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学教育学纲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中学教育学纲要.ppt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第1页/共39页教育学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推论语和学记。在论语中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权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贤人”和“君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指出教育和政治有密切
2、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的教育问题。第2页/共39页(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材料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第3页/共39页(3)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出版了教育论,他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他认为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的观点反映了功利
3、主义的倾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他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第4页/共39页(4)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他主张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第5页/共39页第二节 中学教育概述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第6页/共39页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
4、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7页/共39页中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其中观察法包括:实况记录法,时间取样法,试卷取样法);(2)调查法(包括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测验法);(3)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第8页/共39页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9页/共39页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从活动本质,活动内容,教育结果三方面与动物区分)(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第10页/共39页学校教育
5、,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传递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第11页/共39页教育包含哪些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教的地位,承担着教的责任。(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受教育的地位,承担着学习和发展自身的责任。(3)教育措施,是指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教育方式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一切物质条件。第12页/共39页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第1
6、3页/共39页教育的产生(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利托尔诺出版了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的人民的教育(2)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提出的,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原始的教育,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主要是以马克思为代表,他认为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第14页/共39页教育的发展(一)原始形态教育(1)教育目的的单一性。原始社会的教育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习得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能力。(2)没有专门的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的贫乏性。(4)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的单一性。第15页/共39页(二)
7、古代教育(1)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3)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第16页/共39页(三)现代教育。(1)教育目的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机制(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4)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第17页/共39页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人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第18页/共39页教育人性化的表现有:教育目的人性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都要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民主化的表现有:教育普及化;教育内部的民主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表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
8、段现代化。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国际化教育组织的出现;国际间教育交流增多;国际间教育援助加强。第19页/共39页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20页/共39页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社会政治制约着教育内容;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教育可促进民主化。第21页/共39页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
9、用;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2)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第22页/共39页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文化对教育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
10、(4)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第23页/共39页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教育的人口作用: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第24页/共39页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自然环境制约教育目的;自然环境制约教育机构;自然环境制约教育内容;自然环境教育人员;自然环境制约教育途径。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
11、境。第25页/共39页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总之,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把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考察教育的全部依据。第26页/共39页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第27页/共39页第一节 个人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有规律的变化。心理发展是指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意向(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性
12、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第28页/共39页个人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而心理发展对生理发展具有能动作用。第29页/共39页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针对这个特点,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发展);阶段性(针对这个特点,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均衡性;(这个发展特点决定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差异性;(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互补性。(要求每个教育者都要努力发挥青少年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第30页/共39页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人的发展
13、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在历史上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很多,但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有单因素决定论,双因素决定论以及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论等。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即内因,人的自然性的决定作用,如遗传决定论,成熟决定论等。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论事把发展主体的自身作用也列入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之中。如皮亚杰把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归结为: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及内部机制的平衡化。第31页/共39页学界较普遍的把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归结为: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第32页/共39页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
14、展的生物前提。(二)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三)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成熟时身心发展的一种准备状态,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内部动力。第33页/共39页遗传素质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34页/共39页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环境包括两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
15、境是指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环境,是同人类生活和活动密切相关的、能够对人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种种自然条件的总称。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生活的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第35页/共39页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所决定,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 专业性的特点;这是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这是由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第36页/共39页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教育自身的状况;家庭环境因素;社会发展状况。教育自身的条件包括哪些: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取决于教育自身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学生原有的知识、学习方法、师资水平、物质条件以及社会外在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第37页/共39页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第38页/共3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9页/共3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