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对象数学模型.pptx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控对象数学模型.pptx(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要实现过程控制,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被控对象的过程特性,而用数学语言对过程特性进行描述就是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在介绍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要求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利用机理法建模和实验法建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第一章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第1页/共112页目 录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第2页/共112页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的概念的概念 被控对象就是正在运行着的各种各样的被控制的生产工艺设备,例如各种加热炉、锅炉、发酵罐、热处理器
2、、精馏塔等。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就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即被控对象的输出量(被控量)在输入量(控制量和扰动量)作用下变化的数学函数关系式。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页/共112页数学模型的分类:自动调整系统、程序控制系统、随动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确定系统与不确定系统 集中参数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 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页/共112页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作用 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控制参数整定 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 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实施工业过程的优化 实现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培训系统运行操作
3、人员 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5页/共112页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要求 实际生产工程的特性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有时需要做一些合理的假设,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并在此假设条件下,得到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作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总的要求是简单且准确可靠。在过程控制中实际应用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的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一般采用的是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和带有纯滞后的二阶振荡环节的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带有纯滞后环节的一阶惯性环节形式。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6页/共112页自(平)衡过程自(平)衡过程:被控对象受到干扰作用后平衡状态被破坏,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
4、,依靠对象本身自动趋向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具有这种特性的被控过程称为自衡过程。如果被控量只需稍微改变一点就能重新恢复平衡,该过程的自衡能力强。自衡能力的大小由对象静态增益K的倒数衡量,称为自衡率(),=1/K。常见的4类工业过程模型类型,即自衡非振荡过程、无自衡非振荡过程、自衡振荡过程、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典型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7页/共112页1 自衡非振荡过程自衡非振荡过程其中为过程的纯滞后时间 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8页/共112页2 无自衡非振荡过程无自衡非振荡过程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9页/共112页3 自衡振荡过程自衡振荡过程1.1 被控
5、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10页/共112页4 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11页/共112页 机理法建模机理法建模 机理法建模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相关的平衡方程,如:物质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相平衡方程以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化学反应等基本规律的运动方程、物性参数方程和某些设备的特性方程,从中获得所需的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1.2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的建立第12页/共112页 一般情况下,由机理推导的微分方程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化,以获得实用的数学模型。简化模型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在开始推导时就引入简化假定,使
6、推导出的方程在符合过程主要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单;二是在得到较复杂的高阶微分方程时,用低阶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近似;三是对得到的原始方程利用计算机仿真,得到一系列的响应曲线(阶跃响应曲线或频率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再用低阶模型去近似。如有可能,对所得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若与实际过程的响应曲线差别较大,则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1.2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的建立第13页/共112页实验法建模是根据被控对象输入/输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数学处理后得出数学模型。此方法又称为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是根据测试数据确定模型结构(包括形式、方程阶次以及时滞情况等),在已定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再由测试数据
7、确定模型的参数即为参数估计。实验法建模实验法建模1.2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的建立第14页/共112页系统辨识的一般步骤:明确数学模型的应用目的及要求 掌握足够多的验前知识 实验设计 辨识方法应用 用阶跃响应、频率响应、频谱分析、相关函数或参数估计等方法来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于模型结构,包括模型形式、时滞情况及方程阶次的确定等,通常总是先作假定,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模型验证 1.2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的建立第15页/共112页 当用单一的机理法或实验法建立复杂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将机理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数学模型。一是部分采用机理法推导相应部分的数学模型,该部分往
