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pptx
《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pptx(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1 楼盖类型楼盖类型 楼盖占土建总造价的楼盖占土建总造价的20-30%,自重占总自重的,自重占总自重的50-60%,楼盖的选择应根据房屋的用途、平面尺寸、荷载、抗震,楼盖的选择应根据房屋的用途、平面尺寸、荷载、抗震及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考虑。及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考虑。按施工方法可分按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式楼盖现浇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装配式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按按预加加应力情况可分力情况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混凝土楼盖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按按结构型式可分构型式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 井式楼盖井式楼盖 密肋楼盖密肋楼盖
2、 无梁楼盖无梁楼盖 扁梁楼盖扁梁楼盖第1页/共113页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扁梁楼盖第2页/共113页第3页/共113页第4页/共113页第5页/共113页第6页/共113页2.1.2单向板和双向板对现浇RC肋梁楼盖,由板和梁组成,板的支承为梁或墙。1.四边支承板的受力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分析,假定(图):(1)略去梁的竖向变形,梁作为板的不动支承;(2)略去扭矩;(3)板由两个方向的板条所组成;(4)相邻板条之间无影响;(5)两方向板条交点处,板挠度相等(变形协调)。取板中间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宽度板带,其计算简图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简支梁,则交点处挠度相等。第7
3、页/共113页第8页/共113页第9页/共113页挠度分别为由挠度相等和平衡条件可得忽略钢筋对惯性矩的影响,即取I1=I2,得当两个方向板条端部支承情况相同时,即,得第10页/共113页当时,得:;当时,得:;当时,得:则板上荷载的传递随两个方向板的跨度比而变化?第11页/共113页由分析可知,荷载沿短跨方向的传递远大于沿长跨方向的传递,此即荷载按最短路径传递原则。当时,则说明板上荷载大部分沿短跨方向传递,其受力类似于单向板。单向板在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弯曲或者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第12页/共113页2.混凝土规范规定两对边支
4、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短边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短边2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短边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23应按双向板宜按双向板当按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可按单向板长边短边第13页/共113页3.单向板、双向板配筋方式单向板单向受力,单向弯曲,受力钢筋单向配置。双向板双向受力,双向弯曲,受力钢筋双向配置。须注意:(1)以上分析和规定,是对板面均布荷载的情况。(2)当板面受集中荷载时,无论两对边简支或其他情况,均为双向板。因此,要充分认识荷载传递方式
5、和板受力状态,才能采用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3)其它支承情况?第14页/共113页2.1.3梁、板截面尺寸梁、板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实际设计时,可根据工程经验拟定(表),主要考虑荷载大小。(目前偏大?)表2.1.1梁、板截面的常用尺寸构件种类高跨比(h/l)备注多跨连续次梁多跨连续主梁单跨简支梁1/181/121/141/81/141/8梁的宽高比(b/h)一般为1/31/2,b以50mm为模数单向板简支连续1/351/40最小板厚:屋面板h60mm民用建筑楼板h 70mm工业建筑楼板h 80mm双向板四边简支四边连续1/451/50高跨比h/l中的l 取短向跨度板厚一般宜为80m
