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热交换器基本原理.pptx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热交换器基本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热交换器基本原理.ppt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按用途分:1.加热器:2.预热器:3.过热器:4.冷却器:5.蒸发器:6.冷凝器:7.再沸器:用于把流体加热到所需温度,被加热流 体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用于流体的预热,以提高整套工艺装置 的效率。用于加热饱和蒸汽,使其达到过热状态。用于冷却流体,使其达到所需温度。用于加热液体,使其蒸发汽化。用于冷却凝结性饱和蒸汽,使其放出潜热而凝结液化。用于加热已被冷凝的液体,使其再受热汽化。为蒸馏过程专用设备。第1页/共79页1.间壁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间接式换热器)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壁面传递给冷流体。形式多样,应用广泛。适于冷、热流体不允许混和的场合。如各种管壳
2、式、板式结构的换热器。按热量传递方式分:热热流流体体冷冷流流体体t1t2tw1tw2QQ第2页/共79页2.混合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冷、热流体直接接触,相互 混合传递热量。特点: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于冷、热流体允许混合的场合。如冷却塔、喷射式等。热流体冷流体第3页/共79页3.蓄热式换热器(回流式换热器、蓄热器)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有固体壁面,两流体并非同时,而是轮流与壁面接触。当与热流体接触,蓄热体接受热量,温度升高;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达到换热目的。特点:结构简单,可耐高温,体积庞大,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和。适于高温
3、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冷流体热流体热流体冷流体 蓄热式换热器示意图 第4页/共79页1.金属材料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合金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等。因金属材料导热系数大,故此类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2.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石墨、玻璃、塑料、陶瓷等。因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故此类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较低。常用于具有腐蚀性的物系。按材料分:第5页/共79页1.管式换热器 通过管子壁面进行传热的换热器。按传热管结构形式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2.板式换热器 通过板面进行传热的换热器。按传热板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板式、
4、螺旋板式、板翅式等。3.特殊形式换热器 根据工艺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换热器。如回转式、热管式换热器等。按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分第6页/共79页管壳式换热器的外形管壳式换热器的外形内部构造内部构造第7页/共79页管壳式换热器端部流程安排管壳式换热器端部流程安排多流程焊接式换热器多流程焊接式换热器第8页/共79页1 热交换器热计算基本原理第9页/共79页设计性计算校核性计算设计新换热器,确定其面积。但同样大小的传热面积可采用不同的构造尺寸,而不同的构造尺寸会影响换热系数,故一般与结构计算交叉进行。针对现有换热器,确定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了解其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判断其是否能满足新的工艺要
5、求。热(力)计算是换热器设计的基础以间壁式换热器为基础介绍换热器的热(力)计算,其他形式的换热器计算方法相同。第10页/共79页1.1 热计算基本方程1.传热方程:Q=kFtm Q=ktdF 2.热平衡方程第11页/共79页热容量:W=MC (W/)Q=W1 t1=W2 t2 第12页/共79页平行流:顺流和逆流顺流 逆流第13页/共79页对对顺、逆流顺、逆流的传热温差分析,作如下假设的传热温差分析,作如下假设:1.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和比热是常数;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和比热是常数;2.传热系数是常数;传热系数是常数;3.热交换器没有热损失;热交换器没有热损失;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
6、不计;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5.同种流体从进口到出口既无相变也无单相同种流体从进口到出口既无相变也无单相 对流换热。对流换热。要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知要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知道温差随换热面的变化,即道温差随换热面的变化,即 tx=f(Fx),然后再,然后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1.2 平均温差第14页/共79页流体的温度分布a:两种流体都有相变:两种流体都有相变 t1 冷凝t2 沸腾d:顺流,无相变:顺流,无相变吸热t1放热t1t2t2c:一种流体有相变:一种流体有相变t1放热t1t2 沸腾b:一种流体有相变:一种流体有
