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木工程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ppt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土木工程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土木工程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的基本工作 课程主要内容课程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测设的基本工作。重点讲述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和已知坡度线的测设本章主要讲述测设的基本工作。重点讲述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和已知坡度线的测设。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的精度要求。了解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的精度要求。2.掌握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参数计算和测设方掌握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参数计算和测设
2、方法。法。3.掌握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掌握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参数计算和测设方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参数计算和测设方法。4.熟悉利用全站仪放样点的平面位置熟悉利用全站仪放样点的平面位置第1页/共38页n n预备知识预备知识:n n 1.1.概念概念概念概念:n n 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计算出待建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计算出待建构筑物的轴线位置
3、、尺寸及其高程,计算出待建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计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或原有建或原有建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筑物的特征点筑物的特征点筑物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筑物、构据,然后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筑物、构据,然后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筑物、构据,然后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筑物的特征点
4、筑物的特征点筑物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或轴线交点或轴线交点或轴线交点)在实地标定出来,用以在实地标定出来,用以在实地标定出来,用以在实地标定出来,用以指导施工。指导施工。指导施工。指导施工。2.2.测设工作的实质测设工作的实质测设工作的实质测设工作的实质:是点位的测设。是点位的测设。是点位的测设。是点位的测设。n n 3.3.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和已知高程测设。知水平角测设和已知高程测设。知水平角测设和已知高程测设。知水平角测设和已知高程测设。第
5、2页/共38页 第一节第一节 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度和高程的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度和高程的测设一、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1.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是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给定的方向,量出已知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是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给定的方向,量出已知(设计设计)的水平距离,在地面上定出另一端点的地面位置。的水平距离,在地面上定出另一端点的地面位置。2.测设的工具:钢尺、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设的工具:钢尺、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 3.测设方法测设方法第3页/共38页n n、钢尺测距、钢尺测距、钢尺测距、钢尺测距n n (1)(1)一般方法一般方法一般方法一般方法n
6、n 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对于地势平坦地区n n 如图,设如图,设如图,设如图,设A A为地面上已知点,为地面上已知点,为地面上已知点,为地面上已知点,DD为已知为已知为已知为已知(设计设计设计设计)的水平距的水平距的水平距的水平距离,要在地面上沿给定离,要在地面上沿给定离,要在地面上沿给定离,要在地面上沿给定ABAB方向上测设出水平距离方向上测设出水平距离方向上测设出水平距离方向上测设出水平距离DD,以,以,以,以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B B。具体作法是从。具体作法是从。具体作法是从。具体作法是从A A点开始,沿点开
7、始,沿点开始,沿点开始,沿ABAB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已知设计长度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已知设计长度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已知设计长度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已知设计长度DD在地面上定出在地面上定出在地面上定出在地面上定出BB点的位置。然后再量取点的位置。然后再量取点的位置。然后再量取点的位置。然后再量取ABAB之间水平距离之间水平距离之间水平距离之间水平距离DD作为校核,作为校核,作为校核,作为校核,若差值若差值若差值若差值=D-D=D-D在容许范围在容许范围在容许范围在容许范围(5(5)外,则将端点外,则将端点外,则将端点外,则将端点BB加以改加以改加以改加以改正,求得正,求得正,求得正,
8、求得B B的最后位置,使的最后位置,使的最后位置,使的最后位置,使ABAB两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已知两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已知两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已知两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已知设计长度设计长度设计长度设计长度DD。当。当。当。当 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正正正正。第4页/共38页第5页/共38页对于地形坡度较大地区对于地形坡度较大地区 如图所示,在如图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给定方向,在距离为点安置经纬仪,瞄准给定方向,在距离为D的大致距离处,竖立标志,用钢尺量得其斜距为的大致距离处,竖立标志,用钢尺