6、mh 160mm密肋板单跨简支多跨连续1/201/25高跨比h/l中的h为肋高板厚:当肋间距700mm,h40mm当肋间距700mm,h50mm悬臂板1/12板的悬臂长度500mm,h60mm板的悬臂长度500mm,h80mm无梁楼板无柱帽有柱帽1/301/35h150mm第15页/共113页2.1.4现浇整体式楼盖内力分析方法现浇整体式楼盖为超静定结构,其内力可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进行分析。按塑性理论分析内力,使内力分析与截面计算相协调,结果比较经济,但一般情况下结构的裂缝较宽,变形较大。板和次梁:通常按塑性理论分析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为主要构件,需要较大的安全储备,对挠度、裂缝控
7、制较严)。第16页/共113页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3.1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1主梁及次梁当纵横方向的梁相交时,L2与L1交叉点处的弯矩随梁线刚度比增加而变化?(1)分析可知,当L1梁与L2梁的线刚度比大于8时,L2梁在交叉点处的负弯矩与连续梁L2梁中间支座负弯矩基本接近。(2)L1梁作为L2梁的中间支座,承担着由L2梁传来的荷载,一般L1梁将其称为主梁,L2梁称为次梁。(3)从上分析可知,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将交叉梁系简化为主梁和次梁分别进行计算。第17页/共113页2结构平面布置方案结构布置包括柱网布置、主梁布置、次梁布置。主梁:沿横向或纵向布置,支承在柱或墙上;次梁:沿横向或纵向
8、布置,支承在主梁或墙上;单向板:主梁和次梁或墙围成的区格长短边之比大于2。则次梁的间距决定了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了次梁的跨度,柱距则决定了主梁的跨度。根据主、次梁的布置不同,结构平面布置方案有三种:主梁沿横向布置主梁沿纵向布置仅布置次梁第18页/共113页结构布置时,须注意(1)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经济跨度为:单向板:1.72.7m;次梁:46m;主梁:58m(2)主梁尽可能沿房屋横向布置;(3)受力合理;(4)满足建筑要求;(5)方便施工。第19页/共113页2.3.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楼面荷载的传递路径:单向板次梁主梁或框架梁柱或墙。第20页/共113页1计算单元
9、和计算简图(1)板计算单元:取1m宽板带,b=1000mm荷载:均布荷载=恒载+活载恒载为板自重;活载由荷载规范确定连续梁:板的刚度远小于次梁的刚度,次梁可作为单位宽板带的不动支座,故板带简化为连续梁计算。支承在次梁或砌体墙上的多跨板,即将次梁、墙作为板的不动铰支座。计算跨度:中间跨:取支座中中,即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时,原则上取至砌体墙支承反力合力处,实用上取至距砌体墙内边缘一定距离处。即,第21页/共113页(2)次梁荷载范围:次梁左右各半跨板;荷载:均布荷载=恒载+活载恒载:次梁左右各半跨板自重、次梁自重活载:次梁左右各半跨板上活载连续梁:当时,可认为主梁是次梁的不动铰支座,次梁可按连续
10、梁分析内力;当不满足时,应取交叉梁系进行分析。如次梁端部支承在砌体墙上,则端部一般按简支考虑。计算跨度:中间跨: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第22页/共113页(3)主梁荷载范围:主梁左右各半个主梁间距次梁左右各半个次梁间距荷载:集中荷载。恒载:次梁传来、主梁自重(按集中处理)活载:次梁传来连续梁:当时,主梁的转动受柱的约束可忽略,而柱的受压变形通常很小,则此时柱可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主梁也可简化为支承在柱或墙上的连续梁。否则,应考虑柱对主梁的转动约束作用,应按框架分析内力。计算跨度:与次梁相同,通常为a=370mm。第23页/共113页上节课复习楼盖的类型单向板和双向板?梁板截面尺寸结构平面布置
11、单向板、次梁、主梁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第24页/共113页2板和次梁的折算荷载(1)板、次梁计算简图中的问题前述假定梁、板支承在不动铰支座上,按连续梁计算。实际上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转动都有一定约束作用。约束作用来自次梁或主梁的抗扭刚度。问题:未考虑次梁或主梁的抗扭刚度对内力的影响各跨恒载作用下:支座处转角很小,特别是等跨及各跨恒载相同时,支座抗扭刚度并不影响结构内力。某跨活荷载作用下:支座处转角较大,支座抗扭刚度将部分地阻碍结构转动。则实际转角实际值,而支座负弯矩计算值实际恒载,则减小了本跨跨中正弯矩而增大了支座负弯矩,相当于考虑支座的约束影响。第26页/共113页3活荷载不利布置等跨或跨
12、度差5跨时,按5跨计算(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均取与第3跨相同);实际跨数My的部分(理论上)塑性铰长度:与塑性铰范围相应的长度lp(2)塑性转角塑性转角:理论上可由塑性曲率的积分来计算,实用上可将塑性曲率用等效矩形来代替,矩形的宽度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屈服后某一阶段(相应的MMcr时,跨中截面刚度减小,使其弯矩增长率又稍降,而支座截面弯矩的增长率略大,在PM图上出现第二次转折。第44页/共113页由于砼开裂使结构内力分布不再符合弹性分析结果,称为砼开裂引起的内力重分布。是结构受力的第二个阶段,此阶段荷载区间较大,从砼开裂至受拉钢筋首次屈服,是结构的正常使用阶段。(c)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首先屈服,
