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遗传与变异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遗传与变异1.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细菌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细菌的形态、结构、新细菌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细菌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抗原性、毒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都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陈代谢、抗原性、毒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都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定。细菌变异包括遗传型变异和非遗传型变异。遗传型变异使细菌产生细菌变异包括遗传型变异和非遗传型变异。遗传型变异使细菌产生变种与新种,可稳定遗传给子代。非遗传型变异的发生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变种与新种,可稳定遗传给子代。非遗传型变异的发生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子代,影响,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子代,第1页/共
2、67页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质粒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噬菌体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病毒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病毒转座因子转座因子可位于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位于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第2页/共67页一、细菌染色体一、细菌染色体 细菌染色体为一环状双股细菌染色体为一环状双股DNADNA链,呈超螺旋形式缠绕成团,构成链,呈超螺旋形式缠绕成团,构成核质,内含细菌主要的遗传信息。核质,内含细菌主要的遗传信息。革兰阳性菌核质连接在中介体上革兰阳性菌核质连接在中介体上革兰阴性菌核质连接在细胞膜某一点上革兰阴性菌核质连接在
3、细胞膜某一点上目前,已完成约目前,已完成约8080种细菌全基因序列测定,对深入研究细菌致种细菌全基因序列测定,对深入研究细菌致病机制及进化有重要意义。病机制及进化有重要意义。第3页/共67页二、质粒二、质粒 v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环状双股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环状双股DNADNA。v质粒携带有遗传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质粒携带有遗传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状,可独立复制,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第4页/共67页1 1质粒的结构和功能:共价、闭合、环状、超质粒的结构和功能: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螺旋DNADNA分子,分子大小为分子,分
4、子大小为1kb1kb到到1000kb1000kb左右。左右。质粒编码多种蛋白质,赋于宿主菌多种生物功质粒编码多种蛋白质,赋于宿主菌多种生物功能,如毒力因子、致育性、耐药性、解降酶、能,如毒力因子、致育性、耐药性、解降酶、限制酶和修饰酶。现也已分离出不表现任何功限制酶和修饰酶。现也已分离出不表现任何功能的质粒,称为隐蔽性质粒。能的质粒,称为隐蔽性质粒。第5页/共67页2 2质粒的特性质粒的特性不相容性不相容性可转移性可转移性自主复制自主复制细胞内不同质粒的拷贝数不同,取决于质粒复制的控制机制。细胞内不同质粒的拷贝数不同,取决于质粒复制的控制机制。大质粒:严密型质粒,严紧型控制,大质粒:严密型质粒
5、,严紧型控制,1-31-3个拷贝个拷贝小质粒:松驰型质粒,松驰型控制,小质粒:松驰型质粒,松驰型控制,4040个拷贝个拷贝质粒可自然丢失或用人工方法消除。质粒可自然丢失或用人工方法消除。第6页/共67页3 3质粒的分类质粒的分类 按照质粒编码的生物学性状分类如耐药性质按照质粒编码的生物学性状分类如耐药性质粒(粒(resistance plasmidresistance plasmid,R R质粒)、致育因质粒)、致育因子(子(fertility plasmidfertility plasmid,F F质粒)。质粒)。2 2、NovickNovick命名法用三个英文字母表示,第一命名法用三个英文
6、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一律是小写个字母一律是小写p p(表示质粒),后两个缩写(表示质粒),后两个缩写字母用大写,表示发现者、实验室名称、表型字母用大写,表示发现者、实验室名称、表型性状或其他特征;字母后的编号为阿拉伯数字,性状或其他特征;字母后的编号为阿拉伯数字,区分同一类型的不同质粒。区分同一类型的不同质粒。第7页/共67页第二节突变与诱变第二节突变与诱变 第8页/共67页突变突变(mutationmutation)是遗传型变异中常见的一种类)是遗传型变异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细胞中型,是细胞中DNADNA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的可遗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改变。传的改变。具有某种突变型的
