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ppt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培训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培训目录目录一、土建施工检修工艺规范二、接地装置施工检修工艺规范三、架空线路施工检修工艺规范四、10kV电缆施工检修工艺规范五、低压电缆施工检修工艺规范六、配电变压器施工检修工艺规范七、柱上设备施工检修工艺规范第1页/共34页一、土建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杆塔基础1.1、混凝土杆基坑(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a: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b: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2)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杆埋设深度在设计未作规定时按表所列数值:(
2、m)(3)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底盘安装允许偏差,应使电杆组立后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a: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b: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超过20mm。c:遇有土质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应采取加固杆基措施(如加卡盘、人字拉线或浇筑混凝土基础等)杆长杆长1010121215151 18埋深埋深1.71.71.91.92.32.32.2.8第2页/共34页(4)基坑回填土时,土块应打碎,基坑每回填300mm应夯
3、实一次;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宜设置防沉土层。a:采用扒杆立杆,电杆坑留有滑坡时,滑坡长度不应小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应夯实,并留有防沉土台。b:回填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1.2、钢管杆基础(1)钢杆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杆基础浇筑应采用现浇基础或灌注桩基础,在沿海滩涂和软土地区,可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液压管桩基础。a:现浇基础几何尺寸准确,棱角顺直,回填土分层夯实并留有防沉层。b:灌注桩基础宜使用商品混凝土,桩基检测报告内容详尽。c: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4、(3)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线重合,深度及坑底宽度符合设计数值。(4)按规定取样做试块,基础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5)基础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当基础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才可立杆塔、架线。a: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对普通硅酸盐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天;有添加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天。b: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c:混凝土不宜在严寒季节进行施工。若必须进行,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入早强剂、减小水灰比、加强振动捣固、妥善遮盖和各种保温养护等。第3页/共34页1.3、拉线盘(1)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及各地区使用习惯选用合理的拉线盘,并确定拉线盘
5、的埋深及拉线棒的长度,对于特殊地质条件要采用特别加固措施。a:埋设拉线盘的拉线坑应有滑坡(马道),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b:拉线坑的深度可按受力大小及设计要求决定。(2)拉线盘放置时应注意正反方向及角度。1.4、卡盘基础(1)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a: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b:当设计无要求时,其上平面距地表面不应小于500mm。(2)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的土壤分层回填夯实。(3)与电杆连接部分应紧密2、电缆基础2.1、电缆沟、井(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电缆沟或工作井内通道净宽,不宜小于有关规范及标准要求。a:电缆沟、井开挖时,密切注意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b:如出现沟底
