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系统的插补原理与刀具补偿原理.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控系统的插补原理与刀具补偿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系统的插补原理与刀具补偿原理.pptx(1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1 概述3.1.1 插补的概念 在数控机床中,刀具是一步一步移动的。刀具(或机床的运动部件)的最小移动量称为一个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刀具所能移动的最小单位。在数控机床的实际加工中,被加工工件的轮廓形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下一页 返回第1页/共163页3.1 概述 所谓插补是指数据密化的过程,数控系统根据给定的数学函数,在理想的轨迹或轮廓上的已知点之间进行数据点的密化,来确定一些中间点的方法。数控系统中,完成插补运算的装置叫插补器。根据插补器的结构可分为硬件插补器和软件插补器两种类型。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页/共163页3.1 概述 在计算机数控(CNC)系统中,由软件(程序)完成插补工作的装
2、置,称为软件插补器。软件插补主要由微处理器组成。通过编程就可完成不同的插补任务,这种插补器结构简单,灵活多变。现代计算机数控(CNC)系统,为了满足插补速度和插补精度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法,由软件完成粗插补,由硬件完成精插补。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页/共163页3.1 概述3.1.2 常用插补方法 根据输出信号方式的不同,软件插补方法可分为脉冲插补法和数字增量插补法两类。脉冲插补法是模拟硬件插补的原理,它把每次插补运算产生的指令脉冲输出到伺服系统,以驱动工作台运动。每发出一个脉冲,工作台就移动一个基本长度单位,即脉冲当量。输出脉冲的最大速度取决于执行一次运算所需的时间。该方法
3、虽然插补程序比较简单,但进给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用在进给速度不很高的数控系统或开环数控系统中。脉冲插补法最常用的是逐点比较插补法和数字积分插补法。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4页/共163页3.1 概述 使用数字增量插补法的数控系统,其位置伺服通过计算机及检测装置构成闭环,插补结果输出的不是脉冲,而是数据。计算机定时地对反馈回路采样,得到的采样数据与插补程序所产生的指令数据相比较后,用误差信号输出去驱动伺服电动机。采样周期各系统不尽相同,一般取10ms左右。采样周期太短计算机来不及处理,而周期太长会损失信息从而影响伺服精度。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最大进给速度不受计算机最大运算速度的限制,但插补程序比较复杂
4、。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5页/共163页3.1 概述 另外还有一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插补方法。把插补功能分别分配给软件和硬件插补器:软件插补器完成粗插补,即把加工轨迹分为大的段;硬件插补器完成精插补,进一步密化数据点,完成程序段的加工。该法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求不高,并可余出更多的存储空间以存储零件程序,而且响应速度和分辨率都比较高。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6页/共163页3.1 概述 根据被插补曲线的形式进行分类,插补方法可分为直线插补法、圆弧插补法、抛物线插补法、高次曲线插补法等。大多数数控机床只有直线、圆弧插补功能。实际的零件廓形可能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弧。这时,必须先对零件廓形进行直线-圆弧拟合,
5、用多段直线和圆弧近似地替代零件轮廓,然后才能进行加工。上一页返回第7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所谓逐点比较插补法,就是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比较一次,看实际加工点在给定轨迹的什么位置,上方还是下方,或是在给定轨迹的外面还是里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走步方向总是向着逼近给定轨迹的方向,如果实际加工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下一步就向给定轨迹的下方走;如果实际加工点在给定轨迹的里面,下一步就向给定轨迹的外面走。如此每走一步,算一次偏差,比较一次,决定下一步的走向,以逼近给定轨迹,直至加工结束。下一页 返回第8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逐点比较插补法是以阶梯折线来逼
6、近直线和圆弧等曲线的。它与规定的加工直线或圆弧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一个脉冲当量,因此只要把脉冲当量取得足够小,就可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在逐点比较插补法中,每进给一步都必须进行偏差判别、坐标进给、偏差计算和终点判断四个节拍。如图3-1所示为逐点比较法工作循环图。下面分别介绍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的原理。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9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3.2.1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1偏差函数 以平面第象限为例,如图3-2所示。OA是要插补的直线,加工的起点坐标为原点O,终点A的坐标为A(,)。直线OA的方程为 设点P(,)为任一加工点,若点P正好位于直线OA上,则: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
