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和体温.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代谢和体温.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1.1.1.1.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2.2.2.2.2.2.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3.3.3.3.3.3.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4.4.4.4.4.4.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5.5.5.5.5.5.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解释名
2、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下一页下一页第1页/共60页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第二节 体温一、体温及生理变动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三、体温调节第2页/共60页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吸能反应(储能)分解代谢:放能反应(放能)能量释放能量转移能量贮存能量利用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能量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energyetabolism)第3页/共60页第一节第一节
3、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一一、机体的能量来源和利用、机体的能量来源和利用(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一)机体能量的来源1.1.糖糖糖主要功能是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糖主要功能是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机体所需能量的量。机体所需能量的70%70%是由糖类提供的。是由糖类提供的。2.2.脂肪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脂肪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3.3.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形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形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第4页/共60页第5页/共60页(二)(二)(二)(二)能量的转移、贮
4、存和利用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第6页/共60页 机体的能量来源于体内物质的分解氧化。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迅速转化为热能,一部分经ATPATP供给组织细胞以完成各种功能活动。第7页/共60页1 1、三磷酸腺苷(ATP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2 2、磷酸肌酸(CPCP):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利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神经传导等等。热能、机械功能、贮备能第8页/共60页(三)能量代谢的表示方法机机体体的的能能量量代代谢谢也也遵遵循循“能能量量守守恒恒定定律律”:即即在在安安静静
5、不不作作外外功功时时,机机体体物物质质代代谢谢过过程程中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因因此此,测测定定机机体体在在单单位位时时间间内内发发散散的的总总热热量量或或所所消消耗耗的的食食物物量量,可可测测算算出出整整个个机机体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单位单位kJ/kJ/(m m2 2.h.h)第9页/共60页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肌肉活动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
6、录第10页/共60页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运动或劳动的强度运动或劳动的强度消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表7-3 7-3 劳动和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率 状态 产热量(KJ/m2.min)躺卧 2.732.73开会 3.403.40擦窗子 8.308.30洗衣 9.899.89扫地 11.3711.37打排球 17.5017.50打篮球 24.2224.22踢足球 24.9824.98持重机枪跃进 42.3942.39第11页/共60页(二)精神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能量代谢 激动时 骨骼肌的紧张
7、性 能量代谢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 能量代谢率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第12页/共60页(三)环境温度 1.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203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2.2.环境温度超过3030,能量代谢率增加。3.3.当环境温度低于20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第13页/共60页 (四)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
8、 1h开始,持续7 78 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3030 糖和脂肪:4 46 6 混合食物:1010。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或糖原合成有关。第14页/共60页三、基础代谢(一)概念 1.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清晨空腹,即禁食121214h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室温20202525,
9、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其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心跳、呼吸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生理活动。2.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第15页/共60页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的横截面积都与体表面积呈比例关系,而与机体体重相关性不明显。(二)能量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1.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2.体表面积测算图:第16页/共60页 体表面积测算图使用时将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两点连成直线,直线与体表面积尺度交点的数值,即为受试者的体表面积值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第17页/共60页BMR的测
10、定和正常值 1.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计算BMR)即:产热量耗氧量20.19KJ/L/体表面积 2.2.BMR正常值:101015152020可能是病态第18页/共60页BMR的正常水平及其异常变化的正常水平及其异常变化基础代谢率与年龄、性别及身材大小基础代谢率与年龄、性别及身材大小有关有关:一般男子:一般男子BMR比女子高,幼年比女子高,幼年比成年高,年龄越大,比成年高,年龄越大,BMR值越低。值越低。同一个体同一个体BMR值较稳定。值较稳定。BMR值正常与否判定值正常与否判定:将所测值与表将所测值与表74对应正常平均值比较,对应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在相差在1015之内,均属
11、正常。之内,均属正常。第19页/共60页中国人正常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kJ/(m2.h)年龄年龄年龄年龄 111115 1615 1617 1817 1819 2019 2030 3130 3140 4140 4150 5150 51以上以上以上以上男性男性男性男性 195.5 193.4 166.2 157.8 158.7 154.1 149.1195.5 193.4 166.2 157.8 158.7 154.1 149.1女性女性女性女性 172.5 181.7 154.1 149.1 146.4 142.4 138.6172.5 181.7 154.1 149.1 146.4 142.4
12、 138.6实测值同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0%-15%之内都属正常。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实测值-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100基础代谢率 (相对值)第20页/共60页BMR测定的临床意义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甲低甲低:BMR比正常低比正常低4020甲亢甲亢:BMR比正常高比正常高25%80%BMR:发发热热、糖糖尿尿病病、红红细细胞胞增增多多症症、白白血血病病、肾肾上上腺腺皮皮质质功功能能亢亢进进、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BMR:阿阿狄狄森森病病、肾肾病病综综合合征征、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第21
13、页/共60页BMR的临床意义:1 1)BMRBMR与我国人正常的BMRBMR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0-15%10-15%之间,均不属病态;相差之数超过20%20%时,才可能是病理变化。2 2)BMRBMR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BMR可比正常值低20-40%20-40%;甲状腺功能亢进时BMRBMR可比正常值高出25-80%25-80%。第22页/共60页第二节 体温 (一)正常体温 概念: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正常值:直肠 36.936.9 37.937.90 0C C 口腔 36.736.7 37.737.70 0C C 腋窝 36.036.0 3
14、7.437.40 0C C一、体温及生理变动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第23页/共60页体表体温和体核体温体表体温和体核体温表层温度:机体表层部分(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温度,不稳定,差异大。手、足温度低,易长冻疮。皮肤温与局部血流量有关。核心温度:机体核心部分(心、肺、脑、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较高,稳定,差异小。第24页/共60页(1)直肠温度正常值:36.937.9;测量时应将肛表插入直肠6cm以上。(2)口腔温度正常值:36.737.7;婴幼儿和行为不能自控的人不能采用。(3)腋窝温度正常值:36.037.4;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
15、0min)。核心温度:数值高,稳定,各部差异小。第25页/共60页 2 2、差别:1 1)体核温度相对稳定,各部位之间差异小肝温度38380 0C C (最高)2 2)体表温度要低于体核温度,由表及里,存在比较明显的温 度梯度。体表最外层皮肤各部位的温度差也大。3 3)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核与体表两者相对的比例可出现 大幅度的变动。3 3、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体核温度。第26页/共60页T 2222心跳停止;T 4343酶变性而死亡;T=27=27低温麻醉。第27页/共60页(二)体温的生理变动(二)体温的生理变动昼夜变化:波幅一般不超过10C性别:成年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高0.30C
16、年龄:少年 成人 老人肌肉活动:体温升高其他因素:情绪紧张、进食后体温升高、麻药使体温降低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第28页/共60页1.1.昼昼夜夜变变化化清清晨晨最最低低,午午后后最最高高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清晨2:006:00最低;午后1:006:00最高;波动幅度不超过1摄氏度第29页/共60页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约体温升高约0.30.6。2.性别: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性别: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0.3;女子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女子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第30页/共60页每每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 代谢 体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