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8.pptx
《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8.ppt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基本假定:1.材料是弹性体2.组成框架的梁、柱均为等截面直杆3.没有水平外力作用,集中荷载均沿轴线作用4.失稳时同一层柱同时失稳5.比例加载6.不计框架失稳时横梁中的轴力和柱轴力变化第1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位移法 1.无侧移框架:以各节点转角i为未知量,n个节点n个节点的弯矩平衡方程n个线性方程组nn系数矩阵稳定方程系数行列式为零第2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式中:稳定系数:与轴力有
2、关线刚度位移法 1.无侧移框架:第3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以各节点转角i和每层的层间相对侧移角 为未知量,n个节点、m层n个节点的弯矩平衡方程+m个层间总剪力为零的平衡方程(n+m)(n+m)系数矩阵稳定方程系数行列式为零位移法 2.有侧移框架:第4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位移法 2.有侧移框架:随着框架层数和跨数的增加,用位移法精确求解框架的失稳荷载,工作量巨大!近似法第5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
3、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 用近似法求解多层多跨框架中某柱的失稳荷载时,只考虑与该柱直接相连的构件对其端部的约束作用,而忽略与其不直接相连的构件的影响,因此可选局部隔离体单独计算,这样就不必求解高阶方程。第6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以柱AB为隔离体,利用压弯构件和纯弯构件的转角位移平衡方程:节点A:无侧移框架第7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节点A:节点A的弯矩平衡方程:并令:得到:节点B:第8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
4、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节点A:节点A的弯矩平衡方程:并令:得到:节点B:联立方程(1)、(2),由系数行列式为零,得到:(1)(2)将稳定函数C、S的表达式带入可求解。第9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将稳定函数C、S的表达式带入可求解。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已经将K1、K2和的关系列出表查用!第10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失稳时各横梁两端的转角不仅大小相同,而且方向也相同,侧倾角节点A:有侧移框架第11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
5、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失稳时各横梁两端的转角不仅大小相同,而且方向也相同,侧倾角节点A:有侧移框架节点A的弯矩平衡方程:(1)第12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失稳时各横梁两端的转角不仅大小相同,而且方向也相同,侧倾角节点A:有侧移框架节点B:由柱AB的弯矩平衡方程:P(2)(1)(3)第13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近似法联立方程求解,得到:有侧移框架P(2)(1)(3)第14页/共39页8.1 8.1 多层多
6、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多层多跨框架的弹性稳定临界力求解方法:矩阵位移法 用矩阵位移法求解框架的临界荷载,关键在于确定考虑轴向力效应时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然后将单元刚度矩阵转换并集成结构总刚度矩阵,由结构总刚度矩阵对应的行列式为零得到稳定方程,求解出屈曲荷载。用矩阵位移法是求解框架弹性稳定临界荷载的有效方法。第15页/共39页8.2 8.2 多层多层框架结构的二阶分析框架结构的二阶分析 讨论压弯构件的稳定时,考虑了杆件自身弯曲变形对承载力的影响,称P-效应,可用于无侧移框架的求解。对有侧移框架,当按一阶分析的层间侧移较大(一般发生在水平荷载较大而作用在横梁上的竖向荷载较小)时,刚架的整体P-效应
7、(二阶效应)较大,不能忽略。P P无侧移无侧移有侧移有侧移P PHH P PP P第16页/共39页 刚架的整体二阶效应分析一般采用弹性方法,如P-法。(1)以一悬臂柱为例,当不计轴力影响时,悬臂端的挠度为:单位水平力产生的悬臂端挠度h h第17页/共39页 根据平衡条件,柱端剪力的增量 ,将其视为假想水平力H1作用于柱端,即:在H与H1共同作用下,得到新的挠度(柱顶侧移):再将力矩P 1换算为假想水平力H2作用于柱端,即:在H与H2共同作用下,得到新的挠度(柱顶侧移):第18页/共39页挠度放大系数悬臂柱的最大弯矩:说明挠度放大系数Am亦为弯矩放大系数。重复以上步骤,得悬臂端最大挠度为:第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稳定 理论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