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的选型与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交的选型与设计.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 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及特点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及特点3.1 立体交叉的分类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第1页/共70页(1)上跨式 主线高出地表面,施工比较方便,造价较低,因下挖较小,与地下管线于扰小,排水容易处理。其主要缺点是占地较大,路线桥影响视线和周围景观,引道较长或纵坡较大,不利于非机动车交通行驶。(2)下穿式主线低于地表面,占地较少,立面易处理,立交构造物对视线和周围景观影响小,对非机动车交通影响不大。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时地下管线于扰较大,排水困难,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养护管理费用大。第2页/共70页按交通功能划分第3页/共70页按其它方式划分第4页/共70页3.2 立体交叉的形式及
2、特点前面已经提到,互通式立交的形式问题实质就是各种左右转弯匝道的选择和组合问题。不同的左右转弯匝道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互通式立交。设计一座立交实质上就是在当地的主、客观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的左转弯匝道进行组合。第5页/共70页第6页/共70页(一)三路全互通式立体交叉1喇叭形立体交叉喇叭形立交可分为A式和B式,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人主线为A式,驶出时为B式。第7页/共70页 优点:(1)除环圈式匝道外,其它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4)结构简单,造形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缺点:(1)环圈式匝
3、道上行车速度低,线形较差,若采用较高的计算行车速度时,占地较大;(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第8页/共70页2子叶式立体交叉子叶式立体交叉是用两个环圈式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交,如图子叶式立体交叉第9页/共70页 优点:(1)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造价较低;(2)匝道对称布置呈叶状,造型美观。缺点:(1)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较差,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形好;(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子叶式立交的适用性与喇叭形立交相近,多用于苜蓿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布设时以使正线下穿为宜。第10页/共70页3Y形立体交叉 Y形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应地可分为
4、定向Y形和半定向Y形两种。1)定向Y形立体交叉第11页/共70页 优点:(1)对转弯车辆能提供直接、无阻的定向运行,行车速度高,通行能力大;(2)转弯行驶路径短捷,运行流畅,方向明确;(3)正线外侧不需占用过多土地。缺点:(1)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以满足匝道纵断面布置的要求;(2)当正线单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车道,左侧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使得左转弯车辆由左侧车道快速分离或由左侧车道快速汇入困难,而且不安全;(3)需要跨线构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定向Y形立体交叉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都很大的高速公路之间的交叉,特别是正线双向为分离式断面,且相距一定宽度时较为适宜。另外,当正线外侧
5、有障碍物时最为适宜。第12页/共70页2)半定向Y形立体交叉双向行车道之间不必拉开或难以拉开的情况第13页/共70页优点:(1)对左转弯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通行能力较大;(2)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明确,不会发生错路运行;(3)正线外侧占用土地较少;(4)左转弯车辆由正线右侧分离或汇入,运行安全方便,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不必分开。缺点:(1)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定向Y形长;(2)需要跨线构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第14页/共70页(二)三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优点:(1)能保证主要行车方向畅通;(2)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形式简单,造价较低;(3)正线外侧占地较少。第15页/共70页 缺
6、点:(1)正线某一直行方向与左转匝道相交处为平面交叉;(2)平面交叉位置布设不当时,会产生视认性差的问题,影响行车安全。2.匝道平交型立体交叉第16页/共70页 优点:(1)正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2)每个行车方向都为单一的出、入口,车辆出入正线方便;(3)形式简单,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造价较低;(4)正线两侧占地短小,使立交用地面积减少。缺点:(1)匝道相交处为平面交叉,可通过的交通量不大;(2)平面交叉口处的视认性和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第17页/共70页(三)三路交织型立体交叉优点:(1)转弯行驶方向明确,交通组织方便;(2)除了b)图外侧直行车辆略有绕行外,能保证正
7、线交通快速畅通;(3)结构紧凑,占地较少。缺点:(1)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2)左转绕行距离较长;(3)跨线构造物较多。第18页/共70页武汉市北互通收费广场第19页/共70页红岩峙互通第20页/共70页3.3 四路互通式立交 由前节分析,四路立交有四个左转弯,前述10种左转弯匝道的任一种皆可选用,四路立交理论上有10000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这些形式并不都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因为:考虑到造价的经济,应尽量缩短匝道长度,减 少立交桥梁的数量和层次;考虑到造型的美观,应尽量采用对称的形式;考虑到设计和施工的方便,各左、右转弯匝道线形和桥梁布设应尽量争取一致。第21页/共70页四
