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句翻译精选高考典型题.pptx
《文言语句翻译精选高考典型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语句翻译精选高考典型题.pptx(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换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有的词语意义扩大、缩,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有的词语意义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要根据语境确定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要根据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贯贯”,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即所,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即所谓的谓的“意译意译”。通常用于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翻译。通常用于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翻译。第1页/共78页 三、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及应对策略三、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及应对策略翻译误区翻译误区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混淆古今异义混淆古今异义明确词语古义,以今
2、义翻译明确词语古义,以今义翻译词类活用分析词类活用分析错误错误明确语境,正确判断用法明确语境,正确判断用法误译文言虚词误译文言虚词根据句意,确定虚词含义用法根据句意,确定虚词含义用法漏译省略成分漏译省略成分弄明前后联系,还原省略内容弄明前后联系,还原省略内容语言不合规范语言不合规范注意使用双音节词,用语要规范注意使用双音节词,用语要规范不辨感情色彩不辨感情色彩明确褒贬对象,正确使用褒贬词语明确褒贬对象,正确使用褒贬词语误译语法关系误译语法关系对单句,要注意把握特殊句式;对复句,对单句,要注意把握特殊句式;对复句,要正确译出分句间的关系要正确译出分句间的关系第2页/共78页翻译误区翻译误区应对策
3、略应对策略不懂文言修辞不懂文言修辞确定修辞,合理意译确定修辞,合理意译不懂古代文化常识不懂古代文化常识翻译要力求适合语境和古代社会翻译要力求适合语境和古代社会环境环境误译原句语气误译原句语气根据标点,揣摩翻译出的语气根据标点,揣摩翻译出的语气第3页/共78页 四、高考常见的几种文言句式和用法四、高考常见的几种文言句式和用法 1.1.判断句。基本形式:判断句。基本形式:“者,者,也也”“”“者,者,”“”“也,也,”“”“,”其他形式:用其他形式:用“乃乃”“”“即即”“”“则则”“”“为为”“”“是是”“皆皆”“”“耳耳”“”“非非”(否定)等词表示判断。(否定)等词表示判断。2.2.被动句。
4、常见形式:用被动句。常见形式:用“于于”表示被动,用表示被动,用“见见”“见见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被动,用表示被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所为所”表示被动,用表示被动,用“被被”表示被动,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表示被动,动词本身表示被动。第4页/共78页 3.3.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注意三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注意三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为强宾语,宾语提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为强调宾语,宾语提前,用调宾语,宾语提前,用“之之”“”“是是”等词作标志。等词作标志。4.4.成分省略句。常见形式:省略主语
5、,省略谓语动词,省成分省略句。常见形式: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宾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省略介词。略宾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省略介词。5.5.词类活用。要求掌握: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词类活用。要求掌握: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第5页/共78页【题题1 1】(2013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文后题目。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
6、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第6页/共78页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多
7、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竟不引进。同列吕
8、同列吕 ,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 管内构管内构求求 过失。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第7页/共78页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龙章
9、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
10、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节选自旧唐书旧唐书李揆传李揆传)第8页/共78页角度一:文言实词、虚词角度一:文言实词、虚词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角度是: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角度是: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重点是一词多义;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是:活用,古今异义,重点是一词多义;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是: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问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分)分)(1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其兄自
11、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5 5分)分)(2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5 5分)分)第9页/共78页 【破题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抓住关键,迅速突破1.1.看题目,回归原文。把要翻译的句子回归到原文,便于看题目,回归原文。把要翻译的句子回归到原文,便于迅速把握句子的大意。迅速把握句子的大意。2.2.抓关键实词、虚词。如(抓关键实词、虚词。如(1 1)句的关键实词)句的关键实词“时名时名”“滞滞”“”“冗冗”“”“引进引进”,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于于”(“滞于冗官滞于冗官”,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竟竟”,“竟不
12、引进竟不引进”(省略主语)。(省略主语)。(2 2)句中的关键实词句中的关键实词“薄薄”“”“迁徙迁徙”,关键虚词,关键虚词“其其”“”“者者”“盖盖”。3.3.对译,语句通顺。字字落实,做到文意通顺。对译,语句通顺。字字落实,做到文意通顺。第10页/共78页 【答题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规范作答,注意采点 【解析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本着在解答此题时,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的原则;字字落实,达到原则;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采的标准。同时要注意采分点的准确翻译,尤其要注意找出语句中的关键实虚词。分点的准确翻译,尤其要注意找出语句中的关键
13、实虚词。规范答案:规范答案:(1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时名时名”“”“滞滞”“”“冗冗”“”“引进引进”各各1 1分,句子通顺分,句子通顺1 1分)分)(2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大约有十多个州。(“薄薄”“”“迁徙迁徙”“”“盖盖”各各1 1分,句子通顺分,句子通顺2 2分)分)第11页/共78页 【点题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失分警示,归纳技巧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的四个误区文言文阅读