6、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要求,采取换土处理。(2)开挖应严格按挖沟断面分级开挖,沟体开挖应连续开挖,开挖施工中不得超挖,如发生超挖,应用细砂或石粉回填夯实至设计深度。挖土完成后应对基层土进行平整夯实处理。卡盘的上平面距离地面不小于50公分,下方先夯实埋设拉盘时拉棒应露出地面50公分,拉线棒应与线路受力方向对正,拉耳断面向下,拉棒受力后不应弯曲拉盘校正回填土时应边回填边夯实。第4页/共34页(3)浇捣混凝土垫层时,首先绑扎钢筋,然后浇捣混凝土。(4)电缆沟、井砌筑前应复测,确定方向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砌筑。(5)压顶梁浇筑时,制安模板时应托架牢固、模板平直、支撑合理、稳固及拆卸方便。(6)抹灰前检查预埋件安
7、装位置正确,与墙体连接牢固。a:拆模养护时,非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且构件不缺棱掉角,方可拆除模板。b:混凝土外露表面不应脱水,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c:抹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5的气温下施工时,应有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d:土方回填时宜采用人工回填,采用石灰粉或粗砂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0mm。e:电缆沟应有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在最低处加装集水坑。(7)铺设盖板时,应调整构件位置,使其缝宽均匀。(8)电缆检查井、工井口处宜采取防坠落保护措施。井盖应具有防盗、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功能。2.2、预制式电缆沟槽(1)确保混凝土预制沟槽及盖板的
8、强度和工艺尺寸满足设计要求。(2)沟槽的施工范围、敷设深度及走向符合设计要求。(3)预制沟槽下的混凝土垫层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养护期要求。(4)沟槽之间空隙使用水泥砂浆填补。沟槽之间接口处高差不得超过10mm。沟槽之间接缝严密,直线段间隙不得超过20mm。(5)地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1:1放坡,若无法放坡时,需采用钢板桩支护。第5页/共34页 a:复核沟槽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及宽度控制线。b:基坑底部施工面宽度,为在垫层断面设计宽度的基础上两边各加500mm,深度满足设计标高。c:沟槽边沿1500mm范围内严禁堆土或堆放设备、材料等,1500m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000mm。d
9、:垫层下的地基应保持稳定、平整、干燥,严禁浸水;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e:沟槽吊装时,周围如有带电线路,设专人监护保持安全距离。施工情况较为复杂或困难时,编制施工方案报总工批准。第6页/共34页二、接地装置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接地沟开挖(1)根据主接地网的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2)接地沟深度应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开挖。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2、垂直接地体加工(1)按照设计或规范的要求长度进行垂直接地体的加工。(2)垂直接地体的下端部切割为4560角。镀锌角钢作为垂直接地体时,其切割面,在埋设前需应采用水柏油或环氧富锌漆等进行腐处理。3、垂直接地体安
10、装(1)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安装垂直接地体。(2)垂直接地体上端的埋入深度应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3)安装结束后在上端敲击部位采用防腐处理。垂直接地体未埋入接地沟之前应在垂直接地体上焊接一段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宜预制成弧形或直角形。4、主接地网敷设、焊接(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600mm。(2)主接地网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焊接,焊接应牢固、无虚焊。对于接地材料为有色金属采用热制焊。第7页/共34页(3)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接地网敷设,焊接后在反腐层损坏焊痕外100mm内再做防腐处理。(4)裸铜绞线与铜排及铜棒接地体的焊接应采用热熔焊方法
11、。(5)建筑物内的接地网应采用暗敷的方式,根据设计要求留有接地端子。5、预埋铁件接地连接 应用镀锌层完好的扁钢进行接地,焊接应牢固可靠,无虚焊,搭接长度、截面应符合规范规定。多台配电设备应共用预埋型钢。预埋铁件应无断开点,通常应与主接地网有不少于3个独立的接地点。6、隐蔽工程验收及接地沟土回填(1)接地网的某一区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土工作。(2)在接地沟回填土前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工作。(3)记录工作完成情况和隐蔽工程签证。重要设备或接地装置的接地隐蔽部位在验收时提供数码照片。a:回填土内不得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b:回填土应分层夯实。7、设备接地安装(1)
