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培训学习.pptx
《离心机培训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机培训学习.ppt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训内容第一章:卧螺机的初步认识第二章:卧螺机的工作原理第三章:卧螺机工艺参数的调整日常运行时 注意事项第四章:卧螺机安全保护第五章:卧螺机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第1页/共62页 第一章:卧螺机的初步认识第2页/共62页拆掉螺旋的卧螺机第3页/共62页转鼓第4页/共62页螺旋第5页/共62页进料管第6页/共62页差速器第7页/共62页污泥挂板装置第8页/共62页转鼓液相端盖及堰板第9页/共62页卧螺机液相端盖第10页/共62页卧螺机进料端(固相侧)第11页/共62页工作中的卧螺机第12页/共62页贝亚雷斯卧螺机的结构主电机液力耦合器沉积物排出口进料管沉积物刮板间刮板电机螺旋叶片螺旋液相堰板差速
2、器传动机构减震垫液相排出口支架转鼓冲洗水排出口第13页/共62页小结本章通过图片我们认识了卧螺机的物理结构和关键部件。转鼓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组合体,其中圆柱部分是沉淀区,圆锥部分是干燥区,也称岸区、沙滩。中空螺旋沿轴向有四条开放槽,相临两条开放槽互相之间成90度角,四条开放槽贯穿大半个螺旋长度。这种结构设计的优点一方面是螺旋的自重比较轻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开放槽提供了相当大的过流面积和舒缓的过流通道,很好的保护了絮凝体在从离心机外进入离心机内时不受破坏,降低了出泥的含水率,大大的降低了絮凝剂的用量。离心机出泥口刮泥装置:通过离心机分离出来的污泥,在极高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会紧贴在集泥室的
3、内壁上,很容易将离心机的排泥口堵塞,尤其当离心机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离心机排泥口端的污泥非常容易干结附着在机体内,堵塞脱水机的污泥出口,使处理后的污泥排不出,导致离心机无法正常工作。这个刮泥装置,可以缓慢连续地将贴在离心机出泥端内壁上的污泥刮下来,从而保证整个离心机排泥顺畅。第14页/共62页第二章:卧螺机的工作原理第15页/共62页离心力作用于颗粒作用于颗粒1 1的离心力:的离心力:质量与离心力的关系质量与离心力的关系 F=离心力R =半径N =线速度m =质量1F1F22溶液中的固相颗粒做圆周运动时产生一个向外离心力,由于不同介质的质量、密度、大小及形状等彼此各不相同,在同一固定大小的离心
4、场中沉降速度也就不相同,由此便可以得到相互间的分离。其定义为:作用于颗粒作用于颗粒2 2的离心力:的离心力:第16页/共62页离心力的基本特性分离因数Fr离心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称为该离心机的分离因数。分离因数是离心机分离能力的主要指标,分离因数越大,物料所受的离心力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分离因数与离心机的转鼓半径成正比,与转鼓速度的平方也成正比,因此提高转鼓转速比增大半径对分离因数的影响要大得多。分离因数的极限值取决于转鼓材料的机械强度。Fr=r2g=2n60r离心机转鼓半径,cm;转鼓的角速度,1/S;n转鼓的转速,r/min;第17页/共62页离心力的基本特性
5、沉降速度斯托克斯定律:V=D2(P1-P2)G/18U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来,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直径成平方关系,与颗粒和液体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液体粘度成反比。如果在离心力场中,则颗粒的沉降速度为:V=D2(P1-P2)r2/18U 在分离过程中,颗粒的沉降速度越快,分离效果就越显著,斯托克斯定律表明了分离效果与物性参数的基本关系。V:颗粒在液相中的沉降速度,m/s;D:颗粒直径,m;P1:颗粒密度,kg/m3;P2:液体密度,kg/m3;U:液体粘度,Pa.S;G:重力加速度,m/s2;第18页/共62页卧螺机工作原理卧螺离心机是一种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主要由高转速的转鼓、与转鼓转向相同且转速
6、比转鼓略低的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和差速器等部件组成。当要分离的悬浮液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立即被甩入转鼓腔内。高速旋转的转鼓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把比液相密度大的固相颗粒甩贴在转鼓内壁上,形成固体层(因为环状,称为固环层);水分由于密度较小,离心力小,因此只能在固环层内侧形成液体层,称为液环层。由于螺旋和转鼓的转速不同,二者存在有相对运动(即转速差),利用螺旋和转鼓的相对运动把固环层的污泥缓慢地推动到转鼓的锥端,并经过干燥区后,由转鼓 圆周分布的出口连续排出;液环层的液体则靠重力由堰口连续“溢流”排至转鼓外,形成分离液。第19页/共62页卧螺机的关键部件转鼓转鼓的直径
