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pptx
《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ppt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1.1 孔隙 定义: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空隙,称为孔隙。意义:孔隙体积的多少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岩石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其中,n n 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 V 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 Vn n 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第1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1.1 孔隙 次生孔隙:在碳酸盐岩层中,除粒间孔隙或晶粒间孔隙所构成的原生孔隙外,还有由孔洞、裂隙、白云岩化所构成的次生孔隙。颗粒形状结构孔隙:粘性土颗粒表面带有的电荷,在沉积过程中粘粒聚合,构
2、成颗粒集合体,形成直径比颗粒本身还大的结构孔隙。第2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1.1 孔隙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对于粘性土,结构及次生孔隙常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岩石名称岩石名称砾石砾石砂砂粉砂粉砂粘土粘土孔隙度孔隙度变化区间变化区间25%40%25%50%35%50%40%70%松散岩石孔隙度参考数值 第3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1.2 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3、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裂隙率:体裂隙率、面裂隙率、线裂隙率卸荷裂隙第4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野外研究裂隙时,应注意测定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长度、充填情况等。因为这些都对地下水的运动具有重要影响。2.1.3 溶穴 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会产生空洞,这种空隙称为溶穴(隙)。岩溶率录像图片第5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孔隙、裂隙、溶穴不是独立存在。自然界岩石中空隙的发育状况远较上面所说的复杂。总结与比较总结与比较 松散岩石固然以孔隙为主,但某些粘土干缩后可产生裂隙,而这些裂隙的水文地质意义,甚至远远超过其原有的孔隙。第6页/共
4、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因此,在研究岩石空隙时,必须注意观察,收集实际资料,在事实的基础上分析空隙的形成原因及控制因素,查明其发育规律。岩石中的空隙,必须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构成空隙、网络,才能成为地下水有效的运移通道()和储容空间和。松散岩石、坚硬基岩和可溶岩石中的空隙网络具有不同的特点。赋存于不同岩层中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分布与运动特点。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固结程度不高的沉积岩,往往既有孔隙,又有裂隙。可溶岩石,由于溶蚀不均一,有的部分发育溶穴,而有的部分则为裂隙,有时还可保留原生的孔隙与裂缝。第7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3 给水度定义:我们把地下水位下降一
5、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例如,地下水位下降 2m,1m2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为0.2m3(相当于水柱高度0.2m),则给水度为 0.1或 10。影响因素:对于均质的松散岩石,给水度的大小与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以及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等因素有关。单位体积饱水岩石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释出的水的体积第8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3 给水度岩性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与多少。例如,颗粒粗大的松散岩石,裂隙比较宽大的坚硬岩石,以及具有溶穴的可溶岩,空隙宽大,重力释水时,滞留于岩
6、石空隙中的结合水与孔角毛细水较少,理想条件下给水度的值接近孔隙度、裂隙率与岩溶率。相反,若空隙细小(如粘性土),重力释水时大部分水以结合水与悬挂毛细水形式滞留于空隙中,给水度往往很小。第9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3 给水度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重力水的一部分将转化为支持毛细水而保留于地下水面之上,从而使给水度偏小。第10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3 给水度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 1)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而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2)迅速释水时大、小孔道释水不同步,大的孔道优先释水,在小孔道中形成悬挂毛细水而不能释出。
7、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第11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4 持水度定义: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称作残留含水量数值上相当于最大的持水度。给水度、持水度与孔隙度的关系p影响因素第12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5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以松散岩石为例,分析一个一个理想孔隙通道中水的运动情况第13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5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圆管状孔隙通道的纵断面,孔隙的边缘上分布着在寻常条件下不运动的结合水,其余
