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壹叁选编.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壹叁选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壹叁选编.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一、地表水资源二、水体自净三、污染源四、环境目标五、水环境标准体系第1页/共108页n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亿8600万千米立方,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千米立方左右。若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盐碱湖和内海的水量,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 1%。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体总量。n2001年3月在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资源论坛”部长级会议上,21世纪世界水事委员会报告说,目前全球有10-11亿人没有用上洁净水,有21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备,随着世界人口
2、的不断增加,今后20-25年,人类用水量将增加40%左右,世界将面临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一、地表水资源第2页/共108页 二、水体自净二、水体自净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理是水体的自净特性,即水体中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理是水体的自净特性,即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称为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水体自净分类水体自净分类: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三种自净方式往往同时发生又相互影响。三种自净方式往往同时发生又相互影响。第
3、3页/共108页1 1 物理自净物理自净(1)混合稀释:污染物的扩散作用,扩散能力的大小用“扩散系数”描述,稀释扩散只能造成浓度的降低,总量不会改变。(2)自然沉淀:污染物自身重力作用,沉淀能力的大小用“沉降系数”描述,沉淀作用只能造成污染物的转移,由水中转移到底泥中。第4页/共108页2 2 化学自净化学自净(1)氧化还原作用:水中的氧将某些金属离子氧化成金属氧化物。(2)吸附沉淀作用:天然水体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胶体,如硅、铝、铁等的氢氧化物、黏土胶粒和腐殖质等,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第5页/共108页3 3 生物自净生物自净 天然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好氧菌、厌氧菌、硝化菌等等,以含碳或含
4、氮的有机物当作食饵,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或把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如甲烷等)。第6页/共108页1 定义 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统称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三、污染源三、污染源第7页/共108页2 污染源的分类污染源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分 按污染物排放种类分按进入水体的方式分 按排放污染物性质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 点污染源非点污染源 持久性污染物排放源非持久性污染物排放源酸碱度污染源热污染源第8页/共108页 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POPsPOPs):在地表水中不能
5、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产生分解、沉淀、或挥发。非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逐步减少的污染物。非点源(非点源(NPS Non-point Pollution Sourse):也称面源(DP Diffused Pollution),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和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陈吉宁,2004)第9页/共108页第10页/共108页 污染物的污染物的转化转化转化: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的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
6、物质的过程 转化与迁移有所不同,迁移只是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转化则是物质总量的改变 物理转化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悬浮及放射性蜕变等物理变化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化学转化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配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化学反应而发生的污染物质的转化 同时水体中也会发生还原作用,但这类反应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第11页/共108页 1 1 环境质量目标:环境质量目标:预期要达到的环境质量要求。2 2 污染源目标:污染源目标: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和总量控制要求。四、环境目标四、环境目标第12页/共108页1.1在划定地面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目标由功能区划决定;在没有划定地面水环
7、境功能区的水域,根据水域的实际功能,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1.2 环境质量目标所涉及的水质指标可分为三类:环境质量目标环境质量目标物理参数物理参数:水温、浊度等等。化学参数化学参数:无机指标和有机指标。生化参数生化参数:大肠菌群等。第13页/共108页2.1 2.1 国家法规确定的基本要求国家法规确定的基本要求 如:必需达标排放。2.2 2.2 根据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提根据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提 出的特定管理要求出的特定管理要求 如:总量控制、污染物削减率、污水处理率、达标率、污水回用率等等。污染源排放目标污染源排放目标第14页/共108页共分六类共
8、分六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方法标准4环境基础标准5环境样品标准6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五、水环境标准五、水环境标准第15页/共108页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环境境质质量量标标准准综合性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性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性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性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专项功能的水质标准专项功能的水质标准专项功能的水质标准专项功能的水质标准 :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景观娱乐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等等。注意问题注意问题: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家制定,地方政府或地方环保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家制定,地方政府或地
9、方环保部门无权制定或修改(仅指地面水)。部门无权制定或修改(仅指地面水)。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各专项功能标准的关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与各专项功能标准的关系。第16页/共108页把水域主要功能划分为五类:把水域主要功能划分为五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源头水、自然保护区 II类:生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III类:生活饮用水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IV类:一般工业用水区、非直接接触娱乐用水区 类: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第17页/共108页n凡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功能分类要求,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保护区或鱼虾产卵场的水域
