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ch学习.pptx
《矿井通风ch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通风ch学习.ppt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背景p安全健康作业环境的需求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大多为地下开采。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瓦斯、粉尘、高温(地热和设备发热)等,是影响井下安全和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因此,为创造适宜井下作业安全环境和气候条件,需要进行矿井通风。因此,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手段,是创造井下作业环境的基础。p 灾害事故控制的需求 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煤炭自燃或活在爆炸等事故,在灾变时期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量和风向,因此,矿井通风也是防止事故规模与范围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的重要技术手段。1、什么是矿井通风?第1页/共56页(2)矿井通风 为在井下创造一种适宜井下人员的气候条件和安全环境,依靠风机等动力将新鲜
2、空气沿着井巷网络输送到采掘进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满足这些地区的作业环境和安全要求,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地面,此即矿井通风。p构成:由通风动力及其装置、通风井巷网络、风流监测与控制设施组成。p目的与任务:在正常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人员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有害物质,降低热害,为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灾变时期:及时有效地控制风向和风量,并与其他措施相结合,防止灾害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第2页/共56页通风机巷道网络通风设施矿井通风矿井通风: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
3、井下,并在井巷中作定向和定量地流动,最后排出矿井的全过程。并在井巷中作定向和定量地流动,最后排出矿井的全过程。第3页/共56页(3)矿井通风系统的特点p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开采系统的重要子系统;p矿井通风系统在结构上不断变化;p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受矿山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第4页/共56页2.2.矿井通风历史与发展矿井通风历史与发展(1)中世纪前p希腊人就懂得了利用进风巷和回风巷形成风流回路;p在罗马时期,奴隶挥动棕榈叶使空气流动循环,更一般地,采用生火加热空气使空气向上运动形成矿井空气流动。(2)中世纪-工业革命时期p Georgus Agricola,1556发 表 的“
4、De Re Metallica”是最早的矿井通风文献之一,此后200年一直采用为当时的矿井通风教材。第5页/共56页“De Re Metallica”(Georgus Agricola,1556)欧洲中世纪的情况,描述了用马匹和人力驱动离心式风机、木质导风管与风箱的连接、风门、井筒导流板等情况,还描述了窒息性气体(二氧化碳)以及瓦斯的爆炸性等危险。第6页/共56页现代化的局部通风机和主要通风机19世纪初,英国煤矿采用水蒸气或空气为动力的喷射器进行通风,到1807年出现了活塞式空气泵,1898年出现以电力为动力的轴流式风机,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大型离心式风机。第7页/共56页我国明代(1368
5、1644)南方地下采煤时用竹筒排放瓦斯实现自然通风。第8页/共56页(3)工业革命-信息时代p采矿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的矿井通风技术水平较低,矿工主要受到尘肺病、矿井爆炸与火灾的威胁。在英国煤矿,大量的矿工由于矿井爆炸、火灾等而失去生命,最终促成在19世纪形成了矿井通风科学。p1854年,英国人John Atkinson发表了著名的“On the Theory of the Ventilation of Mines”,提出的Atkinson方程成为矿井通风工程的理论基础,但直到他去世60年后,人们才重新认识该理论的重要性。p1920-1930年代,在航空推进器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大型轴流
6、式风机得到广泛的运用。在195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模拟计算机模型来分析矿井通风网络。p在1960-1970年代,由于对矿井通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矿井就着手对风井和地面主风机进行升级,而且大型风机设计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几乎在同一时期,人们在大型制冷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进步(尤其在南非)。第9页/共56页(4)信息时代p利用计算机对整个通风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来预测矿井通风对主风机的性能要求,以及在复杂矿井网络中风流的分布。第10页/共56页(5)我国矿井通风技术的现状与未来p机械通风,大多数采取分区通风,基本实现了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管理;p矿井通风设计、通风系统优化和监测工作的计算机化
7、,矿井通风网络解算、主要通风机选型优化和风量优化调节等智能化、可视化;p智能化通风仪表、新型环境监测系统和大功率高效风机。第11页/共56页p矿井风流的非稳态流动理论以及采空区渗流理论为灾变时期风流实时控制、控制采空区漏风、防止自燃发火、寻找隐蔽火源、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和提高瓦斯抽采效果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p微电子控制与计算机管理在矿井通风及其管理技术中的运用包括新型自动化通风参数测试仪表的研制等;p通风装备的大型化、高效率与自动控制技术;p深、热矿井的通风理论和改善其环境条件的技术措施。第12页/共56页3.3.通风理论基础与学科内容通风理论基础与学科内容(1)学科基础 矿井通风中,瓦斯的稀
8、释排放、降尘降温等都是以为流体为工作介质,通过利用流体的的物理作用,有效地组织流体流动来得意实现的。因此要对矿井通风过程中的各种流体力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计算、正确解决专业范围内的流体力学设计和计算问题,都需要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其在供热通风空调(HVAC)和燃气工程也有广泛的运用。除此以外,还涉及热力学、拓扑学、计算机等学科。第13页/共56页(2)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两部分。p矿井空气成分、物理性质与状态参数,有害气体的危害性与安全浓度要求;p矿井风流流动特性、矿井风流能量及其变化、能量方程及其应用;p矿井通风阻力特性、类型与测算;p矿井通风动力、主要通风机类型与特性、通风机
9、的联合工作;p矿井通风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风量分配与调节、矿井通风网络解算;p矿井通风设计与生产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p矿井通风设施;p掘进通风;p矿井通风管理与通风参数测量;p矿内热环境与矿井空气调节。第14页/共56页4、课程特点、要求与学习方法(1)课程特点理论性:矿井通风涉及流体力学、热力学、拓扑学和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学科基础,研究对象上包括各种巷道网络条件下的风流流动规律与解算、通风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通风检测与监控仪表、通风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与矿井通风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矿井通风主要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采、掘工作面的通风,通风方式与
