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pptx
《软土地基处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土地基处理.pptx(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概 述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一、地基处理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基本建设也在蓬勃兴起,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许多工程不得不建造在被认为不合适建筑需要的场地上。即不良场地上。同时随着大型、重型建筑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日益增多,也对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质软弱场地易液化场地具有特殊性的场地湿陷性胀缩性第1页/共111页地基处理对不良场地进行补强加固的过程。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特殊土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采取各种地基处理手段以改善地基条件。二、地基处理的目的第四章 软土地
2、基处理第2页/共111页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1)改善剪切特性;(2)改善压缩特性;(3)改善透水特性;(4)改善动力特性;(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三、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按时间临时处理永久处理按处理深度浅层处理深层处理按处理对象砂性土处理粘性土处理饱和土处理非饱和土处理第3页/共111页我国一般按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进行分类:置换、挤密、排水固结、胶结、加筋和冷热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四、地基处理方案确定步骤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场地条件、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案。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
3、、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第4页/共111页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5页/共111页第二节 换土垫层法 当靠近地表的软弱土层不太厚,且上部结构的荷载又不太大时,可将基础底面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除,用工程性质好的材料换填并分层夯实。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垫层处置应达到增加地基持力层承载力,防止地基
4、浅层剪切变形的目的。按回填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粉煤灰垫层、矿渣垫层。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6页/共111页第7页/共111页一、砂垫层设计1.砂垫层厚度确定 垫层的设计,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求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砂垫层向两侧挤出。垫层厚度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按下卧层的承载力确定: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8页/共111页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条形基础 矩形基础 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9页/共111页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
5、料时,可按表4-2选用。砂垫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m或超过3m,垫层过薄作用不明显;过厚费工费料,不经济。2.砂垫层的宽度确定 砂垫层宽度的确定,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满足应力扩散角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砂垫层向两侧挤出。如果垫层的填土质量较好,具有抵抗水平向附加应力的能力,侧向变形小,则垫层的宽度主要由压力扩散角考虑。此时的砂垫层底平面尺寸应为: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10页/共111页 砂垫层顶面宽度宜超出基础底面边缘300mm以上,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开挖基坑的要求放坡。3.砂垫层承载力的确定 砂垫层承载力可通过取土分析、标贯试验和动力触探等方法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查表。
6、4.沉降计算 对重要的建筑物或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物,还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11页/共111页基础沉降量等于垫层自身变形量与下卧层的变形量之和。垫层压缩模量比软弱下卧层的模量大得多,其压缩量小且在施工阶段基本完成,可忽略不计。对沉降要求严的或垫层厚度较大的建筑物,应计算垫层自身的变形。垫层压缩模量应根据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参照表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12页/共111页二、垫层施工1.材料 (1)砂石。宜选用中、粗、砾砂,也可用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量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含泥量不宜超过3%。当使用粉细砂
7、或石粉(粒径小于0.075mm的部分不超过总量的9%)时,应掺入不少于30%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2)粘土(均质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亦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的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等。第13页/共111页 (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宜用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松散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灰土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4)粉煤灰。可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可用于道路、堆场和中、小型建筑
8、物、构筑物换填垫层。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0.5m。(5)矿渣。垫层使用的矿渣是指高炉重矿渣,可分为分级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矿渣。矿渣垫层主要用于堆场、道路和地坪,也可用于中、小型建筑、构筑物地基。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14页/共111页 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动碾。粉煤灰宜采用平碾、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平碾,也可采用振动碾。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
9、2.施工要点第15页/共111页三、质量检验 对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压实系数也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法检验。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 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范围内,粉煤灰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范围内。最优含水量通过击实试验确定。第16页/共111页第17页/共111页第18页/共111页第19页/共111页平板压实机 蛙式打夯机第20页/共11
10、1页第三节 强夯和强夯置换一、概述 强夯法是由法国Menard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是利用重锤(830t)在高处(820m)自由落下,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10008000KNm),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在强夯过程中,不断向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最终形成碎石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强夯置换。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21页/共111页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
11、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二、加固机理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破坏或液化、排水固结压密、触变恢复等。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消除湿陷性。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22页/共111页 经强夯后,土强度提高过程可分为四阶段;1、夯击能量转化,同时伴随强制压缩或振密(包括气体排出、孔隙水压力上升);2、土体液化或土体结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3、排水固结压密(表现为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发展、土体强度提高);4、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又变成
12、薄膜水,土的强度继续提高)。其中第一阶段是瞬时发生的,第四阶段是强夯终止后很久后才能达到的(可长达几个月以上),中间两个阶段介于上面两种之间。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23页/共111页从加固原理和作用来看,强夯法可分为动力固结、动力夯实和强夯置换三种情况。其共同的特点是:破坏土的天然结构,以达到新的稳定状态。1.动力固结 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了土体原有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逸出,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24页/共111页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 在巨大的夯击能量下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在土中传播,使颗粒破
13、碎或使颗粒产生瞬间剧烈相对运动,从而使孔隙中气体迅速排出或压缩,孔隙体积减小,形成较密实的结构。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体(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的。2.动力夯实 3.强夯置换 强夯置换是利用强夯能量将碎石、矿渣等物理力学性能较好的粗粒强制挤入地基,主要通过置换作用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第25页/共111页强夯置换可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用得较多的是桩式置换,其作用机理类似于砂石桩。在置换过程中,土体结构破坏,地基土体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发展土体强度恢复,同时由于碎石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利用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产生固结。这样,通过置换挤密及排水
