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探究世界的本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世界的本质.ppt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1页/共43页 基础梳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2)唯一特性:_。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_,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_。意识依赖于_。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 客观的物质性 物质 第2页/共43页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概念:是指_。关系:运动是_的运动,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
2、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特点:运动是_、_和_。静止的特点:静止是_、_和_。关系:物质世界是_与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 物质 物质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相对的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 诡辩论 第3页/共43页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_、_。(3)方法论要求:遵循规律,按照_办事;同时_和把握规律,并_规律,造福于人类。本质的 必然的 客观性
3、普遍性 客观规律 认识 利用 第4页/共43页 自测自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答案B第5页/共43页2“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不可思议的。”这种观点强调了规律的()B稳定性D本质性A.客观实在性C普遍性答案C第6页/共43页3宋人有看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也,余助苗长也!”其子趋而视之,苗则槁也。宋人错在他没有认识到()A.规律是不存在的B.规律是可以被消灭的C.规
4、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们必须创造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律答案C第7页/共43页4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解析“卧看满天云不动”体现了相对静止的一面,“不知云与我俱东”体现了绝对运动的一面。故选 B。C 项说法错误,A、D 两项与题意不符合。答案B第8页/共43页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1哲学的物质概念(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5、客观实在性。(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第9页/共43页(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第10页/共43页客观实在和
6、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第11页/共43页2哲学的运动概念(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
7、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第12页/共43页运动的特征任何物质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至终贯穿着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特征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13页/共43页误区1: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注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它是指物质存
8、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误区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一样的。注意: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第14页/共43页误区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因此静止也就是运动。注意:静止和运动是有区别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15页/共43页【过关训练】1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否认了劳动创造了人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
9、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BC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的理解。主要说明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不符合题意。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B。答案B第16页/共43页2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 A 项错误,B 项符合题意。C 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D 项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答案B第17页/共43页3古希腊诡辩论者提
10、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把相而否认相对静止对静止绝对化ABCD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与题意不符,符合题意。答案D第18页/共43页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可作如下理解: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第19页/共43页2规
11、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1)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20页/共43页误区1: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误区2: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世界 本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