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几何光学.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理学几何光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几何光学.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由折射定理:n1 sini1=n2 sini2因为 AP是近轴光线 有 sini1 i1;sini2 i2u:物距 v:相距折射定理写成:n1 i1=n2 i2又由图可知:i1 ,i2 -;、均很小,此式为单球面成像公式n1n2第1页/共60页C设 n1 i2u 物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物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v 像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像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r 折射面的曲率半径。折射面的曲率半径。n1 入射光所在媒质折射率;入射光所在媒质折射率;n2 折射光所在媒质折射率;折射光所在媒质折射率;第2页/共60页单球面折射的物像公式:规定:物距u0 “实物”(发散的入射光线顶点)(物点到折射面顶点的
2、方向与如入射光线方向相同)0 实像00第3页/共60页第4页/共60页n例题1:圆柱形玻璃棒(n1.5)的一端为半径2cm的凸球面。(1)当球棒置于空气中时,在棒的轴线上距离棒端8cm处的物点所成的像的位置。(2)若将此棒置于水中(n1.33),物距不变,像距应是多少?(设棒足够长)解:(1)将n11.0,n21.5,r=2cm,u=8cm代入得(2)将n11.33,n21.5,r=2cm,u=8cm代入得实像虚像第5页/共60页2.2.单球面的焦点、焦距、焦度焦度的单位为m-1,叫屈光度D。1D=100度。第一焦点F1:第一焦距f1:第一焦度焦点有虚实、焦距有正负、焦度有正负。第6页/共60
3、页第二焦点F2第二焦距f2:第二焦度 、为正值,折射面有会聚光线,反之发散光线 对同一折射面尽管两侧焦矩不相等,但其焦度相等。第7页/共60页由以上关系单球面折射公式可化为:此式也称为近轴光线单球面折射成像的高斯公式。思考题:实物在具有会聚作用的折射系统是否一定成实像.折射面的焦度的值愈大,折光本领愈强。不一定不一定第8页/共60页例题2 从几何光学的角度来看,人眼可以简化为高尔斯特兰简化模型。这种模型将人眼成像归结为一个曲率半径为5.7mm、媒质折射率为1.333的单球面折射成像。(1)试求这种简化眼的焦点位置和焦度;(2)若已知某物在膜后24.02mm处视网膜上成像,求该物应放何处。解:(
4、1)已知n11.0,n21.333,r=5.7mm于是有第9页/共60页解:(2)已知v24.02,应用高斯公式得第10页/共60页二、共轴球面系统二、共轴球面系统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射面的曲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便组成共轴球面系统。共轴球面系统成像规律:前一个折射面所成的像为相邻的后一个折射面的物,应用单球面折射公式,逐次求单球面的成像,最后一折射面的成像即是系统所成的像。第11页/共60页解:对第一折射面 n11.0,n21.5,r=10cm,u1=40cm例题例题3 玻璃球(n=1.5)半径为10cm,置于空气(n=1.0)中,一点光源放在球前40cm处。求近轴光线通过玻璃球后所成的
5、像。第12页/共60页对第二折射面 n11.5,n21.0,r=-10cm第13页/共60页第二节第二节 透透 镜镜透镜是由两个折射面构成的共轴系统,两折射面之间是均匀的透明物质。薄透镜厚透镜柱面透镜第14页/共60页一、薄透镜成像公式一、薄透镜成像公式第一、第二折射面的成像公式第15页/共60页将上述两式相加并整理得:薄透镜的焦距、焦薄透镜的焦距、焦度的正负取决于折度的正负取决于折射率之间的大小关射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及两个曲率半径系及两个曲率半径的正负大小的正负大小第16页/共60页如薄透镜周围媒质是空气,即n0=1,上式变为:以上两式称为薄透镜成像公式,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凸凹透镜,符号规则同前
6、.如薄透镜前后媒质折射率相同,都为n0,上式变为:第17页/共60页当薄透镜前后的媒质相同时两个焦距相等,其值为:n0=1,上式变为:将f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薄透镜公式的高斯形式:第18页/共60页薄透镜的焦距越短,它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本领越强,所以人们用焦距的倒数来表示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本领,称为透镜的焦度,即 =1/f。当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为屈光度。会聚透镜的焦度为正,发散透镜的为负。在配制眼镜时常以度为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屈光度等于100度。第19页/共60页二、薄透镜组合二、薄透镜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薄透镜组成的共轴系统,称为薄透镜组合,简称透镜组。解题方法:应用薄透镜
7、成像公式,采用逐次成像法求出,即先求出第一透镜所成的像,此像作为第二透镜的的物,求出第二次所成的像,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透镜成像的位置,便是物体经过透镜组成的像。第20页/共60页例透镜组设两个透镜的焦距分别为 f1,f2,透镜组的物距为 u,相距为 v。对第一个透镜:对第二个透镜:第21页/共60页对第一个透镜:对第二个透镜:两式相加:即:紧密接触的透镜组的等效焦距的倒数等于组成它的各透镜的焦距的倒数之和。第22页/共60页三、厚透镜三、厚透镜厚透镜与薄透镜不同的是两折射面之间的厚度不能忽略。三对基点1、两焦点第23页/共60页2、两主点(H1,H2)主平面第24页/共60页3、两节点(N1
8、,N2)-类似于薄透镜的光心以任何角度向N1点入射的光线都以相同的角度从N2射出。第25页/共60页单球面和薄透镜也有三对基点。(1)单球面的两主点重合在其顶点上、两节点重合在曲率中心上;(2)薄透镜的两主点及两节点都重合在薄透镜的光心上。第26页/共60页4、作图法求像 三条入射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通过第一主焦点的光线 (3)通过第一节点的光线如果折射系统前后媒质的折射率相同,则两焦距相等,主点与节点对应重合.第27页/共60页四、柱面透镜四、柱面透镜透镜的两折射面是圆柱面的一部分 点状物体经柱面透镜后形成的像是一条竖直线第28页/共60页水平子午面竖直子午面子午面:包含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学 几何 光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