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5学习.pptx
《水文地质学5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5学习.pptx(1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 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1)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分布广泛(2)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3)供水时间长。水量相对稳定 地下水是重要的液体矿产和矿水资源 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能源 第1页/共174页 有效的找矿标志和预报地震的手段 地下水是矿坑和地下工程充水的重要因素灾害因子之一地下水有时是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灾害因子之二 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灾害因子之三 地下水是某些生物致病的因素灾害因子之四9地下水变化影响生态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的天然平衡第2页/共174页第一章 岩石中的空隙和水分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岩石中空隙的类型,掌握孔隙度、孔隙比、裂隙率、岩
2、溶率的概念。了解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的概念。掌握容水度、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的概念,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给水度的有关概念。第3页/共174页一 孔隙 定义:在松散堆积物中,或在胶结不好的沉积岩中,以及部分喷出岩中,组成岩石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所存在多孔状的空隙称为孔隙。在水文地质学中,衡量孔隙发育程度的指标是孔隙度。孔隙度(n)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孔隙比()指某一体积岩石内孔隙的体积(Vn)与固体颗粒体积(Vs)之比。两者之间的关系为:=n/(1-n)。第一节 岩石中的空隙第4页/共174页影响孔隙度的因素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
3、要因素有颗粒的排列情况及分选程度,另外,颗粒的形状、堆积时间的长短,胶结情况、以及颗粒大小也都影响空隙度的大小。(1)颗粒的排列(2)分选性 (3)磨圆程度(4)充填胶结(5)粘土颗粒的表面能第5页/共174页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度的大小只能反映岩石容纳水能力的大小,并不能说明水流运动是否就能畅通。人们取水时,总希望水大一些,决定水流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大小,当然还有坡度。(1)颗粒愈大,则孔隙大,水流阻力愈小。(2)分选性越差孔隙越小,主要是大孔隙比小颗粒所占据。(3)排列 越松散,孔隙大,越紧密,孔隙小。(4)不同部位,大小不同,如孔腹和孔喉。另外,影响水流运动不仅与孔隙大小。多少有关
4、,还有孔隙的形 态等。第6页/共174页 二 裂隙 指岩石中的裂缝 主要是岩石中的裂缝,由于侵入岩由岩浆缓慢冷凝分异而成,基本没有孔隙,沉积岩中化学堆积物基本没有孔隙,而碎屑岩类孔隙被胶结物充填,故对基岩,一般保留孔隙少,对水的容纳和运动有意义的仅仅是其中的裂隙。裂隙按成因可分为:(1)成岩裂隙;(2)构造裂隙;(3)风化裂隙。裂隙发育程度一般以裂隙率表示:裂隙率(Kr)裂隙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第7页/共174页三 溶穴 起因于水的溶蚀作用,在可溶岩中形成的孔洞。溶穴的发育程度用岩溶率来表示:岩溶率(Kk)指溶穴的体积(Vk)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5、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岩性和地下水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将在后面的岩溶水中讨论。第8页/共174页第二节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地壳岩石中存在着以下各种形式的水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液态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固态水 气态水岩石骨架中的水:沸石水 结晶水 结构水。水文地质学重点研究的是岩石空隙中的水。第9页/共174页 一 结合水 由于与颗粒表面电荷的吸引,如引力大于水的重力,而被吸附于颗粒表面,这部分水称为结合水。简言之,结合水指与固相表面之间的实际静电引力大于自身重量的水称为结合水。二 重力水 距离固体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颗粒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
6、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之。在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水实际是重力水,因而它是水文地质研究的重点,以后如无特殊说明,所说地下水就是重力水 第10页/共174页 三 毛细水 毛细水实际上是重力水,仅由于有毛细现象而存在。毛细水又可分为孔角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第11页/共174页四 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1 气态水 空隙中存在的水汽 在水未充满空隙时,空隙中存在气态水,气态水可以随空气流动而流动,即使空气不流动,它也能从水汽压力大的地方向小的地方运动。2 固态水 当水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某一值时。空隙中的液态水转为固态水,我国北方冬季形成的冻土,东北地区及青藏高原有一部分地下水多年
