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学习.pptx
《神经递质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递质学习.ppt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神经递质概述述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第1页/共80页神经递质和内源性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1.1904,Elliott,冲动传导到交感神经末梢,可能从那里释放肾上腺素,在作用于效应器细胞。2.1921,Loewi,通过蛙心灌流发现“迷走素”3.Dale,发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ACH。Loewi,Dale共享1936年诺贝尔奖。4.1921,Cannon,将刺激交感神经后,从肝脏中分离出的物质命名为“交感素”;1949,这种物质被vonEulur鉴定为去甲肾上腺素,为此获1970年诺贝尔奖。5.1960-今,50多种神经肽被发现。6.1980-198
2、8,FurchgottIgnarroMoncade三个研究小组相继发现NO为神经递质,三人共享1998年诺贝尔奖。第2页/共80页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即是神经递质。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有一些神经调节物本身并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只是调节传统递质的功能和作用,称为神经调质。第3页/共80页神经递质的确定神经递质的确定递质必须在神经元内合成,并储存在神经末梢,同时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底物和酶。递质的释放依靠突触前神经去极化和Ca2+进入突触前末梢。突
3、触后膜存在特异的受体,并被相应的递质激活后使膜电位发生改变。释放至突触间隙的递质有适当的失活机制。递质的作用可以被外源性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以剂量依赖方式阻断,或被受体激动剂模拟。第4页/共80页第5页/共80页递质有大分子神经肽和小分子经典递质递质有大分子神经肽和小分子经典递质目前已有30多种分子被确定为递质,从分子大小来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神经肽,相对分子量数百至数千。神经肽的含量为pmol级另一类小分子递质,相对分子量100或数百,1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氨基丁酸、甘氨酸),氨基酸类递质最多,谷氨酸在大鼠脑内的含量约14mol/g,在人的大脑皮质大约911mol/g2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4、与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只有氨基酸类递质的千分之一,为nmol级3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递质。4NO、CO、组胺和腺苷等。第6页/共80页神经调质的主要特征:1可为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他分泌细胞所释放。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本身不直接负责突触信号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改变。2间接调制主递质在突触前的神经末梢及其基础活动水平。3影响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对递质的效应起调制作用。第7页/共80页如何区别递质和调质1首先证明它在神经细胞内合成并参与神经调节。2确定在神经冲动传来时,它们被从神经末梢释出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特定功能效应的性质。一般认为,单胺、乙
5、酰胆碱和氨基酸是神经递质,神经肽则可能多为神经调质。第8页/共80页二、神经递质的代谢二、神经递质的代谢(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第9页/共80页(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递质的代谢分为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几个步骤。小分子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成。酶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0.55mm/d)方式运输到末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运系统)摄入。所以合成速度受限速酶和底物摄入速度的调节。
6、而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在胞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裂解、修饰而成。第10页/共80页(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递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转运体储存在囊泡内,囊泡内可以有数千个递质分子。待释放的活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区,为递质的胞裂外排作好准备。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小的清亮囊泡;而神经肽储存在大的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存的囊泡既可有小的致密核心囊泡,也可是大的的致密囊泡。第11页/共80页(三)依赖(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囊泡释放是递质释放的主要形式,囊泡的胞裂外排在
