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ppt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重要性 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预防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重要性:4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4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4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1页/共50页1、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素质优劣的定量评述,它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确定、说明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人的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程度。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类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按涉及的时间范围可分: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
2、环境影响评价。对会导致增加总的辐射照射的人类活动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称为辐射环境质量评价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第2页/共50页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及环境影响事后验证评价:通过某些地区的历史资料,对某一地区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环境影响事后验证评价是对工程设施竣工投产后的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调查和评价,目的在于检验证实原先的预测评价结论是不是正确可靠。第3页/共50页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于当前情况,对一个区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评价,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3)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某项政策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评价中不仅要研究建
3、设项目开发、建造和运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研究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等。第4页/共50页2、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管理 环境筛选:凡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由建设单位向环境管理部门上报建设计划并提出申请,由审管机构组织对拟议中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筛选,以便按所涉及问题的性质、潜在规模和敏感程度确定需要进行何种环境分析或评价。根据对环境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A、B和C类项目),以达到对拟议中的项目和环境有关的各个要素给予恰当的考虑。第5页/共50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
4、价的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4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影响预测和评价,开展公众参与;4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上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4特别指出:如对所选项目地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对新地址如对所选项目地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对新地址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地址的优选,须对各地址分别进行预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地址的优选,须对各地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测和评价。第6页/共50页第7页/共50页3、环境影响评价
5、工作等级的划分 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可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其中一级最为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第8页/共50页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评价大纲一般包括的内容: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地区环境简况;建设项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评价工作的组织和计划安排;经费概算。第9页/共50页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1、评价范围与评价子区 评价范围:核燃料循环系统、核动力厂、向环境排出放射性污染物的实验室等。核燃料循环中的大中型设施及核动力厂,应以主
6、要放射性污染物排放点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周围区域作为评价范围。评价子区:是在评价范围内按一定的半径距离划同心圆,再按16个方位划分扇形区,两相邻同心圆与两相邻方位线围成的小区域作为评价子区。第10页/共50页某单位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子区的划分及人口分布第11页/共50页2、关键人群组、关键核素和关键途径 关键人群组:每一个评价子区内的公众成员可按性别和年龄进行一步划分为若干人群组,当某一个人群组的人均受照剂量大于整个受照群体中所有其它人群组时,则该组为关键人群组。第12页/共50页 关键核素:某一给定实践或源向环境释放的各种放射性核素中,就其对人的照射而言,其中某一种核素的剂量贡献最大
7、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时,它为关键核素。关键照射途径:某一给定实践或源涉及的对人照射的各种途径中,其中某一种照射途径所致剂量贡献最大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时,它为关键照射途径。第13页/共50页3、评价的基本剂量标准和指标 基本剂量标准:核设施正常工况下一般公众限值为1mSva-1(ICRP60);对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正常工况下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所致关键人群组限值为0.25mSva-1(个人源相关限制)。评价指标: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基本剂量评价指标为关键人群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和评价范围内整个受照群体公众的集体有效剂量。第14页/共50页4、报告书的编写 概述;基础资料;源项;环境监测
8、;剂量评价;评价结论和建议。第15页/共50页9.2 环境辐射剂量的估算与评价环境辐射剂量估算的整体模式 采用一些合理的假设构成的模式近似地表征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的源项特征,进入环境后的输运、迁移过程,对人造成照射的各种途径,辐射剂量估算及健康危害评价的基本程序。整体评价模式包括:源项模式、环境输运和迁移模式、生物链转移模式、人体代谢模式、剂量估算模式。第16页/共50页第17页/共50页第18页/共50页源项模式 对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源项是释放项Q r,它与初始源项Q0之间一般呈线性关系:Q r=Q0F1F2F3 F1转化率;F2透过率;F3净化后向环境释放的份额 应表明流出物的释放条件,
9、释放核素的形态和某些理化特性和释放量。第19页/共50页环境输运和迁移模式 环境输运和迁移模式包括: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在各类环境物质中的输运、弥散和迁移过程及相关的参数,据源项参数可估算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物质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1)源点周围的近场初始混合 (2)远场的湍流混合第20页/共50页生物链转移模式 放射性核素在生物链中的转移、易位是对人造成内照射的重要途径,据载运介质不同分陆生和水生链转移。气载放射性核素的生物链转移:干湿沉积 截留 滞留 易位 陆生植物可食部位,饲料 易位 动物可食部位。转移的处理模式:转移率与库容量线性相关 根据环境物质的污染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辐射 环境影响评价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