7、保持固态,即所谓的多年冻土,对工程地质带来问题。3 矿物中的水 沸石水 水以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晶团之间,水分子数量与矿物其它成分之间无固定比值,其含量随空气的湿度而变化。高温下能析出,析出后不改变矿物的物理性质。4结构水 以氢或氢氧根离子按一定比例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的固定位置上,只有当矿物结构发生变化时,水才能分离出来。如白云母,明矾石。第12页/共174页第三节 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一 容水性 容水性:岩石的空隙具有容地下水的能力的性质,衡量岩石容纳地下水能力力大小的定量指标是容水度。容水度:是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如果不是完全饱水,岩石中也能含有
8、部分水量,即虽然岩石中有部分水,但它并没有达到饱水空隙并未被完全充满,这时岩石中所含有的水量称为含水量。第13页/共174页含水量:表示某一时刻岩石空隙中实际水量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又可分为重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重量含水量(Wg)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Gw)与干燥岩石重量(Gs)的比值,称为重量含水量。含水的体积(Vw)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的体积(V)的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当水的比重为1时,岩石的干容重可用来换算两者的含量。孔隙完全充满水时含水量为容水度,数量上即为饱和含水量,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差值称饱和差,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称为饱和度。容水度或含水量中的水,可以是空隙
9、中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第14页/共174页二 给水性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的体积与含水岩石总体积之比。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1)岩性;(2)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3)地下水位下降速率;(4)释水时间,释水比较充分时理论最大值。第15页/共174页三 持水性Sr 定义:含水量较大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但依赖静电引力及毛细力仍然能保持一部分水于其中的性质。持水度:含水量大于其结合水和毛细水之和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所能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持水度又指地
10、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为持水度。影响持水度的因素:颗粒大小、毛细水、和影响给水度的因素、Sr、n三者之间的关系:Srn 第16页/共174页 四 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K。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1)孔隙的大小 结合水在寻常条件下是不流动的,孔隙直径小于2倍的结合水厚度,则水流不能通过。如孔隙大,则平均流速大,透水性大且秀水性主要受流程上细小孔隙的控制。(2)分选性 决定水所能通过的直径变化的曲折性,越弯曲,水流渡过所受的阻力越大。第17页/共174页第四节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 密一、有效
11、应力原理 作用于沙层骨架上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PzPu。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称为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第18页/共174页二、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1)水头下降(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土压密;(2)水头上升(孔隙水压力恢复)砂层基本上恢复原状。砂砾类岩土基本上呈弹性变形,粘性土以塑性变形为主。第19页/共174页第二章 地下水和赋存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掌握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类。重点:掌握潜水、承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等水位线图的作图及其提取的水文地质信息。理解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换和上层滞水的概念。第一节 包气带与饱水带第二节 含
12、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第三节 地下水分类第六节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第五节 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第四节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第20页/共174页第一节 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 概念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或饱和带。包气带是饱水带与大气圈联系的必经之路。饱水带通过包气带获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又通过包气带蒸发与蒸腾排泄到大气圈参与水循环。第21页/共174页第22页/共174页含水层:指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饱水岩层。隔水层:指不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或者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弱透水层:指渗透性能相当差的岩层,提供水量微不足道,但