14、翻译题的四个误区 1.1.误译文言实词。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误译文言实词。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掌握不牢。如(掌握不牢。如(1 1)句中的)句中的“滞滞”,误解为,误解为“滞后滞后”;二是对;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如(的能力。如(2 2)句中的)句中的“薄薄”误解为误解为“浅薄浅薄”。2.2.误判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误判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1 1)句中)句中“竟竟”误解误解为副词为副词“终究终究”;(;(2 2)句中的)句中的“盖盖”误解为句首语气词,不误解
15、为句首语气词,不译。译。3.3.文意不通顺。如实词意义的确定不准确导致文意不通。文意不通顺。如实词意义的确定不准确导致文意不通。4.4.翻译大意。不以直译为主,没有做到字字落实。翻译大意。不以直译为主,没有做到字字落实。第12页/共78页【我来评卷我来评卷】现场答案:现场答案:(1 1)他的哥哥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却滞后于一般的官吏,李)他的哥哥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却滞后于一般的官吏,李揆终究没有推荐。揆终究没有推荐。得分:得分:3 3分分理由:理由:对文言实词对文言实词“滞滞”的意义理解不够准确,此句中的的意义理解不够准确,此句中的“滞滞”,应理解为动词,应理解为动词“停留停留”,而不是,而不是
16、“滞后滞后”的意思,故扣的意思,故扣1 1分;对文言虚词分;对文言虚词“竟竟”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在这里应作副词,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在这里应作副词,翻译为翻译为“竟然竟然”,而不能理解为,而不能理解为“终究终究”,故扣,故扣1 1分。分。第13页/共78页(2 2)当地州郡长官见识浅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当地州郡长官见识浅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有十多个州。有十多个州。得分:得分:3 3分分理由:理由:对文言实词对文言实词“薄薄”理解不准确,在这里理解不准确,在这里“薄薄”应理解为应理解为动词动词“轻视、轻慢轻视、轻慢”,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浅薄浅薄”,故
17、扣,故扣1 1分;文言虚词分;文言虚词“盖盖”,是表推测的副词,是表推测的副词“大概、大约大概、大约”,不应,不应理解为句首语气词,故扣理解为句首语气词,故扣1 1分。分。第14页/共78页【方法归纳方法归纳】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的解题方法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的解题方法 1.1.找出语句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如:(找出语句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如:(1 1)句的关键实)句的关键实词词“滞滞”“”“冗冗”“”“引进引进”,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于于”“”“竟竟”。(。(2 2)句)句中的关键实词中的关键实词“薄薄”“”“迁徙迁徙”,关键虚词,关键虚词“其其”“”“者者”“盖盖”。2.2.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18、和准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和准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看文言实词是否存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用法。看文言实词是否存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应该怎样灵活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看文言虚词是否有实现象,应该怎样灵活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看文言虚词是否有实义,怎样落实。义,怎样落实。第15页/共78页 3.3.翻译时要注意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句法特点,如翻译时要注意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句法特点,如(1 1)()(2 2)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省略句。4.4.字字落实,文意通顺。字字落实,文意通顺。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第一步:迅速读原文,理解文
19、章大意。第一步:迅速读原文,理解文章大意。第二步:把要翻译的句子回归原文,仔细斟酌上下文,理第二步:把要翻译的句子回归原文,仔细斟酌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解句子的意思。第三步:找出句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采用直译的方式,第三步:找出句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采用直译的方式,字字落实,做到文意通顺。字字落实,做到文意通顺。第16页/共78页附附【译文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李揆年少时聪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是豪门大族。李揆年少时聪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取进士,献文章给朝廷,皇帝下诏令派中书
20、品评其文章,提考取进士,献文章给朝廷,皇帝下诏令派中书品评其文章,提升为右拾遗。乾元初,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认为主管选拔升为右拾遗。乾元初,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认为主管选拔士人,大多不考察实际能力,只是严格考试风纪,索要士人的士人,大多不考察实际能力,只是严格考试风纪,索要士人的书策,实际上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书策,实际上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经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经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因此几个月之后,
21、第17页/共78页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
22、,用来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第18页/共78页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
23、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同列的宰相吕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上,吕 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 所属的地所属的地方捏造吕方捏造吕 的过失。吕的过失。吕 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长史同正员,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贬李揆
24、到莱州做长史同正员,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遇赦酌情移至歙州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遇赦酌情移至歙州做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做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第19页/共78页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
25、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史,又入京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语句 翻译 精选 高考 典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