7、10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即 若加工点P在直线OA的上方(严格地说,在直线OA与y轴所成夹角区域内),那么下述关系成立:若加工点P在直线OA的下方(严格地说,在直线OA与x轴所成夹角区域内),那么下述关系成立: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1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设偏差函数为 (3-1)综合以上分析,可把偏差函数与刀具位置的关系归结为如表3-1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2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2进给方向与偏差计算 插补前刀具位于直线的起点O。由于点O在直线上,由表3-1可知这时的偏差值为零,即:=0 (3-2)设某时刻刀具运动到点P1(,),该点的偏差函数为
8、:(3-3)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3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若偏差函数大于零,由表3-1可知,这时刀具位于直线上方,如图3-3a所示。为了使刀具向直线靠近,并向直线终点进给,刀具应沿轴正向走一步,到达点P2(,)。P2点的坐标由下式计算:刀具在点P2处的偏差值为:利用式(3-3)可把上式简化成 (3-4)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4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若偏差函数等于零,由表3-1可知,这时刀具位于直线上。但刀具仍沿轴正向走一步,到达点P2。偏差值计算与 大于零相同。若偏差函数 小于零,由表3-1可知,这时刀具位于直线下方,如图3-3b所示。为了使刀具向直线靠近,并向直线
9、终点进给,刀具应沿轴正向走一步,到达点P2(,)。P2点的坐标由下式计算:刀具在点P2处的偏差值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5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利用式(3-3)可把上式简化成 (3-5)式(3-2)、式(3-4)和式(3-5)组成了偏差值的递推计算公式。与直接计算法(式3-1)相比,递推法只用加/减法,不用乘/除法,计算简便,速度快。递推法只用到直线的终点坐标,因而插补过程中不需要计算和保留刀具的瞬时位置。这样减少了计算工作量、缩短了计算时间,有利于提高插补速度。直线插补的坐标进给方向与偏差计算方法如表3-2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6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3终点判
10、断 由于插补误差的存在,刀具的运动轨迹有可能不通过直线的终点A(,)。因此,不能把刀具坐标与终点坐标相等作为终点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刀具沿、两轴所走的总步数来判断直线是否加工完毕。刀具从直线起点O(图3-2),移动到直线终点A(,),沿轴应走的总步数为 ,沿轴应走的总步数为 。那么,加工完直线OA,刀具沿两坐标轴应走的总步数为 N=+(3-6)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7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在逐点比较插补法中,每进行一个插补循环,刀具或者沿轴走一步,或者沿轴走一步。也就是说,插补循环数与刀具沿、轴已走的总步数相等。这样,就可根据插补循环数与刀具应走的总步数N是否相等来判断终点,即直
11、线加工完毕的条件为 i=N (3-7)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8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4插补程序 如图3-4所示是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的流程图。图中i是插补循环数,Fi是第个i插补循环中偏差函数的值,(Xa,Ya)是直线的终点坐标,N是完成直线加工刀具沿X、Y轴应走的总步数。插补时钟的频率为f,它用于控制插补的节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19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插补前,刀具位于直线的起点,即坐标原点,因此偏差值Fo为零。因为还没有开始插补,所以插补循环数也i为零。在每一个插补循环的开始,插补器先进入“等待”状态。插补时钟发出一个脉冲后,插补器结束等待状态,向下运行。这样插
12、补时钟每发一个脉冲,就触发插补器进行一个插补循环,从而可用插补时钟控制插补速度,也控制了刀具进给速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0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插补器结束“等待”状态后,先进行偏差判别。由表3-2知,若偏差值Fi大于等于零,刀具的进给方向应为+x,进给后偏差值成为 ;若偏差值Fi小于零,刀具的进给方向应为+Y,进给后的偏差值为 。进行了一个插补循环后,插补循环数应增加1。最后进行终点判别。由式(3-7)知,若插补循环数i小于N,说明直线还没插补完毕,应继续进行插补;否则,表明直线已加工完毕,应结束插补工作。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1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例3-1