13、在发生越流时,由于驱动水流的水力坡度大且发生渗透的过水断面很大,因此,使其相邻含水层通过它交换水量很大,称之弱透水层。二 含水层的构成条件 1岩石必须具备饱含重力水的空隙。2具有有利于地下水聚集的储存的地质构造。3 要有充足的补给来源第23页/共174页 三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相对性1 含水层在划分上的相对性 在饱水带,没有一点水都给不出的岩层,那么,一个井出多少水的含水岩层定为含水层,没有标准,看其是否满足要求及研究总量的目的。2 隔水层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隔水岩层,只能是透水性能相对较差。第24页/共174页四 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隔水层、透水层是可以相互转化
14、的。例如在一般条件下粘性土层仅包含结合水,不能给出水不能透水,起着隔水作用,但在较大水头差的作用下,由于部分结合水发生运动,粘土层便能透水,并给出一定数量的水,把它们作为隔水层就不合适了。当然,在这种条件消失后,又由透水层变为隔水层。由于降水分布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其他人为因素,饱水带的水面有升有降,有时一年之内可达好多米,从年最高水位到年最低水位之间这一带低水位没有水,是透水层,高水位 是饱水又成为重力水。第25页/共174页第二节 地下水分类一 上层滞水 1 概念 上层滞水有两种解释 (1)广义 储存在包气带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水,包括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过路性质的重力水,存在于局部隔水层之上
15、的水 (2)狭义 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2 特点 (1)一般水量小,动态不稳定,水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2)一个局部隔水层之上的上层滞水与周围水层之间没有水力联系,无统一的水位;(3)埋深浅、径流短、矿化度低,易污染;第26页/共174页 二 潜水 1 概念 :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2 要素:一个隔水底板、潜水面、潜水位、含水层厚度、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水位埋深 地面到潜水面的距离。3 埋藏条件:埋深浅挖掘埋深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地貌。4 基本性质:无压、具有自由表面,表面所压力与时间位置无关即任何时刻任何点上潜水面的压力都为当地大气压。5
16、 储水性质:水是不可压缩的液体,水的释放是由含水层体积的增减来完成。第27页/共174页6 补给排泄 大气水地表水可通过包气带直接入渗,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可直接在本区排泄。7 径流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头的处向低水头处流动,主要受地形控制。8 动态 具有季节性,动态变化大。9 水质 大气水地表水是淡水,因此潜水一般是淡水,受污染影响大,易污染。10 水资源 季节调节,调节能力较小,易恢复。第28页/共174页第29页/共174页第30页/共174页11 表示方法 潜水等水位线图 水位埋深图 潜水面在图上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剖面图的形式表示,如另一种是以平面图形式表示,即等水位线图(
17、潜水面等高线图)。潜水等水位线图是把同一时间测得的潜水位标高相同的各点用线连起来。第31页/共174页三 承压水(一)承压水的埋藏恃点概念: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日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持点:1.有稳定的隔水项板存在,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与有压管道中的水流相似。2.埋藏区与补给区不一致。3.承压水的排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它可通过标高较低的含水层出露区或断裂带排泄到地表水、潜水含水层或另外的承压含水层,也可直接排泄到地表成为上升泉。4.受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及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5.稳定水位都常常接近或高于地表,这就为开采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第32页/共174页第33页
18、/共174页几个基本概念承压水的上部隔水层称为隔水顶板,下部隔水泛称为隔水底板;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称为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到底板的垂直距离。隔水顶板底面的高程,即为该点承压水的初见水位(H1);承压水沿钻孔上升最后稳定的高程,即为该点的承压水位或称测压水位(H2)。地面至承压水位的距离称为承压水位的埋深(H);自隔水顶板底面到承压水位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承压水头(h)。在地形条件适合时,承压水位若高于地面高程,承压水就可喷出地表面成为自流水。打井时,在隔水顶板被凿穿之前见个到承压水,凿穿后水便立即自含水层中上升到隔水顶板的底面之上,最后稳定在一定的高程上。第34页/共174页第35页/共174
19、页(二)承压水的形成条件下列几种岩层组合,常可形成承压水。1粘土覆盖在砂层上;2页岩覆盖在砂岩上,3页岩覆盖在溶蚀灰岩上,4致密不纯的灰岩(如泥质灰岩、硅质灰岩等)覆盖在溶隙发育的灰岩上5致密的岩流(喷出岩层)覆盖在裂眩发育的基岩或多孔状岩流之上。承压水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有关,裂隙水或岩溶水都可以形成承压水。1.不透水层覆益在透水性好的岩层上面,透水层的下部还应有稳定的隔水底板,这样才能储存地下水。2.上下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必须充满整个含水层,并承受静水压力;第36页/共174页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条件是下列两种:1.向斜盆地中的承压水第37页/共174页2单斜地层中的承压水(
