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程第十二章细胞核.pptx





《细胞生物学教程第十二章细胞核.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教程第十二章细胞核.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大小:植物14m,动物10m。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细胞NP105)。3种构像:B-DNA、Z-DNA、A-DNA。3种基本元素:自主复制序列(ARS),是DNA复制的起点。着丝粒序列(CEN),含卫星DNA。端粒序列(TEL)。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含上述3种成分,用于转基因。第19页/共67页Three DNA conformations第20页/共67页Three key regions of a chromosome第21页/共67页带正电荷,含Arg,L
2、ys,属碱性蛋白,共5种,分为:核心组蛋白(core histone):H2A、H2B、H3、H4;连接组蛋白(linker histone):H1。结构:高度保守,尤其是H4。核心组蛋白由球形部和尾部构成,球形部借Arg与磷酸二脂骨架间的静电作用使DNA分子缠绕在组蛋白核心上,形成核小体,尾部含有大量Arg和Lys,为组蛋白转译后进行修饰的部位。H1多样性,具有属(genus)和组织特异性。(二)组蛋白第22页/共67页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特性:1.含有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带负电荷,属酸性蛋白质。2.整个细胞周期都进行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3.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与结合籍
3、氢键和离子键。功能:帮助DNA折叠;协助DNA复制;调节基因表达。(三)非组蛋白第23页/共67页二、染色质的结构人体的一个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DNA双螺旋 若 伸 展 开,平 均 长 为 5cm,核 内 全 部 DNA连 结 起 来 约1.72.0m。nucleosomes(10 nm)condensed form(30 nm)第24页/共67页二、从DNA到染色体核小体(nucleosome):一种串珠状结构,由核心颗粒和连结线DNA两部分组成,通过酶消化实验建立。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核心和一个H1;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
4、体,构成核心颗粒;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缠绕在核心颗粒表面,每圈80bp,共1.75圈,约146bp,两端被H1锁合;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60bp的连接线DNA。第25页/共67页第26页/共67页通过核小体,DNA长度压缩7倍,形成11nm的纤维。但是在电镜下观察用温和方法分离的染色质是直径30nm的纤维,这种纤维的形成有两种解释:由核小体螺旋化形成,每6个核小体绕一圈,长度压缩6倍;由核小体纤维Z字形折叠而成,长度压缩40倍。对于更高级染色体包装方式,至今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30nm的纤维折叠为一系列的环(loop)结合在核骨架上(或称染色体骨架),结合点是富含AT的区域。第27页/共67
5、页第28页/共67页solenoid第29页/共67页Chromatin Packing第30页/共67页Chromatin Packing第31页/共67页三、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间期核中染色质可分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和常染色质(enchromatin)。异染色质的特点: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无转录活性、是遗传惰性区。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晚复制、早凝缩(异固缩现象)。分为两类:结构(恒定)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功能)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第32页/共67页巴氏小体(barr
6、 body)。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一条异固缩化的X染色体。人的胚胎发育到16天以后,出现巴氏小体。barr body第33页/共67页四、染色体一、染色体相关的术语随体次缢痕主缢痕端粒长臂短臂第34页/共67页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nizing regions NORs)构成核仁,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第35页/共67页How a nucleolus is organized第36页/共67页端粒(telomere):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高度保守。作用:1.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2.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复制一
7、次减少50100bp,其复制要靠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端粒酶来完成,正常体细胞缺乏此酶,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第37页/共67页性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haploid),用n表示;体细胞为2倍体(diploid)以2n表示,还有一些物种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成为4n、6n、8n等,称为多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因物种而异,如人类2n=46,黑猩猩2n=48,果蝇2n=8,家蚕2n=56,小麦2n=42,水稻2n=24,洋葱2n=16.(二)染色体的数目第38页/共67页着丝粒(centromere)和着丝点(kinetochor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后者指
8、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外侧与纺锤体微管连接的部位。着丝粒包含3个结构域1、着丝点结构域(kinetochore domain)位于着丝粒的表面,包括三层板状结构和围绕外层的纤维冠(fibrous corona)。(三)着丝粒的结构第39页/共67页OPinterzone IP第40页/共67页Satellite DNA(FISH image)第41页/共67页2、中央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结构域的下方。其中含有高度重复的卫星DNA。3、配对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结构的内层,中期两条染色单体在此处相互连结。对于着丝粒蛋白研究主要是使用ACA来研究的。用ACAs发现鉴定出来的CENP主要有6种,即:CENP-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教程 第十二 细胞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