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章知识点本章知识点 1.1.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编织方法和走针轨迹。2.2.集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编织方法和走针轨迹。3.3.添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基本编织方法,影响正确添纱的因素。4.4.衬垫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衬垫比、特性、用途和编织方法。第1页/共53页5.5.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特性和编织方法。6.6.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和基本编织方法,毛圈沉降片的构型以及对织物的影响。7.7.调线织物的结构特点、特性,四色调线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法。8.8.绕经织物的结构特点、特性和用途,绕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
2、法。第2页/共53页9.9.长毛绒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用途,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10.10.移圈织物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用途,移圈机件构型,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的编织方法。11.11.常用的复合组织种类、结构特点、特性和编织方法第3页/共53页第一节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第4页/共53页
3、(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第5页/共53页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特点: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2)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外观平整;3)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个线圈后面只有一根浮线(两色浮线交换处外);4)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即每个横列中只参加一次织;5)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不超过34个圈距。第6页/共53页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时采用意匠图来表示。第7页/共53页2.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第8页/共5
4、3页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1)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完全一样。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2)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效应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数(1)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2)线圈指数差异越大,纱线弹性越好,织物密度越大,凹凸效应愈明显第9页/共53页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组织,使浮线减少而将提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应用范围:袜品第10页/共53页(二)双面提花组织(二)双面提花组织double-jersey jacquard,rib jacquar
5、d1、分类: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或分为: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第11页/共53页2.完全提花组织指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所有反面织针(在圆机中即上针盘织针)都参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第12页/共53页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1)反面形成横条效应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在23色为宜。第13页/共53页3.不完全提花组织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反面组织:纵条、小芝麻点、大芝麻点注:反面形成直条效应,色纱效应集中,容易显露在正面而形成“露底”现象,通常采用芝麻点做反面。第14页/共53页反面呈纵条纹第15页/
6、共53页反面呈小芝麻点第16页/共53页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三色提花三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第17页/共53页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1)由于浮线的存在,织物延伸性小。2)脱散性小,织物厚,平方米克重大。3)生产效率低。2、用途1)服装用布2)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第18页/共53页(一)编织方法及走针轨迹 成圈针:织针达到退圈高度不编织针:织针未被选中,保持在最低位置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第19页/共53页走针轨迹走针轨迹 成圈 不编织虚线1:被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虚线2:未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第20页/共53页对位对位
7、双面提花圆机罗纹排针配置下针:根据花纹选针编织上针:2针道同步成圈第21页/共53页第二节第二节 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集圈组织一、集圈组织(tuck stitch)的的结构与分类结构与分类1 1、集圈组织集圈组织在针织物的某些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的花色组织。2 2、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线圈悬弧线圈悬弧第22页/共53页3 3、分类: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圈组织。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
8、针集圈。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圈的针数多少结合起来命名。第23页/共53页单针三列集圈三针单列集圈双针双列集圈第24页/共53页(一)单面集圈组织(一)单面集圈组织1 1、定义、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2 2、特点:、特点: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第25页/共53页3 3、结构效应、结构效应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斜纹效应: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
9、显。第26页/共53页凹凸小网孔效应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集圈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孔也愈大。第27页/共53页色彩花纹效应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第28页/共53页(二)双面集圈组织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1.1.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形成花色效应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接作用。第29页/共53页2.2.常见组织:(1 1)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
10、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半畦编组织。第30页/共53页(2 2)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第31页/共53页集圈的连接作用第32页/共53页一面具有孔眼效应的集圈组织第33页/共53页第34页/共53页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 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2 2、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织防脱散横列)3 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4 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5 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6 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第35页/共53页三、集圈组织的编织工艺1 1、形成方法 集圈组织的编织方
11、法与提花组织相似,需要进行选针。成圈/集圈织针1 1、3 3被选中上升到退圈高度-成圈 织针2 2被选中上升到集圈 (即不完全退圈)高度-集圈。第36页/共53页2 2、走针轨迹 虚线1 1为编织成圈织针针踵运动轨迹。虚线2 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第37页/共53页一、添纱组织(plating stitch)plating stitch)的结构与分类1 1、定义是指针织物上全部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第三节第三节 添纱组织与编织工艺添纱组织与编织工艺第38页/共53页2 2、添纱的目的:(1)织物正反面具有不同的色泽与性质,如丝盖棉;(2)使织物正面形成花纹;(3)采
12、用不同捻向的纱线编织时,可消除针织物线圈歪斜。3 3、添纱组织分类:(1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简单添纱、交换添纱(2 2)部分线圈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绣花添纱第39页/共53页(一)(一)全部线圈添纱组织全部线圈添纱组织1 1、定义织物所有线圈均由二个线圈重叠而成。织物一面由一种纱线显露,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交换添纱(reverse plating)根据花纹要求相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置。第40页/共53页(二)部分线圈添纱组织(二)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定义:在地组织内,仅有部分线圈进行添纱。1 1、绣花添纱(embroidery(embroidery plating)pla
13、ting)地纱始终成圈编织,而面纱则在需要形成花纹的针上进行成圈,面纱可以与地纱同色或异色。第41页/共53页2 2、浮线(架空)添纱(float plating)(float plating)由二根纱支相差悬殊的纱线编织而成,有些地方参与成圈的只有一根纱线(细支纱),另一根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3 3、浮线添纱和绣花添纱的区别:绣花添纱织物反面无浮线存在;浮线添纱织物反面有浮线存在。第42页/共53页二、添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二、添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 1、特性:添纱组织的线圈几何特性基本上与地组织相同 部分添纱组织延伸性和脱散性较地组织小,容易引起勾丝2 2、用途:部分添纱组织中的架空添纱多
14、用于袜品上 全部全部添纱组织多用于功能性、舒适性较高的服装面料第43页/共53页三、添纱组织的编织工艺三、添纱组织的编织工艺(一)编织条件及影响因素1 1、编织条件 采用特殊的纱线喂入装置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添纱。并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保证面纱在织物正面,地纱在织物反面。第44页/共53页编织添纱组织专用导纱器及其垫纱添纱第45页/共53页编织氨纶添纱组织专用导纱器及其垫纱第46页/共53页织针外形对添纱组织的影响第47页/共53页脱圈线圈的受力分析第48页/共53页(二)成圈过程(二)成圈过程1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与平针组织相同,仅采用专门的导纱器和织针
15、。2 2、交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交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1 1)采用辅助沉降片的成圈过程:普通沉降片和辅助沉降片,插在同一槽内起翻转两种纱线的作用。成圈过程如图所示:张力大的纱线2 2靠近针钩内侧。成圈(弯纱)前,纱线1 1在针钩内侧,成圈(弯纱)时,纱线2 2紧贴针钩内侧。第49页/共53页(2 2)采用特殊沉降片的成圈过程)采用特殊沉降片的成圈过程图(1 1)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图(2 2)表示正常添纱编织。图(3 3)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织针下降过程中纱线的翻转。第50页/共53页3 3、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1 1)编织绣花的线2 2与地纱1 1不穿在同一导纱器上。(2 2)绣花纱有专用的导纱片。(3 3)绣花纱导纱片根据花纹要求进入垫纱位置。第51页/共53页4 4、浮线(架空)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浮线(架空)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1 1)地纱1 1垫纱位置低,使所有的织针能垫纱编织。(2 2)面纱2 2垫纱位置高,被选上的织针(根据花纹要求)可以同时垫上面纱与地纱。未被选上的织针,其面纱在该织针的针背后,成浮线。从而形成浮线添纱组织。第52页/共5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3页/共5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