13、图3-5中的OA是要加工的直线。直线的起点在坐标原点,终点为A(4,3)。试用逐点比较法对该直线进行插补,并画出插补轨迹。解:插补完这段直线刀具沿x、y轴应走的总步数为 插补运算过程见表3-3。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2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5性能分析 刀具的进给速度和所能插补的最大曲线尺寸,是评定插补方法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选择插补方法的依据。下面介绍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的这两个指标。(1)进给速度 设直线OA(图3-2)与X轴的夹角为a,长度为l。加工该段直线时,刀具的进给速度为v,插补时钟频率为f。加工完直线OA所需的插补循环总数目为N。那么,刀具从直线起点进给到直线终点所需的时
14、间为l/v。完成N个插补循环所需的时间为N/f。由于插补与加工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以上两个时间应相等,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3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即:由此得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 v=(3-8)插补完成直线OA所需的总循环数与刀具沿x、y轴应走的总步数可用式(3-6)计算: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4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把上式代入式(3-8),得到刀具速度的计算公式 (3-9)从上式可知,刀具的进给速度 与插补时钟频率成正比,与的关系如图3-6所示。在保持插补时钟频率不变的前提下,刀具的进给速度会随着直线倾角的不同而变化:加工0或90倾角的直线时,刀具的进给速度最大为 ;加
15、工45倾角的直线时,刀具的进给速度最小,约为0.7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5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由偏差函数的递推计算过程(表3-2)可知,偏差函数的最大绝对值为或。因而,直线的终点坐标(,)应满足:若寄存器的长度为8位,则直线的纵、横终点坐标最大值为127。若寄存器长度为16位,则直线终点坐标最大值为32 767。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6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1偏差函数 如图3-7所示,是要插补的圆弧,圆弧的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起点为A(,),终点为B(,)。点P(,)表示某时刻刀具的位置。圆弧插补时,偏差函数定义为 (3-10)表示O、P两点的距离将上式代入
16、式(3-10),得到偏差函数的计算公式 (3-11)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7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若刀具在圆外,则 大于R,偏差函数大于零。若刀具在圆上,则 等于R,偏差函数等于零。若刀具在圆内,则 小于R,偏差函数 小于零。如表3-4所示为偏差函数与刀具位置的关系。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8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2进给方向与偏差计算 圆弧可分为顺圆与逆圆两种。与时钟指针走向一致的圆弧称为顺圆,反之称为逆圆。加工这两种圆弧时,刀具的走向不同,偏差计算的过程也不同。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圆弧的插补。(1)顺圆插补 开始插补时,刀具位于圆弧的起点A,由式(3-11)计算偏差值为
17、 因A是圆弧上一点,由表3-4可知,(3-12)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29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设某时刻刀具运动到点P1(,),由式(3-11)知,这时的偏差值为:(3-13)若 ,由表3-4可知,这时刀具位于圆外或圆上,如图3-8a所示。为让刀具向终点B进给并靠近圆弧,应让刀具沿y轴负向走一步,到达点P2(,)。点P2的坐标由下式计算: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0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刀具在点P2的偏差值为:把式(3-13)代入上式,简化为 (3-14)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1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若 ,由表3-4可知,这时刀具位于圆内,如图3-8所示。为让
18、刀具向终点B进给并靠近圆弧,应让刀具沿轴正向走一步,到达点P2(,)。点P2的坐标由下式计算:刀具在点P2的偏差值为:把式(3-13)代入上式,简化为 (3-15)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2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式(3-12)、式(3-14)和式(3-15)组成了顺圆插补偏差值的递推计算公式。与偏差函数的直接计算式(3-11)相比,递推计算法运算只用加减法(乘2可用两次加来实现),不用乘法或乘方,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顺圆插补的计算过程如表3-5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3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2)逆圆插补 设某时刻刀具运动到点P1(,),这时的偏差函数为 (3-1