7、所有递质都相似,但在释放的速度上有所差异。小分子递质的释放比神经肽快。不依赖Ca2+的胞浆释放,胞膜转运体反方向转运的释放。弥散方式释放。如前列腺素、NO和CO少量的漏出(leakout)。第12页/共80页(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递质的释放受自身受体或异源受体的调节。突触前自身受体无论是促代谢型受体或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激活后产生二种效应:一种效应是Ca2+通道关闭,或者K+通道开放使膜超极化,减少冲动到达末梢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开放,减少突触前末梢Ca2+内流,以致递质释放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的调节机制,以限制递质释放的数量,避免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和突触
8、后受体的失敏。另一种效应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导致递质释放增加,第13页/共80页(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除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体结合的一部分递质必须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对随即而来的信号发生反应,况且受体持续暴露在递质作用下,几秒后便失敏,使递质传递效率降低。递质失活的方式有重摄取、酶解和弥散。递质的重摄取依靠膜转运体,氨基酸类递质释放后可以被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重摄取,而单胺类递质仅被神经元重摄取。重摄取的递质进入胞浆后又被囊泡转运体摄取重新储存在囊泡中。膜转运体
9、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也可以在周围组织中(如肝、肾、心脏等)。第14页/共80页三、膜转运体三、膜转运体膜转运体(Plasmamembranetransporter)是一种膜蛋白,一般由60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依赖细胞内外Na+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转运的动力,此外也需要Cl-或K+共同转运,膜转运体有两大家族:Na+/Cl-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家族:单胺类递质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转运体Na+/K+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家族:兴奋性递质转运体是Na+/K+依赖性转运体膜膜 转转 运运 体体 受受 蛋蛋 白白 激激 酶酶、膜膜 电电 位位 和和 温温 度度 的的 调调 节节第15页/共80页四囊泡转运体四囊泡
10、转运体囊泡转运体(vesicularneurotransmittertransporters,VNTs)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囊泡单胺类转运体有两种亚型:VMAT1和VMAT2,VMAT1主要存在于外周的内分泌和旁分泌细胞,VMAT2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单胺类囊泡转运体。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AChT)、囊泡抑制性氨基酸(GABA/甘氨酸)转运体(VGAT、VIAAT)囊泡谷氨酸转运体。第16页/共80页 递质的类型(Classific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s)1胆碱类乙酰胆碱Ach,Acetylcholine,2单胺类monoamines(1)儿茶酚胺cat
11、echolamine,CA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oradrenaline)b多巴胺dopaminec肾上腺素epinephrine(2)吲哚胺(indoleamine,I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清紧张素serotonin3氨基酸类aminoacids(1)抑制性氨基酸类(Inhibitory Amino Acids):-氨基丁酸(GABA-Amino butyric Acid),甘氨酸(Glycine)(2)兴奋性氨基酸类(Excitatory Amino Acids):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
12、artic Acid)4多肽类(peptides),神经肽类(neuropeptides)5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组胺(histamine),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itricOxide,NO),嘌呤类(PurinesATP)第17页/共80页第二节第二节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一、乙酰胆碱的代谢(一)乙酰胆碱的合成酶是胆碱乙酰化酶,胆碱是合成的限速底物 ChATacetyl coenzyme A+choline Acetylcholine+CoA 乙酰辅酶 A+胆碱 胆碱乙酰化酶 乙酰胆碱+辅酶 A Ach synthesized in terminal;胆碱乙酰
13、化酶(ChAT)synthesized in cell body;第18页/共80页(二)乙酰胆碱的储存和释放1.储存:胞浆50%,小泡内50%囊泡中ACh和囊泡蛋白结合在一起。ACh能够在囊泡内储存依靠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AChT)。2.乙酰胆碱的囊泡释放和胞浆释放:在静息状态下,ACh囊泡有少量的自发性释放。当神经冲动引起神经末梢去极化和Ca2+内流时,通过胞裂外排方式释放Ach。第19页/共80页(三)酶解是乙酰胆碱失活的主要方式ACh失活的主要方式是由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酶解水解,突触前膜对ACh的重摄取数量极少,无功能意义。第20页/共