10、执行渔业水质标准,非单一的渔业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 1.1 与渔业水质标准的关系与渔业水质标准的关系第18页/共108页n凡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功能分类要求,批准划定的单一景观娱乐用水水域执行景观娱乐水质标准,非单一的景观娱乐用水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2 1.2 与景观娱乐水质标准的关系与景观娱乐水质标准的关系第19页/共108页n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只能用来评价用作农灌的水是否符合要求,不能用来评价农业用水区,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3 1.3 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关系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关系第20页/共108页n自来水厂
11、出水和其它直接饮用的水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4 1.4 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关系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关系第21页/共108页2.1 按颁布机关分为二类:按颁布机关分为二类:(1)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综合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或专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排放标准。2 2 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第22页/共108页2.2 主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n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凡是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执行国家标准。n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之
12、间的关系是“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第23页/共108页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二、在大纲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基础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24页/共108页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1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境质量目标;2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源强;3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4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5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第25页/共108页重点完成重点完成7 7个方面的工作:个方
13、面的工作:n明确水环境保护目标n确定评价重点n确定评价范围(调查范围、预测范围)n推荐评价标准n确定评价因子n确定评价等级n提出调查方法和评价方法二、大纲阶段应完成的主要基础工作二、大纲阶段应完成的主要基础工作第26页/共108页1 1、确定水环境目标、确定水环境目标n水环境敏感目标 社会影响大或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保护目标。例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各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和特有水生生物、两栖动物,野生鱼类的产卵场、孵化场、索饵场,水产养殖与农业灌溉水源地,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水源地,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等等。第27页/共108页 原则:原则:有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应当
14、作为水环境评价的重点,确保实现水环境质量目标和管理目标,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功能不受影响。2 2、水环境评价重点、水环境评价重点第28页/共108页包括两方面:包括两方面:(1)、调查范围(2)、预测范围3 3、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第29页/共108页(1)、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a a 工程水污染物外排后可能达标的河段工程水污染物外排后可能达标的河段b b 评价等级要求评价等级要求c c下游有敏感目标时,评价河段要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下游有敏感目标时,评价河段要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2)、预测范围的确定:预测范围的确定:分两种情况a 当下游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必需把该目
15、标当下游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必需把该目标包括在内。包括在内。b b 当下游不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应到估计污染当下游不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应到估计污染源排放后,有可能达标的范围。源排放后,有可能达标的范围。调查范围应当大于预测范围第30页/共108页n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1)、在已经划定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的水域,根据水域功能提出。(2)、在没有划定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的水域,根据水域现状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或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提出。4 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第31页/共108页n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依据环境质量标准
16、或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提出。注意:标准要得到项目所在地相应级别的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第32页/共108页5 5、指标(因子)选取、指标(因子)选取5.1 调查指标:调查指标: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污染源调查中的指标。5.2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根据调查结果,需要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的指标5.3 预测指标:预测指标:需要进行预测的指标。第33页/共108页 调查指标从调查指标从常规水质因子、特殊水质因子常规水质因子、特殊水质因子和和其它方面的因其它方面的因子子中选取中选取(a)(a)常规水质因子: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选取常规水质因子: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选取(b)(b)特殊水质因子:从建设项
