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ptx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ptx(3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在各种界面上的吸附和在溶液中形成有序组合体的特性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基本性质 一般不溶物单分子膜、表面活性剂不溶 膜、固体表面上的超薄膜 表面活性剂应用基础性质 润湿、起泡、乳化、加溶、分散、洗涤等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一些规律 表面活性剂新疆界第1页/共371页第一章 绪 论1.1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tenside)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能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人类认识表面活性剂是从洗涤剂开始。第2页/共371页发展历
2、程:山羊油制成的皂(甘油三羧酸酯水解产物)皂角(皂苷)和猪胰(富含消化酶)肥皂(洋胰子):不耐硬水、不耐酸土耳其红油:蓖麻油与硫酸的反应产物短链烷基萘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Nekal,拉开粉):煤焦油衍生物烷基硫酸盐及长链烷基芳基(苯基)磺酸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大量使用 目前洗涤剂要求:洗涤效率高,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小,对织物和头发具有柔软功能,对环境友好,易于生物降解等。第3页/共371页1.2 表面活性剂科学 表面活性剂合成化学 研究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和生产技术。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研究表面活性剂性能、作用的规律和原理。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溶液结构和性能。第4页/共
3、371页1.3 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 单 位长度、与液面相切地收缩表面的力(单位:mN/m)。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量(单位:mJ/)。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分别是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研究液体表面现象时采用的物理量,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却又具有相同的量纲。25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 mN/m。第5页/共371页1.4 弯曲液面两侧压力差 由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常常成为弯曲状,由此,对液体的性质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细压力,也就是弯曲
4、液面下的附加压力(Laplace压).第6页/共371页Laplace公式 若液滴为球形:若液面不成球形:说明由于存在表面张力,弯曲液面对内相施与附加压力,其值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面的曲率。第7页/共371页1.5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溶液的表面张力 图1 溶液表面张力曲线 第8页/共371页 溶质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做表面活性(surface activity),可以用-(d/dc)c0 值来描述。此值大于0的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图1中B、C型曲线,其中C型为表面活性剂曲线),反之为非表面活性物质(A型曲线)。C型曲线转折点的表面张力值和浓度值通常用符号cmc和cmc来代
5、表。第9页/共371页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具有不对称的分子结构,整个分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亲水的极性基团,叫做亲水基(hydrophilic group);另一部分是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又叫做疏水基(hydrophobic group)。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性质,被称为两亲分子(amphiphile)。第10页/共371页 图2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征示意图第11页/共371页1.6 表面活性剂溶液特性 图3 表面活性剂溶液特性示意图第12页/共371页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度在温度升到一定值时会陡然上升,此温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溶度往往随温度上
6、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时出现浑浊,此温度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第13页/共371页 烃类一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浓度很稀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后则浓度剧增。这就是表面活性剂对不溶物的加溶作用。这种溶解现象既不同于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也不同于乳化作用。第14页/共371页 McBain的胶团假说可以解释表面活性剂的各种特性。多种溶液性质在同一浓度附近发生突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性质都是依数性的或质点大小依赖性的。溶质在此浓度区域开始大量生成胶团,导致质点大小和数量的改变。于是,这些性质都随之发生突变,形成共同的突变浓度区域。第15页/共371页1
