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环境影响评价学.pptx
《本科生环境影响评价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环境影响评价学.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大气的组成地球周围有一层很厚的气体,称之为大气,这一层气体称为大气圈。大气的上界至少应高于1200km处。大气层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低层大气。从地球表面向上,大约到90Km高度,大气的主要成分氧和氮的组成比例几乎无什么变化,具有这样特性的大气层叫均质大气层(简称均质层)。在均质层以上和外围空间的大气层,其气体的组成随高度升高有很大变化,这个圈层叫非均质层。在均质层中,根据气体的温度沿地球表面垂直方向的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第1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各
2、层大气的特点:1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气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km,极地平均为89km;夏季高于冬季。在这一层中除了有纯净的干空气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适度的温度对人和动植物的生存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温度自地表面向高空递减,0.65/上升100米。在对流层中,由于太阳的辐射以及下垫面特性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在该层中出现极其复杂的自然现象,有时形成易于扩散的气象特征,有时形成对生态系统产生有危害的逆温气象条件,雨、雪、霜、雾、雷电等自然现象
3、也都出现在这一层。)大气有较强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特别是在靠近地面1-2Km的近地层(称为行星边界层或者摩擦层)更易造成污染。近地层的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第2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2 平流层:)在这一层里气体的温度差随高度上升有缓慢的增加,30-35Km,T=-55。然后上升(气温)较快,这是因为在该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所致。)几乎不存在水蒸汽和尘埃,一般处于平流运动。)大气很干燥,没有云、雨等现象,是飞机理想的飞行区域。3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
4、降低,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4 电离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发电报是靠这层反射回来。5 散逸层:气体温度很低,气体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逸向星际空间。星际空间内每立方米空间有数十个离子存在。研究重点:对流层,平流层第3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第4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第5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低层大气中的气体组分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气体组分比例基本上不随时间、空间而变,称为不变气体组分。它以氮、氧、氩为主。一部
5、分是气体组分比例随时间、空间而变化,称为可变气体组分。除氮、氧、氩以外的清洁空气的其它组分为可变气体组分。它以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为主,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水蒸气。大气中水蒸气含量是不稳定的,它随着时间、地点、气象条件(如温度、风、云等)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在04之间。观测表明,在1.5-2.0km高度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已减少为地面的一半,在5km高度上则减少为地面的十分之一,再向上就更少了。因此,水蒸气沿铅直方向上分布是不均匀的。水蒸气含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最大水蒸气含量出现在低纬度洋面上。同一地区的水蒸气含量,夏季大,冬季小。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虽然很小,它却是水在自然界大
6、循环中的重要链条;它还是天气变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导演出了云、雾、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如果空气中没有水蒸气就不会发生这些现象。第6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第7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弱,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同时还能发射长波辐射。这对地面和大气保持一定的温度,使日温差不致过大,起着重要作用。臭氧是高空氧分子被高能量光量子撞击离解出的氧原子,氧原子再与其它氧分子结合的产物。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很少,大约为10-6%,而且随高度分布不均匀。近地层
7、臭氧含量极少,从510km开始逐渐增加,12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202025km25km处达到最大值处达到最大值(所谓的臭氧层所谓的臭氧层),再向上又逐渐减少,到5560km高度上臭氧含量就极少了。因此,在12-35km处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虽少,但在大气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臭氧能吸收波长短于0.29um的紫外线部分,这就保护了动植物有机体免受过量紫外线照射的危害。描述大气的物理量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云量、能见度、降水、蒸发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及大气辐射等。第8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
8、.气温 气象上讲的地面气温一般是指离地面1.5m高处在百叶箱中观测到的空气温度。气温一般用摄氏温度()表示,理论计算常用热力学温度(K)表示。.气压 是指大气作用在某面积上作用力与其面积的比值。度量大气压力的单位有毫米汞柱(mmHg)、标准大气压(atm)、巴(bar)、毫巴(mbar)、帕斯卡(Pa),现在气象上以帕斯卡为法定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atm=1.013105 Pa=1013 mbar=760 mmHg。.气湿 空气湿度简称气湿。它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和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比湿、混合比、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等。其中以相对
9、湿度应用普遍,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风 气象上把空气质点的水平运动称为风。空气质点的铅直运动称为升、降气流。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描述其特征。第9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风向指风的来向。例如,风人东方吹来,称东风;风向南边吹去,称北风。风向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方位表示法,一种是角度表示法。风向的方位表示可用8个方位或16个方位来表示。8个方位为N、NE、E、SE、S、SW、W、NW;16个方位为N、NNE、NE、ENE、E。风向也可以用角度来表示。规定北风为0,正东风为90,正南风为180
10、,正西风为270。海洋和高空的风较稳定,常用角度来表示。风速是指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与所需时间的比值。风速的单位一般用m/s、km/h,也有用涅时的。如粗略估算风速,可依自然界的现象来判断它的大小,即以风来表示。风力就是风作用到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常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表示。蒲福在1805年根据自然现象将风力分为13等级(0-12级)。根据蒲福制定的公式,也可粗略地由风级算出风速。第10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第11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云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它是由飘浮在空中的大
11、量小水滴或小冰晶或两者混合物构成的。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省、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状态,而且预示着天气演变的趋势。云状是云的形状。它是多种多样的。根据1932年国际云学委员会出版的国际云图,按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将云分为三族十属几十种。具体分类可查有关参考书。云量是云的多少。我国将视野能见的天空分为10等分其中云遮蔽了几分,云量就是几。例如,碧空无云,云量为零;阴天云量为10。总云量是指不论云的高低或层次,所有的云遮蔽天空的分数。低云量是指低云遮蔽天空的分数。我国云量的记录,规范规定以分数表示,分子为总云量,分母为低云量。低云量不应大于总云量。如总云量为8,低云量为3,记作8
12、/3。国外将天空分为8等分,其中云遮蔽了几分,云量就是几。第12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第13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能见度 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正常人的眼睛所能见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称为能见度(即水平能见度)。所谓能见就是能把目标物的轮廓从它们的天空背景中分辨出来。为了要知道能见距离的远近,事无必须选择若干固定的目标物,量出它们距测点的距离,例如山头、塔、建筑物等,作为能见度的标准。在夜间,必须以灯光作为目标物来确定能见度。能见度的单位常用米或千米。能见度的大小反映了大气的混浊程度,反映出
13、大气中杂质的多少。第14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1.概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所谓建设项目既包括新建项目也包括改、扩建项目。第15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2.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等级的划分目的和判据划分评价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经费和时间。区别的原则主要有两点: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小;评价工作的难易程度。综上所述,决定Pi的主要独立因子只有Qi、C0i