17、目的特征污染物中选取(某类特殊水质因子:从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中选取(某类企业所排放的对环境影响突出的污染物称之为该类企业的企业所排放的对环境影响突出的污染物称之为该类企业的特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c)(c)其它方面的因子:如浮游动植物、水生生物、底栖动物其它方面的因子:如浮游动植物、水生生物、底栖动物等等等等5.1 5.1 调查指标调查指标第34页/共108页5.25.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a)(a)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有管理要求的指标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有管理要求的指标(b)(b)对纳污水体影响危害大的污染因子对纳污水体影响危害大的污染因子(c)(c)特征污染物中的主要指标。特征污染物
18、中的主要指标。第35页/共108页 预测指标的选择要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确预测指标的选择要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原则上只预测与废水排放有关的因子,根据定,原则上只预测与废水排放有关的因子,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从持久性污染物指标、非持久项目的具体情况,从持久性污染物指标、非持久性污染物指标、酸和碱、性污染物指标、酸和碱、DODO、热污染中选取。预、热污染中选取。预测指标不宜过多(一般最多测指标不宜过多(一般最多2-32-3项即可)项即可)5.3 5.3 预测指标预测指标第36页/共108页式中:cp 污染物排放浓度 cs 预测断面污染物浓度 c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 Qp 废水排放量 Qh
19、河流流量nISE:污染物排序指标第37页/共108页分为三个等级,划分的原则是:分为三个等级,划分的原则是:(1)(1)能反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特征;能反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特征;(2)(2)能体现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特征;能体现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特征;(3)(3)有关判据资料在有关判据资料在“大纲大纲”阶段容易获取阶段容易获取(4)(4)形式简单形式简单 一般情况下,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一般情况下,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评价等级越高;受纳水体水域规模越小,水质要评价等级越高;受纳水体水域规模越小,水质要求严格,评价等级越高求严格,评价等级越高6 6、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地面水
20、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第38页/共108页(1)(1)反映工程特性的判据:反映工程特性的判据:a a 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b b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污水水质复杂程度(2)(2)反映环境特性的判据:反映环境特性的判据:c c 受纳水体的水域规模受纳水体的水域规模d d 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质量要求7.7.判定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的依据判定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的依据第39页/共108页按照日排放量分成5个档次:、20000m3/d、1000020000 m3/d、500010000 m3/d、10005000 m3/d、2001000 m3/dn注意:清净下水不计a a 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第40页/共108
21、页由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类型决定复杂: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 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中等: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 参数数目10;或者只有一类污染物但需 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简单: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 参数数目7。b b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第41页/共108页河流:河流:以枯水期平均流量作为判定依据,如难以取到该资料,也可用多年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n排污口附近河流断面流量:150m3/s为大河15m3/s为小河 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河。湖泊:湖泊:以枯水期蓄水量和蓄水面积为判定依据。也可以平均水深和
22、水面积作为划分水域规模的依据c c 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域规模第42页/共108页n由应执行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级别作判定依据,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n将上述条件对照下表2,可以确定该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d d 地面水水质要求地面水水质要求第43页/共108页第44页/共108页方法方法:对照表:对照表2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为为500010000之间之间水质复杂程度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非持久性污染物(性污染物(COD、BOD)、酸碱()、酸碱(PH为酸性),污染为酸性),污染物类型数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程度为“复
23、杂复杂”水域规模:水域规模:介于介于150 m3/s到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之间,为中等河流水质要求:水质要求:4类类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举举 例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5800 m3 3/d/d,经类比调查知污,经类比调查知污,经类比调查知污,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水中含有水中含有水中含有CODCOD、BODBOD、CdCd、HgHg,PH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
24、流,多年平均流量为流,多年平均流量为流,多年平均流量为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90 m3 3/s/s,水质要求为,水质要求为,水质要求为,水质要求为4 4类,此环评应按几类,此环评应按几类,此环评应按几类,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级进行评价?级进行评价?级进行评价?第45页/共108页1、水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调查2、水环境现状调查、水环境现状调查3、水环境现状评价、水环境现状评价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基础工作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基础工作第46页/共108页1.1 目的:目的:(1)(1)了解评价水域现有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的排了解评价水域现有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的排放和水质污
25、染原因。放和水质污染原因。(2)(2)有时预测需要考虑污染物的迭加影响。有时预测需要考虑污染物的迭加影响。(3)(3)为建设项目运行后,可能出现的新的污染问题为建设项目运行后,可能出现的新的污染问题提供背景资料。提供背景资料。1.2 污染源调查方法:污染源调查方法:一般情况下以收集现有资料一般情况下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必要时需进行补充调查和监测。为主,必要时需进行补充调查和监测。污染源调查分为:污染源调查分为:点源调查和非点源调查点源调查和非点源调查。1、水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调查第47页/共108页调查内容基本分五个方面:调查内容基本分五个方面:a)各点源的名称、地理位置、企业基本情况各点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 选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