19、6)若Fi0,这时刀具位于圆外或圆上,如图3-9a所示。为让刀具向终点B进给并靠近圆弧,应让刀具沿x轴负方向走一步,到达点P2(,)。点P2的坐标由下式计算:刀具在点P2的偏差值为:把式(3-16)代入上式,简化为 (3-17)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4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若 ,这时刀具位于圆内,如图3-9b所示。为让刀具向终点B进给并靠近圆弧,应让刀具沿轴正向走一步,到达点P2(,)。点P2的坐标由下式计算:刀具在点P2的偏差值为:把式(3-16)代入上式,简化为 (3-18)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5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式(3-12)、式(3-17)和式(3-1
20、8)组成了逆圆插补偏差值的递推计算公式。逆圆插补的计算过程如表3-6所示。4插补程序 (1)顺圆插补 逐点比较法顺圆插补的程序框图如图3-10所示。图中i是插补循环数,Fi是偏差函数,(,)是刀具坐标,N是加工完圆弧刀具沿x、y轴应走的总步数。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6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开始插补时,插补循环数i等于0,刀具位于圆弧的起点A(Xa,Ya)。由于刀具位于圆弧上,因此,偏差值F0为零。N由式(3-19)确定。经过初始化后,程序进入“等待”状态。插补时钟发出的脉冲,使程序结束等待状态,继续向下运行。接着,进行偏差判别。由表3-5可知,若偏差函数Fi大于或等于零,刀具应沿
21、-y方向走一步;若偏差函数Fi小于零,应让刀具沿+X方向走一步。进给后,应计算出刀具在新位置的偏差值 及新坐标(,)。进行了一个插补循环后,插补循环数应加1。最后进行终点判别。若插补循环数i小于N,表明圆弧还没有加工完,应继续进行插补;若插补循环数i等于N,说明圆弧已加工完毕,插补工作结束。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7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例3-2 如图3-11所示的AB是要加工的圆弧。圆弧的起点为A(3,4),终点为B(5,0)。试对该段圆弧进行插补,并画出刀具的运动轨迹。解:加工完这段圆弧,刀具沿、轴应走的总步数为:AB为顺圆插补,插补过程见表3-7所示。刀具的运动轨迹如图3-1
22、1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8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2)逆圆插补 逐点比较法逆圆插补的程序框图如图3-12所示。图中的符号与图3-10中符号的意义完全相同。例4-3 如图3-13所示的圆弧AB是要加工的逆圆。圆弧的起点为A(5,0),终点为B(3,4)。试对该段圆弧进行插补,并画出插补轨迹。解:加工完这段圆弧,刀具沿x、y轴应走的总步数为:AB为逆圆插补,插补过程见表3-8所示。刀具的运动轨迹如图3-13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39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5性能分析 (1)进给速度 如图3-14所示,P是圆弧AB上的一点,cd是圆弧在P点处的切线,切线与x轴的夹角为
23、a。在P点附近的很小范围内,切线cd与圆弧非常接近。在这个范围内,对圆弧的插补和对切线的插补,刀具速度基本相等。因此,对圆弧进行插补时,刀具在P点的速度也可用式(3-9)计算,如图3-6所示。其中a是圆弧上P点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也是连线OP与y轴的夹角,如图3-14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40页/共163页3.2 逐点比较插补法 以上分析说明:圆弧插补中,在插补时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刀具的进给速度是变化的,在坐标轴附近(a0或a90),刀具速度最大,约为f。在第象限的中部(a45),刀具速度最小,约为0.7f。刀具速度的这种变化,可能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加工时应注意到这个问题。上
24、一页返回第41页/共163页3.3 数字积分插补法 数 字 积 分 插 补 法 又 称 数 学 微 分 分 析 法,简 称 DDA(Digital Differential Analyzer)法,它利用数字积分的原理,计算刀具沿坐标轴的位移,使得刀具沿着所加工的轨迹运动。数字积分插补法具有运算速度快、脉冲分配均匀、易实现多坐标联动等优点,所以在轮廓控制数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下一页 返回第42页/共163页3.3 数字积分插补法3.3.1 DDA的基本原理 由高等数学可知,求函数y=f(t)对t的积分运算,从几何概念上讲,就是求此函数曲线所包围的面积F,如图3-15所示。即 若把自变量的积分区
25、间a,b等分成许多有限的小区间(其中t=ti+1-ti),这样,求面积可以转化成求有限个小区间面积F之和,即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43页/共163页3.3 数字积分插补法 数字运算时,t一般取最小单位“1”,即一个脉冲当量,则 由此可见,函数的积分运算变成了变量的求和运算。当所选取的积分间隔t足够小时,则用求和运算代替求积运算所引起的误差可以不超过允许的值。下一页 返回上一页第44页/共163页3.3 数字积分插补法 在平面上对直线OA进行插补,直线的起点在坐标原点O,终点为A(Xa,Ya),如图3-16所示。假定vx和vy分别表示动点在x和y方向的移动速度,则在x和y方向的移动距离微小增量x和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系统 原理 刀具 补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