12、引上接地体与设备连接采用螺栓搭接,搭接面要求紧密,不得留有缝隙。(2)设备接地测量、预制应能使引上接地体横平竖直、工艺美观。(3)要求两点接地的设备,两根引上接地体应与不同网格的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第8页/共34页(4)每个电气设备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引上线上串接几个电气设备。(5)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及技术原则要求。a:设备接地的高度一致,朝向应尽可能一致。b:集中接地的引上线应做一定的标识,区别于主接地引上线。c:高、低压配电间门的绞链处应采用软铜线进行加强接地,保证接地的良好。d:电缆沟内支架焊接固定在通长扁钢上。e:箱变、环网单元、分支箱等主设备外壳
13、应至少两点接地。8、接地标识(1)接地体黄绿漆的间隔宽度一致,顺序一致。(2)明敷接地垂直段离地面1500mm范围内采用黄绿漆标识。明敷接地在长度超过20m时,可不全部进行接地标识。第9页/共34页三、架空线路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施工前现场检查(1)钢筋混凝土电杆表面应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偏筋、漏浆、掉块等现象。(2)钢筋混凝土电杆杆顶应封堵。(3)钢管杆及附件均应热镀锌,锌层均匀,无漏锌、锌渣、锌刺。(4)铁塔塔材尺寸、螺栓孔允许偏差合格,镀锌表面应连续、完整,不应有过酸洗、起皮、漏镀等使用上有害的缺陷。a:混凝土电杆杆身应无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宽度不应大于0.1mm,长度不允许超过1
14、/3周长,且1000mm内横向裂纹不超过3处。b:钢筋混凝土电杆杆身弯曲不超过杆长的1/1000。c:钢管杆整根及各段的弯曲度不超过其长度的2/1000。2、电杆组立2.1、汽车起重机立杆法(1)立杆时,汽车开到距基坑口适当位置;一般起吊时,吊臂和地面的垂线成30夹角。(2)放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支撑腿时,应使汽车轮胎不受力;将吊点置于电杆的重心偏上处,进行吊立电杆。(3)电杆起立后,应及时调整杆位,使其符合立杆质量的要求,然后进行回填土。应在回填夯实并确保杆身稳固后松开起吊绳索。注意:电杆组立应尽量避免穿越树林、鱼塘、跨越或贴近居民住房,确需穿越林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独立耐张段(不超过3档)并设
15、置防风拉。原则上应满足线路两侧边线向外延伸5米以外的净空通道第10页/共34页2.2、电杆组立质量检查 电杆立好后应正直,沿线电杆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偏差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电杆回填、埋深符合要求。a: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mm。b:直线杆杆梢的位移不大于杆梢直径的1/2。c: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mm。d:转角杆组立后,杆根向内角的偏移不大于50mm、不能向外角偏移。杆梢应向外角方向倾斜,但不得超过一个杆梢直径,不允许向内角方向倾斜。注:电杆组立后线路横向迈步不超过5公分。同杆架设和同线路走向的架空配电线路,严禁在同一通道内组立低于通道内两侧电杆等级的水泥杆架设低压线路。如图 如新建线
16、路穿越或跨越其他配电线路应在交叉点组立适当的电杆做支撑且满足线间最小垂直距离10千伏和10千伏最小垂直距离0.8米。10千伏和0.4千伏最小垂直距离1.2米的要求。12米杆10米杆第11页/共34页 e: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f:回填土每升高300mm夯实一次,防沉土台高出地面300mm。3、横担安装(1)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2)架空线路所采用的铁横担、铁附件均应热镀锌。检修时,若有严重锈蚀、变形应予更换。(3)同杆架设线路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单位:mm)。备注:()内为同杆架设的绝缘线路适用
17、数据。a: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大于20mm,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双杆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大于横担长度的1/100。b:瓷横担绝缘子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大于10mm;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大于20mm。c:当安装于转角杆时,顶端竖直安装的瓷横担支架应安装在转角的内角侧(瓷横担应装在支架的外角侧)。d:对原有单侧双横担加强方式进行检修,直线杆横担应装于受电侧,90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在拉线侧,转角杆应装在合力位置方向。新安装横担应为水平加强横担方式。架设方式架设方式直线杆直线杆分支或转角杆分支或转角杆10kV10kV与与