7、.7 疏水效应 在表面活性剂水体系中,实现疏水基逃离水环境的途径有二:一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溶液内部移至表面,形成定向吸附层以疏水基朝向气相,亲水基插入水中,满足疏水基逃离水环境的要求,这就是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参见图4)。二是在溶液内部形成缔合体表面活性剂分子以疏水基结合在一起形成内核,以亲水基形成外层的聚集结构。第16页/共371页 图4 溶液表面吸附和胶团化作用示意图第17页/共371页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类型2.1 阴(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钠盐(肥皂)、脂肪酸三乙醇胺盐(用作乳化剂)、松香皂 (1)烷基苯磺酸盐 烷基苯磺酸钠 ,R基中的碳原子数在12左右,是大多数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
8、主要成分。第18页/共371页(2)烷基萘磺酸盐 二丁基萘磺酸盐和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拉开粉,作为润湿剂)(3)烷磺酸盐 正构直链烷烃磺酸盐的实用性质并不优于价格较低的烷基苯磺酸盐,水中溶解度较低,抗硬水性稍差,产量小。烯烃磺酸盐(AOS),RCH CHCH2SO3Na,性质与烷基苯磺酸盐相似,易生物降解,毒性小,对皮肤刺激性小。第19页/共371页 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优良的润湿剂。(4)石油磺酸盐 作为润滑油、燃料油中的防锈剂、分散剂,石油三采收率的提高等。(5)木质素磺酸盐 造纸工业副产品,良好固体分散剂。第20页/共371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ROSO3Na),用途广。但有两方面缺点
9、:一是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为醇;二是当R大于14时,在室温溶度很小。聚氧乙烯化的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 AES)C16H33(OC2H4)nOSO3Na 表面活性比同碳原子数的烷基硫酸钠高,有较好的钙皂分散能力、起泡能力及抗盐能力。第21页/共371页 有单酯盐和双酯盐 是低泡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化的磷酸酯盐能抗硬水,但润湿与洗涤能力稍差。第22页/共371页 2.2 阳(正)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多为季铵盐,除了具有表面活性外,其水溶液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如杀菌剂“新洁尔灭”结构如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易吸附于固体表面使表面变得疏水 第23页/共371页 2.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
10、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由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和羟基)构成。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在某一方面比离子表面活性剂优越:由于在溶液中不呈离子状态,故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及酸、碱的影响;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可以复配使用,在水及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在一般固体表面上不易发生强烈吸附。第24页/共371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RO(C2H4)nH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2)脂肪酸聚氧乙烯 RCOO(C2H4O)nH 脂肪酸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3)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4)聚氧乙烯烷基胺第25页/共371页 (5)聚氧乙烯烷基酰醇胺
11、 RCONH(C2H4O)nH 及 有较强的起泡及稳泡作用 (6)多醇表面活性剂 如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是油溶性的,加环氧乙烷与未酯化的羧基缩合,则得水溶性产品,无毒性,常用于食品工业。(7)聚氧乙烯共聚表面活性剂 也称聚醚表面活性剂,可分为:第26页/共371页 a.全整体共聚型 b.全杂乱聚合型 c.整体聚合杂乱聚合型及杂乱聚合 整体聚合型 (8)N烷基吡咯烷酮 表面活 性高,水中的溶度低 (9)亚砜表面活性剂 RSOR (10)膦氧化物 RPRR“O (11)胺氧化物(叔胺氧化物)第27页/共371页 (12)烷基聚葡萄糖苷 一般结构如下所示(二聚苷):有润湿、起泡及洗涤作用,水中溶度大,
12、生物降解性好,刺激性低。(13)乙炔叔二醇 RR“(OH)CCC(OH)RR”,具有优越润湿性质。第28页/共371页 2.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由非极性部分和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在一起的极性部分所组成。(1)咪唑啉类衍生物 (2)甜菜碱衍生物 R3N+CH2COO-(3)氨基酸衍生物 RNHCH2CH2COOH (4)牛磺酸衍生物第29页/共371页 2.5 一些特殊表面活性剂 指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了的全氟化合物,也包括疏水基部分含有碳氟链的表面活性剂。全氟表面活性剂不但能大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也能降低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低至20mN