7、越大,离心机处理能力也越大。长度越长,污泥在转鼓内停留的时间也越长,分离效果越好。但离心机太大时,制造费用和处理成本也会随之增高。转鼓的转速是一个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由前面讲到的分离因数公式可以看出,在保证一定的离心分离效果下,转速的高低取决于转鼓的直径,直径越小,要求的转速越高;反之,直径越大,要求的转速也越低。通常处理量小的卧螺机半径小,但转速相对于处理量大的卧螺机的转速要高。第20页/共62页卧螺机的关键部件螺旋空心转轴螺旋输送器,既投配污泥,又起使污泥产生离心力的作用,同时还负责将固环层的污泥输离液环层,实现泥水分离。螺旋在转鼓的锥角处,直径开始变小,将污泥“捞出”液环层。锥角一般在8
8、12之间。螺旋的旋转方向与转鼓的速度之差,即为污泥被输出的速度,决定着污泥在机内停留时间的长短,因而是一个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另外,可用溢流调节堰调整液环层的厚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工艺调节参数。通过液环层厚度的调整,可以改变在干燥区的停留时间。第21页/共62页离心机的关键部件差速器差速器(齿轮箱)的作用是使转鼓和螺旋之间形成一定的转速差。为防止螺旋过力矩,在差速器上安装了机械过力矩保护装置。转速差计算公式:n=(n1-n2)/rn1:转鼓转速n2:螺旋转速r:差速器齿轮比第22页/共62页小结本章讲述了离心力的基本特性及卧螺机及关键部件(转鼓、螺旋、差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分离因数公式了解到
9、其与离心机的转鼓半径成正比,与转鼓速度的平方也成正比,因此提高转鼓转速比增大半径对分离因数的影响要大得多。通过斯托克斯定律了解到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直径成平方关系,与颗粒和液体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液体粘度成反比。卧螺机是通过高速旋转的转鼓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将流入转鼓的悬浮液分离成固相环和液相环,然后利用转鼓和螺旋之间的差速并通过螺旋将固相推出,液相则靠重力“溢流”出。第23页/共62页 第三章:卧螺机工艺参数的调整第24页/共62页卧螺机PI&D图悬浮液入口冲洗水入口絮凝剂入口液相出口固相出口注意事项:1、在进料管路、冲洗水管路上应增加手动调节阀,方便调节流量。2、如果需要添加絮凝剂,则在卧螺
10、机的入口处,应增加一个取样口,来观测絮凝剂的效果。3、卧螺机的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均应采用柔性连接。第25页/共62页卧螺机的关键参数进料泵的流量;转鼓与螺旋的转速差;液相出口堰板的高度;液相在离心机内部的滞留时间;絮凝剂(如果需要);第26页/共62页工艺控制 在实际运行中,污泥的泥质和泥量会发生变化,为保证脱水效果不变,用户可根据悬浮液的物料性能,分离后液相与固相的要求,以及处理能力等因素,合理地选择离心机有关参数,如:处理量Q,转鼓转速n,转鼓与螺旋的差转速n,溢流板直径D等,以获得较满意的分离效果。第27页/共62页分离因数的控制如果离心机的转鼓是由变频器来驱动,则转鼓的转速一般能在较大
11、范围内无级调节,通过调节转速,可以控制离心机分离因数,使之适应不同分离液的要求。一般来说,分离液中固相颗粒越大,密度越大,需要较低的分离因数,反之则需要较高的分离因数。随着转鼓转速的上升,分离因数上升,分离效果提高(在差速带轮确定后),螺旋与转鼓之间的差转速随之增大,处理能力加大,但离心机的振动、噪声也随之增加,使用寿命会有所下降,因此一般在能满足分离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转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转鼓不是变频控制的,则其转速是固定的,即其分离因数是固定的。第28页/共62页液环层厚度的控制当进泥量一定时,液环层越厚,污泥在液环层内进行分离的时间越长,会有更多的污泥被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液环层变
12、厚,会降低某些受扰动的小颗粒随分离液流失的可能性。综合以上两方面的作用,液环层增厚一般会提高脱水的固体回收率。但液环层增厚,相应会使干燥区缩短,使脱离液环层的污泥没有充足的时间被“摔干”,因此泥饼含固量将下降。在控制液环层厚度时应在高固体回收率与泥饼含固率之间权衡。除非脱水后的污泥需进行焚烧处置,一般情况下无需追求过高的泥饼含固量,而固体回收率则越高越好,因此液环层厚度应尽可能调大一些。第29页/共62页转速差的控制 转速差是指转鼓与螺旋的转速之差,即两者之间的相对转速。如果转速差为n,则螺旋相对于转鼓来说,等于以n的速度在旋转,液环层中被分离出的污泥就是利用这个速度被输送出脱水机的。当进泥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心机 培训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