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及其代谢学习.pptx
《糖及其代谢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及其代谢学习.ppt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糖类化学概述糖类的糖类的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重要的重要的单糖单糖重要的重要的寡糖寡糖重要的重要的多糖多糖复合糖复合糖第1页/共88页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糖糖类类是是细细胞胞中中非非常常重重要要的的一一类类有有机机化化合合物物,主主要要的的生生物物学学作用如下:作用如下: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 合成的前体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第2页/共88页糖与多糖糖类物质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或聚合物;聚合物;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单糖、寡糖单糖、寡
2、糖和多糖;和多糖;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均一多糖、杂多糖、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均一多糖、杂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第3页/共88页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糖等。-D-吡喃葡萄糖-D-吡喃半乳糖单糖的结构单糖的结构单糖的结构单糖的结构-D-吡喃甘露糖-D-呋喃果糖第4页/共88页蔗糖蔗糖寡糖(二糖)寡糖(二糖)OOOCH2OHCH2OHHOCH212324 葡萄糖葡萄糖-,(1 12 2)果糖苷)果糖苷第5页/共88页葡萄糖葡萄糖-(1 14 4)半乳糖苷半乳糖苷乳乳 糖糖14OCH2O
3、HOCH2OHOHO14123 麦芽糖麦芽糖第6页/共88页(1).(1).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约1万-200万,250-260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聚合而成。呈螺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外,在支点处存在(16)糖苷键,分子量较高。遇碘显紫红色。多糖多糖第7页/共88页(2).(2).纤维素纤维素由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不溶于水。(3).(3).几丁质(壳多糖)几丁质(壳多糖)N-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4).(4).杂多糖杂多
4、糖糖胺聚糖(粘多糖、氨基多糖等)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肝素第8页/共88页纤维素片层结构纤维素一级结构植物细胞壁与纤维素的结构微纤维纤维素链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微纤维细胞壁第9页/共88页糖原第10页/共88页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1.1.概述概述 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糖化。2.2.淀粉水解淀粉水解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G 第11页/共88页淀粉的酶促水解:淀粉的酶促水解: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有与与淀粉酶淀粉酶,二者只能水解淀粉中的-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淀粉酶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或糖原)中任何部位的-
5、1,4糖键,淀粉酶淀粉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水解淀粉中的-1,6糖苷键的酶是-1-1,6 6糖苷键酶糖苷键酶淀粉水解的产物为糊精糊精和麦芽糖麦芽糖的混合物。第12页/共88页还原末端非还原末端-1,4糖苷键-1,6糖苷键第13页/共88页糖复合物糖肽链糖核酸糖脂质肽聚糖(peptidoglycans)脂多糖(lipopolysauhards)糖基酰基甘油(glycosylacylglycerols)糖鞘脂(pglycosphingolipids)糖蛋白(glycproteins)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Complex Carbohydrates)第14页/共88页细胞膜表面
6、的糖链蛋白聚糖糖脂糖蛋白细胞膜第15页/共88页第二节 单糖的代谢一、一、葡萄糖的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主要代谢途径及及细胞定位细胞定位二、二、糖酵解糖酵解(EMPEMP)三、丙酮酸的三、丙酮酸的去路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四、四、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TCA)五、五、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PPPPPP)六、六、糖的异生糖的异生七、七、乙醛酸循环乙醛酸循环第16页/共88页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 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细胞壁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液体晶体分泌物吞噬中心体胞饮细胞膜 丙酮酸氧化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 糖异生第17页/共8
7、8页一、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 CoA6-磷酸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有氧)(无氧)三羧酸循环(有氧或无氧)糖异生第18页/共88页二、糖酵解(glycolysis)1、化学历程和催化酶类化学历程和催化酶类2、化学计量和生物学意义3、糖酵解的调控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途径。第19页/共88页E M P 的 化 学 历 程 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 1,3
8、-二磷酸甘油酸2 3-磷酸甘油酸2 2-磷酸甘油酸2 磷酸烯醇丙酮酸2 丙酮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化磷酸己糖的裂解丙酮酸和ATP的生成1第20页/共88页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ATP ADPATPADP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异构酶第21页/共88页第二阶段:磷酸己糖的裂解醛缩酶异构酶第22页/共88页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ATP的生成NAD+NADH+H+PiADP ATPH2OMg或MnATP ADP 丙酮酸PEP丙酮酸激酶脱氢酶激酶变位酶烯醇化酶第23页/共88页糖酵解途径第24页/共88页途径化学计量和生物学意义 总反应式总反应式:C6H12O6+2
