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x
《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种类种类比较比较项目项目S S型细胞型细胞R R型细胞型细胞菌落菌落菌体菌体有有无无毒性毒性有毒性,使小有毒性,使小鼠患鼠患 死死亡亡 光滑粗糙多糖类荚膜多糖类荚膜败血症无毒性第1页/共77页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死亡不死亡第2页/共77页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3.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 定,并与 混合培养,以观察 各成分的作用过程:结论: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 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
2、物质R型活细菌DNAR型+S武型R型第3页/共77页(1)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变性失活,DNA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2)细菌转化实验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蛋白质第4页/共77页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 为模板,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2.方法:,用 标记一部分 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3.材料 (1)T2噬菌体的核酸为 ,存在于 ,尾 部及头部外侧为 。(2)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 ,宿主细胞为 ,(能/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DNA细菌放射性同位素
3、标记法35S32PDNA头部蛋白质不能寄生大肠杆菌第5页/共77页4.5.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即DNA是遗传物质。6.实验思想:将 和蛋白质等分开,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DNADNA单独地高低未检测到 底高检测到第6页/共77页练一练(高考真题)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培养噬菌体;35S和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 先后顺序为 ()A.B.C.D.解析 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
4、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第7页/共77页四、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是遗传物质。五、两个重要结论及原因1.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 ,此外 和 两种细胞器中也存在少量DNA分子。2.DNA是 遗传物质,因为自然界中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 传物质为RNA。RNA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主要的绝大多RNA蛋白质数第8页/共77页构建知识网络 第9页/共77页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体内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实验者
5、格里菲思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其同事艾弗里及其同事培养细菌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实验结论结论S型细菌体内型细菌体内有有“转化因子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型细菌的DNA是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联系联系(1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型和和S型型(2 2)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则 第10页/共77页提醒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DN
6、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培育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第11页/共77页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第12页/共77页1.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 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解析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 菌的转化实验,
7、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 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 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对位训练D第13页/共77页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 B.1、3和4C.2、3和4 D.1、2、3和4第14页/共77页解析 2、3、4三个试管内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存在。
8、答案 D第15页/共77页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2.侵染特点及过程(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提醒第16页/共77页 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 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3.结果及分析分组分组结果结果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对对比比实实验验(相相
9、互互对对照照)含含3232P噬噬菌体菌体+细细菌菌上清液中几乎上清液中几乎无无3232P,32P主主要分布在宿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细胞内3232PDNA进进入了宿主细胞入了宿主细胞内内含含3535S噬噬菌体菌体+细细菌菌宿主细胞内无宿主细胞内无3535S,3535S主要分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布在上清液中3535S蛋白质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主细胞留在外面面第17页/共77页 提醒 必须分两组分别标记进行实验,不能 同时对噬菌体既标记35S又标记32P。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 白质共有的元素。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
10、S的存在 部位:提醒第18页/共77页(2)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其作用不能证明。(3)该实验可同时证明: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第19页/共77页拓展提升1.少量放射性出现的原因(1)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
11、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第20页/共77页 (2)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 的原因: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 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 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2.两个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是相同的,但所用技术手段(物质提 纯与分离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实验材料、实验结论(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方面)都是不相同的。第21页/共77页对位训练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
12、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解析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外壳,35S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仅存在于噬菌体的DNA中,而14C、18O在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无法区别是哪一个成分发挥作用,同时用32P、35S标记蛋白质和DNA,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断是哪一个成分发挥作用。D第22页/共77页4.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和原料的提供者分别是 ()A.都是噬菌体 B.噬菌体和细菌C.都是细菌D.细菌和噬菌体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在 细菌细胞内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细 菌的脱
