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拉拔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拉拔理论.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述 拉拔:在外加拉力的作用下,使金属通过模孔以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一般在室温进行,只有室温强度高、塑性差的合金如钨、锌等才加热;是管、棒、型、线的主要生产方法1 基本方法1)实心材拉拔 截面为实心,如棒、型和线材拉拔。P制品模子坯料第1页/共64页2)空心材拉拔 截面为空心,如管和空心型材拉拔。芯杆芯头P制品模子坯料P制品模子坯料 空拉:拉拔时管坯内部不放芯头,拉拔后壁厚略有变化,主要目的是减径,又称减径拉拔。固定短芯头拉拔:拉拔时管坯内部放芯头,并用芯杆固定,拉拔后管坯可实现减径和减壁。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第2页/共64页游动芯头P制品模子坯料 游动芯头拉拔:拉
2、拔时管坯内部放芯头,但芯头不固定,依靠自身形状稳定在变形区中。此法使盘管拉拔得以实现。芯杆P制品模子坯料 长芯杆拉拔:管坯套在表面抛光的芯杆上,拉拔时芯杆与管坯一起通过模孔。第3页/共64页芯杆P制品模子坯料 顶管法:将芯杆套入带底的管坯中,芯杆和管坯一起顶出模孔。在生产难熔金属、贵金属短管时采用,也适于生产大直径管材(直径300mm)。制品坯料芯头P 扩径拉拔:是用小直径管坯生产大直径制品的一种方法,有压入扩径和拉拔扩径两种方法。第4页/共64页2 变形指数1)延伸系数2)加工率(断面收缩率)不难看出:分别为坯料和制品的面积分别为坯料和制品的长度第5页/共64页3 实现拉拔的必要条件 作用在
3、制品上的拉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即:若认为硬化后的与接近,则有:1。一般取 K 1.42.0。P制品模子坯料第6页/共64页4 拉拔的特点 1)制品的尺寸精确,表明光洁;2)工具和设备简单,维修方便;3)可连续高速生产小规格长制品;4)受安全系数 K 的限制,道次变形量小,简单断面型材也难一次成形。如:第7页/共64页二、园棒拉拔时的应力与变形1 应力 1)应力状态 外力:拉力P,模壁压力N、摩擦力T。应力状态:两向压缩(径向 和周向 )一向延伸(轴向 ),且有 ,即为轴对称应力状态。NPT第8页/共64页2)应力分布规律轴向:入口出口(塑性条件)因此:模子入口处磨损比出口大;道次加工率大时
4、模子出口处磨损比道次加工率小时轻。径向:外部中心:外部中心变形;后部变形前端变形;中心流速边部流速。但由于摩擦小,不均匀程度远比挤压小。第10页/共64页三、管材拉拔时的应力与变形1 空拉 按目的不同有:减径空拉:目的是减径,主要用于中间道次,一般认为拉拔后壁厚不变;整径空拉:目的是精确控制制品的尺寸,减径量不大(0.51),一般在最后道次进行;定型空拉:目的是控制形状,主要用于异型管材拉拔,即用于圆截面向异型截面过渡拉拔。第11页/共64页1)应力 应力状态:与圆棒拉拔时类似,即:周向、径向为 压,轴向为拉,但 ,且有 。(内表面为自由表面,径向变形阻力小。)应力状分布规律:轴向上:入口出口
5、。径向上:外部中心;:外部中心。、第12页/共64页当 时,壁厚增加;2)变形(应变)应变状态:轴向延伸、周向压缩、径向可能是延伸、压缩或为0(不变),这取决于三个应力之间的关系。直观上看,轴向应力(拉)使壁变薄,周向应力(压)使壁变厚。从力学角度分析有:,为瞬时的非负的比例系数。又 ,因此当 时,壁厚不变;当 时,壁厚增加。第13页/共64页 由于 相对与 和 较小,因此近似有:当 时,壁厚增加;当 时,壁厚不变;当 时,壁厚增加。由于 沿轴向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小,因此,某一断面从入口向出口的变形过程中,在不同部位壁厚的变化规律是:在模子入口处增厚,到一定值时开始变薄。空拉后壁厚究竟如何变化
