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的教学反思.docx
《《折扣》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扣》的教学反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折扣的教学反思折扣的教学反思1 接着通过四个例题来考察应用: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声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廉价了多少钱? 3.王阿姨600元买了打六折的衣服,原价多少钱? 4.一部手机原价4800元,现价4650元,请问手机打了几折? 之后带领同学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原价折扣=现价;原价(1折扣)=节约。 最终通过课本中的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反馈。 通过同学的做题我发觉,对于比较简洁的题目,如“篮球原价80元,打六五折之后多少钱?”,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做出来;对于需要逆运算的
2、第3题(王阿姨600元买了打六折的衣服,原价多少钱?),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练习二的第3题(书店图书凭优待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待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出来。 我思考或许我应当把总结数量关系式那一步提前到出考察的4道例题前,同学知道了数量关系式之后,再做题目会更简洁理解和把握。课前也可以出示几道关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给同学供应多一个支架。从效果来看,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高估了同学的接受力气,另外,课堂上照旧有部分同学不爱听讲,不动脑筋,思绪游离于课堂外,对于他们,我虽说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还是在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爱好,嗯 加油吧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折扣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百分数的学问基础上教学的,折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特别亲热。 成功之处: 1、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同学深化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同学对于折扣并不生疏,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借此很自然导入课题使同学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对学习的内容布满了爱好。 2、课前同学仅限于知道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其它折扣的具体意义还比较模糊,比如部分同学认为10%就是十折。这节课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同学明
4、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让同学区分打折虽然是优待,但是优待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学习同学都明确了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待的折扣是25%,也就是廉价了原价的25%。 4、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明确了: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由于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不足之处: 由于借班上课,课前又临时更换了班级,多媒体在上课中不巧正好死机了,以至于影响了呈现同学的学习成果留
5、下一点圆满;个别学困生对于优待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 再教设计: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待与折扣的区分。老师还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折扣的教学反思3 折扣是人教版六班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百分数(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亲热相关。而折扣是人们购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亲热。这节课要求同学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洁的计算。 依据六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他们生疏的商家促销“特价”、“打
6、折”等词为切入点,引导同学提出问题,通过同学个人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几折”、“打折”的意义。然后,通过百分数应用这一学问的迁移、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创设循序渐进的练习活动,让同学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问题。活动以同学为主,面对全体,促使同学乐观活跃地参与教学当中。 折扣的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百分数这一单元中的独立一课,是在同学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学问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同学的实际生活联系特殊紧密,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同学的这种熟识还只是凭借生活阅历产生的感性熟识。如打折,同学都能想到是廉价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所以
7、对折扣学问概念同学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同学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学问相联系,欠缺学问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老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开放教学。 一、情境导入,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同学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熟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搞促销,打折出售的现实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同学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三是理解优待是指在原价的基础上少多少,是与原价相比削减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同学再去探究例题的
8、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用数学的学问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全部折扣问题,都是同学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买书包、篮球、等,除了经常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穿的衣物、某些消费等等的优待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同学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爱好,乐观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气,学会理性消费。 三、熟识折扣的不同表达形式,把握本质属性。 “在数学中,同一对象常常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能否娴熟把握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熟识该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对数学概念本质属
9、性把握的深刻程度,也直接影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如在本节课中,在消逝“五折”时,我问同学还能怎么说?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发觉也可以说“对折”或“半价”,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是指现价在原价的百分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所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创设一些与同学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境。如:去商场买衣服,打七折;去鞋店的情境;去两家商店买书包;当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同学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同学的认知进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化,特殊贴近同学的生活,同学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受一
10、样,又是关怀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乐观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念与乐趣。 2、强调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同学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同学的参与热忱,很好地培育了同学思维的灵敏性和深刻性。如在同学把握发觉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同学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留意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气。教学情景的设计贴近生活,把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同学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同学的解题策略,为同学创设了呈现才智、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同学充
11、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育了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状况。由此看来,老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折扣的教学反思5 折扣是指();成数是指()。 税率是指();利息=()。 折扣是指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成数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特别之几的数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利息=本金x年利率x存入年限 折扣和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件上衣原售价100元。 库存太多,流淌资金无法周转,准备: 七折出售 这就是说: 100乘以0.7,70块钱就卖出去 0.7就是七折,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
