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ppt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一、评价的内涵评价的内涵(1)“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指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在检测时常会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实际运用能力要差些,但基本不具备创新意识1,对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分析 第1页/共65页(2)“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就是怕评委说自己设
2、计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现代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第2页/共65页(3)“样样俱全”的课堂教学常常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练”“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数学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但
3、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数学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第3页/共65页 新课堂要求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质课,多一批好学生 新课堂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强调数学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第4页/共65页 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再好的教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上”这一理念,全方位
4、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要评价教师在课外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评价学生数学成绩不仅要看考试分数,更要看综合能力第5页/共65页2,教学的评价的内涵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目的或指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判断。本质上,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包含了评价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内容。由于侧重点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含义。教学的评价,学习的评价。第6页/共65页教学的评价 教学的评价是直接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状态所开展的评价活动。对教师的成长来说,评价的介入意味着教师在反思、处理教学问题时有了一个重要的工具,教学行为逐步趋于熟练和自动
5、化,教学也是一个逐渐提升自身水平的过程。第7页/共65页评价教师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套用评价学习的标准和指标。一般认为,评价教师的教学只能加以定性的判断,而定性判断的依据是教学质量的标准和指标。既然教学评价的对象范围包括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那么确定相应的评价内容并不难。教学准备的评价,一般不会超出预期的范围,并能包容基础学科的基本内容,只要评价者熟悉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参照目标分类即可。教学过程的评价,需要借助有关教学效率为核心的理论思想,对评价者的要求较高。第8页/共65页 二、课堂教学评什么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一)评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观点、看法、理解的总和,是指导教师进行教
6、学实践,正确开展职业活动的根本保证,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核心标准。第9页/共65页(1)学生观:1、对待学生的态度:既然从事教师职业,就应该喜爱学生,包容学生,帮助学生,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未来,他们的未来寄托着我们的希望。2、对待学生学习主体的态度:为谁上课,是为我还是为学生(职业情操),首先是为学生,才能真正的为我。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教学目标。3、享受他们成功的喜悦,感受他们失败的痛苦。4、帮助他们学会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才能真正懂得因材施教。5、相信现在的学习成绩决定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帮助他们学会怎么看待人生与生活,为社会多输送一名合格公民。第10页/
7、共65页6、激励、表扬是最好的教育方法。(2)教学观:1、懂得教与学的关系,才能知道什么是教学,才能知道怎样搞好教学。教与学的关系(1)、同的关系(2)、分的关系(3)、合的关系第11页/共65页 陶行之最早论述了教与学合一的关系,他说: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在教学的定义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深究教与学之间“合”的关系,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第12页/共65页 从起点看,有教必须有学,教不能离开学,开展教的活动是依据学的规律为前提的。这意味着教受制于学的特点和要求,按照陶行知的说
8、法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另一方面,学可以不依赖于教而独立存在,有学不必有教,正如英国的赫斯特和彼特斯所说的那样:许多学习的形式,是在没有“教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第13页/共65页从过程看,教就是要激发、维持、促进和指导学。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优秀教师的讲课会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沉浸在教师精彩的讲课中。但也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有的学生不听课,甚至于干扰其他同学听课。这些情况说明教与学之间合的程度各不相同,背后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规律性问题。如今“如何教”的部分研究成果提示了教与学的关系,比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的联系。第