14、80页第21页/共80页二、乙酰胆碱受体(二、乙酰胆碱受体(AChR)(一)乙酰胆碱受体分M、N两个亚型受体药理学根据特异性配基的不同将胆碱受体分为毒蕈碱受体(muscatinicreceptor,M-受体,M-AChR)和烟碱受体(nicotinidreceptor,N-受体,N-AChR)。外周神经系统及其支配的效应器,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两类受体的分布。第22页/共80页第23页/共80页(二)(二)M-AChR是是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偶联受体M-AChR是G蛋白偶联受体第24页/共80页第25页/共80页(三三)N-AChR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N-AChR的分子结构特
15、征: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可以为分三个基因家族,一类是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另一类是ATP受体的P2X亚型,第三类以N-AChR作为代表,与N-AChR归在同一家族的有GABAA、甘氨酸受体和5-HT3受体,这类受体的分子结构有共同的特征:N-AChR由多个(一般是五个)亚单位围成离子孔道。目前已克隆的16种N-AChR亚单位基因,即19、14、编码相应的16种亚单位(或亚基)蛋白。第26页/共80页第27页/共80页第28页/共80页第29页/共80页第30页/共80页Ach生理功能一学习和记忆二镇痛和针刺镇痛三觉醒和睡眠参与慢波和快波睡眠四体温调节作用复杂、存在种属差异。M、N受体起不同作
16、用五摄食和饮水通过边缘系统起作用六感觉和运动系统:第2、3级感觉投射系统可能是胆碱能?锥体系统是Ach能锥体外系:Ach和DA的平衡七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升高血压第31页/共80页Ach和AchE功能紊乱的疾病1肌无力中合征:是由于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轴突末梢时,Ach释放量不足所致症状与重症肌无力相似,但病因不同:发病机理可能是干扰了Ach释放所必需的二价钙离子的供给,Ach释放不足,但Ach的合成及胆碱摄取均正常,抗胆碱酯酶治疗此症的效果不如重症肌无力,而治疗肉毒毒素的药物却有效。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平日无症状,但手术使用去极化型肌抗剂琥珀酸胆碱时,因它不能被AchE水解,而
17、血浆又缺乏BchE,故琥珀酸胆碱与Ach竞争烟碱受体造成骨髓肌持续瘫痪。静脉吸入BchE可达治疗目的。第32页/共80页.有机磷中毒胆碱酯酶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存在抗AchE抗体胆碱酯酶交叉免疫性疾病AchE第的肽段与甲状腺球蛋白相应肽段相似60是Grave眼病的病因Alzheime病柏金森病第33页/共80页第三节第三节 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类递质指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或noradrenaline,NE或NA)、多巴胺(Dopamine,DA)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或adrenaline,E或AD),它们的基本结构是-苯
18、乙胺,苯环的3,4位碳上有羟基,根据乙胺上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儿茶酚胺。儿茶酚胺、5-HT和组胺又统称为单胺类递质。第34页/共80页一、儿茶酚胺的代谢一、儿茶酚胺的代谢(一)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需要四种酶,酪氨羟化酶(TH)是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tyrosine,tyr)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L-多巴(L-dopa)多巴脱羧酶(dopa-decarboxylase,DOPA-DC)多巴(dopamine,DA)多巴胺-羟化酶(DA-hydroxylase,DH)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苯乙醇胺-N-甲基转位酶
19、(phenylethanolamine-N-methyl-transferase,PNMT)肾上腺素(adrenaline,AD/epinephrine,E)第35页/共80页第36页/共80页儿茶酚胺合成的短周期调节:是TH酶活性的调节主要指TH活性改变对儿茶酚胺合成的影响,这种调节在突触水平进行,作用发生快,维持时间短。儿茶酚胺合成的长周期调节:是TH酶蛋白量的调节是通过TH基因表达的影响使TH酶蛋白(数量增加最终使儿茶酚胺合成增加,是在神经元胞体水平进行,作用发生慢而持久。第37页/共80页(二)儿茶酚胺的储存和释放储存:依靠单胺类转运体 囊泡摄取和储存在囊泡中释放:主要通过Ca2+依赖
20、的胞裂外排方式释放。(三)儿茶酚胺的失活重摄取是儿茶酚胺递质失活的主要方式第38页/共80页二、儿茶酚胺受体二、儿茶酚胺受体(一)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受体分型:根据药理学特征,NA受体分为和两大类,根据NA受体偶联的G蛋白性质,NA受体大致分为三类:1、2和受体。受体分布:脑内NA受体主要是1和1亚型,脊髓内以受体占多数。受体的作用及功能:脑内,2受体主要起突触前自身受体的作用,对NA或AD的释放起抑制作用(负反馈调节)。在突触后,1受体激动,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2受体激动,使神经元趋向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第39页/共80页第40页/共80页第41页/共80页第42页/共80页(二)多巴胺
21、受体1受体分型:DA受体分为D1和D2受体家族,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D1受体家族包括D1和D5受体,D2受体家族包括D2、D3、D4受体。D1受体家族与Gs蛋白偶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而D2受体家族与Gi蛋白偶联,抑制AC。2受体的功能:突触前DA自身受体抑制神经元电活动、对DA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节。第43页/共80页第44页/共80页 DA受体的功能突触前DA自身受体对神经元电活动、DA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节:DA受体可以位于突触前,或者突触后。在突触前,D2受体作为自身受体有三种功能:调制神经元放电,调节DA合成和释放。位于胞体、树突的自身受体激动可以抑制神经元放电。位于神经末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