12、店家扣掉了三成。 看明白了吧 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和成数,折扣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区分: (一)含义方面: 1、百分数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 把两个数量的比值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如某学校去年1000名同学中有150名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人数与同学总数的比是,百分比就是,记作15%。 2、折扣是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特别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3、成数指不带零头的整数,如五十、二百、三千等;一数为另一数的几成,泛指比率。 (二)生活应用方面: 1、百分数用于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盈利率问题。 2、折扣一般用于商品打折,可以是整数的八折,也可以是7.8折等。 3、成数农业收成经
13、常用成数表示,也适用于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进展状况。 不仅仅是用于商品打折。 联系: 1、折扣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商场打八折为折扣,可换算成百分数即百分之八十。 2、成数和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率:比如我国进口车总量增加三成为成数,可换算百分数为百分之三十。 3、折扣和成数:打八折折扣即是八成成数。 扩展资料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相当于百分数。 例:一成就是10%,三成五就是35%,八成五就是85%。 方法:分数X10=成数成数/10=小数(成数除以10等于小数)成数X10=百分数折扣,指买卖货物时按原价的若干成计价,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如:以汇票的折扣动用银
14、行的基金。 计算方法:单位货物折扣额=原价(或含折扣价)折扣率。 卖方实际净收入=原价-单位货物折扣额。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会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接受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别名:百分率、百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数 百度百科-折扣 百度百科-百分比 税率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百分数问题来解决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百分数”是六班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各种百分率、成数与折扣、纳税等等,争论性学习既扩大了同学所学的学问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
15、熟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正是由于这方面思考,促使我运用“争论性学习”来开展这部分的思考和教学,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来贯彻探究性学习理念。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争论):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有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争论性和实践性,使同学的学习更具开放性,在学习中更能激发同学的乐观性和探究欲望,培育同学综合力气。 老师更能通过实施争论性学习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同学亲身经受争论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学问的力气。 二、争论性学
16、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学问目标: 1、让同学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把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分联系,通过调查与争论,熟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把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 1、让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气。 2、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情感目标: 1、让同学在具体的状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育同学用数学的眼光
17、观看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培育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力气。 2、培育同学乐观探究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争论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力气分析: 同学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同学发觉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全都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依据所学学问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 同学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的特点,有利于同学更好地学习新知。 学习态度分析: 在活动的支配上有调查争论、小组合作
18、、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同学所宠爱的学习方式,能增进同学的学校爱好。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者是六班级的同学,具有确定的争论性学习经受,擅长思考和同学沟通,语言表达力气较强,对争论问题有着深厚的爱好。 四、争论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学问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巩固同学所学的数学学问,而且能够关怀同学更加深化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能依据所给的线段图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生:红花是白花的50(或);白花是红花的2倍;白花比红花多100;红花和白花的朵数比是12
19、;红花是红白花总数的;师:可见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 师:你能将下面的数量关系换个说法吗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比其次次吃的少2千克 生: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20,其次次吃了这桶油的20再加2千克 一桶油,第一次和其次次共吃去这桶油的40还多2千克 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同学思维发散性的培育供应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学问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同学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 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由于不同表征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不同事实和程序。 从问题决的角度看,
20、重述数量关系不仅有理解题意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解题方案的设计。 g波利亚认为,转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转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近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它表示数量关系与倍数、比或分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表示数量关系形异而实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等价变换。 这种等价的变换,使问题得到重新组织,从而激活某个适当的解题学问块,如倍数学问块、比的学问块和分数学问块等,有助于同学接近或找到解题的路径。 其实,学校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填补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空隙的过程,而这种填补从确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已
21、知条件、所求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持续的等价变换行为。 二、条件变换基本解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在上面的线段图上增加一个数量20朵,你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还是白花的朵数?你能求出另一种花的朵数吗?生1:我想将它作为白花的朵数。 生2:我想将它作为红花的朵数。 师:你们会解答吗?师:假如将20朵作为红花和白花一共的朵数可以吗 你能依据它算出红花和白花各是多少朵吗 师:假如将条件“红花是白花的50”换成“红花比白花少50”,你们还会解答吗?生: 常见的百分数问题依据解法有几种基本形式,如aB%、aB%、a(1B%)等。 同学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解和把握是同学解答较简洁问题的基础,其理解的
22、程度和运用的娴熟性直接影响着较简洁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条件变化的方式将百分数问题几种基本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同学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及其解法。 对于前面所论的等价变换而言,其最终归宿就在于解题者已经把握的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三、画线段图数量关系的直观化 教学片段三 问题情境: 一桶油,第一次吃去它的 20%,是其次次吃的50%。 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吗 同学尝试画图,然后师生沟通。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我是将上面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第一次吃的是其次次的50”可以说成“其次次吃的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就好画了。 师:是啊!这样我们很简洁地从图上看出其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折扣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