18、10kV10kV与与10kV10kV800800(500500)500500)450/600(500500)500500)10kV10kV与与0.4kV0.4kV与与0.4kV0.4kV120012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4kV0.4kV与与0.4kV0.4kV与与0.4kV0.4kV6006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300)第12页/共34页4、拉线制作与安装4.1、拉线制作当拉线连接金具采用楔形线夹、UT型线夹或钢卡时:(1)钢绞线的尾线应在线夹舌板的凸肚侧,尾线留取
19、长度应为300500mm。(2)钢绞线在舌板回转部分应留有缝隙,并不应有松股。(3)钢绞线的尾线在距线头50mm处绑扎,绑扎长度应为5080mm。(4)钢绞线端头弯回后应用镀锌铁线绑扎紧。(6)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应进行防腐处理。a:拉线一般采用多股镀锌钢绞线,其规格为GJ-35100。b:钢绞线剪断前应用细铁丝绑扎好。c:拉线时应明确主、副线方向。d:同组拉线使用两个线夹时,则线夹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e:拉线上把和拉线抱箍连接处采用延长环连接。f:防腐处理,防护部位:自地下500mm至地上200mm处;防护措施:涂沥青,缠麻袋片两层,再刷防腐油。4.2、拉线安装(1)拉线应采用专用的拉线抱箍。
20、(2)拉线抱箍一般装设在相对应的横担下方,距横担中心线100mm处。第13页/共34页(3)拉线的收紧应采用紧线器进行。(4)根据需要加装拉线绝缘子。(5)拉线底把应采用热镀锌拉线棒,安全系数不小于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6)拉线宜加装警示标识。(7)拉线地锚必须安装在地面或现浇混凝土构件上(梁、柱),安装在墙上的必须做防锈处理。(8)同一方向多层拉线的拉锚应不共点,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拉锚。(9)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有偏斜,地锚的拉线盘与拉线垂直。a:楔形线夹的螺栓与延长环连接好后R型销针的开口在3060。b: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
21、时不应损伤线股。c:有坠线的拉线柱埋深为柱长1/6,坠线上端固定点距柱顶距离应为250mm。d:当拉线装设绝缘子时,断拉线情况下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00mm。e:UT型线夹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f:若为拉线检修更换拉线(整体或部件),在拆除旧拉线(或部件)前应采取加装临时拉线措施,防止线路失去拉线保护导致线路跑偏、倒杆等。第14页/共34页5、导线架设5.1放线前检查(1)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导线展放时,应清理线路走廊内的障碍物,满足架线施工要求。(3)跨越架与被跨越物、带电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a: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
22、、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b:导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c: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d: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e:绝缘线的绝缘层应紧密挤包,目测同心度应无较大偏差,表面平整圆滑,色泽均匀,无尖角、颗粒,无烧焦痕迹。5.2、线盘布置(1)放线前应先制定放线计划,合理分配放线段。(2)根据地形,适当增加放线段内的放线长度。(3)根据放线计划,将导线线盘运到指定地点。(4)应设专人看守,并具备有效制动措施。(5)临近带电线路施工线盘应可靠接地。a:导线布置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处。地形有高低时,应将线盘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减轻放线牵引力。b:导线放线应考虑减少放线后的余线,尽量将长度接
23、近的线轴集中放在各耐张杆处。第15页/共34页 c:导线放线裕度在采用人力放线时,平地增加3%,丘陵增加5%,山区增加10%;在采用固定机械牵引放线时,平地增加1.5%,丘陵增加2%,山区增加3%。6、放线操作6.1、放线准备(1)放线架应支架牢固,出线端应从线轴上方抽出,并应检查放出导线的质量。(2)在每基电杆上设置滑轮,把导线放在轮槽内。a:线轴应转动灵活,轴杠应水平,线轴应有制动装置。b:绝缘线应使用塑料滑轮或套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滑轮应具有防止线绳脱落的闭锁装置;滑轮直径不应小于绝缘线外径的12倍,槽深不小于绝缘线外径的1.25倍,槽底部半径不小于0.75倍绝缘线外径,轮槽槽倾角为15
24、。c:绝缘线宜采用网套牵引。6.2、人力放线(1)人力牵引导线放线时,拉线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2)领线人员应对准前方,随时注意信号。a:牵引过程中应保持牵引平稳。b:导线不应拖地,各相导线之间不得交叉。c:跨(穿)越障碍物时应采取相应措施。d:牵引时应在首、末、中间派人观察,及时发现导线掉槽、滑轮卡滞等故障,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用对讲机联系。第16页/共34页6.3、机械牵引放线(1)将牵引绳分段运至施工段内各处,使其依次通过放线滑车。(2)牵引绳之间用旋转连接器或抗弯连接器连接贯通。(3)用机械卷回牵引绳,拖动架空导线展放。a:固定机械牵引所用牵引绳,应为无捻或少捻钢绳。b:旋转连接器不