14、和地形特征三项。考虑到地形特征不宜定量,其对见的影响可通过列表考虑,故式(3.2-2)可归结为:Pi=(QiC0i)109式中Pi评价等级判别参数,亦即通常所谓的等标排放量,m3/h;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C0i第i类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一小时平均值计算。对于该标准未包括的项目,可参照TJ 3679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第16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2.评价等级的划分如表3.2-1所示,可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15、。表中的复杂地形系指:丘陵、山区、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的城区。如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多于一种,则应按Pi值中最大者计算。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调整的幅度上下不直超过一级。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Pi Pi2.5108Pi2.5108复杂地形一二三平 原二三三第17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2.评价等级的划分不同评价等级的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确定。这一影响范围主要决定于建设项目的级别。可将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作为评价区的中心
16、,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南北向为主轴。各种等级的评价范围边长可根据表3.21中Pi的级间限制值确定。根据Pi和该污染物的C0i,由式(3.21)可得Qi;利用排放标准,可由C0i和Qi得出烟囱有效高度He;按制定标准的惯例,取稳定度为中性,由He可以计算出某一浓度限值的下风距离。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边长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条件取下限。对于某些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考虑到界外区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以及地形、地理特征的调查,
17、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和上述确定评价范围的道理一样,各方位的界外区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边长的0.5倍。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是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对于新建项目应以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内容为准,按最终规定的规模做出完整的评价;对于改、扩建项目既要评价改、扩建工程也应评价现有工程。第18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3.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因子的筛选及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1.污染因子的筛选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
18、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钢铁企业,其污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2.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大气污染源调查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和评价区内工业及民用污染源;三级评价项目的调查内容可适当从简。第19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3.大气污染源调查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核实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现
19、场实测法对于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由烟囱排放的SO2、NOx或颗粒物等,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相应公式计算。(略)废气体积流量及浓度的测量方法见国家环保局1990年编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和分析方法”。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染物的源强,公式略。该法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不论进入系统的物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是否反应完全,都是可以应用的。3.经验估计法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例如,燃煤
20、排放的SO2),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第20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3.大气污染源调查建设项目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内容1.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按分厂或车间统计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帐。(4)除调查主要污染物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6)点源调查内容。(7)面源调查内容。(8)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21、9)原料、燃料及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有风时,易产生扬尘,这类问题可按“风面源”处理。采2.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二级评价项目的调查内容可参照中的1节的内容进行,但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中1节的(3)、(5)、(6)、(7)、(8)等条内容。第21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4.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已设有常规大气监测站、点,应尽可能收集和充分利用这些站、点的例行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超标量、变化趋势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除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景
22、数据外,其监测结果还可用于以下两个方面:(1)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试某些预测模式;(2)为该地区例行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监测范围主要限于评价区内。需要监测的项目可按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筛选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第22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4.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监测项目、监测范围、监测制度和监测点位。由于监测项目与监测范围在前面已经讲述过,这里主要介绍监测布点和监测制度。1.监测布点大气环境监测中,采样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对所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3、(1)监测点设置数量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2)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原则监测点的位置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地区范围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设点时应考虑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工作条件,使测点尽可能分布比较均匀,同时又便于工作。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应没有
24、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原则上应在20m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m以内避开绿色乔、灌木,在建筑物高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第23页/共108页Email:Tel:理化理化C C区区5375373.4.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3)监测点位置的布设方法监测点位置的布设方法大致有如下五种:网格布点法。这种布点法,适用于待监测的污染源分布非常分散(面源为主)的情况。具体布点方法是:把监测区域网格化,根据人力、设备等条件确定布点密度。条件允许,可以在每个网格中心设一个监测点。否则,可适当降低布点的空间密度。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该布点法适用于孤立源及其所在地区风向多
25、变的情况。其布点方法是:以排放源为圆心,画出16个或8个方位的射线和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同心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即为监测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往往是在主导风的下风方位布点密些,其他方位疏些。确定同心圆半径的原则是:在预计的高浓度区及高浓度与低浓度交接区应密些,其他区疏些。扇形布点法。该布点法适用于评价区域内风向变化不大的情况。其方法步骤如下:沿主导风向轴线,从污染源向两侧分别扩出45、22.5或更小的夹角(视风向脉动情况而定)的射线。两条射线构成的扇形区即是监测布点区。再在扇形区内做出若干条射线和若干个同心圆弧。圆弧与射线的交点即为待定的监测点。配对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线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生 环境影响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