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docx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 中学学习方法其实很简洁,但是这个方法要始终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假如对某一科目感爱好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果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主动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1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缘由: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缘由: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
2、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缘由: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如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留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
3、存在,大小也无改变。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逝,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其次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说明。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改变,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改变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2 一、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更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
4、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缘由; 3、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确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更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其次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改变而改变、消逝而消逝;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样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
5、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逝;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3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旁边)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复原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
6、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确定; (
7、2)摩擦因数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确定; (3)fm略大于FN,一般视为fm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始终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