7、个体或细胞称为突变体具有某种突变型的个体或细胞称为突变体(mutantmutant)。)。细菌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细菌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1010-6-6-1010-8-8),诱变剂),诱变剂可增加细菌的突变率。可增加细菌的突变率。第9页/共67页一、基因型与表型一、基因型与表型u基因型(基因型(genotypegenotype)细菌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即)细菌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即DNADNA中的核中的核苷酸序列。苷酸序列。u表型(表型(phenotype phenotype)基因型的具体表现。)基因型的具体表现。u野生型(野生型(wild-typewild-type)某一个菌种最普遍的形态。)
8、某一个菌种最普遍的形态。第10页/共67页基因型:用表示该基因英文单词的头三个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型:用表示该基因英文单词的头三个小写字母表示,第四个用大写字母表示所涉及的特定基因,如第四个用大写字母表示所涉及的特定基因,如trptrp表示表示色氨酸基因,色氨酸基因,trpAtrpA和和trpBtrpB表示不同的色氨酸基因。表示不同的色氨酸基因。突变基因:在基因符号的右上角加,如组氨酸缺陷型突变基因:在基因符号的右上角加,如组氨酸缺陷型表示为表示为hishis-;耐药基因在基因符号的右上角加;耐药基因在基因符号的右上角加r r表示耐表示耐药,加药,加s s表示敏感,如四环素耐药基因表示为表示敏感
9、,如四环素耐药基因表示为tettetr r。表型:以相应基因单词的头三个缩写正体字母表示,第表型:以相应基因单词的头三个缩写正体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或标在右上角,区别野生型或缺一个字母用大写。或标在右上角,区别野生型或缺陷型,如陷型,如PhePhe-表示没有合成苯丙氨酸的能力,表示没有合成苯丙氨酸的能力,LacLac+表表示能利用乳糖作为碳源。示能利用乳糖作为碳源。第11页/共67页二、突变二、突变 (一)突变的类型和机制(一)突变的类型和机制自发突变细菌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和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突自发突变细菌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和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突变。基因组中发生突变的位点称为热点。变。基因
10、组中发生突变的位点称为热点。点突变与多位点突变点突变与多位点突变 第12页/共67页点突变与多位点突变点突变与多位点突变点突变点突变DNADNA序列上单个碱基的改变。序列上单个碱基的改变。多位点突变多位点突变大范围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可影大范围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可影响多个基因。包括响多个基因。包括DNADNA碱基序列的缺失、插入、碱基序列的缺失、插入、倒位、置换、重复、重组或转座。倒位、置换、重复、重组或转座。转换转换(transitiontransition):一个嘌呤变为另一个嘌):一个嘌呤变为另一个嘌呤或一个嘧啶变为另一个嘧啶。呤或一个嘧啶变为另一个嘧啶。颠换颠换(transversi
11、ontransversion):嘌呤变为嘧啶和嘧啶):嘌呤变为嘧啶和嘧啶变为嘌呤。变为嘌呤。第13页/共67页点突变结果点突变结果 同义突变同义突变:碱基的改变不能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碱基的改变不能引起氨基酸的改变,表型无变化。表型无变化。错义突变错义突变:碱基的改变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碱基的改变引起氨基酸的改变。无义突变无义突变:碱基序列改变为氨基酸终止密码子:碱基序列改变为氨基酸终止密码子(UAAUAA,UAGUAG,UGAUGA),导致氨基酸合成提前终),导致氨基酸合成提前终止,形成一个截短的蛋白质。止,形成一个截短的蛋白质。移码突变移码突变:DNADNA序列上插入或缺失序列上插入或缺失
12、1 12 2个核苷个核苷酸,引起突变后翻译读码框移位,形成一个酸,引起突变后翻译读码框移位,形成一个完全改变的氨基酸序列。完全改变的氨基酸序列。第14页/共67页二、突变二、突变(二)突变的规律(二)突变的规律 u随机性随机性 u稀有性稀有性 u独立性独立性 u稳定性稳定性 u可逆性可逆性 第15页/共67页随机性随机性 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表现在发生的时间、个体、位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表现在发生的时间、个体、位点和产生的效应等各方面。可通过以下两个著名的实验证实点和产生的效应等各方面。可通过以下两个著名的实验证实 彷徨试验(彷徨试验(fluctuation testfluctuati
13、on test)影印培养(影印培养(replica platingreplica plating)第16页/共67页彷徨试验第17页/共67页影印培养 第18页/共67页2 2稀有性稀有性 指正常情况下,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指正常情况下,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3 3独立性独立性 基因突变是独立发生的,一个基因的基因突变是独立发生的,一个基因的突变与另一个基因的突变没有相关性,同一细突变与另一个基因的突变没有相关性,同一细胞中的不同基因其突变率不相同。胞中的不同基因其突变率不相同。4 4稳定性稳定性 基因突变的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可以稳定遗传的。这种改变
