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电化学基础.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物理化学电化学基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电化学基础.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目录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及应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及应用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电极过程动力学简介电极过程动力学简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第1页/共51页第一节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制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制导体导体:能够导电的物质,可分为两类:1.电子导体:利用电子的定向运动进行导电2.离子导体:利用离子的定向运动进行导电 依据能量转化的方向依据能量转化的方向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第2页/共51页电能化学能电解电解电池电池第3页/共51页 第4页/共51页如上图所示:是一电解池,系由与外电源相连接的两个铂
2、电极插入HCl水溶液而构成。在溶液中,由于电场力的作用,H+向着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的、电势较低的Pt电极负极迁移,而Cl-向着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的、电势较高的Pt电极正极迁移。这些带电离子的定向迁移,形成了电流在溶液中通过。第5页/共51页只要外加电压达到足够数值,负极附近的H+就会与电极上的电子结合,发生还原作用而放出氢气。正极附近的Cl向电极放出电子,发生氧化作用而形成氯气 第6页/共51页氧化还原作用使两电极分别得到和放出电子,其效果就好像在负极有电子进入了溶液,而正极得到了人溶液跑出来的电子一样,如此使电流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得以连续。两电极间的外电路靠第一类导体的电子迁移导电。这样就构成了
3、整个回路中连续的电流。第7页/共51页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两点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两点结论1、借助电化学装置可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在电解池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在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变为电能。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是:(i)电流通过溶液是由正负离子的定向迁移来实现的;(ii)电流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得以连续,是由于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导致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第8页/共51页应强调指出,借助电化学装置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时,必须既有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定向迁移,又有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若二者缺一,则转换是不可能持续进行的。(i)电化学装置的两电极中,电势高者称为正极,电势
4、低者称为负极;(ii)电化学装置的两电极中,发生氧化反应者称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者称为阴极;第9页/共51页(iii)一般在习惯上对原电池常用正极和负极命名,对电解池常用阴极和阳极命名。但有些场合下,不论对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需要既用正、负极,又用阴、阳极,此时需明确正、负极和阴、阳极的对应关系。见下表。第10页/共51页电极命名的对应关系 原电池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正极是阴极(还原极)正极是阳极(氧化极)负极是阳极(氧化极)负极是阴极(还原极)第11页/共51页二、法拉第定律二、法拉第定律1833年,法拉第(Faraday)在研究电解作用时,归纳实验结果得出法拉第定律。实际上,该定律不论对电解
5、反应或电池反应都是适用的。法拉第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通过电极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电极上只有电化学反应,法拉第定律则是必然的结果。电流通过电极是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实现的。通过的电量越多,表明电极与溶液间得失电子的数目越多,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必然会越多,因为电子的电量是一定的。1 mol电子的电量是96485Cmol-1,称为一法拉第,以F表示。通常取值为1F=96500Cmol-1。第12页/共51页由于不同离子的价数不同,发生1mol物质的电极反应所需的电子数会不同,通过电极的电量自然也不同。例如,1mol Cu2+在电极上还原为Cu需要2 mol
6、电子,而1 molAg+在电极上还原为Ag 仅需要1 mol电子,所以通过电极的电量:Q=nzF 上式即为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式中n是电极反应时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若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一般说来,n的数值就等于该离子的价数。第13页/共51页三、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一)离子的电迁移第14页/共51页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第15页/共51页每一种离子所传输的电量在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中所占的分数,称为该种离子的迁移数,用符号t表示。对于最简单的,即只含有正、负离子各一种的电解质溶液来说。而t+t=1。第16页/共51页(二)离子迁移数(二)离子迁移数假设在面积为1m2
7、的两电极A与B之间盛以一电解质溶液,此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浓度分别为c+和c(单位为molm3),正、负离子的价数分别为z+和z,两电极间距离为l(单位为m),外加电压为V,在此电势梯度之下,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分别为u+和u。今取溶液中任一截面EFHG,则单位时间内由正、负离子通过此截面传输的电量Q+、Q以及总电量Q分别为 Q+=c+u+z+F;Q=cuzF Q=Q+Q=c+u+z+F+cuzF 第17页/共51页由于任何电解质均有c+z+=cz的关系存在,所以此即迁移数与离子迁移速率的关系。第18页/共51页外加电压的大小能改变离子的迁移速率,但由于正、负离子处于相同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其迁移
8、速度会按照相同的比例变化,因此外加电压的大小不会影响离子迁移数。离子迁移数随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及温度而变化。下表列出一些电解质在25时不同浓度下正离子迁移数的实验测定值。由表可见,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其迁移数是不相同的。第19页/共51页2525时一些正离子的迁移数时一些正离子的迁移数 电解质c/(moldm3)0.010.020.050.100.20HCl0.8250.8270.8290.8310.834KCl0.4900.4900.4900.4900.489NaCl0.3920.3900.3880.3850.382LiCl0.3290.3260.3210.3170.311NH4Cl0.
9、4910.4910.4910.4910.491KBr0.4830.4830.4830.4830.484KI0.4880.4880.4880.4880.489AgNO30.4650.4650.4660.468KNO30.5080.5090.5090.5100.512NaAs0.5540.5550.5570.5590.561第20页/共51页第二节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及应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及应用应用应用一、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一)电导对于电子导体,常用电阻来衡量材料的导电能力。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材料的横截面积A成反比。即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单位为 或 。与导体的截面积成正比,
10、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第21页/共51页(二二)电导率电导率电导率(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比例系数K称为电导率。电导率相当于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导体的电导,单位是 或 。第22页/共51页电导率也就是电阻率的倒数:第23页/共51页(三)摩尔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在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导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m,单位为 。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 ,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第24页/共51页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第25页/共51页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小结项目 量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化学 电化学 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