8、部分是重力水。由于附着于隙壁的结合水层对于重力水,以及重力水质点之间存在着摩擦阻力,最近边缘的重力水流速趋于零,中心部分流速最大。结论:孔隙直径愈小,结合水所占据的无效空间愈大,实际渗流断面就愈小;同时,孔隙直径愈小,可能达到的最大流速愈小。因此,孔隙直径愈小,透水性就愈差。当孔隙直径小于两倍结合水层厚度时,在寻常条件下就不透水。第14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3.5 透水性 把松散岩石中的全部孔隙全部孔隙通道概化为一束相互平行的等径圆管,则不难推知:当孔隙度一定孔隙度一定而孔隙直径愈大,则圆管通道的数量愈少,但有效渗流断面愈大,透水能力就愈强;反之反之,孔隙直径愈小,透水能力
9、就愈弱。由此可见,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主要因素是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孔隙度愈大,透水性愈好。第15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b概化为沿程等经的圆管a孔隙通道原型c概化为沿程不等径圆管第16页/共82页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实际的孔隙通道并不是直径均一的圆管,而是直径变化、断面形状复杂的管道系统(图a)。岩石的透水能力并不取决于平均孔隙直径(图b),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小的孔隙直径(图c)(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实际的孔隙通道也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图a)。孔隙通道愈弯曲,水质点实际流程就愈长,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大。
10、孔隙大小孔隙通道沿程直径的变化和曲折性颗粒分选程度孔隙度第17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3.2 含水层、隔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弱透水层)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隔水层 透水性能好空隙大的岩层。【代表】代表】卵石、砾石、粗砂的沉积物(孔隙孔隙);富含裂隙裂隙的岩层;岩溶岩溶发育的岩层aquifer kwif 定义: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定义: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代表】【代表】致密的基岩;压实性强的粘性土层。aquiclude kwiklu:d第18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3.2 含水层、隔水层(含水层
11、、隔水层(弱透水层弱透水层)对于一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在一般的供水排水供水排水中他们所能提供的水量提供的水量微不足道,视乎可以看作隔水层隔水层;但是,当发生越流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量交换)时,由于驱动水流的水力梯度大水力梯度大且发生渗透的过水过水断面断面很大,越流交换的水量相当可观水量相当可观,此时,再称作隔水层就不合适了。【代表】在平原区: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粉质亚粘土层粉质亚粘土层,淤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泥质粉质粘土层和亚砂土层亚砂土层等;在坚硬岩石地区:一些微裂隙、节理发育微裂隙、节理发育的泥岩层泥岩层、页岩层、砂砾岩层页岩层、
12、砂砾岩层等。弱透水层(相对隔水层)弱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第19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含水层、隔水层概念的含水层、隔水层概念的相对性相对性(岩层(岩层渗透性能渗透性能的相对性)的相对性)利用利用地下水的工作供水水源供水水源(需要需要水量)A)在利用地下水供水时,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量较小,对于水源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水源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由于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而被视为隔水层视为隔水层;B)在水资源匮乏、需水量较小的地区水资源匮乏、需水量较小的地区,就可以被视视为含水层为含水层。排除排除地下水的工作工程防渗工程防渗(杜绝杜绝水量)如某种岩层的渗透性较低,从供水
13、的角度来说,它被视作隔水层;但是从水库渗漏的角度出发,这种渗漏量就不容忽视,依旧视作隔水层就不合适了。第20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时间尺度:m3m3/sm/sm/sm2ssm2s第21页/共82页 在讨论油气二次运移这种时间尺度很大的水文地质过程时,流体能够穿越所有的地层。从整体上说,地层具有水力连续性。如上图:如上图:有5个含水层被4个弱透水层所阻隔。当在含水层3中抽水时,短期内相邻的含水层2与4的水位均未变动,图中所示a的范围构成一个有水力联系的单元。当抽水持续时,最终影响将波及图中b所示范围,这时5个含水层与4个弱透水层构成一个发生统一水力联系的单元。第三章第
14、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第22页/共82页岩石的各向异性:以沉积岩为例,由于不同岩性层的互层,有的层次发育裂隙或溶穴,垂直方向上是隔水的,但在顺层的方向上都是透水的。例如,薄层页岩和石灰岩互层时,页岩中裂隙接近闭合,灰岩中裂隙与溶穴发育,便成为典型的顺层透水而垂直层面隔水的岩层。下为下为示意示意图图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第23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构成含水层必须具备的构成含水层必须具备的3 3个条件个条件岩层必须有储水空间 即应有孔隙、裂隙和溶隙(穴)等空隙空隙。这是储存地下水的前提条件。第24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
15、含水层存在的意义含水层存在的意义具备保存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储水构造储水构造)在透水性良好的岩层下有隔水层(弱透水层)的存在,以免重力水向下向下全部漏失;或在水平方向上有隔水层阻挡,以免全部漏空。要有足够的水源(良好的补、排条件良好的补、排条件)使储水空间能不断地获得补给,方能成为含水层。第25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3.3 地下水分类地下水分类广义: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狭义: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重力水包括: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地下水概念的从“狭义”“”“广义”从只研究“重力水”研究“包气带水&重力水”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壳浅层地下
