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行为.pptx





《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行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行为.ppt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岩石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和分布 天然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地壳中就含有原生放射性核素,它们的半衰期可与地球的年龄相比较,主要的原生放射性核素有40K、232Th、238U,次要的有87Rb、235U等。各类岩石因结构和矿物成分的差异,原生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下,酸性岩铀、钍含量较高,基性岩浆岩铀、钍含量较低。同一类型的花岗岩中,成岩年代愈近,铀、钍含量愈高。除原生放射性核素外,岩石中还含有某些宇生放射性核素如14C、3H及重核裂变产物如95Zr、137Cs、90Sr、131I等。第1页/共43页第2页/共43页土壤土壤1、土壤的性质和分类 土壤一般指基岩层以上有植物生长的
2、疏松物层,它以不连续的状态覆盖于地球表面。它的基本成分是岩石与水循环系统之间长期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状岩石物质。土壤组成主要有矿物质、水、空气和有机质。土壤的分类按其无机矿物组分中砂粒、粉砂粒及粘粒组成不同可分为砂土、壤土、粘土。第3页/共43页2、土壤中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32Th、238U等。人工放射性核:137Cs、134Cs、90Sr、106Ru、240Pu等,其中137Cs、90Sr对土壤长期污染的贡献最大(TSr-90=28.8a,TCs-137=30.17a)。第4页/共43页地下水地下水1、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与分类 地下水面下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的地带为饱水带、地
3、下水面以上的地带为包气带,地下水亦可相应地分为包气带水和饱水带水。饱水带水中的地下水不受岩土的束缚而处于自由状态,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并可传递静水压力,又称为重力水。重力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又可分为上层带水、潜水及承压水。第5页/共43页3、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下水在地层介质孔隙中的流动称为渗流。根据流量、孔隙度、孔径的不同,地下水可能呈现层流或紊流(湍流)两种流动状态。1)达西定律 一维系统中,地下水流动的通量为:式中的负号表示地下水由高水压向低水压处流动;渗透系数K与介质的孔隙度有关,也与地下水的粘滞度及密度有关。在潜水及承压水等饱水流动条件下,K值为常数;在包
4、气带中非饱水流动条件下,K值因土壤水吸力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为水压梯度第6页/共43页饱水流动条件下,当地下水全部流程中水压梯度保持不变时,上式可改写为:第7页/共43页2)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地下水的渗流速度 地下水流横截面积W指含水地层的过水面积,包括地层介质与孔隙所占面积之和,地下水流的实际过水面积W仅是空隙所占的面积:W=W 地下水在孔隙中的实际流速为:为介质的有效空隙率3)水力梯度 水力梯度I为地下水渗流过程中单位渗流途径长度(流程)上的水头损失。第8页/共43页4)渗流系数 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流系数愈大,渗流速度就愈大;反之,渗流系数为定值时,水力梯度愈大,渗流速度也愈大。第9页/共
5、43页6.2 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行为学行为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行为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行为 1、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存在形态 原生的天然铀、钍元素可形成独立或共生矿物存在于岩石中,有的被其它矿物吸附,有的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矿物包裹或粒间及晶体裂隙的水分中。钾是地壳中的主要造壳元素之一,大部分赋存于碱性长石中,多与氧、硅或卤族元素结合,主要以钾长石、白榴石等矿物形式存在。随地下水进入岩石裂隙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常以离子状态被岩石表面吸着,也可能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沉积在岩石表面上。第10页/共43页2、放射性物质在
6、岩石中的行为 1)原生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迁移 地壳浅部的表生带内因太阳能的作用,存在着剧烈的元素迁移、分散和富集作用,以至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并使铀元素得以强烈迁移。铀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四价和六价两种价态存在,在有氧化剂的存在时,四价铀氧化成六价铀,进而与氧结合成铀酰络合阳离子 ;镭一般不进入矿物晶格内,不形成独立矿物,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钾极易从矿物中释放进入水,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钍在表生带中以机械风化迁移为主。第11页/共43页2)放射性物质在岩石裂隙中的吸着和迁移)放射性物质在岩石裂隙中的吸着和迁移 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置主要倾向于采用近地表埋藏和地质处置。故研究放射性物质在地质层中的
7、迁移行为已成为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重要课题之一。影响迁移的因素:水力输运作用和岩、土介质对核素的吸着作用。核素在岩土表面与水流之间的分配特性可用固液相分配系数Kd表示:第12页/共43页第13页/共43页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 1、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1)粘粒矿物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和腐殖质多以胶体颗粒的形态存在,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和吸附性能,因此,交换吸附是影响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迁移的最主要的物理化学过程。粘粒的主要成分次生硅铝酸盐,是一种片状结构的颗粒,其表面带有丰富的负电荷,具有可观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放射性物质与之吸附、交
8、换等过程。第14页/共43页 土壤中的阳离子吸附在土壤的表面,它与放射性离子交换:有相腐殖质的H+也可发生上述反应:第15页/共43页2)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以交换作用而吸着在土壤颗粒表面、与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与土壤中的有机物螯合等三种形式存在。3)农作物的吸收 放射性核素与它的稳定核素相同的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研究表明,凡是在土壤中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元素都能在植物中出现。第16页/共43页2、影响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物理化学行为的因素1)气候与地形地貌 气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下雨放射性核进入土壤大量降雨加速核素向深层渗透和迁移。地貌影响雨水的吸附,贮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评价 放射性 物质 岩石 土壤 地下 水中 行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