13、即进入受拉钢筋屈服引起的内力重分布阶段。当MBMy时,截面弯矩很少增加,相当于支座截面形成一个塑性铰,结构的计算简图发生了变化,可看作两个简支梁。当M1My时,跨中也形成了塑性铰,结构成为机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第45页/共113页4 有关说明:由上述可知,在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由于混凝土材料固有特性(裂缝、塑性),从受力至破坏,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随着不同的结构破坏阶段不断变化,此现象称为结构内力重分布。“重分布”是相对于弹性结构而言,即不同于按弹性结构分析的内力分布。塑性铰的影响某截面出现塑性铰后,在结构中引起内力重新分布,使结构中的内力分布规律(弯矩图等)不同于按弹性理论所得的结果。
14、混凝土开裂、徐变等的影响构件受拉区出现裂缝、混凝土徐变、结构支座沉降等均引起结构的内力重新分布。第项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较小,一般不计。第项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明显,特称之为塑性内力重分布第46页/共113页由上可知(1)超静定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一个截面达到屈服,而是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使结构形成破坏破坏机构;(2)超静定结构出现第一个塑性铰后,结构中的内力分布不再服从弹性分析结果,与弹性内力结果存在差别的现象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3)混凝土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式是客观存在的,有可能加以利用;同时,地震作用下又突出了塑性性能的必要。因此,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更符合实际内力分布规律;
15、(4)按塑性计算极限承载力按弹性计算的极限承载力,因此按弹性分析方法是偏于安全的;(5)若支座截面为脆性,则基本不存在内力重分布。因此内力重分布要求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第47页/共113页3.连续梁塑性极限分析和设计 q以上是根据加载过程分析,确定连续梁的极限承载力;q若要确定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有否计算理论和方法?q已知设计荷载,如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的设计弯矩(内力)?(1)上限定理结构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形成破坏机构,各塑性铰处的弯矩等于屈服弯矩,且满足边界条件,若塑性铰对于位移的微小增量所作的内功等于给定外荷载对此位移的微小增量所作的外功,则此荷载为实际承载能力的上限。(2)
16、下限定理在给定外荷载下,若可找到一种满足平衡要求的内力(弯矩)分布,且任何位置的内力(弯矩)不超过屈服承载力(屈服弯矩),又满足边界条件,则此荷载为实际承载能力的下限。第48页/共113页下面介绍的连续梁塑性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基于上限定理 第49页/共113页第50页/共113页第51页/共113页以上是已知连续梁的配筋和屈服弯矩,计算其极限承载力的方法,相当于承载力校核计算。设计问题刚好相反,即已知设计荷载,要求确定结构中的设计内力,并进行配筋设计。仍以上述问题为例,如果设计荷载P60kN,则应如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确定该连续梁的设计弯矩。只要满足下式的中间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屈服弯矩,均可使
17、该连续梁具有60kN的极限荷载,也即有无穷多解。两个极端情况:(1)中间支座的屈服弯矩MBu0,这时连续梁已退化为两跨独立的简支梁;(2)中间支座的屈服弯矩MBu120kN.m,跨中的屈服弯矩M1u80kN.m,此时为弹性弯矩分布,支座和跨中极限弯矩同时达到,无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第52页/共113页4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幅度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幅度:截面弹性弯矩该截面塑性铰所能负担弯矩(通常简称为调整)。以上2跨连续梁为例,则该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幅度为通常以相对值表达一般可表示为第53页/共113页5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考虑“充分的内力重分布”如果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保证结构先后出现足够的塑
