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课件.pptx
《岁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岁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课件.ppt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咬指甲一、咬指甲【案例】洋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紧张。上课、睡觉时,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大人阻止,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1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看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形成原因】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
2、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对策】:(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第1页/共13页二、口吃二、口吃 【案例】朱,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
3、,1岁半以后才开始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上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时与同学交谈,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情况,说上几个字便卡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腼腆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形成原因】(1)家族遗传影响通常,口吃患者家族中的口吃发生率较高,大约达65%左右,因此认为与遗传有关。(2)模仿他人形成(3)突然精神刺激如父母争吵、家庭不和、环境突变、突然强烈的惊恐刺激等,都会使孩子感到很紧张。如果父母未
4、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孩子的紧张心理,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口吃。(4)父母要求过急在孩子学习说话的阶段,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时,父母急于做过多矫正,以致于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时,就经常打断说话,进行纠正。结果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一说话就会紧张,担心说错话。就可能出现口吃。第2页/共13页二、口吃二、口吃【对策】(1)消除说话时引起情绪紧张的因素要努力创设平和、协调的气氛,帮助孩子减少紧张感。(2)尊重孩子,给以信心不要说孩子是“小结巴”,应该避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学孩子结巴的样子,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议论孩子的结巴问题。(3)正确的矫正方法成人要有耐心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和颜悦色地、语速缓慢地用
5、简单的语言与孩子交谈刚才的话题,让孩子在与成人简单的对话中作出简单的回答。(4)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语言训练正确示范。老师念出正确的发音,让孩子看着老师的嘴形,逐句逐字模仿训练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要求他速度要慢,声音要轻,先把要说的话想好,然后慢慢地、轻轻地说出来。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教孩子在说话时用可做些呼吸和发声练习,或做手势和头部运动,来分散害怕口吃的注意力。可以用游戏来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来分散对口吃的注意力。让孩子多朗读儿歌、歌曲和背诵故事。训练要由易到难。可以先让孩子多与熟人说话,对话的人少一些;再逐步引导孩子与陌生人对话,对话的人多一些。教师先单独向他提些问题,当他能顺利回答后,再
6、进行交流。(5)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多鼓励孩子第3页/共13页三、言语发育延迟三、言语发育延迟【行为表现】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发生率暂不详。后果:语言能力缺失,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形成原因】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交往障碍(自闭症、自闭倾向等);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当的语言环境;发音器官形态、运动异常;脑发育不全及脑损伤等。【对策】(1)游戏疗法(2)言语符号词汇的扩大(3)词句训练(4)语法训练(5)表达训练(6)文字训练(7)交流训练第4页
7、/共13页 【案例】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虾仁炒蚕豆和青菜豆腐汤。孩子们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吃饭,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碗勺相碰的声音。看到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这时,我发现洋洋小朋友在饭刚分好时他吃了一口米饭、一口虾仁,刚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菜几乎没动。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后来急了就让他把汤倒在饭里自己吃,他连汤带水慢条斯理地吃着。这顿饭他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米饭吃完,菜全剩在碗
8、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形成原因】造成偏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父母偏食,直接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2、添加辅食操之过急,影响宝宝对食物味道的感受。3、味道不好,影响宝宝的食欲。4、独生子女,家人过于溺爱,零食不断,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5、微量元素缺乏。【对策】1.让孩子与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或是与不偏食、不挑食的孩子在一起吃饭,创造一个愉快的就餐气氛,并且鼓励他向其他人或小朋友学习。2.平时不在孩子面前谈论某种食物不好吃,或者有什么特殊味道等之类的话题。家长也要处处做出榜样,把孩子不喜爱的食物,在孩子面前,大口大口香甜地吃下去。3.控制零食,两餐饭之间的间隔时间保持34小时。4.多带孩子到
9、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增加活动量后,他们会产生饥饿感。5.改善烹调技术,对小儿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调整,或改变这种食物的形态后再吃。6.在节假日、郊游或参加亲戚家的宴请时,孩子情绪高涨,可以让他尝点平时不爱吃的食物,以后也就慢慢适应了。四、厌食四、厌食第5页/共13页五、退缩行为五、退缩行为【案例】某某,5岁,女,上幼儿园中班。某某初到幼儿园时长得瘦小、单薄、楚楚可怜,吃饭很少。她从来不与别的小朋友相处,胆子特别小,从来也不大声说话。老师给她安排座位她不坐,给她玩具她不要,就是哭着抱着自己的小书包,独自一人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直到一个月后,她才勉强与小朋友坐在一起,但很少讲话,显得格格不入
10、。【行为表现】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完成了对哈尔滨市1200名托幼园所儿童的心理行为调查。结果发现,社会退缩问题占12.9%。【形成原因】(1)先天适应能力差。这类儿童从小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接触人,若勉强去适应,适应过程很难而缓慢,平时也不爱活动。(2)后天抚养教育不当。有的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就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致其采取逃避的方式,如拒绝上幼儿园或学校。(3)遭受心理创伤。还在在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常见 心理 问题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