9、14页/共65页从结果或效果看,教最终表现在学会,而不是学过。学会意味着学生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正如加涅说的那样:“虽然没有教学,学习也能够发生,但教学对学习的影响常常是有益的,而且常常是易于观察的。”学过意味着教学没有达到预定学习效果,教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教学比学习困难,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在于教学必须教会学习,使学生掌握点金术。学过如果还有价值的话,体现在能够帮助反思,改进教学的价值。第15页/共65页2、知道主动认知,事关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教学生知识不是目的,教会他们自己认识与解决不懂的问题才是根本目的。3、对教材的理解与态度,决定了你
10、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与地位,要知道教材不是“法典”,不仅仅是给教师的手册,他也是学生的物化的老师和最忠实的伙伴,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自己搞懂的,只要你指导他们,就能让他们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第16页/共65页4、为谁备课的,为我还是为学生。为学生备课就应该多想着学生,要知道哪里可以不教,哪里要少教,哪里要多教,反复地教,要知道重难点是相对的,不是一层不变的,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5、教什么很重要,学生都异口同声了,就要换内容了,学生都沉默了就要换教法了,和学生一起探究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想得到验证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力,相信他们将来会比我们强。第17页/共65页6、不论用什么
11、手段来教,要知道效率不只是眼前的事,让孩子们知道简明的道理,他们才会懂得珍惜生命。7、教学预设被“打乱”了,孩子们有本事了。教会他们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第18页/共65页(二)评过程(1)情意过程评价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关注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自信心:(2)认知过程学习方式: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3)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与手段:第19页/共65页1、要知道学生上初中之前已经上了六年学了,这些年他们在干什么呢?这三年我们如何帮他规划呢?你希望他今后干什么呢?2、课是一节一节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三年才能实现的,何必为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错过“生成
12、”的机会。3、习惯是重要的,将来要支配他们一生,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天天形成的,智慧的你要把握好细节,要坚持于整个“过程”。第20页/共65页4、儿童的天性是天真、幼稚,他们还不会象成人那样熟练运用观察、猜想、推理、判断,归纳、总结探寻规律,这些能力要开始教他们了,从反思开始,慢慢有反思的意识,会反思了,就是理性的苏醒。帮助他们树立反思意识,教会他们区分主观与客观,学会认识主体与客体,这是个很长的过程,我们要为此坚守,并传导下去。第21页/共65页5、上课铃响了,我们开始了共同的、上课铃响了,我们开始了共同的“劳动劳动”要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不岂求一次收要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13、不岂求一次收获得太多,只盼着能天天坚持,教他们会学,获得太多,只盼着能天天坚持,教他们会学,就是教他们会劳动,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价就是教他们会劳动,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价值。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有我,什么时候无值。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有我,什么时候无我,学会我,学会“搭把手搭把手”。6、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十年树木,百年树、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眼光。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眼光。第22页/共65页(三)评情意1、情意不可计量,却可感受,情意表现在态度上,交往中。整体构成了环境,情意涵盖在环境之中,情意是关心、关爱,是真实的理解与同情,情意乃人性。2、情意潜藏在
14、孩子们的心中,哪怕他是个玩皮的孩子,投之以桃,会报之以理,我们有情,他们就会有意,情意是自然的,却需要激发,需要培养,更需要引导。第23页/共65页3、情意使人顽强,使人着迷,情意可以成为孩子们内心强大的动力;彼此信任,使孩子们乐于接受教育、培养,师生达成价值趋同。终究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只要情意在,他们就会奔向自己理想的方向。4、要维护那份情意,没有这帮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我们守在这儿还有什么意义。第24页/共65页(四)评素养1、素养不是学历,不是门面,是生活与文化的积淀,是观念,是自我规范的准则。应该是“善”,大爱无痕,却润物“有声”,“素养”是人对人性的感悟,理解的结果,
15、是本色的存在。2、有素养、有善则有魅力,有魅力则有感化力,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唤醒人,真正的调动人,激发人,培养人,塑造人,教育的意义在于塑造人。第25页/共65页3、素养需要激发人性中的善才能获得,有了它,我们才能懂得什么是“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有了它,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天道酬勤”,有了它才能唤醒反思与自责,才能有饱满的教育情怀。第26页/共65页(五)评结果1、考试结果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考试结果总会给我们留下些许遗憾,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部分学生的考试分低落而丧魂落魄或怨天由人。2、构成考试结果的要素除了知识、方法、技能以外,还有情意、态度与
16、价值观,这些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形成起来更难,要最终解决考分问题,我们还真的要从这儿着手,考分不是着眼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状态,才能使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第27页/共65页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是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交往状态:课堂上是否有多边活动,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第28页/共65页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生成状态: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续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理念 课堂教学 评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