14、是可以稳定遗传的。5 5可逆性可逆性 突变效应可通过多种方法回复,称基突变效应可通过多种方法回复,称基因突变的可逆性。通常由野生型菌株变为突变因突变的可逆性。通常由野生型菌株变为突变型菌株的过程为正向突变,反之称为回复突变。型菌株的过程为正向突变,反之称为回复突变。第19页/共67页(三)几种常见的突变株(三)几种常见的突变株1 1、温度敏感突变株(、温度敏感突变株(TSTS株):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死株):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死突变株。这种突变株在某一温度范围不能生长,但在突变株。这种突变株在某一温度范围不能生长,但在另一温度下可生长。原因是某些酶的肽链结构发生改另一温度下可生长。原因是某些酶的
15、肽链结构发生改变后,降低了酶的抗热性。变后,降低了酶的抗热性。2 2、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生了参与合成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生了参与合成生长所必需的基本化合物的基因突变。基本化合物的基因突变。3 3、耐药性突变株:对某种药物有一定抵抗力的突变株,、耐药性突变株:对某种药物有一定抵抗力的突变株,临床较常见。临床较常见。4 4、发酵阴性突变株:突变后失去发酵某种糖的能力。、发酵阴性突变株:突变后失去发酵某种糖的能力。原因是突变后失去了能分解该糖的酶。原因是突变后失去了能分解该糖的酶。第20页/共67页(四)突变株的分离(四)突变株的分离 要从大量的细菌中找到突变株,必须将整个菌群置于一
16、个要从大量的细菌中找到突变株,必须将整个菌群置于一个特殊的生长环境中,该环境可使突变株和其他菌株产生不同的特殊的生长环境中,该环境可使突变株和其他菌株产生不同的生长表型。如通过影印培养法分离。生长表型。如通过影印培养法分离。第21页/共67页三、诱变三、诱变 人工利用理化因素等诱导产生的突变,可提高人工利用理化因素等诱导产生的突变,可提高细菌的突变率。诱变的变异幅度往往高于自发细菌的突变率。诱变的变异幅度往往高于自发突变。突变。能显著提高突变频率的这些理化因素称为诱变剂。能显著提高突变频率的这些理化因素称为诱变剂。诱变剂的诱变效果依赖培养基、诱变剂的诱变效果依赖培养基、PHPH、温度、基因型、
17、温度、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等多种因素。第22页/共67页常见的诱变剂常见的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烷化剂DNADNA分子嵌入剂分子嵌入剂修饰修饰DNADNA分子的化学药品分子的化学药品物理诱变剂物理诱变剂紫外线紫外线X X射线。射线。第23页/共67页第三节第三节 基因水平转移基因水平转移第24页/共67页一、转化一、转化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是细菌从周转环境吸)是细菌从周转环境吸取游离的取游离的DNADNA片段,整合到自身染色体基因组的片段,整合到自身染色体基因组的过程,是基因转移的一种方式。过程,是基因转移的一种方式
18、。转化现象在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转化现象在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中被证实。等中被证实。第25页/共67页GriffithGriffith转化试验转化试验第26页/共67页(一)细菌的转化机制(一)细菌的转化机制 转化要求受体细胞需处于感受态。当外源转化要求受体细胞需处于感受态。当外源DNADNA被被受体细胞摄取,并能在其中复制,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摄取,并能在其中复制,该受体细胞即称为转化子。即称为转化子。第27页/共67页1 1、感受态、感受态细菌细胞处于可被细菌细胞处于可被DNADNA转化的状态称为感受态。转化的状态称为感受态。细菌处于感受态是因为其表面有一种吸附
19、细菌处于感受态是因为其表面有一种吸附DNADNA的的受体。受体。感受态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因微生物物种感受态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因微生物物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与生长条件和周期有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与生长条件和周期有关。一些细菌的感受态可通过诱导产生。如大肠埃一些细菌的感受态可通过诱导产生。如大肠埃希菌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希菌在含有一定浓度的CaClCaCl2 2的环境中可诱发感的环境中可诱发感受态出现。受态出现。第28页/共67页2 2、革兰阳性菌的转化机制、革兰阳性菌的转化机制典型代表:肺炎链球菌典型代表:肺炎链球菌(1 1)对数生长期的肺炎链球菌细胞向外分泌感受态因子,)对数生长期的
20、肺炎链球菌细胞向外分泌感受态因子,诱导细胞出现感受态。诱导细胞出现感受态。(2 2)双链)双链DNADNA吸附在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上。吸附在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上。(3 3)核酸内切酶将双链)核酸内切酶将双链DNADNA随机切割成长约随机切割成长约4 4-5MD5MD的片段,的片段,核酸外切酶将双链核酸外切酶将双链DNADNA片段的一条单链分解掉,另一单链与片段的一条单链分解掉,另一单链与感受态特异性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感受态特异性蛋白结合进入细胞。(4 4)进入细胞的单链)进入细胞的单链DNADNA与受体细菌染色体与受体细菌染色体DNADNA的同源部分的同源部分配对。配对。(5 5)被取代的受体