7、相变吸热t2t2 t1 冷凝第15页/共79页g:一种流体有相变:一种流体有相变沸腾t1放热t2t1t2过热吸热e:逆流,无相变:逆流,无相变吸热t1放热t2t1t2f:一种流体有相变:一种流体有相变过冷过热蒸汽冷却吸热t1冷凝t2t1t2h:可凝蒸气和非凝结性:可凝蒸气和非凝结性 气体混合物的冷凝气体混合物的冷凝吸热t1部分冷凝t2t1t2第16页/共79页顺流、逆流下的平均温差第17页/共79页+:顺流 -:逆流当 Fx=F 时,tx=t第18页/共79页顺流与逆流的区别:顺流与逆流的区别:顺流:顺流:逆流:逆流:将对数平均温差将对数平均温差写成统一形式写成统一形式(顺顺/逆流都适用逆流都
8、适用)第19页/共79页当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时,两者的差别小于4;当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算术平均温差平均温差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第20页/共79页(a)两种流体不混合 (b)一种流体混合,另一种不混合 图1.4 错流热交换器实际换热器一般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实际换热器一般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更多的是多流程、错流的复杂流动。更多的是多流程、错流的复杂流动。其它流动方式下的平均温差第21页/共79页第22页/共79页板式第23页/共79页板翅式第24页/共79页管翅式第25页/共79页对这种复杂流动,数学推导将非常复杂。对这种复杂流动,数学推导将
9、非常复杂。可以在纯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基础上进行可以在纯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基础上进行修正,以获得其它流动方式的平均温差。修正,以获得其它流动方式的平均温差。tm=tl m,c 系数系数 称为称为温差修正系数温差修正系数,它表明流动方,它表明流动方式接近逆流的程度。式接近逆流的程度。tl m,c 是给定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布是给定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布置成逆流时的置成逆流时的平均温差平均温差。第26页/共79页 关于:(1)定义无量纲参数 P 和 R(2)P的物理意义:冷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理论所 能达到的最大温升之比(1)(3)R的物理意义:两种流体的热容量之比。=f(P、R)P=P RR=1/
10、R 温度效率第27页/共79页(1-22)1)热流体在管外为一个流程,冷流体在管内先逆后顺两个 流程型热交换器先顺后逆型适用;并且型也可近似使用第28页/共79页型热交换器型热交换器 的计算的计算热平衡:热平衡:W1(t1 t1)=W2(t2 t2)(a)x=x到到x=L段的热平衡段的热平衡:W1(t1 t1)=W2(t2b t2a)(b)微元段微元段dx内,设热流体放热量内,设热流体放热量dQ1,冷流体第一,冷流体第一流程吸热量流程吸热量dQ2,第二流程吸热量,第二流程吸热量dQ2,则,则:dQ1=W1dt1;dQ2=W2dt2;dQ2=W2dt2b故故:W1dt1=W2(dt2a dt2b
11、)(c)第29页/共79页若整以S表示每一流程中单位长度上的传热面积,则:W2dt2a=KS(t1 t2a)dx (d)W2dt2b=KS(t1 t2b)dx (e)将式(d)、(e)代入式(c)得:(f)将此式对将此式对x微分,则微分,则:(g)第30页/共79页将式(d)、(e)代入式(g):(h)将式(b)代入式(h)并整理:(i)此为壳侧流体温度沿流动方向的微分方程。为求解此式,引入新变量:Z=t1 t1 (j)t1为热流体起始温度,看作常量,(i)式变成:(k)第31页/共79页此为二阶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设其解为:Z=emx (l)代入式(k)中,则为 (m)解此一元二次方程,可得
12、到m的两个解:(1.17)式中:第32页/共79页因此,由式因此,由式(l)可得式可得式(k)的通解的通解:(n)待定常数待定常数Ma、Mb可由边界条件确定可由边界条件确定 x=0时时t1=t1或或Z=t1 t1 x=L时时t1=t1或或Z=0将其代入式将其代入式(n)中,可求出待定常数中,可求出待定常数:(p)将式将式(p)代入代入(n),则,则:(q)第33页/共79页式(q)表示了壳侧流体温度沿距离x的变化规律。若对式(n)x求导,可得壳侧流体温度的变化率:(r)将式(f)代入式(r),考虑到边界条件:x=0时,t1=t1,t2a=t2,t2b=t2则:(s)将式(1.17)、(p)确定
13、的ma、mb及Ma、Mb代入式(s):(t)第34页/共79页整理得:(1.18)同除以exp(mbL),得到:(u)根据式(1.17),有:(v)对热交换器,结合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2KSLtm=W1(t1 t1)其中2SL=F为传热面积,所以:(w)第35页/共79页由式(u)、(v),得:(x)将式(x)代入式(w),并考虑到:(y)整理,得到平均温差的公式:(1.19)由辅助函数P、R,将上式(1.19)改写成:(1.20)第36页/共79页使式(1.20)与(1.21)相等,整理得:(1.22)可见,该流动方式的平均温差可直接用式(1.19)、(1.20)计算,或用式(1.13)计
14、算,其中的值则用式(1.22)算出。对先顺流后逆流,式(1.22)也是适用的。由式(1.13)及(1.16),有:(1.21)第37页/共79页2)两种流体中只有一种流体有 横向混合的错流式热交换器(1-24)第38页/共79页图1.8型热交换器的值图1.9一个流程顺流,两个流程逆流的热交换器的值第39页/共79页图1.10一个流程逆流,两个流程顺流的热交换器的值图1.1124型热交换器的值第40页/共79页图1.12串联混合流型热交换器的值第41页/共79页图1.13只有一种流体有横向混合的一次错流热交换器的值图1.14两种流体均无横向混合的一次错流热交换器的值第42页/共79页流体比热或传
15、热系数变化时的平均温差流体比热或传热系数变化时的平均温差图图 1.15 Q t 图图Q=M C dt第43页/共79页各段传热面:Fi=qi /Ki ti,所以总传热面:(a)又:(b)使式(a)和(b)相等,并假定各段的传热系数相同,可得总的平均温差,即积分平均温差(tm)int:(tm)int=(1.27)第44页/共79页 例例1.1 有一蒸汽加热空气的热交换器,它将质量流量为有一蒸汽加热空气的热交换器,它将质量流量为21600kg/h的的空气从空气从10加热到加热到50。空气与蒸汽逆流,其比热为。空气与蒸汽逆流,其比热为1.02kJ/(kg),加热,加热蒸汽系压力蒸汽系压力P=0.2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热交换器基本原理 热交换器 原理 设计 基本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