13、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组装形 成子代噬菌体。B第23页/共77页考点三 生物的遗传物质1.事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有细 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对于病毒来说,有一部分是DNA,如噬菌体等;有一部分是 RNA,如HIV、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烟草 花叶病毒等,问题大多出在对常见病毒的遗传 物质不熟悉。归纳如下:第24页/共77页2.结论:主要的遗传物质为DNA。生物类型生物类型核酸种类核酸种类遗传遗传物质物质实例实例有细胞有细胞结构的结构的生物生物真核生物真核生物DNA和和RNADNA玉米、玉米、小麦、小麦、人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乳酸菌、乳酸菌、蓝藻蓝藻无细胞结无细胞
14、结构的生物构的生物DNA病毒病毒DNADNA噬菌体噬菌体RNA病毒病毒RNARNA烟草花烟草花叶病毒叶病毒 第25页/共77页对位训练5.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1)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遗传 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A.8、4、4、8 B.4、4、4、4C.5、4、4、5 D.8、4、5、4(2)上述四类生物中组成它们的核酸的核苷酸种 类分别是(),这些核酸中含氮碱基种类分 别是()。(答案仍从(1)选项中选择)第26页/共77页(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真核生物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C.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性
15、状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4)下列哪项不是蚕豆遗传物质的载体()A.染色体B.叶绿体C.线粒体D.核糖体第27页/共77页解析 凡是细胞生物,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细胞中均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真正起遗传作用的只有DNA,在无DNA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中,RNA才起遗传作用。在真核细胞中,由于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但因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线粒体、叶绿体也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答案 (1)B(2)A C(3)D(4)D第28页/共77页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 关于噬菌体的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同位素标记关系不清噬菌体亲子代
16、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记关系解题思路探究DNADNA蛋白质蛋白质DNADNA和蛋白质和蛋白质噬菌体噬菌体3232P P3535S S1414C C、3 3H H、1818O O、1515N N细菌细菌3131P P3232S S1212C C、1 1H H、1616O O、1414N N子代子代噬菌体噬菌体3232P P、3131P P3232S SC C、H H、O O、N N两种都有两种都有 解题时一定看清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二者对应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结果不同。提醒第29页/共77页纠正训练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
17、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和 元素,各占 个和 个。噬菌体噬菌体细菌细菌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3232P标记标记3131P标记标记蛋白质或氨基酸蛋白质或氨基酸3232S标记标记3535S标记标记第30页/共77页(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 个;只含 31P的有 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 个。(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 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 元素,这 是因为 。解析 由于细菌细胞中核苷酸含31P,而噬菌体 核酸中含32P,细菌氨基酸含35S,噬菌体蛋白质
18、含32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 外面,只有DNA侵入,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 原料均来自寄主细胞,因此,每个噬菌体侵第31页/共77页染细菌所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有2个含亲代噬菌体的DNA模板链,其余均为31P,而蛋白质外壳应全是由细菌提供的原料构建的,即全是35S。答案 (1)31P 32P n 2(或32P 31P 2 n)(2)0 n-2 2(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 菌内 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 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第32页/共77页2.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
19、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 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第33页/共77页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能找到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带3H、15N和32P
20、,完全没有35S。答案 B第34页/共77页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 通过“格里菲思实验的迁移深化探究R型细菌是否有转化因子”的考查,提升“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典例分析 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 实验认识到,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的原因 是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DNA,那么反 过来R型细菌能使S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R型 吗?他模仿高中生物教材中格里菲思等科学家 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即:探究R型细菌是 否有转化因子。第35页/共77页将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
21、常。将S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实验结果:组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细菌不能转化为R型细菌。实验结论:R型细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1)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有不足之处,请尝试说明理由。(2)如何通过实验探究R型细菌是否含有转化因子?请简要叙述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第36页/共77页答案(1)a.组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不能证明S型细菌没有转化为R型细菌。因为即使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另一部分未转化的S型细菌仍会导致小鼠死亡;b.即使知道了小鼠体内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这种转化作用是不是R型死细菌所起的作用仍然无从知晓,也可能是其他
22、因素造成的,如突变。所以该实验逻辑推理过程错误,科学性欠佳。第37页/共77页(2)实验设计思路:a.配制细菌液体培养基,分为等量的甲、乙两组;b.甲组接入S型细菌,乙组接入等量的S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两组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取等量的甲、乙两组培养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分别涂布于A、B两个相同的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c.观察菌落特征并分别记录S型和R型细菌的菌落数。可能的实验结果有:第38页/共77页(1)A培养皿内只有S型菌落,B培养皿内有S型和R型两种菌落;或A和B培养皿内均有S型和R型两种菌落,并且A内R型菌落所占比例低于B内。说明R型细菌可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