21、单链)被取代的受体单链DNADNA被核酸酶分解。被核酸酶分解。第29页/共67页3 3、革兰阴性菌的转化机制、革兰阴性菌的转化机制典型代表:流感嗜杆菌典型代表:流感嗜杆菌(1 1)细菌在感受态细胞形成过程中,形成一种能结合双链)细菌在感受态细胞形成过程中,形成一种能结合双链DNADNA的的膜结构,称转化小体。膜结构,称转化小体。(2 2)转化小体将双链)转化小体将双链DNADNA吸收,外源性吸收,外源性DNADNA以双链形式存在。以双链形式存在。(3 3)当)当DNADNA与受体染色体整合,变成单链。与受体染色体整合,变成单链。第30页/共67页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转化机制的主要区别革兰阳
22、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转化机制的主要区别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DNADNA以单链形式进入以单链形式进入 DNADNA以双链形式进入以双链形式进入感受态因子介导、启动感受态因子介导、启动 形成转化小体形成转化小体DNADNA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质结合 DNADNA存在于转化小体存在于转化小体任何来源的同源性任何来源的同源性DNADNA 相同物种或亲缘关系相近相同物种或亲缘关系相近物种的同源性物种的同源性DNADNA第31页/共67页二、人工转化二、人工转化 许多细菌无自然转化的能力,但经人工诱导许多细菌无自然转化的能力,但经人工诱导可使其形成感受态,吸收外源可使其形成感受态,吸收外源
23、DNADNA,称人工转化。,称人工转化。化学转化(化学转化(chemical transformationchemical transformation)电转化(电转化(electrotransformationelectrotransformation)第32页/共67页1 1、化学转化、化学转化化学转化化学转化是指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培养物,经过钙化学物是指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培养物,经过钙化学物质的处理后成为感受细胞,具有摄取外源性质的处理后成为感受细胞,具有摄取外源性DNADNA的能力。的能力。方法:方法:CaCa2+2+低渗休克处理、聚乙二醇(低渗休克处理、聚乙二醇(PEGPEG)、二甲基)
24、、二甲基亚砜(亚砜(DMSODMSO)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1 1)必须是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菌细胞。)必须是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菌细胞。(2 2)将细菌维持在冷的状态,避免剧烈混合。)将细菌维持在冷的状态,避免剧烈混合。(3 3)不同菌株的转化效率可明显不同。)不同菌株的转化效率可明显不同。(4 4)感受态细胞可在)感受态细胞可在-70-70冻存。冻存。(5 5)不同方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冰冻对转化效率的)不同方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冰冻对转化效率的影影 响不同。响不同。第33页/共67页2 2、电转化、电转化DNADNA电转化电转化又称电穿孔试验,对化学转化不成功的许多细又称电穿
25、孔试验,对化学转化不成功的许多细菌、真核细胞等,用电转化试验获得成功。菌、真核细胞等,用电转化试验获得成功。原理:将细胞置于强电场中时,细胞膜被极性化,会产原理:将细胞置于强电场中时,细胞膜被极性化,会产生跨膜电位差。当电位差超过阈值,在细胞膜上会暂时生跨膜电位差。当电位差超过阈值,在细胞膜上会暂时形成小孔,允许像形成小孔,允许像DNADNA这样的外源性大分子进入。这样的外源性大分子进入。电击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与细菌的生长周期、细胞密度、电击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与细菌的生长周期、细胞密度、电击缓冲液的种类以及电压、电击时间等因素有关。以电击缓冲液的种类以及电压、电击时间等因素有关。以大多数细菌而言,
26、所用的电击条件必须将大多数细菌而言,所用的电击条件必须将50%50%或或50%50%以上以上的细菌细胞杀死,才能使整个群体具有摄取外源性的细菌细胞杀死,才能使整个群体具有摄取外源性DNADNA的的能力。能力。基因枪(基因枪(BiolisticBiolistic)转化)转化 第34页/共67页二、转导二、转导转导转导(transductiontransduction)是以)是以噬菌体噬菌体为载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将供体菌的一段DNA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生物性状。菌获得新的生物性状。特点特点绝大多数细菌都有噬菌体,因此转导作用较普遍。绝大多数细菌都有噬
27、菌体,因此转导作用较普遍。噬菌体蛋白外壳可保护噬菌体蛋白外壳可保护DNADNA不被外界的不被外界的DNADNA水解酶水解酶破坏,较为稳定。破坏,较为稳定。第35页/共67页(一)噬菌体(一)噬菌体 噬菌体噬菌体(phagephage)是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是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病毒。个体微小,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个体微小,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分布广泛专性细胞内寄生,分布广泛与宿主菌的关系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未知菌的鉴定和分型与宿主菌的关系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未知菌的鉴定和分型在宿主菌中寄生和转移,引起基因的水平转移在宿主菌中寄生和转
