盖在生物材料上 六染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在相对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直至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七吸 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染液【解析】【解答】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故答案为:B
22、。【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 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物镜:“10 x”为低倍物镜,“40 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解析】【解答】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23、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一个目标细胞位于视野边缘处,若想将该细胞 进一步放大观察,首先考虑的操作应该是移动装片,把目标细胞移动到细胞视野中央。故答案为:B。【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 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物镜:“10 x”为低倍物镜,“40 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细准焦螺旋:移
24、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解析】【解答】A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细准焦螺旋;A 不符合题意。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乙中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装片,B 不符合题意。C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图中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C 符合题意。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反光镜(用凹面镜),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目镜:放大倍数有“5x”、“
25、10 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物镜:“10 x”为低倍物镜,“40 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据图可知,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是图 1,番茄果肉细胞是图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测试 专题 细胞 观察 实验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