25、能进牵引机械卷筒。c:牵引钢绳与导线连接的接头通过滑车时,牵引速度不宜超过20m/min。d:牵引时应在首、末、中间派人观察,及时发现导线掉槽、滑轮卡滞等故障,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用对讲机联系。7、紧线7.1、紧线准备(1)紧线施工应在全紧线段内的杆塔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2)紧线前应按要求装设临时拉线。(3)放线工作结束后,应尽快紧线。a:总牵引地锚与紧线操作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挂线点高度的两倍,且与被紧架空导线方向应一致。b:紧线应紧靠挂线点。c:紧线时,人员不准站在或跨在已受力的导线上或导线的内角侧和展放的导线圈内以及架空线的垂直下方。d:跨越重要设施时应做好防导线跑线措施。第
26、17页/共34页7.2、耐张杆塔补强(1)当以耐张杆塔作为操作或锚线杆塔紧线时,应设置临时拉线。(2)临时拉线装设在耐张杆塔导线的反向延长线上。(3)临时拉线对地夹角宜小于45。a:临时拉线一般使用钢丝绳或钢绞线。b:临时拉线一般采用一锚一线。c:临时拉线不得固定在可能移动的物体上。7.3、紧线(1)绝缘子、拉紧线夹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确认符合要求。(2)紧线时,应随时查看地锚和拉线状况。(3)导线的弧垂值应符合设计数值。a:安装时应检查碗头、球头与弹簧销子之间的间隙;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b:紧线顺序:导线三角排列,宜先紧两边线,后紧中线;导线水平排列,宜先紧中
27、导线,后紧两边导线;导线垂直排列时,宜先紧上导线,后紧中、下导线。c:绝缘线展放中不应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和出现扭、弯等现象,接头应符合相关规定,破口处应进行绝缘处理。d:三相导线驰度误差不得超过-5%或+10%,一般同一档距内驰度相差不宜超过50mm。第18页/共34页8、导线固定8.1、导线固定及附件安装(1)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绑线绑扎应符合“前三后四双十字”的工艺标准,绝缘子底部要加装弹簧垫。(2)紧线完成、弧垂值合格后,应及时进行附件安装。a:直线转角杆:对瓷质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对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b: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处出
28、现角度。c: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d:绝缘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粘布带,缠绕长度应超过接触部分30mm,缠绕绑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单股塑铜线,严禁使用裸导线绑扎绝缘导线。8.2、导线连接(1)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在档距内承力连接一般采用钳压接续管或采用预绞式接续条。(2)10kV绝缘线及低压绝缘线在档距内承力连接一般采用液压对接接续管。(3)对于绝缘导线,接头处应做好防水密封处理。a:10kV架空电力线路当采用跨径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夹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使用专用工具安装,楔型线夹应与
29、导线截面匹配。b: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c:铜绞线与铝绞线的接头,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线,或采用铜线搪锡插接。第19页/共34页8.2、导线连接(1)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在档距内承力连接一般采用钳压接续管或采用预绞式接续条。(2)10kV绝缘线及低压绝缘线在档距内承力连接一般采用液压对接接续管。(3)对于绝缘导线,接头处应做好防水密封处理。a:10kV架空电力线路当采用跨径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夹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使用专用工具安装,楔型线夹应与导线截面匹配。b: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c:铜绞线与铝绞线
30、的接头,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线,或采用铜线搪锡插接。8.3、净空距离导线架设后,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a:310kV线路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邻相的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300mm;3kV以下电力线路应不小于150mm。b:架空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310kV时应不小于200mm;3kV以下时应不小于100mm。c: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d:低压绝缘线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