28、移,引起基因的水平转移 第36页/共67页1 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头部:内含遗传物质核酸头部:内含遗传物质核酸尾部:帮助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尾部:帮助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尾髓:收缩功能,可使头部核酸注入宿主菌尾髓:收缩功能,可使头部核酸注入宿主菌尾领:与头部装配有关尾领:与头部装配有关尾板:内含裂解宿主菌细胞壁的溶菌酶尾板:内含裂解宿主菌细胞壁的溶菌酶尾丝:吸附结构,能识别宿主菌表面的特殊受体尾丝:吸附结构,能识别宿主菌表面的特殊受体第37页/共67页尾刺尾丝 尾领 尾鞘第38页/
29、共67页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核酸基因组核酸基因组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保护遗传物质保护遗传物质帮助侵染新的宿主帮助侵染新的宿主具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9页/共67页抵抗力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加热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加热7070-8080经经30min30min仍不灭活。仍不灭活。多数能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但对紫外线和多数能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但对紫外线和X X射线敏射线敏感,一般经紫外线照射感,一般经紫外线照射1010-15min15min即失活。即失活。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反复冻融并不减弱其裂解能力。
30、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反复冻融并不减弱其裂解能力。室温、室温、4 4-88冰箱能保存冰箱能保存6 6个月以上,在液氮中和冻干状个月以上,在液氮中和冻干状态下能长时间保存。态下能长时间保存。第40页/共67页2 2、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噬菌体的生活周期根据在宿主菌体内复制过程和生存状态的差异,根据在宿主菌体内复制过程和生存状态的差异,分为分为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virulent phage)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temperate phage)第41页/共67页(1 1)毒性噬菌体生活周期毒性噬菌体生活周期 吸附(吸附(adsorptio
31、nadsorption)侵入(侵入(penetrationpenetration)核酸复制(核酸复制(nucleic acid replicationnucleic acid replication)噬菌体装配(噬菌体装配(phage assemblyphage assembly)释放(释放(releaserelease)第42页/共67页(2 2)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 许多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进入裂解循环,而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许多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进入裂解循环,而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或像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随细菌染色体上或像质粒存在于细胞质中,随细菌DNA
32、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细菌并不裂解,被称为分裂而传代,细菌并不裂解,被称为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或或溶原性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lysogenic phage)。)。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prophageprophage),带有),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lysogenic bacterium)。)。第43页/共67页(二)转导类型(二)转导类型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general
33、ized transductiongeneralized transduction)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specialized transduction)第44页/共67页1 1、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 通过噬菌体将宿主菌通过噬菌体将宿主菌DNADNA的任何小片段转移至受体菌称为的任何小片段转移至受体菌称为普普遍性转导遍性转导。完全转导完全转导:外源性:外源性DNADNA片段与受体菌的染色体整合,并随染色体片段与受体菌的染色体整合,并随染色体而传代,称完全转导。而传代,称完全转导。流产转导流产转导:外源性:外源性DNADNA片段游离在胞质中片
