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docx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
2、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3、,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
4、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
5、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景感受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广泛性,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2、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数量表示图形位置,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书P105画面并提出问题,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 原来,他们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25列举红花,第28排第30列举黄花)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章。类似用“第几排第几列”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参于教学活动 (1)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入座。 师:只给一个数据如“第5号”你能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吗?为什么?要确定必须怎样? 生:不能,要确定还必须知
7、道“排数”。 (2)教师书写平面图通知,由学生分组讨论。 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 (2,4),(4,2),(3,3),(5,6)。 师:你们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怎样确定你自己的座位的位置? 排数和列数先后须序对位置有影响吗? 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 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须序对位置有影响。 (3)让学生的问题都是通过像“9排8号”,第2列第4排,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
8、。例如前面的表示“排数”后面的表示“列数”。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4)在生活中还有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的例子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对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p46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6,1,1。 2、“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标志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9、 1 2 3 4 5 6 7 8 五、教后反思 师: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由同学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设疑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七年级数学教案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 第10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情
10、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
11、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第11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2、 二、新课。 例1. 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 1. 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千米。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
13、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1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在已有的对幂的知识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与同伴合作,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 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作交流能力、
14、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他们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以课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识为引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际在列式计算时遇到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结合学生现有的有关幂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 三、讲授新课
15、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n=a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
16、加 三、应用提高 活动内容:1完成课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3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4处理随堂练习(可采用小组评分竞争的方式,如时间紧,放于课下完成)。mnp 四、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计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下册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