6、,取决于全过程变形的累积。第14页/共64页3)影响空拉壁厚变化的因素 相对壁厚:坯料的直径与壁厚之比,即 ,研究认为:当 7.6时,只增壁;当 3.6时,只减壁;当 =3.67.6时,随工艺参数的不同,可能增壁、减壁或壁厚不变。合金性能:合金越硬,越大,增壁趋势越弱。道次加工率:越大,越大,增壁趋势越弱。润滑:润滑时摩擦小,小,增壁趋势增加。总之,凡是使拉拔力增大的因素,均使增壁趋势减弱,减壁趋势增加。第15页/共64页4)空拉纠正管坯偏心的作用 挤压坯、斜轧穿孔坯往往是偏心的,在其后安排若干道次的空拉,可将偏心纠正过来,原理是:A 若同一圆周上的 分布均匀,则薄壁处的 大,因为 是使壁厚增
7、加的因素,因此薄壁处增厚的多,直至壁厚均匀;B 由于薄壁处的 大,因此薄壁处先发生塑性变形,产生轴向延伸,结果在薄壁处产生轴向附加压应力,使壁增厚;厚壁处产生轴向附加拉应力,使壁减薄,直至壁厚均匀,附加应力消失。注:当管坯偏心严重时,由于 过大,此时不但不能纠正偏心,还会导致管壁失稳而向内凹陷,尤其是管壁较薄时。第16页/共64页5)空拉的特点 A 能纠正偏心;B 适于小管、异型管以及盘管拉拔;C 拉拔力小,道次加工率大;D 操作简单;E 制品内表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第17页/共64页2 固定短芯头拉拔1)变形过程 变形分三部分:A BCD AB段:空拉区,主要是减径变形,壁厚一般有所增加,
8、又称减径区。应力应变特点与空拉时一样。BC段:减壁区,此阶段外径减小,内径不变,壁厚减薄。应力应变特点与棒材拉拔时一样。CD段:定径区,为弹性变形区。第18页/共64页2)固定短芯头拉拔的特点 A 由于内摩擦的存在,拉拔力大、道次加工率小,但变形较均匀;B 内表面质量好、尺寸精确;C 不能生产较长的制品。因为:a 长的芯杆在自重作用下易弯曲,导致芯头难以正确地固定在模孔中;b 长的芯杆弹性变形量较大,易引起跳车,使制品出现“竹节”缺陷。一般,拉制品的长度为812m。第19页/共64页3 游动芯头拉拔1)变形过程 A BCD E F AB段:空拉区,管坯减径、增壁。BC段:减径区,管坯进行较大的
9、减径,同时也减壁,减壁量大约等于空拉时的增壁量。CD段:二次空拉区,由于拉应力方向改变,管坯内壁稍微离开芯头表面。DE段:减壁区,外径减小、内径不变,实现减壁。EF段:定径区。第20页/共64页2)芯头在变形区内稳定的条件 芯头在变形区内稳定时,作用其上外力合力的水平分量必须为0,即:即:上式若成立必须有:即:因此,芯头在变形区内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即:芯头锥角大于摩擦角。第21页/共64页 否则,由于 导致芯头向前运动,若大圆柱段直径较小,则芯头被拉过模子,成为空拉;若大圆柱段直径较大,则导致芯头压卡管坯,造成拉断。此外,芯头锥角还应小于或等于模角,即:否则,管坯内壁首先与大圆柱段接触,使芯头
10、一直向前运动。第22页/共64页 除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外,要保证拉拔过程顺利进行,还应满足:芯头轴向游动的几何范围应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实现游动芯头拉拔的条件是:芯头轴向游动的几何范围应有一定的限度。3)游动芯头拉拔的特点 A 能生产长管、盘管(生产率、成品率高);B 能消除芯杆带来的竹节、偏心等缺陷;C 拉拔力低,道次加工率大;D 由于芯头游动,内表面易出现明暗交替的环纹;E 工艺难度大。第23页/共64页4 长芯杆拉拔1)变形过程 与固定短芯头拉拔时相同,即空拉、减径和定径区。2)特点 A 拉拔力小,道次加工率大。因为 a 芯杆承担了 A BC D一部分拉拔力;b 芯杆给管坯内壁的摩擦力方向
11、与拉拔方向一致,有助于拉拔;B 适于小管薄壁管以及塑性差合金管的生产;C 脱杆麻烦。第24页/共64页四、拉制品的残余应力及主要缺陷1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无外力作用时,以平衡状态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应力。现以棒材拉拔为例分析。1)残余应力的分布 整个断面均发生塑性变形时,残余应力分布为:中心边部边部中心边部边部+0+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第25页/共64页 仅表面发生变形时:轴向上:边部为压、中心为拉;径向上:整个断面为压;周向上:与轴向上相同。2)残余应力的危害 A 导致某些合金制品如黄铜产生应力腐蚀;B 导致制品在放置和使用过程中逐渐改变尺寸和形状;C 继续机加工时,若残余应力不是对称消失,则导致