9、NAD+2ADP+2Pi 2C3H4O3+2NADH +2H+2ATP+2H2O 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 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通过糖 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供碳骨架;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能量计算能量计算:氧化一分子葡萄糖净生成氧化一分子葡萄糖净生成 2ATP 2NADH 6ATP 或 4ATP 2第25页/共88页糖酵解的调控 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2 3-磷酸甘油酸2 2-磷酸甘油酸2 磷酸烯醇丙酮酸2 丙
10、酮酸葡萄糖 机理:主要通过调节反应途径中几种酶的活性来控制整个途径的速度,被调节的酶为催化反应历程中不可逆反应的三种酶,通过酶的别构效应或共价修饰实现活性的调节,调节物多为本途的中间物中间物或与本途径有关的代谢产物。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AMPAMPG-6-PG-6-PATPATP +-F-2,6-F-2,6-P PB BAMP+-柠檬酸NADHNADHATPATP ATPATPAlaAlaF-1,6-BPF-1,6-BP-+3第26页/共88页2,6-二磷酸果糖合成和降解的调控磷酸化的前后酶去磷酸化的前后酶F-6-P低血糖Pi+F-2,6-BPATPADPH2OPi+F-6-PF-6
11、-P第27页/共88页丙酮酸激酶催化活性控制关系图磷酸化的丙酮酸激酶(低活性)去磷酸化的丙酮酸激酶(高活性)H2OPiATPADP果糖-1,6-二磷酸ATP丙氨酸+低血糖Pi+第28页/共88页三、丙酮酸的去路(有氧)(无氧)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 CoA三羧酸循环(有氧或无氧)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 CoA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有氧或无氧)第29页/共88页丙酮酸的无氧降解及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葡萄糖葡萄糖EMP NADH+H+NAD+CH2OHCH3乙醇乙醇 NADH+H+NAD+CO2 乳酸乳酸COOHCH(OH)CH3乙醛乙醛CHOCH3COOHC=OCH3丙酮酸丙酮酸 葡萄糖的无氧分
12、解葡萄糖的无氧分解第30页/共88页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及葡萄糖的有氧分解(EPM)葡萄糖葡萄糖COOHC=OCH3丙酮酸丙酮酸CH3-C-SCoAO乙酰乙酰CoACoA三羧酸循环 NAD+NADH+H+CO2CoASH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丙酮酸脱氢酶系第31页/共88页丙酮酸脱氢酶系NADNAD+H+H+丙酮酸脱羧酶FADFAD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COCO2 2乙酰硫辛酸二氢硫辛酸NADH+HNADH+H+TPPTPP硫辛酸硫辛酸CoASHCoASHNADNAD+CHCH3 3-C-SCoA-C-SCoAO O第32页/共88页焦磷酸硫胺素(TPP)在丙酮酸脱羧中的作
13、用C-H+C-CH3-C-COOHOHCO2丙酮酸第33页/共88页硫辛酸的氢载体作用和酰基载体作用氧化型硫辛酸SSCCC(CH2)4COO-SHSCCC(CH2)4COO-乙酰二氢硫辛酸+2H-2H二氢硫辛酸HSHSCCC(CH2)4COO-第34页/共88页泛酸和 辅酶 A(CoASH)SH酰基结合位点第35页/共88页维生素pp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RNAD+:R=HNADP+:R=PO3H2 递氢体作用:NAD+2H NADH+H+第36页/共88页维生素B2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递氢体作用:FAD+2H FADH2第37页/共88页四、三羧酸循环(tricarb
14、oxylic acid cycle,TCA 循环)1 1、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历程2 2、三羧循环及葡萄糖有氧氧化的化学计量和能量计量3、三羧酸循环的调控4、三羧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第38页/共88页 OCH3-C-SCoACoASHNADH+CO2FADH2H2ONADH+CO2NADHGTP1.三羧酸循环(TCA)的历程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再生阶段再生阶段 柠檬酸的柠檬酸的生成阶段生成阶段 氧化脱氧化脱 羧阶段羧阶段柠檬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 酮戊二酸琥珀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NAD+NAD+FADNAD+第39页/共88页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H2O草酰乙酸 OCH3-C-SCoA
15、CoASHH2O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第40页/共88页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CO2GDPPiGTPNAD+NADH+H+NAD+NADH+H+CoASH异柠檬酸脱氢酶CO2 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硫激酶第41页/共88页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FAD FADH2H2ONAD+NADH+H+草酰乙酸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第42页/共88页2.三羧循环的化学计量和能量计量 a、总反应式:CH3COSCoA+3NAD+FAD+GDP+Pi+2H2O 2CO2+CoASH+3NADH+3H+FADH2+GTP能量“现金”:1 GTP 能 量“支 票”:3 NADH 1 FADH2兑换
16、率 1:39ATP兑换率 1:22ATP1ATP12ATPb、三羧酸循环的能量计量第43页/共88页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酵解阶段:2 ATP 2 1 NADH兑换率 1:3(或2)2 ATP2 (3ATP或2 ATP)三羧酸循环:2 1 GTP 2 3 NADH 2 1 FADH22 1 ATP2 9 ATP2 4 ATP兑换率 1:3兑换率 1:3丙酮酸氧化:2 1NADH兑换率 1:32 3 ATP总计:38 ATP或36 ATP第44页/共88页 OCH3-C-SCoACoASH3.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柠檬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 酮戊二酸琥珀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 调节位点 柠檬酸合成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及其 代谢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