18、性铰形成机动体系而破坏,则称为“充分的内力重分布”。“不充分的内力重分布”如果先出现的塑性铰转动能力不足,不能发生充分的内力重分布而形成机动体系,则结构因局部破坏而破坏。一个截面的屈服并不意味着结构破坏在超静定次数较高的结构中,塑性铰陆续出现而转动,直至结构形成机动体系而破坏,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如果设计得当,塑性内力重分布可以充分发生。因此对超静定结构而言,一个截面的屈服并不意味着结构破坏。影响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因素: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斜截面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条件。第54页/共113页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的优点使结构的内力分析与截面计算相协调能更正确地估计结构的承载力、使用阶段的变形和裂
19、缝结构破坏时有较多的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充分发挥结构的潜力,取得经济效果。调整钢筋布置,克服支座钢筋拥挤现象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可人为控制结构中的弯矩分布,从而简化计算。塑性铰截面不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但必须满足平衡条件因塑性铰截面的两侧构件在该处已发生相对转角。但计算时必须满足平衡条件。一般调整幅度不应超过25%如果内力重分布幅度过大,则结构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及变形会较大而不符合使用要求。第55页/共113页2.3.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梁、板的荷载作用方式和计算与弹性理论方法中所述相同1弯矩调幅法RC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塑性铰法、变刚度法、
20、弯矩调幅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等。但只有弯矩调幅法计算简单,为多数国家规范所采用。我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也推荐用弯矩调幅法计算RC连续梁、板和框架的内力。弯矩调幅法:将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弯矩分布进行适当调整作为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的设计弯矩。通常是对支座弯矩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各跨受力平衡条件,确定跨中设计弯矩。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用下式表示: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弹性弯矩设计值则调整后的弯矩为第56页/共113页以图示连续梁说明调幅法按弹性计算即调幅值为20.2.支座下调的弯矩去哪里了?PP第57页/共113页这相当于在原来弹性弯矩图形上叠加
21、上一个高度为的倒三角形此时跨度中点的弯矩改变成PP第58页/共113页应用弯矩调幅法时,须遵循以下规定:(1)纵筋宜HPB235、HRB335、HRB400、RRB400,混凝土宜C20C45(2)一般不宜超过0.25防止先出现的塑性铰因转动能力不足而破坏应与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相适应;若弯矩调整幅度过大,在内力充分重分布前,将因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不足而破坏。0.25,一般可避免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出现塑性铰。(3)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应0.35,不宜0.3的等跨连续梁、板;若不是等跨,相邻两跨跨度相差小于10%的不等跨连续梁、板。等跨连续单向板等跨连续梁0.450.600.550.550.55第6
22、2页/共113页现以承受均布荷载的五跨连续梁为例,用弯矩调幅法来阐明表中弯矩系数的确定方法。次梁的折算荷载则第63页/共113页按弹性方法,边跨支座B弯矩最大时,活荷载应布置在1、2、4跨相当于支座调幅值为19.5考虑调幅20(不超过允许最大调幅值25),则:则2.3.1中近似地取-1/11,即第64页/共113页当支座最大MBmax下调后,根据第1跨内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座反力为:进而可求得相应的跨内最大弯矩出现在距端支座x0.409l处,下调后1跨跨中最大弯矩其值为(图中红线所示)第65页/共113页按弹性方法,边跨跨内的最大正弯矩出现于活荷载布置在1、3、5跨(兰色曲线),其值为: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设计 楼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