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直线运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08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直线运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直线运动.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8 高考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直线运动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几何点,是理想化的模型。2、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与运动轨迹无关,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质点从初位置到末位置实际走过路程的长度,是标量。3、速度:表示物体(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一段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 4、加速度:用于反映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问题:(1)a=0 可 V0(匀速直线运动)a0 也可 V=0(竖直上抛至最高点)即 a、V 无关,而 a 是反映 V 变化之快慢 (2)a 变化表示何意?a 变化则
2、V 必变化吗?(3)a=-3m/s2是什么含义?如何判定加速还是减速?5、参照物 例题分析:1、一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一周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在此运动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的最大值分别为 2R 和 2R。2、某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先以速度 V1发生了位移 S,再以速度 V1发生了位移 S,它在 2s 的位移中平均速度为2V1V2/(V1+V2);若先以速度 V1运动了时间 t,又以速度 V1运动了时间 t,则它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V2)/2。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在 t=t0时,s0,V0,a0,此后 a 逐渐减小,则:(ACD)A、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
3、速度逐渐减小 C、位移继续增大 D、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4、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位置鸣枪,经过 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 0.50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 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多大?分析:设近峭壁距离人为 S1,则 S1=Vt1=340m/ss200.1=170m,声音从人传到远峭壁需时间 t2=ss75.0250.000.1,所以有S2=340m/s0.75s=255m,相距为 170m+255m=425m。学生练习: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 4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 10m/s,这 1s 内该物体的:(A
4、D)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 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 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不变而大小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BCD)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运动停止 D、速度不断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二、基本规律 1、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a=0,V=恒量,s=Vt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a=恒量,V 是
5、时间的一次函数,s 是时间的二次函数 概念:规律 问题:某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S=24t-6t2,则据此关系式可得哪些信息?当 t=4s时有 S=0,表示什么意思?这 4s 时间内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Vt=V0+at 例题分析:1、以 18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6m/s2,求:(1)汽车在 2s 内通过的距离,(2)汽车在 6s 内通过的距离。教师分析:匀减速运动要注意会停止下来,即加速度会变,它不是一直匀减速,要判断何时会停(3 秒即停了),之后是静止的。(24m,27m)d c b a 2、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
6、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 5s 速度达到4m/s,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 20s,然后匀减速上升,再经 4s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教师分析:可用两种方法求解,一用位移公式,二用平均速度公式。(10+80+8=98m)学生练习:1、海滨浴场的滑梯从顶端到入水处长约为 12m,一人由滑梯顶端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运动后1s 内通过的路程是 0.75m,则人滑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1.5,从顶端开始到入水所需的时间是 4s,人入水时速度的大小是 6m/s。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1,经时间 t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若再经时间 t 恰能回到
7、出发点,则 a1:a2应为:(C)A、1:1 B、1:2 C、1:3 D、1:4 讲评:前题为已知部分求整体,应注意各量的对应。后题应强化整体的匀变速来处理:S1=a1t2/2,而 S2=-S1,此过程去了还返回且整段是匀变速,所以有:S=V1t-a2t2/2,V1=a1t 即可得。注意规律均为矢量式,约定以 V0为正方向,减速运动尽量取整段。3、如图所示,ad、bd、cd 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细杆,a、b、c、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 滑环分别从 a、b、c 处释放(初速为零),用 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
8、达 d 所用的时间,则:(D)A、t1t2t2t3 C、t3t1t2 D、t1=t2=t3 题型变换训练: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象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爆光,记录下每次爆光时木块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爆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c)A、在时刻 t2以及时刻 t3两木 块速度相等 B、在时刻 t3两木块速度相等 C、在时刻 t3和时刻 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等 D、在时刻 t4和时刻 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等 讲评:匀速运动的速度 V=TT4624(T 为两次爆光的时间间隔),而另一个物体有S=恒量,所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图数据:S=1=2aT,所以,V3=TT27
9、243,V4=TT29254,选 C。2、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爆光的照片(如下图),如果拍摄时每隔 2s 爆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 4.5m,那么 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B)A、1m/s2 B、2m/s2 C、3m/s2 D、4m/s2 注意:车身的长度对应的实际长度(每个刻度即为 0.5m),再用s=aT2求解,s=20.1m-12m,T=2s,所以 a=2m/s2。3、用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的某点每隔 0.1s 放下一颗,在连续放下几颗后,对正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球拍摄得如图所示的照A C B D t
10、1 t2 t3 t4 t5 t6 t7 t1 t2 t3 t4 t5 t6 t7 片,测得 AB=15cm,BC=20cm,求:(1)钢球运动的加速度,(2)拍摄时 B 球的速度,(3)照片上 C、D 两球间的距离,(4)A 球上面正在运动的球还有几颗?分析:据s=aT2可求得 a=5m/s2,再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有:VB=1.75m/s,同理 SCD-SBC=at2得:SCD=0.25m,释放第一个钢球在 T 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为:S1=aT2/2=0.025m,因:(SAB-S1)/s=2.53(或 计 算VA=VB-at2=1.25m/s,VA=at,t=0.25s)
11、,所以 A 球上面还有 2 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V0=0,a=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分析: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总时间是 6s,若 g取10m/s2,则下落的高度是180m,它在02s内下落的高度为20m,24s 内下落的高度为 60m,46s 内下落的高度为 100m。要强化规律及导出公式。2、一物体从某高度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到达地面前的最后 1 秒内的位移是总位移的19%,取 g=10m/s2,问物体从多高的地方开始下落?落地时的速度多大 3、一条铁链 AB 长为 0.49m,悬于 A 端,使其自然下垂,然后让它自由下落,求整个铁链通过悬点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8 高考 物理 第一轮 专题 复习 教案 直线运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