20、1)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的承压斜地:由透水岩层和隔水层互层所组成的单斜构造,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单斜承压含水层,也称为承压斜地。一般由下列构造条件形成:第38页/共174页(2)含水层发生相变或尖灭形成承压斜地:第39页/共174页(3)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斜地:第40页/共174页(三)等水压线图 为了在平面图上反映承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根据若干个井孔中承压水位的高程资料绘制出承压水等水压线图,第41页/共174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地下水的温度等物理性质。掌握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点,理解和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
21、用,熟悉和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第一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第二节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第42页/共174页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意义 帮助我们阐明地下水的起源、形成和分布;完善成矿理论;找矿标志;宝贵的液体矿产;工、农业生产及饮用水都有一定的水质要求。第43页/共174页第一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温度随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有很大差异。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当地地温的变化。要研究地下水的温度,首先要研究地温的变化规律。一、温度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一般指: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比重、导电性、放射性等第44页/共174页 地温变
22、化规律 从地表向下可划分三个带变温带 主要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地温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周期性可分为昼夜周期的季节性周期;常温带 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小,温度变化趋近于零,一般比当地年平均气温高度;增温带 主要受地球内热的影响,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米温度增加的值称地热增温率;温度每增加 度深度增加的值称地热增温级。第45页/共174页 地温与水温的关系 地下水的温度受地温控制:(1)变温带地下水:水温有较小的季节性变化;(2)常温带地下水:水温与当地平均气温接近;(3)增温带地下水:随地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甚至成为热水。计算方法:利用增温级,概略计算某一深度的地下水水温(T)第46页
23、/共174页 按照地下水的水温可把地下水分为以下各类,见表。冷水很适于作冷却机器和空调降温的水源;而热水则是廉价的能源,可用以取暖、发电和医疗。3 地下水分类第47页/共174页二、颜色 一般地下水是无色的,当含有过量的某些离子成分或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时,就会出现各种颜色。如含有机质过多时里黄色,含硫化氢的水微带翠绿色,含氧化铁的水里浅红褐色,含氧化亚铁的水里浅蓝绿色,硬度大(钙镁离子多)的水为浅蓝色,含悬浮物较多的水,其颜色与悬浮物相同。三、透明度 地下水一般是透明的,当含有大量有机物、固体矿物质及胶体悬浮物时,才呈浑浊现象。按透明度把地下水分为四级:透明的、半透明的(微浑浊的)、微透明的(浑
24、浊的)、不透明的(极浑浊的)。第48页/共174页四、味纯水是谈而无味的,水味来源于其中的盐分及气体。五、气味 一般地下水无气味。(当含有硫化氢时发臭蛋气味;含有氧化亚铁时有铁腥味;含腐殖质会使水有色腥气味。般低温下气味不易辨别,而在40 C左有时气味最显著。)(含有重碳酸钙、重碳酸镁及碳酸时,水味便爽快、适口,人们称这种水为“甜水”;如含氯化物会使水发咸味;含硫酸钠、硫酸镁使水变苦,而且常引起饮用者呕吐、腹痛和腹泻;合盐分过多时木味发涩;大量的有机物能使水发甜昧,但不育饮用。)第49页/共174页六、导电性七、放射性第50页/共174页第二节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总的特点是复杂
25、,自然界所发现的元素中绝大部分在地下水中均有出现,含量的多少一是取决于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二是要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地下水中组分以气体、离子、化合物、络阴离子等形式出现。一、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有空气来源的气体:N2、O2、CO2、Ne、Ar。生物来源的气体 CH4、CO2、N2、H2S、H2、O2 。化学来源的气体 CO2、H2S、H2、CH4、CO、N2、HCl、HF、SO2、Cl2。放射性的核反应来源的气体 He Rn第51页/共174页二、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的成分很多,天然水中普遍存在,且含量较大的通常有七种 氯离子 来源:氯化钠与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地质学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