9、量得其斜距为L,并测得经纬仪的竖盘读数为,并测得经纬仪的竖盘读数为L,则倾角为,则倾角为=90-L,此时量取的水平距离为,此时量取的水平距离为D=LCOS,若差值,若差值=D-D=D-LCOS在容许范围在容许范围(5)外,则将端点外,则将端点B向内或向外(当向内或向外(当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正。)沿标定方向准确量取水平距离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正。)沿标定方向准确量取水平距离,并定上木桩和标志,求得,并定上木桩和标志,求得B的正确位置,这时的正确位置,这时AB两点间水平距离正好等于已知设计长度两点间水平距离正好等于已知设计长度D。第6页/共38页第7页/共38页 (2)精
10、密方法)精密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按设计水平距离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按设计水平距离D,用前述方法在地面上概略定出,用前述方法在地面上概略定出B点,然后按点,然后按D放放=D-DL-Dt-Dh,求出,求出AB的精确水平距离的精确水平距离D。若。若D与与D不相等,则按其差值不相等,则按其差值=D-D,沿,沿AB方向以方向以B点为准进行改正。点为准进行改正。当当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向内改正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向内改正。第8页/共38页n n例例例例 已知设计水平距离已知设计水平距离已知设计水平距离已知设计水平距离DDABAB为为为为2525000m000m,试在地面上由,试在地面
11、上由,试在地面上由,试在地面上由A A点测点测点测点测设设设设B B点。钢尺名义长度为点。钢尺名义长度为点。钢尺名义长度为点。钢尺名义长度为30m30m,钢尺的检定实长为,钢尺的检定实长为,钢尺的检定实长为,钢尺的检定实长为2929996m996m,检定温度,检定温度,检定温度,检定温度t t0 0=20=20,测量时温度,测量时温度,测量时温度,测量时温度t=8t=8,A A、B B两点间高差为两点间高差为两点间高差为两点间高差为0.655m0.655m。求放样(测设)时在地面应量出的长度为多少。求放样(测设)时在地面应量出的长度为多少。求放样(测设)时在地面应量出的长度为多少。求放样(测设
12、)时在地面应量出的长度为多少?n n解:求三项改正数:解:求三项改正数:解:求三项改正数:解:求三项改正数:n n 尺长改正尺长改正尺长改正尺长改正 DDl l=(29.996-3029.996-30)30 25 =-0.003m30 25 =-0.003mn n 温度改正温度改正温度改正温度改正 Dt=1.2510-5(820)25 =-0.004mDt=1.2510-5(820)25 =-0.004mn n 倾斜改正倾斜改正倾斜改正倾斜改正 DDh h=-0.652=-0.652(225225)=-0.008m=-0.008mn n则则则则 ABAB的放样长度:的放样长度:的放样长度:的放
13、样长度:DD放放放放=D-D=D-Dl l-DDt t-DDh h=25=250.0030.0030.004+0.008=25.015m0.004+0.008=25.015m。第9页/共38页n n若按一般方法量得若按一般方法量得若按一般方法量得若按一般方法量得DABDAB为为为为25.008m25.008m,如何移动,如何移动,如何移动,如何移动BB,才使,才使,才使,才使AB=25.000mAB=25.000mn n=D=Dh h-D=25.015-25.008=0.007m-D=25.015-25.008=0.007mn n=D-D=25-=D-D=25-(25.008-0.003-0.
14、004-0.00825.008-0.003-0.004-0.008)=25-4.993=0.007m=25-4.993=0.007mn n上题中若测得倾角为上题中若测得倾角为上题中若测得倾角为上题中若测得倾角为12530,12530,n n则则DDh h=25.00/cos 12530-D=25.008 25=0.008m=25.00/cos 12530-D=25.008 25=0.008mn nDD放放=D-D=D-Dl l-DDt t-DDh h=25=250.0030.0030.004+0.008=25.015m0.004+0.008=25.015m第10页/共38页n n 、用光电测距
15、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用光电测距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用光电测距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用光电测距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n n 如图,安置光电测距仪于如图,安置光电测距仪于如图,安置光电测距仪于如图,安置光电测距仪于A A点,瞄准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点,瞄准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点,瞄准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点,瞄准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移动棱镜位置,使仪器显示值略大于测设的距离移动棱镜位置,使仪器显示值略大于测设的距离移动棱镜位置,使仪器显示值略大于测设的距离移动棱镜位置,使仪器显示值略大于测设的距离DD,定出,定出,定出,定出BB点。在点。在点。在点。在BB点安置棱镜,测出棱镜的竖直角及斜距点安置棱镜,测出棱镜的竖
16、直角及斜距点安置棱镜,测出棱镜的竖直角及斜距点安置棱镜,测出棱镜的竖直角及斜距L L。计算水。计算水。计算水。计算水平距离平距离平距离平距离D=LcosD=Lcos,求出,求出,求出,求出DD与应测设的已知水平距离与应测设的已知水平距离与应测设的已知水平距离与应测设的已知水平距离DD之差之差之差之差=D-D=D-D。根据。根据。根据。根据 的符号在实地用小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的符号在实地用小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的符号在实地用小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的符号在实地用小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BB至至至至B B点,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为了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点,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为了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点,
17、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为了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点,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为了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B B点,再实测点,再实测点,再实测点,再实测ABAB的水平距离,与已知水平距离的水平距离,与已知水平距离的水平距离,与已知水平距离的水平距离,与已知水平距离DD比较,若不比较,若不比较,若不比较,若不符合要求,应再次进行改正,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符合要求,应再次进行改正,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符合要求,应再次进行改正,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符合要求,应再次进行改正,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为止。为止。为止。为止。第11页/共38页二、已知水平角度的测设方法二、已知水平角度的测设方法
