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相变.pptx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相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相变.ppt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相变概述相变概述一、相(phase)相相-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且均匀的部分。相具有的特点(1)相与相之间有分界面,可用机械方法将它们分开。(2)系统中存在的相可以是稳定、亚稳或不稳定的。(3)系统在某一热力学条件下,只有当能量具有最小值的相才是最稳定的。(4)系统的热力学条件改变时,自由能会发生变化,相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第1页/共101页二、相变(phasetransformation)1.相变随自由能变化而发生的相的结构的变化称为相变。相变是指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相于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突变。相变或突变体现为:(1)从一种结构变为另一种结构。(2)化学成分的不连续变化。(
2、3)某些物理性质的突变。应用:相变可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相变开裂:石英质陶瓷相变增韧:氧化锆陶瓷第2页/共101页2.相变过程相变过程:物质从一个相转变到另一个相的过程。a a)狭义的相变过程相变前后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的过程,相变过程是个物理过程而不涉及化学反应,如液体蒸发、-石英与-磷石英间的转变。b)b)广义的相变过程包括过程前后相的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变过程可能有反应发生第3页/共101页第一节第一节 相变的分类相变的分类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有以几种:一、按物质状态划分二、从热力学角度划分三、按相变发生的机理来划分第4页/共101页一、按物质状态划分:液相(liquid)固相(so
3、lid)气相(gas)有两种划分形式:1、同组成的两相之间的结构转变,既相变是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2、相变前后发生化学变化或物质状态不同。二、从热力学角度划分: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可将相变分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和高级相变第5页/共101页1.一级相变:在临界温度、压力时,两相化学位相等,但化学位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两相能够共存的条件是化学位相等。1 1=2 2相变时:体积V,熵S,热焓H发生突变。第6页/共101页相变类型(TypesofPhaseTransformations)1从热力学角度一级相变: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商不相等相变前后两相的体积和熵发生突变G=0 S0 V
4、0第7页/共101页 一级相变的举例:晶体的熔化、升华、液体的凝固、汽化、气体的凝聚以及晶体中大多数晶型转变都属于一级相变,这是最普遍的相变类型。第8页/共101页2.二级相变: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化学位的一阶偏导数相等,而二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即:1 1=2 2,因为:恒压热容材料压缩系数材料体膨胀系数第9页/共101页所以二级相变时,系统的化学势、体积、熵无突变,但所以热容、压缩系数热、膨胀系数均不连续变化,即发生实变。第10页/共101页即:即:结论结论:无相变潜热,无体积的不连续性,只有:无相变潜热,无体积的不连续性,只有C Cp p、的不连续。的不连续。有有居
5、里点居里点或或 点点 (二级相变的特征点二级相变的特征点)普遍类型普遍类型:一般合金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超:一般合金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超 导态转变等。导态转变等。二级相变二级相变:特点:特点:相变时两相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熵也其一级偏微熵也相等,而二级偏微熵相等,而二级偏微熵不等不等。T0TC第11页/共101页特例特例混合型相变混合型相变:特点:特点:同时具有同时具有一级相变一级相变 和二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特征的特征例如:压电陶瓷例如:压电陶瓷BaTiO3有有居里点,理论上是居里点,理论上是二级相二级相变,但是变,但是也有较小的也有较小的相变潜
6、相变潜热。热。二级相变二级相变实例实例 第12页/共101页3.高级相变: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一阶,二阶偏导数相等,而三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成为三级相变。实例:量子统计爱因斯坦玻色凝结现象为三级相变。依次类推,自由焓的n-1阶偏导连续,n阶偏导不连续时称为高级相变。二级以上的相变称为高级相变,一般高级相变很少,大多数相变为低级相变。第13页/共101页三、按相变发生的机理分类 1、成核-生长机理(nucleation-growth transition)2、斯宾那多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3、马氏体相变(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