31、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100mm;低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50mm。第20页/共34页四、10kV电缆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10kV电缆头制作(1)严格按照电缆附件的制作要求制作电缆终端。(2)剥除外护套,应分两次进行,以避免电缆铠装层铠装松散。先将电缆末端外护套保留100mm,然后按规定尺寸剥除外护套。(3)安装接地装置时,金属屏蔽层及铠装应分别用两条铜编织带接地,必须分别焊牢或固定在铠装的两层钢带和三相铜屏蔽层上,二者分别用绝缘带包缠,在分支手套内彼此绝缘且两条接地线必须做防潮段,安装时错开一定距离。(图一)(4)三芯电缆的电缆终端采用分支手套,分支手套
32、套入电缆三叉部位,必须压紧到位,收缩后不得有空隙存在,并在分支手套下端口部位,绕包几层密封胶加强密封。(5)外半导电层剥除后,绝缘表面必须用细砂纸打磨,去除嵌入在绝缘表面的半导电颗粒。(图三)(6)热缩的电缆终端安装时应先安装应力管,再安装外部绝缘护管和雨裙,安装位置及雨裙间间距应满足规定要求。(7)应采用相应颜色的胶带进行相位标识。(图五)图一 图三 图五第21页/共34页 a:应根据电缆终端和电缆的固定方式,确定电缆终端的制作位置。b:电缆终端安装时应避开潮湿的天气,且尽可能缩短绝缘暴露的时间。如在安装过程中遇雨雾等潮湿天气应及时停止作业,并做好可靠的防潮措施。c:冷缩和预制终端头,剥切外
33、半导电层时,不得伤及主绝缘。外半导电层端口切削成约4mm的小斜坡并打磨光洁,与绝缘圆滑过渡。(图二)d:打磨后应清洁绝缘,应由线芯绝缘端部向半导电应力控制管方向进行。e:热缩终端头,剥切外半导电层时,将应力疏散胶拉薄拉窄,缠绕在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交接处,把斜坡填平,后再压半导电层和绝缘层各5-10mm,并清洁绝缘。(图四)f:绝缘层端口处理时,将绝缘层端头(切断面)倒角3mm45。g:多段护套搭接时,上部的绝缘管应套在下部绝缘管的外部,搭接长度符合要求(无特别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mm)。h:应确认相序一致。i:若为原运行中老旧、破损电缆终端头头需重新制作,电缆终端头制作完毕应对该回电缆
34、进行相序确认和交流耐压试验。2、10kV电缆固定(1)固定点应设在应力锥下和三芯电缆的电缆终端下部等部位。(2)电缆终端搭接和固定必要时加装过渡排,搭接面应符合规范要求。(3)各相终端固定处应加装符合规范要求的衬垫。(4)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第22页/共34页(5)固定在电缆隧道、电缆沟的转弯处,电缆桥架的两端和采用挠性固定方式时,应选用移动式电缆夹具。所有夹具松紧程度应基本一致,两边螺丝应交替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6)电缆及其附件、安装用的钢制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用热镀锌制品。(7)TA安装在电缆护套接地引线端上方时,接地线直接接地;TA安装在电缆护套接地引线
35、端下方时,接地线必需回穿TA一次,回穿的接地线必须采取绝缘措施。a:终端头搭接后不得使搭接处设备端子和电缆受力。b:铠装层和屏蔽均应采取两端接地的方式;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零序TA安装在电缆护套接地引线端上方时,接地线直接接地;零序TA安装在电缆护套接地引线端下方时,接地线必须回穿零序TA一次,回穿的接地线必须采取绝缘措施。c: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处应挂标识牌。d: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首端、末端、分支处应挂标识牌。e: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分相后的各相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等不构成磁性闭合回路的夹具。f: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桥架
36、上每隔150200mm处应加以固定。第23页/共34页五、低压电缆施工检修工艺规范5.1、低压电缆终端制作(1)严格按照电缆附件的制作要求制作电缆终端。(2)电缆终端采用分支手套,分支手套应尽可能向电缆头根部拉近,过渡应自然、弧度一致,收缩后不得有空隙存在,并在分支手套下端口部位,绕包几层密封胶加强密封。(3)选用浇铸式接线端子,应采用压接钳进行压接,压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铜接线端子应镀锡。(4)将芯线插入接线端子内,用压线钳压紧接线端子,压接应在两模以上。(5)应采用相应颜色的胶布进行相位标识。a:应根据电缆终端和电缆的固定方式,确定电缆头的制作位置。b:电缆终端安装时应避开潮湿的天气,且尽
37、可能缩短绝缘暴露的时间。如在安装过程中遇雨雾等潮湿天气应及时停止作业,并做好可靠的防潮措施。c:地线的焊接部位用钢锉处理。d:应确认相序一致。第24页/共34页5.2、低压电缆固定(1)各相终端固定处应加装符合规范要求的衬垫。(2)户外引入设备接线箱的电缆应有保护和固定措施,采用与电缆相同规格的固定夹具,并绑捆好牵引绳。(3)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4)电缆固定可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扁钢制夹具、尼龙扎带或镀塑金属钢带;铝合金桥架在钢制吊架上固定时,应有防电化腐蚀的措施。金属夹具与电缆之间宜加垫保护层。a:搭接后不得使搭接处设备端子和电缆受力。b:铠装层应采取两端接地的方式
