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十二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第十二章.ppt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3/171胶体所涉及的1100nm的超细微粒,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属于介观(mesoscopic)领域,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粒子 膜 丝 管纳米macroscopicmesoscopicmicroscopic宏观微观介观第1页/共59页2023/3/172溶胶的基本特性:特有的分散程度(高度分散性)多相不均匀性 聚结不稳定性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如,金溶胶可以存放几十年。溶胶的许多性质如扩散慢、不能通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乳光亮度强等,都与其特有的分散程度密切相关。第2页/共59页2023/3/1731861,格雷厄姆 Graham(英)提出:胶体 colloid扩散慢、不易结晶、
2、易成粘稠状;晶体 crystal扩散快、易结晶、不易成粘稠状。胶体是几乎任何物质都可以存在的一种状态。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狭义:胶体,尤指液溶胶。广义:胶体、粗分散系统、大分子溶液。胶体化学即研究胶体和相近系统的形成、破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Thomas Graham(1805-1869)第3页/共59页2023/3/1741.溶胶的制备和净化2.溶胶的光学性质3.溶胶的动力性质4.溶胶的电学性质和稳定性5.乳状液6.悬浮液7.泡沫和气溶胶8.大分子溶液9.凝胶*第4页/共59页2023/3/175第一节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
3、n of colloids胶体分散系1 r 100 nm(小)分子分散系r 1,即一般电解质的水溶液:粒子半径 r 较大,双电层厚度或离子氛半径 k-1 较小。一般溶胶的电势都在几十毫伏范围内。Fe(OH)3:44 mV第30页/共59页2023/3/1731显然,越大,表明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越厚,溶胶越稳定。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主要跟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有关。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扩散层受挤压而变薄,降低,溶胶稳定性变小。当降为零时,胶粒不带电(等电态),稳定性最小。溶胶的稳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溶剂化作用。由于扩散层反离子的溶剂化作用,使胶粒外面形成了一个有一定弹性的溶剂化薄膜层,它可以阻止胶粒
4、的互相碰撞和聚结。溶胶(动力)稳定性的原因:胶粒带电;一切可以减少胶粒所带电荷、降低溶剂化作用的因素都会使溶胶失稳而聚沉。溶剂化作用;布朗运动(沉降平衡)。第31页/共59页2023/3/1732溶胶的聚沉 coagulation of colloids:增大浓度、加热、辐射(均加剧粒子互碰)加相反电荷溶胶(电性中和)加电解质(足量)加大分子(少量)敏化作用(少量时)搭桥、脱水、电中和效应保护作用(足量时)常用金值表示其保护能力如,明矾净水。不同钢笔水混用常产生沉淀。如,豆浆制豆腐(点浆)。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第32页/共59页2023/3/1733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少量电解质是溶胶的稳定
5、剂,过量则会使溶胶聚沉(使扩散层受挤压而变薄,降低胶粒的带电量和溶剂化作用)。聚沉值: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大。电解质中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异号离子),且随离子价数增加,其聚沉能力显著增强(同号离子则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小)。第33页/共59页2023/3/1734舒尔茨-哈迪价数规则 Schulze-Hardy rule: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与异号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正比。聚沉能力:Me Me Me=16 26 36=1 64 729聚沉值:Me Me Me=729 11.4 1161261361 价数相同的异号离
6、子,其聚沉能力也有所不同。对负溶胶,一价阳离子的聚沉能力次序:H+Cs+Rb+NH4+K+Na+Li+对正溶胶,一价阴离子的聚沉能力次序:F-Cl-Br-NO3-I-SCN-OH-感胶离子序 lyotropic series H+和有机离子都有很强的聚沉能力。第34页/共59页2023/3/1735 染色法:在乳状液中加入少许油溶性染料如苏丹,若整个溶液被染成红色则为 W/O 型,若只有星星点点带色则为 O/W 型。也可用水溶性染料如亚甲基蓝。第五节 乳状液 Emulsions乳状液:液体微粒分散于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内相外相类型:水包油型(O/W,牛奶)和油包水型(W/O,原油)。
7、鉴别方法:稀释法(混合法):取少量乳状液滴入水中或油中,若在水中能稀释则为 O/W 型,若在油中能稀释则为 W/O 型。电导法:一般,O/W 型乳状液的电导率远大于 W/O 型的。第35页/共59页2023/3/1736要得到比较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乳化剂 emulsifying agent(常用乳化剂有表面活性物质、天然物质、固体粉末等三类)。乳化作用:乳化剂使乳状液能较稳定存在的作用。在分散相液滴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降低界面张力;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互斥力。主要第36页/共59页2023/3/1737亲水固体油水乳化剂的性质不仅关系乳状液的稳定性,还决定乳状液的类型:水溶性一价金属皂是
8、O/W 型乳化剂(亲水基截面比亲油基大),二价或三价金属皂是 W/O 型乳化剂;亲水性固体粉末有利于形成 O/W 型乳状液,憎水性固体粉末有利于形成 W/O 型乳状液。乳状液的类型通常与两相液体的相对数量无关,有时分散相液滴体积可达总体积的74%以上。憎水固体油水第37页/共59页2023/3/1738乳状液的去乳化或破乳 deemulsification 方法:顶替法:用不能形成牢固膜的表面活性剂代替原乳化剂。如异戊醇,表面活性虽强,但因碳链太短而无法形成牢固膜。化学法:加入能与乳化剂反应的物质。如加入无机酸使油酸钠变成不具乳化作用的油酸。中和法:加入相反类型的乳化剂。物理法:加热、搅拌、离
9、心分离、电泳等均可实现去乳化。第38页/共59页2023/3/1739第六节 悬浮液 Suspensions粒子匀速沉降时,其粘滞阻力=重力 浮力:即斯托克斯 Stokes 方程。采用沉降分析可求出多级分散系粒子的粒度分布。悬浮液:固体微粒分散于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第39页/共59页2023/3/1740第七节 泡沫和气溶胶 Foams and aerosols泡沫:气体分散于液体或固体介质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气溶胶:液体或固体分散于气体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统。起泡剂 foaming agent:形成吸附膜,既降低界面张力,又增加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如云雾、烟尘等。气体除尘:目前主要
10、采用静电除尘,除尘效率可高达99%。含尘气体通过高压静电场,阴极发射出大量电子使气体电离,并使尘粒带负电,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第40页/共59页2023/3/1741第八节 大分子溶液 Macromolecular solution大分子(M 104)溶液与溶胶的异同: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溶胶溶胶同同粒子尺寸粒子尺寸1100 nm;扩散慢;扩散慢;不能通过半透膜不能通过半透膜异异均相,热力学稳定均相,热力学稳定多相,热力学不稳定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稳定原因主要是溶剂化稳定原因主要是溶剂化稳定原因主要是胶粒带电稳定原因主要是胶粒带电对电解质不敏感,加大量电解质对电解质不敏感,加大量电解质会盐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化学 第十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