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一等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一等奖.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第1页/共31页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第2页/共31页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第3页/共31页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4页/共31页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全石以为底”、“
2、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第5页/共31页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发现小石潭,总写全貌。)发现小石潭,总写全
3、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2)写游鱼和潭水。)写游鱼和潭水。第三部分(第三部分(3 3)写潭水来源。)写潭水来源。第四部分(第四部分(4 4)写潭四周景色及给人感受。)写潭四周景色及给人感受。第五部分(第五部分(5 5)补充交代同游的人。)补充交代同游的人。按按游游览览顺顺序序发现小潭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中景物(闻声见形)(水石树鱼)小潭源流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潭中气氛(溪身岸势)(气氛感受)第6页/共31页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寥
4、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_”,后面又写“_”?。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返回第7页/共31页1 1、第1 1段描写了什么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发发现现小小潭潭篁竹 水声 小潭青树、翠蔓隔 闻 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移步换景第8页/共31页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镜头?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5、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的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的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枝叶飘向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方法叫侧面描写。潭中景物潭中景物 潭水潭水 游鱼游鱼 阳光阳光 影子影子侧侧面面描描写写水水的的清清澄澄 游鱼游鱼佁然不动佁然不动俶而远逝俶而远逝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第9页/共31页4、第、第3段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段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点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5、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暗,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小小溪溪源源流流溪身:溪身:斗折蛇行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明灭可见岸势: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差互 参差不齐参差不齐第10页/共31页 5、第4段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
7、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潭中气氛: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寄情于景寄情于景第11页/共31页小小石石潭潭记记景清景清神凄神凄全景声:佩环 水:清冽石:全、卷 树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景空游 影布 佁然 (静)远逝 翕忽 相乐(动)潭上景水流: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感受:凄、寒、悄
8、怆幽邃由近到远由近到远有动有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寓情于景寓情于景第12页/共31页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欣喜一凄怆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第13页/共31页艺术探究 例如: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
9、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小组活动:讨论。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第14页/共31页青树翠蔓图青树翠蔓图第15页/共31页水水清清石石异异图图第16页/共31页自自在在游游鱼鱼图图第17页/共31页曲曲折折小小溪溪图图曲曲折折小小溪溪图图第18页/共31页茂林修竹图茂林修竹图第19页
10、/共31页 浓郁的愁、清雅的景,怎样融汇成了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描写的视角转换(“镜头”与“画面”)。文中的“石”与文章的命题立意(提示:注意暗写)。文中的“水”。文中“动”与“静”的配合。文中“对比”与“烘托”的运用。短句与浓郁的愁、清雅的景(“景”与“情”)文中“乐”与“凄”的关系。文中“清”含义。描绘的角度。小组讨论,合作拓展小组讨论,合作拓展第20页/共31页小石潭记 小结小结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例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
11、描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比喻手法,显示出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自然的原始风貌,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第21页/共31页1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 A、如鸣佩环,心乐之。、如鸣佩环,心乐之。B B、皆若空游无所依。、皆若空游无所依。C C、卷石底以出。、卷石底以出。D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2、本文选自、本文选自 ,作者是,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代著名文学家,“”之一的柳宗之一的柳宗元,此文写于柳宗元元,此文写于柳宗元 期间,这一期间,这一时
12、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 。柳河东全集柳河东全集唐唐八大散文家八大散文家 贬为永州司马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八记永州八记第22页/共31页3 3、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声吸引了他。B B、“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 C、“寂寥寂寥”、“凄凄”、“寒寒”等次其实都是写等次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D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文章表现了高洁、
13、幽邃、凄凉之美。第23页/共31页作业布置作业布置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第24页/共31页返回第25页/共31页给下列字注音给下列字注音篁竹()清洌()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斗折()寂寥()悄怆()幽邃()hunglichchyxsukncn cdulioqiochung第26页/共31页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A组组(1)从小丘从小丘西西行百二十步行百二十步(2 2)下下见小潭见小潭 日光日光下下彻彻(3 3)皆若)皆若空空游无所依游无所依(4 4)潭)潭西南西南而望而望(5
14、 5)斗斗折折蛇蛇行行(6 6)其岸势)其岸势犬牙犬牙差互差互(7 7)心)心乐乐之之(8 8)凄凄神神寒寒骨骨(向西)(向下)(在空中)(向西南)(像北斗星 那样 像蛇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以为乐)(使凄凉 使寒冷)第27页/共31页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B组组(1)全石全石以以为底为底(2 2)卷石底)卷石底以以出出(3 3)以以其境过清其境过清(4 4)其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其源源(5 5)以)以其其境过境过清清(6 6)水尤)水尤清清洌洌(7 7)潭中鱼)潭中鱼可可百许头百许头(8 8)明灭)明灭可可见见 不不可可知其源知其源 不不可可久居
15、久居(介词,由)(相当“而”,表连接)(因为)(溪流)(代词,指小石潭 凄清)(清澈)(副词,大约)(能)第28页/共31页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A A组组(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第29页/共31页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B B组组(1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的。周围什么也没有的。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3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第30页/共3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1页/共31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