7、on)4、有序-无序转变(disorder-order transition)第14页/共101页成核-生长机理是最重要最普遍的机理,许多相变是通过成核与生长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都需活化能。如,单晶硅的形成、溶液中析晶、结晶釉等。2.斯宾那多分解又称为不稳定分解,拐点分解或旋节分解,是由于组成起伏引起的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如玻璃的分相、微晶玻璃。1.成核-生长机理第15页/共101页Spinodal分解第16页/共101页图1浓度剖面示意图第17页/共101页表1两种相变机理的主要差别第18页/共101页 3、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最早在中、高碳钢冷淬火后被发现,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
8、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即会使钢变硬,增强。这种淬火组织具有一定特征,称其为马氏体。最早把钢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后来发现纯金属和合金也具有马氏体相变。第19页/共101页马氏体相变的特点:马氏体相变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都有自己的特征,但最主要的特征是在结晶学上,这种转变发生时,新旧成分不变,原子只做有规则的重排而不进行扩散。1)母相和马氏体之间不改变结晶学方位的关系,新相总是沿着一定的晶体学面形成,新相与母相之间有严格的取向关系,靠切变维持共格关系。第20页/共101页2)相变时不发生扩散,是一种无扩散转变。马氏体相变为一级相变。3)马氏体转变速度很快,有时速度高
9、达声速。4)马氏体相变过程也包括成核和长大。由于相变时长大的速率一般很大,因此整个动力学决定于成核过程,成核功也就成为相变所必需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冷却时需过冷至一定温度使具有足够的成核驱动力时,才开始相变。第21页/共101页第22页/共101页第23页/共101页马氏体相变第24页/共101页 4、有序无序相变:旧相和新相结构只是对称性的改变,相变过程以有序参量表征的相变。有序无序的转变是固体相变中的另一种机理,属扩散性相变。第25页/共101页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n从热力学平衡的观点看,将物体冷却(或者加热)到相转变温度,则会发生相转变而形成新相,从图12-4的单元系统T-P
10、相图中可以看到,OX线为气-液相平衡线(界线);OY线为液-固相平衡线;OZ线为气固相平衡线。当处于A状态的气相在恒压P冷却到B点时,达到气-液平衡温度,开始出现液相,直到全部气相转变为液相为止,然后离开B点进入BD段液相区。第二节第二节 液液-固相变过成热力学固相变过成热力学第26页/共101页n但是实际上,要冷却到比相变温度更低的某一温度例如C,(气-液)和E(液-固)点时才能发生相变,即凝结出液相或析出固相。这种在理论上应发生相变 而实际上不能发生相转变的区域称为亚稳区。n在亚稳区内,旧相能以亚稳态存在,而新相还不能生成。第27页/共101页图12-4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第28页/共1
11、01页由此得出: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不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来杂质存在时,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可能在亚稳区内形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第29页/共101页液液-固相变固相变一、一、析晶相变过程的析晶相变过程的热力热力学学 1 1、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ATPP/ZVOXBCDEgsL说明说明:阴影区为:阴影区为亚稳区亚稳区原因原因:当发生相变时,是以微小液滴或晶粒出现,由于颗粒很小,当发生
12、相变时,是以微小液滴或晶粒出现,由于颗粒很小,因此其饱和蒸汽压和溶解度因此其饱和蒸汽压和溶解度平面态蒸汽压和溶解度,在相平衡温平面态蒸汽压和溶解度,在相平衡温度下,这些微粒还未达到饱和而重新蒸发和溶解。度下,这些微粒还未达到饱和而重新蒸发和溶解。结论结论a 亚稳区具有不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b b在亚稳区要产生新相必须在亚稳区要产生新相必须 过冷。过冷。c c当加入杂质,可在亚稳区当加入杂质,可在亚稳区 形成新相,此时亚稳区形成新相,此时亚稳区 缩小。缩小。第30页/共101页二、相变过程推动力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焓的差值 GT.P0 过程自发进行过程自发达到平衡 第
13、31页/共101页 1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由热力学可知在等温等压下有G=H-TS(1)在平衡条件下G=0则有H-T0S=0(2)S=H/T0(3)若在任意一温度T的不平衡条件下,则有G=HTS0若H与S不随温度而变化,将(3)式代入上式得:(4)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有G0,则0第32页/共101页讨论:A、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过程、结晶过程等)H0,要使G0,T=T0-T0,即T。T,这表明在该过程中系统必须“过冷却”,或者说系统实际温度比理论相变温度还要低,才能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B、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等)H0,要满足G0这一条件则必须T0,即T0T,这表明系统要发生相变过程必
14、须“过热”。结论:相变驱动力可以表示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因此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该相变过程的推动力。第33页/共101页 在等在等T,P下,下,G HT S HT S0 S H/T0 G=02、相变过程推动力 GT,P 0(1)温度条件 G 0 H,S不随不随T变化变化讨论:讨论:a.若过程放热,若过程放热,H0,即即T 0,则则 T T0,必须过必须过热。热。结论:结论:相变推动力可表示为过冷度相变推动力可表示为过冷度(T)。第34页/共101页 2相变过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从热力学知道,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G=VdP对理想气体而言当过饱和蒸汽压力为P的气相凝聚成液