18、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角顶点并根据一已知边方向标定出另一边方向,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角值。测设方法如下: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角顶点并根据一已知边方向标定出另一边方向,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角值。测设方法如下:1、一般方法、一般方法 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盘左、盘右分中的方法测设,如图所示。设地面已知方向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盘左、盘右分中的方法测设,如图所示。设地面已知方向AB,A为角顶,为角顶,为已知角值,为已知角值,AC为欲定的方向线。为此,在为欲定的方向线。为此,在A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位置照准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
19、位置照准B点,调节水平度盘位置变换轮,使水平度盘读数为点,调节水平度盘位置变换轮,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值,按视线方向定出值,按视线方向定出C点。然后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点。然后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C点。取点。取CC,连线的中点,连线的中点C,则,则AC即为测设角值为即为测设角值为的另一方向线,的另一方向线,BAC即为测设的即为测设的角。角。第12页/共38页第13页/共38页2 2、精确方法、精确方法 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先按一般方法测设出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先按一般方法测设出AC0线,然后对
20、线,然后对BAC0进行多测回水平角观测,其观测值为进行多测回水平角观测,其观测值为,则,则=-则则 CC0=DOBtg 或或 CC0=DACsin 在高等数学里有在高等数学里有:于是于是 CC0=DAC/=DAC/206265 从从C0点沿点沿AC垂直方向量出垂距垂直方向量出垂距C0C,定出,定出C点,如点,如0,则从,则从C0点向外量垂距,反之则向内量垂距。点向外量垂距,反之则向内量垂距。例如例如=+48,DAC=120.000m,则,则 C0C=12048/206265=0.0279m(向外)。(向外)。第14页/共38页若将距离以为单位,且假定距离为若将距离以为单位,且假定距离为100m
21、,上式变形得:,上式变形得:CC0=1001000 /206265 =0.5 第15页/共38页 三、三、已知高程的测设方法已知高程的测设方法 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附近已知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附近已知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上;(或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上;(或要把设计的室内地坪要把设计的室内地坪高程高程(0)(0)和房屋其他各部位的设计高程和房屋其他各部位的设计高程(在工地上亦称高程为在工地上亦称高程为标高标高)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这项工作称为测设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这项工作称为测设已知高程已知高程 第16页/共3
22、8页n n测设方法:测设方法:测设方法:测设方法:n n 1 1、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一般情况:n n 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R R与待测设高程点与待测设高程点与待测设高程点与待测设高程点A A之间,得后视之间,得后视之间,得后视之间,得后视读数读数读数读数a a,则视线高程:,则视线高程:,则视线高程:,则视线高程:HH视视视视=H=H后后后后+a+a;n n 前视应读数前视应读数前视应读数前视应读数b b应应应应=H=H视视视视-H-H设设设设,HH设为待测设点高程。设为待测设点高程。设为待测设点高程。设为待测设点高程。n
23、n 测设时,将水准尺沿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测设时,将水准尺沿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测设时,将水准尺沿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测设时,将水准尺沿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数刚好为时数刚好为时数刚好为时数刚好为时b b,紧靠尺底在桩上划一条红线,该红线的高程,紧靠尺底在桩上划一条红线,该红线的高程,紧靠尺底在桩上划一条红线,该红线的高程,紧靠尺底在桩上划一条红线,该红线的高程即为所测设的高程线即为所测设的高程线即为所测设的高程线即为所测设的高程线。n n 第17页/共38页例例:已知已知A的高程的高程HA为为32.481m,测设,测设B点的设计高程点的设计高程HB=33
24、.500m。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将水准仪置于将水准仪置于A点和点和B点之间,在点之间,在A点上的读数为点上的读数为a=1.842m,则,则B点的前视的读数点的前视的读数B应为:应为:b=(HAa)-HB=32.481+1.842-33.500=0.823m 测设时,将水准尺沿测设时,将水准尺沿B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数刚好为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数刚好为0.823m 时,紧靠尺底在时,紧靠尺底在B桩上划一条红线,该红线的高程桩上划一条红线,该红线的高程HB即为所测设的即为所测设的33.500m 高程线。高程线。第18页/共38页(2)(2)高程上下传递法高程上下传递法 借助钢尺
25、将地面水准点的高程传递到在坑底或高楼上所设置的临时水准点上,然后再根据临时水准点测设其他各点的设计高程。借助钢尺将地面水准点的高程传递到在坑底或高楼上所设置的临时水准点上,然后再根据临时水准点测设其他各点的设计高程。将地面水准点将地面水准点A A的高程传递到基坑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到基坑临时水准点B B上。在坑边木杆上悬挂经过检定的钢尺,零点在下端并挂上。在坑边木杆上悬挂经过检定的钢尺,零点在下端并挂10kg10kg重锤。为减少摆动,重锤放入盛废机油或水的桶内。重锤。为减少摆动,重锤放入盛废机油或水的桶内。在地面上和坑内分别安置水准仪,瞄准水准尺和钢尺读数在地面上和坑内分别安置水准仪,瞄准水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 测量 基本 工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