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_学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两则_学弈.ppt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 弈 弈:下棋 学弈:学习下棋第1页/共25页文学常识 1.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3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第2页/共25页文学常识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第3页/共25页本课的文学题材是文言文。那么本课的文学题材是文言文。那么,什么是文言文呢?,什么是文言文呢?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语句简洁,语句意思非常丰富;有些词语的意思和今天的意思发生
2、了变化。第4页/共25页弈弈诲诲惟惟鸿鹄鸿鹄缴缴弗弗矣矣与与yhuwehzhufyy第5页/共25页学学 弈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心致志,惟弈秋之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听;一人虽听听之,一心以之,一心以为有有鸿鹄之将至,之将至,思援弓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曰:非然也。第6页/共25页 弈秋弈秋,通国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弈者也.使使弈弈秋秋诲二人弈二人弈,其一人其一人专心致志心致志,惟(惟(wi)弈秋之弈秋之为听听;一人一人虽听之听之,一心
3、以一心以为有有鸿鹄(h)将至将至,思思援弓援弓缴zhu而射之。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与之俱学,弗弗(f)若之矣若之矣(y).为是是其智其智弗若与弗若与y?曰曰:非非然然也也.第7页/共25页弈秋弈秋,通国通国之之善善弈者也。弈者也。这里的这里的“之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解释:弈秋解释:弈秋,全国最擅长下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棋的人。弈秋,人名弈秋,人名全国全国 的的 善于、擅长善于、擅长第8页/共25页使使弈秋弈秋诲诲二人弈,二人弈,其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专心致志,惟惟弈秋弈秋之之为听;为听;这里的这里的“其其”“”“之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解解释:他教: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两个人
4、下棋,其中一个人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让让教导教导其中其中只只弈秋的教导弈秋的教导第9页/共25页一人一人虽虽听听之之,一心以为有,一心以为有鸿鹄鸿鹄将将至至,思思援援弓缴弓缴而射而射之之。这里的两个这里的两个“之之”各是什么意思?各是什么意思?解解释:而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他心里总想着天上有天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将要飞过,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虽然 弈秋的教导弈秋的教导天鹅天鹅引,拉引,拉 带有丝绳的箭带有丝绳的箭 天鹅天鹅 第10页/共25页虽与虽与之之俱俱学,学,弗弗若若之之矣矣。这里的两个这里的两个“
5、之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解解释:虽然他同前一个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如前一个。他,指他,指前一个人前一个人不如不如 了了他,指他,指前一个人前一个人第11页/共25页为是为是其其智智弗若与弗若与?曰曰:非然也非然也。这里的这里的“其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解解释:是他没前一个人:是他没前一个人聪明明吗?回答:不是的。?回答:不是的。他的,指他的,指 后一个人后一个人说说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第12页/共25页第13页/共25页学弈学弈弈秋,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习让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习下棋,下棋,其中的一个人
6、专心致志地学习,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要弈秋讲的他都只要弈秋讲的他都专心听着;专心听着;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但心里却一直以为将会有天鹅飞来,但心里却一直以为将会有天鹅飞来,想着拉弓用系着绳子的箭去射它。想着拉弓用系着绳子的箭去射它。的教导,的教导,这个人虽然和这个人虽然和 那个人一起学习,那个人一起学习,但成绩却不如他。但成绩却不如他。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第14页/共25页 1.这篇文章中谁是老师?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3.学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第15页/共25页为什么两个人都在
7、学习,第一个人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学习,第一个人学得好,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不好呢学得好,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不好呢?前一个人专心致至地学习,后一个人前一个人专心致至地学习,后一个人却是一心二用地学习,这样的结果是不一却是一心二用地学习,这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样的。第16页/共25页学弈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写这篇文言文通过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的事。说明了(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二意)的道理。)的道理。)第17页/共25页一.“之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字用作指示代词。如:“之二虫之二虫又何知?又何知?”“之之”表示表示“这这”,意为,
8、意为“这两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条鱼又怎么知道?”“是吾师也,若之何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毁之?”“之之”表示表示“这样这样”,意为,意为“(他)(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诋毁他呢?“请京,使居之。请京,使居之。”“之之”代代指处所,表示指处所,表示“那里那里”。“见其发矢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八九,但微颔之。”“之之”,此,指陈尧咨,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第18页/共25页2.“之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得比较多
9、,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示“他他”、“她她”、“它它”。如:。如:“子子曰: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之之”代指代指“它它”,“默而识之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桓侯故使人问之桓侯故使人问之”,“之之”指代他指代他(扁鹊),意即(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扁鹊)”。“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著肩上,急执之。”“之之”指代它(鬼)指代它(鬼),“急执之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第19页/共25
10、页3.“之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往,到去去”。如:。如:“吾欲之南海,何吾欲之南海,何如?如?”“之之”意为意为“到到去去”,句,句子的意子的意 思是: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怎么样?”“行不知所之。行不知所之。”“之之”意为意为“到到 去去”。第20页/共25页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
11、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第21页/共25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第22页/共25页“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第23页/共25页2、说说、说说“之之”和和“其其”各指的是什么?各指的是什么?之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之善弈者也()的的思援弓缴而射之(思援弓缴而射之()天鹅天鹅虽与之俱学(虽与之俱学()他,指那个专心学习的人他,指那个专心学习的人其其其一人专心致志(其一人专心致志()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为是其智弗若与()这个人,指不专心学习的人这个人,指不专心学习的人第24页/共25页谢谢您的观看!第25页/共2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