15、相或固相(其平衡蒸汽压力为P0)时,有G=RTlnP0P (5)第35页/共101页 要使相变能自发进行,必须GP。,也即要使凝聚相变自发进行,系统的饱和蒸汽压应大于平衡蒸汽压P0。这种过饱和蒸汽压差为凝聚相变过程的推动力。对溶液而言,可以用浓度C代替压力P,(5)式写成G=RTlncoc(6)若是电解质溶液还要考虑电离度,即一个摩尔能离解出个离子 (7)相变过程的推动力应为:过冷度、过饱和浓度、过饱和蒸汽压。第36页/共101页三、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均匀单相并处于稳定条件下的熔体或溶液,一旦进入过冷却或过饱和状态,系统就具有结晶的趋向。Gr=GV(-)+GS(+)(8)Gr=VG+ALS
16、(9)式中:V-新相的体积;G单位体积中旧相与新相之间得自由能之差;A-新相总表面积;-新相界面能。第37页/共101页1.若假设生成的新相晶坯呈球形,则上式可写作:式中:r-球形晶坯半径;n-单位体积中半径r的晶坯数。现将代入上式得此式反映了G与晶坯半径r和过冷度T的函数关系。图8-12中,G1为负值,它表示由液态转变为晶态时,自由能是降低的。G2为正值表示新相形成的界面能。第38页/共101页第39页/共101页Gr为两相之和,这时存在两种情况:(1)当热起伏T较小时,形成的颗粒太小,新生相的颗粒度愈小,其饱和蒸汽压和溶解度都大,会蒸发或溶解而消失于母相,而不能稳定存在。我们将这种尺寸较小
17、而不能稳定长大成新相的区域称为核胚。(2)热起伏T较大,界面对体积的比例就减少,当热起伏达到一定大小时,系统自由焓变化由正值变为负值,这种可以稳定成长的新相称为晶核。第40页/共101页临界晶核:能够稳定存在的且能成长为新相的核胚。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须是系统的自由焓Gr0,即体积自由焓较界面自由焓占优。成核过程分为均态核化和非均态核化。均态核化(homogeneous nucleation)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几率处处是相同的。非均态核化(heterogeneousnucleation)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的过程。第41页/共101页如图8-
18、12所示。1、临界半径rk与相变活化能Gr*当颗粒半径比rk小的核胚是不稳定的,因它的尺寸减小时,自由焓降低,称为亚临界核胚。只有颗粒半径大于rk的超临界晶核才是稳定的,因为晶核成长时,自由焓减少。显然,相对于曲线峰值的晶胚半径rk是划分这两个不同过程的界限,rk称为临界半径。从图中还看出,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rk 才能存在,而且温度愈低(T大),rk值愈小。rk值可以通过求曲线的极值来确定。第42页/共101页第43页/共101页内因内因外因外因第44页/共101页从上式可以看出:1.rk是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胚半径,rk愈小,表明新相愈易形成。T愈大,则rk愈小。相变愈易进行。2.在
19、相变过程中,-新相界面能和T T0 0-相变平衡温度,r rk k-临界半径均为正值,析晶相变系放热过程,则H0,T0,也即T0T,这说明系统要发生相变必须过冷,而且过冷度愈大,则rk愈小。3.当T一定时,降低和H相变热增加均可使rk变小,有利于新相形成。4.相应于临界半径时,系统中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可用下式计算:第45页/共101页说明,要形成临界半径大小的新相,则需要对系统做功,其值等于新相界面能的三分之一。这个能量称为成核位垒。它是描述相变发生时所必须克服的位垒。这一值越低,相变过程越容易进行。GK愈小,具有临界半径rK的粒子数愈多。第46页/共101页小结:1)不是所有瞬间出现的新相
20、区都能稳定存在和长大的。颗粒半径r*比rk小的核胚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尺寸的减小导致自由焓的降低。只有颗粒半径r*大于rk的核胚才是稳定的,因为晶核的长大导致自由焓的减小。2)Gr*是描述相变发生时形成临界晶核所必须克服的势垒。这一数值越低,成核过程越容易。故用于判断相变进行的难易。第47页/共101页第四节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一、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一)均态核化速率IV(本征成核)成核过程就是熔体中一个个原子加到临界核胚上,临界核胚就能成长为晶核。核化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液相中生成的晶核数目,用IV表示。IV=v.ni.nk核的生成速率取决于单位体积液体中的临界核胚周期上的数目(ni)
21、以及原子加到核胚上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到达核胚表面的原子数v)及与临界核胚相接触的原子数(nk)。第48页/共101页单位体积液体中的临界核胚的数目:式中n一单位体积中原子或分子数目单位时间单个原子跃迁到临界核胚表面的频率:式中v0为常数:原子在核胚方向振动的频率;设环绕临界核胚的周围的界面里,有nr个原子。第49页/共101页成核速率IV=单位体积中临界核胚数与临界尺寸的核相接触的原子数单个原子与临界尺寸的核相撞而附于其上的频率。因此,成核速率IV可写成:第50页/共101页讨论:IV-T关系(如图8-13)结论:在合适的过冷度下,IV取得最大值。由于原子从液相中迁移到核胚上的过程就是扩散过程
22、。因此将令:代入上式中得:IV=PDP:受相变活化能影响的成核率因子;D:受质点扩散影响的成核率因子。在温度低时,D因子抑制了IV的增长;在温度高时,P因子抑制了IV的增长;第51页/共101页第52页/共101页总结:1.温度从熔点T0起缓慢下降,当到达某一温度时,晶核开始形成,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晶核形成速率逐渐增大。2.当温度T=Ta时,晶核形成速率IV变得最大,这是成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性。3.温度T从Ta继续下降,晶核形成速率IV也逐渐变小,对于硅酸盐熔体,一般粘度比较大,均匀成核不易形成,而产生过冷现象,形成玻璃体。第53页/共101页(二)非均态成核速率多数相变是不均匀成核,即成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相变 无机 材料科学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