34、段游离在胞质中,既不能与受体菌染色既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也不能自身复制,称为流产转导。体整合,也不能自身复制,称为流产转导。第45页/共67页2 2、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是指前噬菌体在从宿主菌基因组切离时发生偏差,是指前噬菌体在从宿主菌基因组切离时发生偏差,带走噬菌体基因组两侧相邻的宿主菌带走噬菌体基因组两侧相邻的宿主菌DNADNA片段,进入新的宿主菌,片段,进入新的宿主菌,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形成溶原化或通过重组作用与染色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形成溶原化或通过重组作用与染色体DNADNA整整合。这样位于噬菌体两侧的前宿主菌染色体基因便被转导。由合。这样位于噬菌体两侧的
35、前宿主菌染色体基因便被转导。由于这种方式转移的于这种方式转移的DNADNA是限定性的,故称局限性转导。是限定性的,故称局限性转导。第46页/共67页三、接合三、接合 接合接合(conjugationconjugation)是两个细胞通过直接接)是两个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只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只有那些具有有那些具有F F质粒或类似质粒或类似F F质粒的传递装置的细质粒的传递装置的细菌才能接合,因此接合可看作是细菌的有性生菌才能接合,因此接合可看作是细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又称为细菌杂交。是细胞间殖过程,又称为细菌杂交。是细胞间DNADNA转移的转移的
36、一种重要方式。一种重要方式。第47页/共67页(一)接合质粒(一)接合质粒能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能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接合性质粒,如:如:F F质粒、质粒、R R质粒、质粒、ColCol质粒和毒力质粒。质粒和毒力质粒。许多接合质粒只在同种细菌间自身转移,有一许多接合质粒只在同种细菌间自身转移,有一个重要类群能在革兰阴性细菌中广泛转移,称个重要类群能在革兰阴性细菌中广泛转移,称为为滥交质粒滥交质粒(泛主接合质粒)。(泛主接合质粒)。所有所有R R质粒,尤其是滥交质粒,可在临床上重要质粒,尤其是滥交质粒,可在临床上重要细菌间传播抗生素耐药基因。细菌间传播抗生素耐药基因。第48
37、页/共67页(二)接合的过程和机制(二)接合的过程和机制1 1、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F F质粒接合的过程和机制质粒接合的过程和机制第49页/共67页 2 2、革兰阳性细菌中质粒传递的过程和机制、革兰阳性细菌中质粒传递的过程和机制革兰阳性细菌的接合和传递不需要性菌毛革兰阳性细菌的接合和传递不需要性菌毛的存在。供体和受体细胞中都含有能产生一种的存在。供体和受体细胞中都含有能产生一种信息素的信息素的caca和和cbcb基因,当供体菌与受体菌接触基因,当供体菌与受体菌接触时,受体菌产生的信息素进入供体菌,诱导供时,受体菌产生的信息素进入供体菌,诱导供体菌质粒上的基因产生集聚性物质分泌到细胞体菌质粒上
38、的基因产生集聚性物质分泌到细胞膜表面并与受体菌表面的结合物质结合,启动膜表面并与受体菌表面的结合物质结合,启动质粒质粒DNADNA转移。转移。第50页/共67页(三)高频率重组菌株(三)高频率重组菌株染色体上含有整合的染色体上含有整合的F F质粒的菌株称为高频率重组质粒的菌株称为高频率重组(high frequency ricombinationhigh frequency ricombination,HfrHfr)菌株。)菌株。第51页/共67页(四)(四)F F 质粒质粒H Hfrfr中的中的F F质粒有时也会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通质粒有时也会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通常这是一个精确切离的过程
39、,但偶尔也可出现偏常这是一个精确切离的过程,但偶尔也可出现偏差。差。当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当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F F质粒带有染色体上邻近的质粒带有染色体上邻近的基因时,这种基因时,这种F F质粒称为质粒称为F F 质粒质粒。它可将染色体。它可将染色体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菌获得一部分新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菌获得一部分新的基因。的基因。通过通过F F 质粒转移基因的过程称为性导。质粒转移基因的过程称为性导。第52页/共67页四、溶原性转换四、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lysogenic conversion)是当噬)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
