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简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表观遗传学简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观遗传学简介.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表观遗传学简介表观遗传学简介基因突变?第1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意义表观遗传学研究意义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简介第2页/共30页3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表观遗传(Epigenetics)所谓表观遗传就是不基于DNA差异的核酸遗传。即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全基因组的基因表达调控所决定的表型遗传,涉及染色质重编程、整体的基因表达调控(如隔离子,增强子,弱化子,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功能),及基因型对表型的决定作用。-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变化的,或者说是研究
2、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新兴的遗传学分支。第3页/共30页4-词源及定义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概述1942,C.H.Waddington;作为一个后生论和遗传学的合词而提出。1968,ErikErikson;在他的著作里提到“后生论”,“任何生长的事物都有一个平面图,在这个图之外各个部分出现,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优势期,直至所有的部分出现从而形成一个功能整体。”1990,RobinHolliday;将表观遗传学定义为“在复杂有机体的发育过程中,基因活性在时间和空间中调控机制的研究。”1993,LiEet,al;引进“表观遗传模板”这个术语。1996,ArthurRiggset,al
3、;一项关于能引起可遗传的基因功能改变的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的研究,而这些变化是DNA序列的改变无法解释的。2007,AdrianBird;将表观遗传学定义为染色体的构造适应,以便启始、发出信号或保持变构的活性状态。2008,冷泉港会议;达成了关于表观遗传学的共识,即“染色体的改变所引起的稳定的可遗传的表现型,而非DNA序列的改变。”概念模型定义深化概念共识第4页/共30页表观遗传机制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概述第5页/共30页6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
4、活性或功能的改变;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第6页/共30页7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l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的调控uDNA甲基化u组蛋白修饰u染色质重塑u基因印记等l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基因转录后的调控uRNA干扰(RNAi)u基因组中非编码RNAu微小RNA(miRNA)u核糖开关等第7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第8页/共30页CpG岛(CpGisland)许多基因,尤其是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区,基因的末端通常存在一些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CpG表示核苷酸对,其中G在DNA链中紧随C后,长度通常在几百到几千核苷酸的
5、长度内变化;在在人类基因组内,存在有近3万个CpG岛;在大多数染色体上,平均每100万碱基含有515个CpG岛,其中有1.8万多个CpG岛的GC含量为60%70%;正常细胞的CpG岛由于被保护而处于非甲基化状态;全基因组低甲基化,维持甲基化模式酶的调节失控和正常非甲基化CpG岛的高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证明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是人类肿瘤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之一,而且这种高甲基化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又一个机制。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第9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DNA甲基化的转录抑制机制直接干扰特异转录因子与各自启动子结合的识别位置
6、。DNA的大沟是许多蛋白因子与DNA结合的部位,胞嘧啶的甲基化干扰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转录抑制复合物干扰基因转录。甲基化DNA结合蛋白与启动子区内的甲基化CpG岛结合,再与其他一些蛋白共同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TRC),阻止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区靶序列的结合,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而抑制基因表达。染色质构型变化伴随着组氨酸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许多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本身就分别是转录增强子和转录阻遏物蛋白。第10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DNA甲基化(DNAmethylation)主要是基因组DNA上的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和甲基间的共价结合,胞嘧啶由此被修饰为5甲
7、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也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DNMT1SAMSAM胞嘧啶胞嘧啶C5-5-甲基胞嘧啶甲基胞嘧啶5-mC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转移酶甲基化转移酶胞嘧啶甲基化反应第11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DNA甲基化的遗传与保持DNA复制后,新合成链在DNMT1的作用下,以旧链为模板进行甲基化;甲基化并非基因沉默的原因而是基因沉默的结果,其以某种机制识别沉默基因,后进行甲基化;DNA全新甲基化。引发因素可能包括:DNA本身的序列、成分和次级结构;RNA根据序列同源性可能靶定的区域;特定染色质蛋白、
8、组蛋白修饰或相当有序的染色质结构。第12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甲基化状态保持的方式第13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组蛋白修饰(histonemodification)组蛋白(histone)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上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丰富;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1:1;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H1,H2A,H2B,H3,H4;核小体组成的核心蛋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折叠时所依赖的线轴;组蛋白的基因非常保守,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属中,四种组蛋白(除H1外)氨基酸序列都非常相似;
9、第14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组蛋白的N端是不稳定的、无一定组织的亚单位,其延伸至核小体以外,会受到不同的化学修饰(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种修饰往往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被组蛋白覆盖的基因如果要表达,首先要改变组蛋白的修饰状态,使其与DNA的结合由紧变松,这样靶基因才能与转录复合物相互作用。因此,组蛋白是重要的染色体结构维持单元和基因表达的负控制因子。组蛋白中被修饰氨基酸的种类、位置和修饰类型被称为组蛋白密码(histonecode),遗传密码的表观遗传学延伸,决定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状态,并且可遗传。第
10、15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组蛋白修饰种类乙酰化Acetylation大多发生在H3、H4的Lys残基上,一般与活化的染色质构型、活化状态相关联。甲基化Methylation发生在H3、H4的Lys和Arg残基上,可与基因抑制有关,也可以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这往往取决于被修饰的位置和程度。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发生与Ser残基,一般与基因活化相关。泛素化Ubiquitination一般是C端Lys修饰,启动基因表达。泛素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
11、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第16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染色质重塑(chromatinremodeling)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核小体有什么特殊结构?H1H2-H4是由染色质重塑复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es,CRC)介导的一系列以染色质上核小体变化为基本特征的生物学过程。第17页/共30页表观遗传学研究内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容-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机制1:1个转录因子独立地与核小体DNA结合(DNA可以是核小体或核小体之间的),然后,这个转录因子再结合1个重塑因子(重塑复合物),导致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观 遗传学 简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