12、制品变形、弯曲。第26页/共64页3)残余应力的消除 A 根本措施是消除不均匀变形,如减小摩擦、选择适当的模角等;B 矫直加工;辊式矫直:仅表面变形,产生一封闭压力层,使边部的拉残余应力减小或消除;张力矫直:施加拉力,使制品产生13的拉伸变形,有残余拉应力的外层先进入塑性状态,进而产生压副应力;C 低温退火,仅使金属发生回复。第27页/共64页2 拉制品的主要缺陷1)中心裂纹 A 特征:存在于内部;呈月牙形周期性分布;由变形区入口向出口越来越大;严重时表面出现细颈。第28页/共64页 B 原因:棒材拉拔时,中心的轴向拉应力大于边部的轴向拉应力,因此中心易出现裂纹且呈月牙形。又由于轴向拉应力越向
13、出口越大,因此裂纹一旦出现就越来越长、越来越宽。由于裂纹的形成是能量的积聚和释放的过程,即拉应力达到一定值时,裂纹就出现,而裂纹的出现又使拉应力得到释放(降低),因此裂纹扩展道一定程度后即停止。随着变形过程的进行,又会出现第二条裂纹,呈周期性。此外,拉拔坯料一般来源于挤压,而挤制品的外层强度高、中心强度低,这也是中心易出现裂纹的原因。第29页/共64页2)表面裂纹 A 特征:存在于表部;呈月牙形周期性分布,又称三角口。B 原因:不均匀变形使表面产生拉副应力导致的。基本应力副应力工作应力000第30页/共64页五、拉拔力 拉拔力:作用于制品前端用以实现塑性变形的力。是选择设备吨位、校核工具强度、
14、确定合理拉拔工艺规程的依据。1 影响拉拔力的因素1)合金性能:强度高,拉拔力大;2)变形程度:变形程度大,拉拔力大;3)模角:与挤压类似,存在一最佳模角,其值为69。4)摩擦与润滑:润滑时,摩擦系数小,拉拔力小。摩擦系数与润滑剂的性质、润滑方式、模具和金属的材料以及表面状态有关。模具和金属的材料越硬、表面越光洁,摩擦系数越小。第31页/共64页 在润滑方式上,近年来采用了流体动力润滑方法,使润滑膜增厚,可大幅度降低界面摩擦。压力套管模子流速制品芯头减径模减壁模 原理:坯料与芯头或套管间具有狭窄的间隙,借助于运动的坯料和润滑剂的粘性,使模子入口处的润滑剂压力升高,进而使润滑剂膜的厚度增加。速度越
15、大、间隙越小,效果越显著。第32页/共64页高压油模箱拉拔模密封模 也可将润滑剂以很高的压力送入模孔中来增加润滑膜的厚度,此时称为流体静力润滑。5)拉拔速度 当速度5m/min时,拉拔力随速度的升高而升高;当速度在650 m/min时,拉拔力随速度的升高而降低;再增加速度,拉拔力变化不明显。第33页/共64页6)反拉力 反拉力对拉拔力和模壁压力的影响如图。随反拉力的增加,模壁压力下降,但拉拔力开始不变,直到 值增加到 (称为临界反拉力)后才开始升高。因此,采用反拉力小于临界反拉力值进行拉拔是有利的,体现在:在不增加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可减小模孔的磨损。第34页/共64页 原因:当 时,随 值的增
16、加,值下降,进而摩擦力下降,因此可认为,此时 值的增加与摩擦力的下降值相等,所以拉拔力不变。磨损。7)振动 对拉拔模具(模、芯头)施加声波或超声波振动,可显著降低拉拔力,现已出现超声拉拔新技术。2 拉拔力的计算与测量(略)第35页/共64页六、拉拔工具1 拉拔模 有普通模、辊式模和旋转模三种。1)普通模:有锥模和弧形模两种。在加工率相同时,弧形模与被拉拔金属的接触面大,从而可减少模孔的磨损,因此在拉细线时采用,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锥模。第36页/共64页 A 润滑带():作用是使润滑剂容易进入模孔,减小拉拔使的摩擦;带走由于变形和摩擦产生的热量。B 压缩带():金属在此阶段进行塑性变形。C 定径带
17、():使新品获得稳定而精确 形状和尺寸。其直径比制品的名义直径小。D 出口带():作用是防止制品出模后被划伤。各部分的尺寸设计参见P191193。第37页/共64页 注:拉拔过程中拉模受到较大的摩擦,尤其在拉细线时,拉拔速度快,拉模磨损更严重。因此拉模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一般大尺寸制品拉拔时用耐磨钢,小尺寸制品拉拔时用硬质合金或金刚石,并做成镶嵌结构。第38页/共64页2)辊式模 模孔由被动旋转的辊组成,特点是:a 摩擦力小、能耗低、工具寿命长;b 可采用较大的道次加工率;c 拉拔速度高;d 改变辊间距可生产变断面型材。水平辊立辊第39页/共64页3)旋转模 拉拔时模子旋转,特