8、往是工作机理非常熟悉的部分。对于其它尚不熟悉或不很肯定的部分则采用实验法得出其数学模型。二是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模型结构形式,再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机理法建模和参数估计两者的结合。机理法与实验法建模相结合机理法与实验法建模相结合1.2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的建立第16页/共112页 从机理出发,用理论的方法得到被控对象数学模型,主要是依据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一般用下式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对象的物料量(或能量)单位时间内由对象流出的物料量(或能量)系统内物料(或能量)蓄藏量的变化率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17页/共112页机理法建模的基本步骤
9、如下:根据建模过程和模型使用目的做出合理假设。根据被控对象的结构以及工艺生产要求进行基本分析,确定被控对象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根据被控对象的内在机理,列写原始动态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只含有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式或传递函数。在满足控制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对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18页/共112页 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 单容过程是指只有一个储存容量的过程。单容过程可以分为自平衡单容过程和无自平衡单容过程。1.自平衡单容过程自平衡单容过程 单容液位控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流入量为Q1,其大小 由阀门1的开度控制。流量为流出量Q2,
10、它取决于用户的需要,其大小由阀门2的开度控制。以储存罐中液位的高度h为被控量,即输出,流入量Q1为输入,来建立其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19页/共112页 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即在单位时间内储存罐的液体流入量与单位时间内储存罐的液体流出量之差,应等于储存罐中液体储藏量的变化率。故有:即:其中A是横截面积。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0页/共112页 由上可见,液位变化dh/dt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储存罐的截面积A;一是流入量与流出量之差Q1-Q2。A越大,dh/dt越小;Q1-Q2越大,dh/dt越大。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一般都有一定储
11、存物料或能量的能力,储存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容量或容量系数表示,其表示符号为C。其物理意义是:引起单位被控量变化时被控对象储存能量、物料量变化的大小。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本例中A是决定液位变化率大小的因素。第21页/共112页 若以增量形式表示各变量相对于稳态值的变化量,可得:假设Q2与h近似成线性正比关系,与阀门2处的液阻R成反比关系,即则可得:其中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2页/共112页 对上式取Laplace变换,可得液位变化与流入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令T=RC,K=R,可得:其中T为过程时间常数,K为过程放大系数或增益。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12、 第23页/共112页 液位控制过程的阶跃响应如图所示。当t时,液位变化趋于稳态值。对于该过程,输入量的变化经过储存罐这个对象后,放大了K倍,故K称为放大系数。液阻R不但影响液位过程的时间常数T,而且影响放大系数K;而容量系数C仅影响液位过程的时间常数T。时间常数T是表征液位过程响应快慢的重要参数。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4页/共112页2 2无自平衡单容过程无自平衡单容过程 所谓无自平衡过程是指受扰过程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在没有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下,依靠被控过程自身能力不能重新回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无自平衡单容液位过程。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5页/共
13、112页 因阀门2换成计量泵,使在任何情况下Q2都保持不变,即与液位h的大小无关,故有:因为Q2=0,则可得:对上式取Laplace变换,可得液位变化与流入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其中T=C为被控对象的积分时间常数。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6页/共112页 当输入发生阶跃扰动后,输出量将无限制地变化下去,不会停止。这与实际物理过程是相吻合的。因为当流入量Q1阶跃变化后,液位h将随之而变,而流出量不变,所以储存罐的液位h要么一直上升直至液体溢出,要么一直下降直至液体被抽干。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无自平衡单容过程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第27页/共112页当过程具有纯滞后
14、时,如图所示:其中为过程的纯滞后时间 有自平衡过程的传递函数为:无自平衡过程的传递函数为: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8页/共112页有自平衡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如图所示: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29页/共112页多容过程的数学模型 具有一个以上存储容量的过程称为多容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控对象大多具有一个以上的存储容量。如图所示的液位过程由管路分离的两个储存罐组成,它有两个储水的容器称为双容过程。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0页/共112页 不计两个储存罐之间管路所造成的时间延迟,以阀门1的流量Q1为输入量,第二个储存罐的液位h为输出量,求此两容过
15、程的数学模型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可以列写出下列增量方程 式中:Q1、Q2、Q3为流过阀门1、阀门2、阀门3的流量;h1、h2为储存罐1和2的液位;C1、C2为其溶液系数;R1、R2 为阀门2、阀门3的液阻。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1页/共112页对上式进行Laplace变换,整理可得双容过程的数学模型 如图所示为该双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见,与自平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相比,双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从一开始就变化较慢。这是因为在两个储存罐之间存在液体流通阻力,延缓了输出量的变化。显然,如果依次相接的储存罐越多,过程容量越大,这种延缓就会越长。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
16、的数学模型 第32页/共112页 若储存罐1与储存罐2之间管道长度有延迟,则传递函数为:若将阀门3改为定量泵,使该过程的输出量与液位的高低无关,则无自平衡双容过程的传递函数如下:式中TC=C2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3页/共112页 若改为如图所示的串接并联,Q2的大小不仅与液位h1有关,而且与后接储存罐的液位h2有关。此时过程的传递函数为:式中:T1=R2C1、T2=R3C2、T12=R3C1、K0=R3。1.3 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4页/共112页 实验测试法建模是根据被控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与机理法建模相比,测试法建模的主要