40、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体DNADNA,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而获得了新性状。,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而获得了新性状。如如棒状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噬菌体棒状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噬菌体携带编码毒素的基因,使白喉棒状杆菌产生了携带编码毒素的基因,使白喉棒状杆菌产生了白喉毒素。白喉毒素。第53页/共67页第四节第四节 转座因子与转座转座因子与转座第54页/共67页 能在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自行转移位置的核能在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自行转移位置的核苷酸序列,称为转座因子(苷酸序列,称为转座因子(transposible elementstranspo
41、sible elements)一、转座因子的分类一、转座因子的分类 1 1插入序列(插入序列(ISIS)是最简单的一类转座因子。是最简单的一类转座因子。2 2转座子(转座子(transposons,Tntransposons,Tn)分子量较大,携带编分子量较大,携带编码转座酶的结构基因和其他与插入功能不相关的基因,码转座酶的结构基因和其他与插入功能不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常是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常是耐药基因。(1 1)复合转座子)复合转座子 (2 2)无)无ISIS的转座子的转座子 (3 3)转座噬菌体)转座噬菌体 第55页/共67页 二、转座二、转座转座(转座(transpositiontran
42、sposition)是由不依赖)是由不依赖DNADNA序列的同源性序列的同源性和和RecARecA蛋白调控,而需要转座因子的参与并由其携带的蛋白调控,而需要转座因子的参与并由其携带的转座酶调节,将遗传物质从一个位置转座另一个新的遗转座酶调节,将遗传物质从一个位置转座另一个新的遗传位置。传位置。携带耐药基因、产生细菌毒素或某些酶的基因等的转座携带耐药基因、产生细菌毒素或某些酶的基因等的转座子,在与受体菌无子,在与受体菌无DNADNA同源性的情况下仍可传递转移,同源性的情况下仍可传递转移,因此转座子与质粒一样在细菌致病性、耐药性中占有重因此转座子与质粒一样在细菌致病性、耐药性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地位
43、。转座的频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遗传和转座的频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下,转座的频率相对稳定。环境因素下,转座的频率相对稳定。第56页/共67页第五节细菌变异第五节细菌变异 第57页/共67页一、变异现象一、变异现象 变异(变异(variation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细菌的变异可表现为形态、结构、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细菌的变异可表现为形态、结构、菌落、抗原性、毒力、酶活性、耐药性和宿主范围等的变异。菌落、抗原性、毒力、酶活性、耐药性和宿主范围等的变异。
44、第58页/共67页形态和结构变异形态和结构变异 3-6%3-6%食盐食盐鼠疫杆菌鼠疫杆菌多形态性多形态性(衰残型衰残型)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第59页/共67页形态和结构变异形态和结构变异青霉素、溶菌酶青霉素、溶菌酶正常形态细菌正常形态细菌 L L型变异型变异 抗体或补体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正常霍乱弧菌正常霍乱弧菌霍乱弧菌L型第60页/共67页形态和结构变异形态和结构变异传代培养传代培养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 荚膜逐渐消失荚膜逐渐消失 42-4342-43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失去形成芽胞能力失去形成芽胞能力10-2010-20天毒性降低天毒性降低变形杆菌
45、(变形杆菌(H H)1%1%石炭酸石炭酸 (O O)迁徙生长迁徙生长 单个菌落单个菌落第61页/共67页培养特性变异培养特性变异 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光滑型菌落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粗糙型菌落 S S 或在有免疫力的人体内或在有免疫力的人体内 R RS S型菌落型菌落R R型菌落型菌落第62页/共67页毒力变异毒力变异 棒状噬菌体棒状噬菌体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获得白喉毒素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牛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 卡介苗卡介苗 1313年年(230(230代代)第63页/共67页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耐药性变异。称为耐药性变异。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即多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含链霉素培基含链霉素培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依链株依链株(耐药菌株耐药菌株)长期培养长期培养第64页/共67页二、研究变异的意义二、研究变异的意义 细菌分类上的应用细菌分类上的应用诊断中的应用诊断中的应用治疗应用治疗应用预防应用预防应用遗传工程中的应用遗传工程中的应用第65页/共67页第66页/共6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7页/共6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