18、点是:以滚动接触代替滑动接触,不仅降低摩擦力,还可使模子磨损均匀,因此可减小制品的椭圆度,多用于连续拉线机的成品模上。2 芯头(略)第40页/共64页七、拉拔工艺 拉拔配模:根据成品的要求(有时还包括坯料尺寸)来确定拉拔道次机各道次所需模孔形状、尺寸的工作。原则:在保证成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道次延伸系数。1 拉拔配模设计的内容 1)坯料尺寸的确定 A 圆形制品坯料尺寸的确定 对于给定成品尺寸而言,确定坯料尺寸实际就是确定总加工率。在确定总加工率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第41页/共64页 a 保证产品性能 对软态产品而言,性能由成品退火参数决定,确定总加工率时只要避开临界变形程度即可;对
19、硬态、半硬态产品而言,应根据加工硬化曲线查出规定性能所要求的加工率,以此算出坯料尺寸。b 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针对衬拉管材而言,因为这时既有减径量,又有减壁量,若二者变形量设计不当,会导致操作不能进行。如若总减径量总减壁量,则当管坯直径达到成品尺寸时,其壁厚应大于成品壁厚,此时由于芯头无法放入而不能继续减壁。因此,衬拉时,管坯尺寸的选择应保证:减壁所需道次减径所需道次 具体计算参见P212。第42页/共64页 c 保证产品表面质量 拉拔时的轴向应力为拉应力,因此随着拉拔道次和变形量的增加,坯料中的一些缺陷如划伤、夹灰等会逐渐暴露于表面,并可及时去除。因此适当增大总变形量对表面质量有好处。d 坯料
20、制造的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应便于管理。B 异型管材拉拔时坯料尺寸的确定 异型管材生产时一般也采用圆管坯,拉拔到一定尺寸后进行12道过渡空拉,使其形状逐渐向成品形状过渡。因此,关键是确定过渡圆的尺寸。过渡圆第43页/共64页 由于过渡拉拔的主要目的是成型,所以尺寸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成型正确问题。为保证成型正确,过渡圆尺寸设计的原则是:过渡圆的外形尺寸等于或稍大于成品的外形尺寸。具体确定时,首先按周长相等原则计算,然后再加35以确保棱角等部位能充满。第44页/共64页 C 实心型材拉拔时坯料尺寸的确定 a 成品的外形必须包括在坯料的外形之中;b 为使变形均匀,坯料各部分的延伸系数应尽量相等;实际中满
21、足此点很困难,一般情况下,要求高的面给予较大的变形;第45页/共64页 c 坯料与模孔各部分尽量同时接触,否则由于未被压缩部分的强迫延伸,引起形状尺寸不精确。为保证这一点,各部分的模角应不同;d 对带锐角的型材,形状要逐渐过渡,不允许由锐角向钝角过渡。总之,设计原则是:使坯料各部分同时得到尽可能均匀的压缩。实际设计时可采用图解法P217。第46页/共64页 为两次退火间的总延伸系数;为两次退火间允许的平均总延伸系数。2)中间退火次数的确定 退火退火退火 为坯料到产品的总延伸系数;3)拉拔道次的确定 为道次平均延伸系数。退火退火第47页/共64页 4)道次延伸系数的分配 道次道次延伸系数延伸系数
22、 适于塑性好、冷硬速率慢的材料,可充分利用其塑性在中间道次给予较大的变形,为精确控制成品尺寸精度,成品道次给予小的变形。适于冷硬速率块的材料。5)校核安全系数 第48页/共64页2 拉拔配模设计 1)圆棒拉拔配模设计 A 给定成品和坯料尺寸:根据材料允许的道次延伸系数和两次退火间允许的总延伸系数,确定退火次数和拉拔道次;B 给定成品尺寸并要求一定的性能:根据加工硬化曲线,确定最后一次退火时应留有的加工率;C 只要求成品尺寸:在保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坯料的尺寸。2)空拉配模设计 除考虑安全系数外,还要考虑过程的稳定性,一般认为,道次减径量不能超过壁厚的6倍。第49页/共64页 3)固定短