14、固结作用,碎石墩和墩间土形成碎石墩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整式置换是置换率要求较大时,以密集的群点进行置换,使被置换土体整体向两侧或四周排出,置换体连成统一整体,构成置换层,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整式置换后的双层状地基,其变形和强度性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26页/共111页第27页/共111页状即取决置换材料的性质又取决于置换层的厚度和下卧层的性质。三、设计计算1.有效加固深度 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系数。对软土可取0.5,对黄土可取0.350.55,对填土可取0.60.8第28页/共111页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
15、验时,可查表4-3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m。2.夯锤和落距 单击夯击能为锤重与落距的乘积。单击夯击能大,夯击次数少,加固效果和经济效果好。夯锤混凝土锤钢锤夯锤底面一般为圆形,并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250300mm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29页/共111页第30页/共111页第31页/共111页第32页/共111页它可减小起吊时的吸力,又可减小夯锤着地前的瞬时气垫的上托力,从而减小能力损失。夯锤底面大小取决于土性,对砂性土地基24m2,粘性土36m2。3.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点的平面布置应考虑基础的结构类型与要求。夯击
16、点一般可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强夯和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通常要求强夯加固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一定宽度,超出宽度为设计加固深度的1/22/3,且大于3 m。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33页/共111页夯点间距可根据加固的地基土的性质和夯击的单击能量综合确定。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强夯置换墩间距: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4.夯击击数每遍每夯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
17、系曲线确定,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34页/共111页(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 kNm 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40006000 kNm时为100mm,当单击能大于6000 kNm时200 mm;(2)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3)夯坑周围地基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强夯置换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强夯的规定值。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35页/共111页总之,各夯击点的夯击数,应使土体竖向压
18、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一般为410击。5.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23遍夯击,对于透水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其目的是将松动的表层土夯实。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夯击,锤印搭接。6.间歇时间 指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大小取决于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对于砂性土,孔隙水压力峰值出现在夯完后的瞬间,消散只有34min。因此,对于渗透性较大的砂性土,可连续夯击。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36页/共111页对透水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为24周。7.垫层铺设强夯前要求拟加固的场地必需具有一层稍硬的表
19、层,支承起重设备,并便于对所施加的夯击能得到扩散,同时也可加大地下水位与地表的距离。强夯前一般需要铺设砂石垫层,垫层厚度可根据场地土质条件和起重设备重量等条件确定。垫层厚度一般为0.52m。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37页/共111页四、质量检验(一)效果检验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对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可取714d,对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强夯置换地基的间隔时间可取28d。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
20、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第38页/共111页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的载荷试验检验点不应少于3点;对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39页/共111页第四节 碎(砂)石桩一、概述碎(砂)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法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再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碎(砂)石桩,并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
21、目的。碎(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碎(砂)石桩置换处理。碎(砂)石桩法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0页/共111页二、加固机理(一)对松散砂土加固机理 1.挤密作用 对振动沉管法。在成桩过程中桩管排砂对周围砂层产生很大的横向挤压力,再加上振动,使桩管周围砂层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大。有效挤密范围可达34倍桩径。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1页/共111页 对振冲法。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冲使松散砂土处于饱和状态,砂土在强烈的高频强迫振动下产生液化,并重新排列致密,且在桩孔内填入粗骨料后,被强大的
22、水平振动力挤入周围砂层中,砂层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大。抗液化性能得到改善。2.排水减压作用 碎石桩的渗透性较好,在地基中形成良好的竖向排水减压通道,可有效地消散和防止孔隙水压力增高及砂土产生液化,并可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2页/共111页(二)对粘性土加固机理对粘性土地基,特别是饱和软土,在振动或挤压作用下土中水不易排走,所以,碎(砂)石桩的作用不是使地基挤密,而是置换,即以性能良好的碎石来置换不良的地基土,并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由于碎(砂)石桩的刚度比桩周土大,大部分荷载将由碎(砂)石桩承担。(桩体作用)不论是对松散砂性土或软弱粘性土,碎(砂)石桩的加固作用都有挤密、
23、置换、排水和加筋。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3页/共111页三、设计计算(一)一般设计原则 1.加固范围 碎(砂)石桩处理地基范围应大于基底范围。处理宽度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3排桩。对可液化地基,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小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2.桩位布置 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布桩。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4页/共111页3.加固深度 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或工程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1)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藏深度确定;(2)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较大时,对按变形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满足碎(砂)石桩复合地基变形不超过地基变形允许值,并满足软
24、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深度;(4)在可液化地基中,加固深度应按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第45页/共111页4.桩径可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采用振冲器成桩时,桩径一般为0.71.0m,采用沉管法成桩时,桩径一般为0.30.7m。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宜选用较大直径。5.材料可用碎石、卵石、圆砾、粗砂、中砂等硬质材料,含泥量5%,最大粒径不宜大于60mm。6.垫层碎(砂)石桩施工完毕后,在桩顶应铺设3050cm厚碎(砂)石垫层。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6页/共111页(二)用于砂性土的设计计算桩距确定:松散粉土和砂土地基可根据
25、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来确定正方形布桩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取1.11.2,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取1.0。等边三角形布桩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7页/共111页地基处理前的孔隙比;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0.70.85。(三)用于粘性土的设计计算面积置换率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8页/共111页桩截面积;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一根桩承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正方形布桩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确定:正方形布桩等边三角形布桩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第49页/共111页(三)承载力计算地基处理规范: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处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