17、特点是在预先设计一个合理的测试方案下,无需深入了解被控过程机理,通过试验数据以获得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实验测试法建模是把被研究的被控过程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从外特性上测试和描述它的动态性质。对于一些复杂的工业过程,测试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5页/共112页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或称经典辨识方法:测试的动态特性是以时间或频率为自变量的实验曲线,称为非参数模型。是在假定被控过程是线性的前提下,不必事先确定模型的具体结构。这类方法可适用于任意复杂的过程,应用比较广泛。为了获得动态特性,必须加入激励信号使被控对象处于被激励的状态。根据激励信号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
18、,实验方法要有以下几种: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6页/共112页时域方法:输入阶跃信号,通过被控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求出传递函数。频域方法: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测出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幅值比和相位差,通过获得的被控对象的频率特性,求得传递函数。统计相关法:输入某种随机信号或直接利用本身存在的随机噪声进行观察和记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7页/共112页参数模型辨识方法,称为现代辨识方法:假定一种模型结构,通过极小化模型与被控过程之间的误差准则函数来确定模型的参数。最小二乘法 梯度校正法 极大似然法1.4 实验法建立被
19、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8页/共112页阶跃响应曲线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模型 阶跃响应曲线法是对处于开环、稳态的被控过程,使其控制输入量产生一阶跃变化,测得被控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然后再根据阶跃响应曲线,求取被控过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动态数学关系传递函数。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39页/共112页 为得到可靠的测试结果,做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试验测试前,被控过程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否则,就容易将被控过程的其它动态变化与试验时的阶跃响应混淆在一起,影响辨识结果;输入的阶跃变化量不能太大,以免对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但也不能太小,以防其它干扰影响的比重相对较大。一般阶跃变化在正常
20、输入信号最大幅值的515之间,大多取10;完成一次试验测试后,应使被控过程恢复原来工况并稳定一段时间,再做第二次试验测试;在相同条件下应重复多做几次试验,从几次的测试结果中选择两次以上比较接近的响应曲线作为分析依据,以减少随机干扰因素的影响;分别做阶跃输入信号为正、反方向两种变化情况的试验对比,以反映非线性对被控过程的影响。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0页/共112页 由阶跃响应曲线求出传递函数,首先要根据被控过程阶跃响应曲线的形状,选定模型传递函数的形式,然后再确定具体参数。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过程的过渡过程都是有自平衡能力的非振荡衰减过程,其传递函数可以用一阶惯性环节加滞后、
21、二阶惯性环节加滞后或n阶惯性环节加滞后几种形式来近似: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1页/共112页 对于无自平衡特性的被控对象,可以选用以下传递函数近似: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2页/共112页 对于具体的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形式的选用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考虑:u根据被控过程的先验知识选用合适的传递函数形式;u根据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及对模型的准确性要求,选用合适的传递函数形式。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低阶传递函数的形式。大量的实际工业过程一般都采用一、二阶传递函数的形式来描述。确定了传递函数形式之后,由阶跃响应曲线来求取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特征参数(即放大系数K
22、、时间常数T、迟延时间等),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就可确定。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3页/共112页 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t=0时曲线斜率最大,之后斜率减小,逐渐上升到稳态值y(),则该响应曲线可用一阶惯性环节来近似。此时,需要确定的参数只有T和K。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参数K和T的方法为:由阶跃响应曲线定出y(),然后确定K=y()/x0值,再在阶跃响应曲线的起点处做切线,该切线与y()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即为T。1.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惯性环节的特性参数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4页/共112页根据测试数据直接计算T:令 则 在阶跃响
23、应曲线上找到上述几个数据所对应的时间t1、t2、t3,则可计算出T。如果由t1、t2 和t3分别取的数值T有差异,可以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对T加以修正。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5页/共112页 如果被控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是一条如图所示的S形单调曲线,可以选用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作为该过程的传递函数。2.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惯性环节加滞后环节的特性参数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6页/共112页 已知阶跃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与阶跃输入的幅值之比即为被控过程的放大系数,故常利用作图法和两点计算法确定被控过程时间常数与滞后时间。作图法作图法 在上图中阶跃响应曲线斜率最大(
24、A点)处作一条切线,该切线与时间轴交于B点,与y(t)的稳态值y()交于C点,C点在时间轴上的投影为D点,BD即为被控过程的时间常数T,OB即为被控过程的滞后时间。由于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大斜率处不易找准,因而切线的方向会有较大的随意性,通过作图求得的时间常数T与滞后时间值会有较大误差。可以采用如下计算方法求取T与值。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7页/共112页计算法计算法 利用阶跃响应y(t)上两个点的数据计算T和。为了计算方便,首先将y(t)转换成无量纲形式y0(t),如图所示。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8页/共112页 其阶跃响应无量纲的形式如下:在图中选取二个
25、不同时刻 和 ,以及对应的 和,和 ,其中 ,通过计算可确定 和 。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49页/共112页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50页/共112页 为了方便计算,可选 ,代入上两式可得 计算出T和后,还应该把计算的结果与实测曲线进行比较,以检验所得模型的准确性。若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差距可以接受,表明所求得的一阶惯性加滞后环节传递函数满足要求。否则,表明用一阶惯性加滞后环节近似被控过程的传递函数不合适,应选用高阶传递函数。1.4 实验法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51页/共112页 对无滞后的二阶环节,只需确定参数K、T1和T2。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被控 对象 数学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