23、芯头拉拔配模设计 固定短芯头拉拔的主要目的是减壁,因此设计时要遵循“少缩多薄”的原则,即少减径、多减壁。因为减径量越大,则空拉段越长,结果金属的塑性不能有效地用于减壁上。4)游动芯头拉拔配模设计 减壁量必须有相应的减径量配合,否则会导致管坯内表面与大圆柱段接触,一般认为,芯头大、小圆柱段的直径差应大于等于减壁量的6倍,即:Dd第50页/共64页 5)异型管材拉拔配模设计 主要是防止过渡空拉时管壁内凹,尤其是长边。此外,要保证成型拉拔时能顺利地放入芯头。第51页/共64页 6)线材拉拔配模设计 线材生产一般是多模、连续、高速拉拔,如下图所示。由放线盘放出的线首先通过第一个模子,然后在中间绞盘上绕
24、24圈再进入第二个模子,依次类推,最后线材通过成品模到收线盘上。根据线的运动速度 与绞盘的圆周速度 的关系(相等、不相等),分带滑动和无滑动拉拔两种。放线盘模子收线盘中间绞盘第52页/共64页 A 带滑动拉拔配模设计 带滑动拉拔是指拉拔过程中线与绞盘间有滑动,即线的运动速度与绞盘的圆周速度不相等。a 建立拉拔力的条件 为了对通过n模的线建立起拉拔力 ,n绞盘的放线端必须施以拉力 ,即为紧边,使线压紧在绞盘上产生压力 ,当绞盘转动时,线与绞盘间产生摩擦力,进而建立起 。第53页/共64页 与 的关系可由柔性体绕圆柱体表面摩擦规律得到。m为绕线的圈数,一般为24圈;f 为线与绞盘间的摩擦系数,一般
25、取0.1;因此:第54页/共64页 若定义:为滑动率,则实现带滑动拉拔的基本条件也可描述为:滑动率 。b 实现带滑动拉拔的基本条件 与 的关系有以下三种可能情况:,此时绞盘起制动作用,导致断线;,此时为静摩擦,可建立起 ,但过程是不稳定的,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线速增加,则为上种情况;,此时摩擦力方向朝前,过程是稳定的。因此,即绞盘的圆周速度大于线的运动速度是实现带滑动拉拔的基本条件。第55页/共64页 c 如何保证 取决于拉线机的设计,不能改变,因此只能控制 ,使 始终成立。在稳定拉拔过程中,下式应成立:、分别为成品线的速度和断面积。因为收线盘上线与绞盘间无滑动,因此有 ,故 由上式可知,若成品
26、模磨损,则 增大,导致任一绞盘上的线速 增大,此时为保证拉拔过程仍能顺利进行,下式应该成立:第56页/共64页 变换后得:,可记为:此时说明:为保证 ,n道次以后的总延伸系数必须大于收线盘与第n个绞盘的速比。此条件为必要条件,实际中还有其他因素可导致 增大,如润滑剂较粘或绞盘、线有局部缺陷时,有可能导致线与某绞盘发生短时的粘结,此时 (该绞盘相当于收线盘)并引起该道次以前的线速增加。但此情况与成品模磨损时不同,只是暂时的,因为此时该道次以后的线速不变,结果其上的线必然松弛,使拉拔过程恢复正常。但在此调节过程中,该绞盘上的拉拔力急剧升高,有可能导致在恢复正常前发生断线。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有:
27、第57页/共64页 变换后得:,可记为:即:任一道次的延伸系数必须大于相邻两绞盘的速比。此条件为充分条件。若定义:为滑动系数,则一般取:思考:是大好还是小好?第58页/共64页 d 滑动率 的分配因为 故有又 故有即 因此有即 因此,滑动率的分配原则是:由前向后越来越小。第59页/共64页 B 无滑动拉拔配模设计 拉拔过程中线与绞盘间没有滑动,有储线式和非储线式两种,前者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为保证线与绞盘间无滑动,绕线圈数不能少于712圈。中间绞盘导轮导轮滑动圆盘导轮收线盘第60页/共64页 无滑动拉拔时,任一绞盘的圆周速度与进线速度相等,即:;但进线速度 与出线速度 可以不等,即拉拔过程中任一绞盘上线的圈数可以改变。为保证拉拔过程连续、稳定进行,在拉拔过程中任一绞盘上线的圈数应逐渐增加,即保证 ,此式可改写成:中间绞盘导轮导轮滑动圆盘导轮收线盘第61页/共64页 即:,或 中间绞盘导轮导轮滑动圆盘导轮收线盘,又:,故:第62页/共64页 THANK YOU第63页/共6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4页/共64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