13、/m 以下。耐高温,化学稳定性高,耐强酸、强碱。第30页/共371页 表面活性较高,例:是一种非离子硅表面活性剂。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蛋白质、树脂、明胶等。木质素磺酸盐:造纸副产品,作分散剂第31页/共371页 阳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例: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例:阴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例:第32页/共371页 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例:大环极性基与金属离子能形成螯合物 第33页/共371页 由一间隔基团连接相同的两极性部分而形成的表面活性剂。也称为“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其cmc远低于单体,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很低的Krafft点,相当低的浓度时就显示出某些突出的流变性
14、质。图5 二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示意 a.间隔基团连接亲水基;b.间隔基团连接靠近亲水基的疏水链部分第34页/共371页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界)面张力 3.1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毛细上升法、脱环法、滴体积法(滴重法)、吊片法、泡压法(起泡最大压力法)、停滴法、悬滴法。3.2 表面张力曲线 Szyszkowski公式第35页/共371页 图6 表面张力曲线最低点现象 1.有杂质的表面活性剂溶液;2.纯化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第36页/共371页 纯净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曲线并不会有最低点。表面张力最低值的出现有两种情况:a.“杂质”本身能使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得比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低表面
15、张力还低。b.“杂质”本身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并不强,但它能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使水溶液表面张力降得 更低。如今,水溶液表面张力不存在最低值已成为表面活性剂样品纯净的一个公认标志第37页/共371页 3.3 表面活性剂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与 效率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特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是指该表面活性剂能把溶剂(通常是水)的表面张力降到最低值,也就是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cmc)。第38页/共371页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则是指它把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一定程度所需要的浓度。Rosen建议,用使水表面张力降低20mN/m所需浓
16、度的负对数pC20作为描述此特性的参数。第39页/共371页 3.4 动表面张力 溶液表面张力不随时间而改变的表面张力值即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在此时间以前的表面张力值称为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时间效应)。许多测定平衡表面张力的方法稍加改动即可测出表面张力时间效应。吊片法适于时间效应缓慢;滴体积(滴重)法适于测定中等时间效应;振荡射流法测定很短时间的动表面张力。第40页/共371页影响表面活性剂动表面张力的因素及规律:疏水基碳链越长,表面张力达到平衡的速度越慢。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达到平衡的速度越慢。温度升高使起始的动表面张力下降速度加快,但对较长时间的动表面张力影响很小。加入电解质对离子
17、型表面活性剂的动表面张力有影响,而对非离子型无影响。第41页/共371页3.5 液液界面与界面张力 液液界面可以由不同途径形成,包括黏附、铺展和分散。图7 液液界面的形成 (1)黏附;(2)铺展;(3)分散 界面自由能: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界面面积使体系自由能的增量。测定液液界面张力较好的方法是滴体积法和滴外形法。第42页/共371页3.6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 在两互不混溶的液体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会使他们的界面张力降低。图8 界面张力曲线第43页/共371页3.7 超低界面张力 已知的表面张力最低的液体是4K时的氦,为0.37mN/m。低界面张力:0.020.1 mN/m;超低界面张力:
18、0.001 mN/m以下。(形成微乳液)第44页/共371页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和液液界面上的吸附4.1 吸附现象 吸附:物质在界面上富集的现象。表面活性剂在气液、液液、固液界面上都会发生吸附,其所具有的洗涤、润湿、乳化、分散和起泡等实际应用功能都与吸附特性有关。第45页/共371页4.2 Gibbs吸附公式 d/dc20,发生负吸附;溶质在表面上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小,一般无机盐类和多元醇类化合物溶液属此类。第46页/共371页4.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等温 线 一定温度下的吸附量随溶液浓度变化的曲线。极限吸附量的大小和达到极限吸附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度量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吸
19、附等温线的数学表达式:第47页/共371页 图9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表面吸附的Langmuir公式直线图 AM代表1mol吸附分子所占有的表面积第48页/共371页4.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决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极限吸附量的主要因素是极性基的大小。疏水链越长则达到极限吸附的浓度越低。升高温度使吸附膜排列更为紧密。加入无机盐使吸附稍有增加。第49页/共371页4.5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吸附量 若溶液离子强度大,则亲水基之间的电性排斥和分子尺寸影响较大疏水基长度对极限吸附量影响较小反离子水化较弱的,吸附性较强第50页/共371页 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改变溶液离子强度;