16、水”研究“地下水圈”第26页/共82页第三章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赋存3.4 潜水潜水1)概念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作潜水。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潜水面: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 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潜水理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第27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2)补给3)排泄:径流排泄 蒸发排泄 潜水与大气圈及地表水圈的密切联系性,潜水与大气圈及地表水圈的联系通道是包气带,影响包气带水分的因素都影响潜水。气象、水文因素对潜水影响显著。4)动态变化第28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5)潜水
17、特征没有隔水顶板,具有自由的水面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常常一致 湿润气候(补给丰富)及地形切割强烈(利于径流)的地区,有利于潜水的径流排泄,往往形成含盐量不高的淡水。干旱气候下,由细颗粒组成的盆地平原,潜水的蒸发排泄为主,常形成含盐高的咸水。易污染潜水的水位、水量、水质等动态变化与气象水文、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动态变化明显。埋藏浅,易于开发,重要水源第29页/共82页7)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等水位线图: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得到潜水等水位线图。该图与各种等值线图,例如等高线图类似,能反映潜水面形状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为该点的潜水位第30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确定潜水的流向第31
18、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水面坡度:相邻两条等水位线的水位差除以其水平距离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当潜水面当潜水面坡度不大坡度不大时,潜时,潜水面坡度水面坡度可视为潜水可视为潜水水力梯度水力梯度确定潜水面的水面坡度第32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第33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判断潜水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第34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确定泉水出露位置和沼泽化范围第35页/共82页侵蚀(下降)泉接触泉溢流泉溢流泉溢流泉溢流泉侵蚀(上升)泉断层泉接触带泉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第36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变化第37页/
19、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确定潜水埋藏深度(结合地形等高线图)确定含水层厚度(结合隔水地板等高线图)确定泉水出露位置和沼泽化范围 取水工程最好布置在潜水流汇合的地区(点工程取水);或潜水集中排泄的地段。取水建筑物排列方向一般应垂直地下水流向,即与等水位线相一致。(线状工程取水)第38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隔水底板:下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板与隔水底板之间的距离 承压区与非承压区 承压高度: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成为承压高度 测压水位:井中静止
20、水位的高程就是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3.5 承压水承压水1)概念第39页/共82页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2)补给与排泄方式补给: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入渗;从其它含水层越流补给排泄:泉;径流;向其它含水层越流排泄3)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与外界联系愈密切,参加水循环愈积极,承压水的水质就愈接近于入渗的大气降水与地表水,通常为含盐量低的淡水。与外界联系差,水循环缓慢,水的含盐量就高。承压水不像潜水那样容易污染,但是一旦污染后则很难使其净化第40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1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1.1 达西定律线性渗透定律达西试验示意图A第4
21、1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第42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第43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信手流网绘制例2第44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第45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 1)已知某向斜盆地中,有一承压砂岩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群形式呈线状排泄,水位稳定。含水层等厚均质各向同性,平面上流线平行,其剖面如图所示。点A、B、C、D、E、F分别在同一铅直面上。A、C、E是沿隔水顶板流线上的三个点;B、D、F是沿隔水底板流线上的三个点。画出向斜盆地的流网图。第46页/共82页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第47页/共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地质学 考试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