38、。c: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处应挂标识牌。d: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首端、末端、分支处应挂标识牌。e: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第25页/共34页六、配电变压器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变压器二次搬运及安装(1)变压器二次搬运应由专业起重人员作业,电气安装人员配合。(2)干式变压器在运输途中,应采取防潮措施。(3)变压器吊装时,索具应检查合格,钢丝绳应挂在油箱的吊钩上,上盘的吊环仅作吊芯用,不得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4)干式变压器安装、维修最小环境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5)变压器的安装应采取防震、降噪措施。a:变压器搬运时,应注意保护瓷套管,使其不受
39、损伤。b:变压器在搬运或装卸前,应核对高低压侧方向。c:当利用机械牵引变压器时,牵引着力点应在设备重心以下,运输角度不得超过15。d: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距离不得小于800mm,距门不得小于1000mm。e:装有瓦斯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瓦斯继电器汽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第26页/共34页2、柱上变压器2.1、施工前现场检查(1)变压器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2)本体及附件外观检查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3)油箱封闭良好,无漏油、渗油现象,油标处油面正常。a:双杆式变压器台架宜采用
40、槽钢,槽钢厚度应14mm,并经热镀锌处理。b:台架离地面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水平倾斜不应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c:压力释放阀应打开。2.2、柱上变压器安装(1)柱上变压器安装要符合国网典设各项要求。(2)柱上变压器各相关设备符合成套化设备要求。(3)高压引线弧度成型、绑扎剥皮、连接等关键环节的制作宜采用台架式变压器引接线制作一体化平台。以15米排杆,变压器正面安装为例:a:台架各层横担安装符合安全距离。b:高压引线宜提前制作,安装时连接要牢固、受力要均匀,顺直无碎弯,有一定的弧度,并保持三相弧度一致,且防止接线端子受力。c:变压器使用背铁角钢固定在托担上,距离地面3.4米。变压器高
41、压出线柱头与熔断器在同一侧。第27页/共34页 d:低压综合配电箱采取悬挂式安装(吊装),利用双头螺栓(可采用防盗螺栓)和背铁角钢固定在变压器托担上,最下沿离地面不小于1.9米。e:引线横担、跌落式熔断器横担、避雷器横担使用单横担。f: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变压器接线柱应加装与相序同色的绝缘护罩。g:验电接地环安装在跌落式熔断器与避雷器之间的高压线上,挂接地线时,跌落式熔断器下端接线点不应受力。h:低压电缆出线可采用侧面出线,不穿护管。i:台架接地网为闭合环形,长度和宽度不小于5000mm,坑深不应小于800mm,坑宽400mm,回填后沟面应设有防沉土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3、柱上
42、变压器本体防腐、防锈处理 变压器外壳应无脱漆、锈蚀、变压器无渗油,外观整洁。a:变压器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必须在停电情况下进行。b:变压器脱漆、锈蚀,应进行表面清扫,完成后进行表面沙皮打磨。c:补漆时应将油位计、压力释放阀、调压开关、高低压套管等附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油漆覆盖。d:最后进行喷漆,一般需要喷3次。第28页/共34页七、柱上设备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柱上开关1.1、施工前现场检查(1)设备技术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2)各项电气试验及防误装置检验合格。a:瓷件(复合套管)外观应良好、干净,气压指示正常。b:进行分合试验操作时机构灵活,经分合操作3次以上,指示正常。1.2、柱上开关安
43、装(1)支架安装符合相关规定。(2)柱上开关安装在支架上应固定可靠。(3)接线端子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线夹,如有铜铝连接时应有过渡措施。(4)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5)SF6压力值或真空度应符合产品要求。(6)带保护开关应注意安装方向,TV应装在电源侧。a:柱上开关水平倾斜不大于托架长度的1/100。b:引线连接紧密,引线相间距离不小于300mm,对杆塔及构件距离不小于200mm。c:同杆上装设两台及以上断路器或负荷开关时,每台应有各自标识。d:操作机构应灵活,分合动作正确可靠,指示清晰。e:若为柱上开关检修,在拆除原开关引线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引线(针对带电作
