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 中学学习方法其实很简洁,但是这个方法要始终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假如对某一科目感爱好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果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主动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1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缘由: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缘由: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
2、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缘由: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如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留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
3、存在,大小也无改变。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逝,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其次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说明。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改变,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改变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2 一、牛顿第肯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更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
4、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缘由; 3、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确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更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其次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改变而改变、消逝而消逝;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样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
5、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逝;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3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旁边)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复原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
6、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确定; (
7、2)摩擦因数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确定; (3)fm略大于FN,一般视为fm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始终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8、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肯定时,F1与F2的夹角(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始终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4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9、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旁边,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缘由: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复原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干脆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
10、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到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1、,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推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
12、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改变,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探讨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探讨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依次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依次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探讨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意给定的运动
13、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便利某些问题的探讨,在许多问题中都采纳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
14、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5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15、 6.电流表不能干脆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 8.平安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变更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变更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留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归纳精选五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