20、另一方面,加入电解质若与表面活性剂具有共同的反离子,由于增加反离子的浓度有利于其与表面活性离子结合,进而削弱其间的电性排斥,导致吸附量增加。温度上升,极限吸附量下降。第51页/共371页各类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规律表面活性剂分子横截面积小者极限吸附量较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限吸附量大于离子型的。同系物的极限吸附量差别不太大。温度升高,极限吸附量减少。无机电解质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有明显的影响,对非离子影响不明显。第52页/共371页4.6 吸附层结构与状态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层,从结构上可分为伸入溶液中的极性基层和伸向气体的非极性基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极性基层由
21、极性基和水(大部分为水化水)组成。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极性基层则以扩散双电层的形式存在。图10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结构示意图第53页/共371页 AM=RT是二维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凡表面压与膜面积符合此关系的表面膜即为理想气态膜。其结构特征是成膜物质分子间距离大,相互作用小。4.7 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热力学函数 标准吸附自由能:吸附标准熵:吸附标准焓:第54页/共371页4.8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原理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降低水表面张力是由于吸附作用在表面上形成定向吸附层,使得液体表面最外层的化学组成改变。原来的水分子被疏水基取代。后者对表面能的贡献较小,但不同疏水基的贡献又不
22、相同。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的化学组成和在吸附层中的密度决定其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第55页/共371页4.9 溶液表面的吸附速度 溶液表面张力之所以存在时间效应,是由于溶质分子自内部扩散到表面需要一定时间,同时还有吸附分子自表面脱附对吸附速度的影响,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需考虑电能的作用。此外,分子自溶液内部吸附至表面的定向排列过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第56页/共371页4.10 吸附层的动力性质 吸附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吸附层具有下列特点:疏水基的相互吸引作用赋予吸附层对外力作用的一定承受能力,具有一定强度,体现在表面粘滞(表面粘度为10-4-10-3g/s)性质上。产生了Marangon
23、i(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上运动的时候就会带动邻近的水一起运动)和反Marangoni效应。第57页/共371页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溶液界面上的富集,即它在界面上的浓度比它在溶液内部浓度大的现象,叫做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5.1 吸附量及其测定 固液界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称吸附物,固体称吸附剂。吸附量:单位量吸附剂吸附吸附物的量。第58页/共371页 浓差法可计算溶质的吸附量():通过平衡前后溶液浓度改变值计算。5.2 吸附等温线 一定温度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曲线。类型有三种:L型、S型、LS型(双平台型),见下图:第59页/共371页 图10
24、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L型吸附等温线:溶液浓度很小时吸附上升很快,随浓度增加吸附上升速度逐步下降,最后吸附趋向一饱和值。第60页/共371页 S型吸附等温线:在低浓度时吸附量很小,而且随浓度增加上升很慢。到一定浓度以上吸附量陡然上升,然后趋向一极限值,等温线呈S型。LS型吸附等温线:吸附在低浓度时很快上升并达到第一平台吸附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附随浓度变化不大。浓液浓度继续上升至某一值时又陡然上升,然后趋向于极限吸附量,形成第二吸附平台。第61页/共371页 实际体系中可能得到更为复杂的结果,吸附等温线有时显示多阶式或带有最高点的形式,如图11:图11 表面活性剂在石墨化碳黑上
25、的吸附 1.C 12H25SO4Na 2.C12H25OC2H4SO4Na第62页/共371页 吸附等温线最大值的出现是存在少量高活性杂质的结果。在溶液中形成胶团前,杂质的吸附导致吸附量偏大。溶液中形成胶团后可将杂质加溶其中,使杂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下降,固液界面吸附平衡向解吸方向移动而在吸附等温线上形成最高点。多阶式吸附等温线则常被归结为吸附剂表面不均匀和表面活性剂不纯的结果。第63页/共371页5.3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是溶质、溶剂和吸附剂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凡能降低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和增强溶质与固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皆能促进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物理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