10、通风设施选取、运行等受矿山地质和开采工艺等诸多因素影响,因而矿井通风基本理论的运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2)基本要求 学生应重点对矿井通风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加以理解与掌握,在应熟悉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开拓系统与采掘工作面的基本布置方式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各种通风设施的基本原理、功能和适用条件,掌握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内容,并能针对矿山实际情况进行矿井通风设计。(3)学习方法 理论与实践并重第15页/共56页5、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p通风安全学,张国枢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2)参考资料p矿井通风,黄元平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p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赵以蕙编,中国矿
11、业大学出版版,1990年p中国煤炭工业百科全书 安全卷pBasic mine ventilation.Revision 5,AMC Consultants Pty Ltd.2005.第16页/共56页6、课程考核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表现,20%实验:20%综合考试:60%第17页/共56页第一章 矿井空气1 1.1 1 矿内空气成分与基本性质矿内空气成分与基本性质气体成份(分子式)体积百分比(%)质量百分比(%)氮气(N2)79.0075.71氧气(O2)20.9623.23二氧化碳(CO2)0.040.06地面干空气主要成分地面干空气主要成分地面干空气主要成分地面干空气主要成分p定义:
12、定义: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即称为矿内空气。地面空气则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亦称为湿空气。第18页/共56页p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成分和性质的变化u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混入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空气的状态参数(温度、湿度、压力等)发生改变等。u一般来说,将井巷中经过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的空气称为新鲜空气(新风)新鲜空气(新风);经过用风地点以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的空气,称为污浊污浊空气(乏风)空气(乏风)。第19页/共56页p 有毒有害气体 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相比,在性质上存在许多差异,但在新鲜空气中其主要成分仍然是氧、氮和二氧化碳。在污浊
13、空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甲烷、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第20页/共56页 氧气(O2)p性质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气体。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氧气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此外,氧气是助燃物。p人体需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劳动强度呼吸空气量/Lmin-1氧气消耗量/Lmin-1休息0.20.4轻劳动0.6.0中度劳动1.2.6重劳动1.82.4极重劳动2.53.0第21页/共56页p人体缺氧症状与氧浓度的关系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生理
14、反应,出现种种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死亡。氧浓度(体积)/%主要症状17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15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1012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69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有及时抢救几分钟内可能导致死亡第22页/共56页p 矿内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人员呼吸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在井下通风不良的地点,如果不经检查而贸然进入,就可能引起人员的缺氧窒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含量不得低于20%。第23页/共56页氮气(N2)p性质 氮气是一种
15、惰性气体,是新鲜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它本身无毒、不助燃,也不供呼吸。但空气中若氮气浓度升高,则势必造成氧浓度相对降低,从而也可能导致人员的窒息性伤害。另外,由于氮气为惰性气体,可用于井下防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p矿井空气中氮气主要来源 井下爆破和生物的腐烂,有些煤岩层中也有氮气涌出。第24页/共56页二氧化碳(CO2)p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比重为1.52(与空气的相对密度),很难与空气均匀混合,故常积存在巷道的底部,在静止的空气中有明显的分界。二氧化碳不助然也不能供人呼吸,易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水溶液成弱酸性,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作用。在新鲜空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是无
16、害的,但如果空气中完全不含有二氧化碳,则人体的正常呼吸功能就不能维持。p二氧化碳对人呼吸的影响在抢救遇难者进行人工输氧时,往往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刺激遇难者的呼吸机能。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也将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第25页/共56页p二氧化碳中毒症状与浓度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体积)/%主 要 症 状1呼吸加深,但对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3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人体很快疲劳2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耳鸣6严重喘息,极度虚弱无力79动作不协调,大约十分钟可发生昏迷911数分钟内可导致死亡第26页/共56页p
17、矿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矿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碳酸性岩石分解;炸药爆破;煤炭自然;瓦斯、煤尘爆炸等。此外,有的煤层和岩层中也能长期连续地放出二氧化碳,有的甚至能与煤岩粉一起突然大量喷出,给矿井带来极大的危害。p规程规定 进风流中CO2不超过0.5%;总回风流中,CO2不超过0.75%;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CO2 浓度达到1.5%或采区、采掘工作面回风道风流CO2浓度超过1.5%时,需要停工处理。第27页/共56页一氧化碳(CO)p性质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CO能燃烧,浓度在1375%时有爆炸的
18、危险;C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150300倍(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一旦CO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p矿内CO的来源与允许浓度u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井下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然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u矿内空气中CO浓度不得超过0.0024%。第28页/共56页p一氧化碳对人的生理作用第29页/共56页 二氧化硫(SO2)p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在风速较小时,易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SO2与水后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通风 ch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