44、业法),防止解开后的引线反弹或相间放电、短路。第29页/共34页2、柱上隔离开关2.1、施工前现场检查(1)设备技术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2)各项电气试验合格。a:瓷件(复合套管)外观应良好、干净。b:进行分合试验操作时机构灵活,经分合操作3次以上,指示正常。c:动静触头宜涂抹导电膏,极寒地区应考虑温度影响。2.2、柱上隔离开关安装(1)支架安装符合相关规定。(2)柱上隔离开关安装在支架上应固定可靠。(3)接线端子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线夹,如有铜铝连接时应有过渡措施。a:引线连接紧密,引线相间距离不小于300mm,对杆塔及构件距离不小于200mm。b:操作机构应灵活,分合动作正确可靠。c:
45、静触头安装在电源侧,动触头安装在负荷侧。d:若为柱上隔离开关检修,在拆除原开关引线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引线(针对带电作业法),防止解开后的引线反弹或相间放电、短路。3、跌落式熔断器3.1、施工前现场检查 跌落式熔断器、熔丝的技术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a:瓷件(复合套管)外观应良好、干净。b:进行分合试验操作时机构灵活,经分合操作3次以上,指示正常。第30页/共34页3.2、跌落式熔断器安装(1)支架安装符合相关规定。(2)跌落式熔断器安装在支架上应固定可靠。(3)接线端子与引线的连接应采用线夹,如有铜铝连接时应有过渡措施。(4)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熔丝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倍选
46、择;容量在100kVA以上者,熔丝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a:引线连接紧密,引线相间距离不小于300mm,对杆塔及构件距离不小于200mm。b:操作应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c:跌落式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应不小于500mm,对地距离不小于5m。d:熔丝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e:若为跌落式熔断器检修,在拆除原熔断器引线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引线(针对带电作业法),防止解开后的引线反弹或相间放电、短路。4、避雷器4.1、施工前现场检查(1)避雷器技术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2)柱上开关设备的防雷装置应采用避雷器。(3)经常开路运行而又带电的各
47、种柱上开关,应在两侧都装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线应与柱上断路器的金属外壳连接共同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4)对10kV避雷器用2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M,合格后方可安装。第31页/共34页 a:避雷器安装前应检查额定电压与线路电压是否匹配,有无试验合格证;b:瓷件(复合套管)表面有无裂纹破损和闪络痕迹,胶合及密封情况是否良好,干净;c:不同方向轻轻摇动,避雷器内部应无响声;d:金属部分无锈蚀。户外交流高压可卸式避雷器:a:安装使用前检查避雷器元件与跌落式机构之间的松紧度。以保证接触良好并投卸灵活。b:调整方法:转动避雷器上铜触头(带拉环),使其分闸拉力在6kg以内,并
48、保持铜触头拉环侧正朝外,然后稍紧下螺母,使拉环不易转动。4.2、避雷器安装(1)避雷器安装在支架上应固定可靠,螺栓应紧固。(2)接线端子与引线的连接应可靠。(3)避雷器安装应垂直,排列整齐,高低一致。(4)避雷器引下线应可靠接地。(5)接地线接触应良好 a:避雷器的带电部分与相邻导线或金属架的距离不应小于350mm。b:杆上避雷器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1-10kV时,不小于350mm;1kV以下时,不小于150mm。c:引线应短而直,连接应紧密,引线相间距离应不小于300mm,对地距离应不小于200mm,采用绝缘线时,其截面应符合以下规定:引上线:铜线不小于16mm2,铝线不小于25m
49、m2;引下线:铜线不小于25mm2,铝线不小于35mm2。第32页/共34页 d:避雷器的引线与导线连接要牢固,紧密接头长度不应小于100mm。e:避雷器必须垂直安装,倾斜角不应大于15,倾斜度小于2%。f:避雷器上、下引线不应过紧或过松,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g:若为避雷器检修,在拆除原避雷器上引线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引线(针对带电作业法),防止解开后的引线反弹或相间放电、短路。h: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需加垫层。i:引下线接地要可靠,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户外交流高压可卸式避雷器:a:安装时,应使避雷器与铅垂线15-30夹角,对地距离不少于200mm,各相间距离不少于350mm。b:跌落式机构上接线端接高压线,下接线端必须可靠接地,切勿接反。c:避雷器投入运行前和投入运行后的注意事项与配电型避雷器相同。d:当避雷器需要检修或更换时,可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借助绝缘拉闸操纵杆对准避雷器单元上的拉钩进行方便的操作,如同更换跌落式熔管。第33页/共3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4页/共34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