8、路立体交叉的形式(一)四路全互通式立体交叉1苜蓿叶式立体交叉1)普通苜蓿叶式立体交叉第22页/共70页优点:(1)交通运行连续而自然;(2)无冲突点,无须设信号控制;(3)可由部分苜蓿叶式分期修建而成;(4)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造价较低。缺点:(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占地较大;(2)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差,行车速度低;(3)上、下线左转匝道出入口之间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4)正线上为双重出口,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后,使标志复杂。第23页/共70页2)带集散车道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集散车道第24页/共70页优点:(1)使交织路段从高速公路上分离至车速较低的集散车道上,减少了对
9、正线交通的影响,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2)使高速公路上双重的出入口变为单一的出口或入口,简化了交通标志;(3)比普通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通过的交通量更大;(4)各左、右转弯车辆运行自然流畅。缺点:(1)在环圈式匝道半径相同情况下,与普通苜蓿叶式相比占地更多;(2)跨线构造物因跨度增大而造价更高些。第25页/共70页2X形(四星式)立体交叉又称半定向式立交,是四肢全互通式立交的最高级形式之一第26页/共70页优点:(1)各转弯方向车辆运行都有专用匝道,自由流畅,转向明确;(2)单一的出口或入口,便于车辆运行和简化标志;(3)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4)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缺点:(1)层多桥
10、长,造价高;(2)占地面积大,在城区很难实现。第27页/共70页3定向式立体交叉第28页/共70页 优点:(1)匝道转弯半径大,行车方向明确,路径短捷;(2)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运行,通行能力大;(3)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缺点:(1)存在左侧分离和左侧汇入的困难;(2)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拉开足够距离,直行车辆略有绕行;(3)跨线构造物数量多,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此类立体交叉适用于高速公路之间相互的高级立体交叉情况。由于存在左出和左进的问题,只有在交通量大、车速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第29页/共70页4涡轮式立体交叉第30页/共70页优点:(1)匝道平曲线半径较大,纵坡和缓,适
11、应车速较高;(2)车辆进出正线安全顺畅;(3)无交织,无冲突,通行能力较大。缺点:(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营运费用较大;(2)需建二层式跨线构造物五座,造价较高;(3)占地面积大。第31页/共70页5.组合式立体交叉一个环圈式匝道型两个环圈式匝道型第32页/共70页三个环圈式匝道型无环圈式匝道型第33页/共70页(二)四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四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在次要道路上或匝道上存在平面冲突点或个别转弯方向不设专用匝道的立体交叉,一般多用于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也可用于地物限制较严或分期修建的情况。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代表形式主要有菱形立交体交叉和部分首宿叶式立体交叉等。1菱形立体
12、交叉菱形立体交叉是只设右转和左转公用的匝道,在跨线构造物两侧的次要道路上存在平面交叉口。第34页/共70页图为分离式菱形立体交叉常用形式第35页/共70页 优点:(1)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2)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交通标志简单;(3)主线下穿时匝道坡度便于驶出车辆减速和驶入车辆加速;(4)形式简单,仅需一座路线构造物,用地和工程费用小。缺点:(1)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交叉,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2)次线上可能存在视认性、错路运行或行车等待等问题。菱形立体交叉多用于城市道路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且用地困难的情况,而公路上多为收费的,般不采用。第36页/共70页2部分苜
13、蓿叶式立体交叉第37页/共70页优点:(1)可保证主要道路直行车辆快速通畅;(2)单一的驶出方式简化了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标志;(3)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少;(4)便于分期修建,远期可扩建为全苜蓿叶式立体交叉。缺点:(1)次要道路上存在平面冲突点,影响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2)次要道路上可能有停车等待和错路运行现象;(3)有时次要道路平面交叉口需设信号控制,若出口匝道储存能力不足时,往往会影响主要道路的交通。第38页/共70页3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是指某些转弯方向因交通量很小、地形和地物限制较严或因交通组织需要,限制个别转弯方向车辆行驶而不设专用转弯匝道,形成部分连
14、接式立体交叉。第39页/共70页(三)四路交织型立体交叉环形立体交叉1环形立体交叉第40页/共70页优点:(1)能保证主要道路快速畅通,转弯行驶方向明确;(2)无冲突点,行车较安全,交通组织方便;(3)结构紧凑,占地较少。缺点:(1)存在交织运行,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2)车速受到中心岛半径的影响,速度较低;(3)构造物较多,工程费用较高;(4)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长。第41页/共70页第42页/共70页第43页/共70页 3.4 多路立交多路立交转盘(环道)式转盘(环道)式一般的环道 四条以上道路交汇于一处时经常采用主线上跨或下穿,保证主要道路直通运行不受干扰,其余道路则经过一个圆
15、形环道进行直通或转弯运行,称为转盘或环道。第44页/共70页优点:环道使进入的车辆都绕中心的环岛作单方向的转弯绕行,以相互交织运行的方式消除了所有的交叉冲突点,造形美观,工程简易,造价低廉。缺点:占地面积较大,车辆绕行距离较长,行人通过困难,尤其沿着转盘的一周将连续不断地发生汇入和分离的交织运行,因而通行能力受到限制,尤其当快慢车混行时相互干扰更为严重第45页/共70页 这种形式有如下持点:(1)这种形式适应对又有四条或更多的肢道而速度和交通量又不太高 (2)要求大的用地。(3)交织段限制了速度和通行能力。(4)定向标志难于设置,除非圆圈半径足够大,能提供交织段适当的 长度多路交织型立体交叉第
16、46页/共70页规划时应尽量避免多条道路相交,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对于多路相交的情况下,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功能完善,规模宏大但立交构造物多,占地面积大,工程费用高,容易导致错路运行。此类立体交叉可用于市郊地区以及公路上不实行收费的高速公路之间或高速公路与环城快速干道相交的情况。布设时,尽量做到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必要时向空间发展为宜;在立体交叉形式设计时应结合具体地形、地物和交通量条件,可采用前述三肢和四肢立体交叉形式的有机组合,并进行适当调整;当正线上有连续多个进出口时,宜在正线一侧或两侧设置集散车道,以减少对直行车辆的干扰。第47页/共70页多路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集散车道第48页/共7
17、0页英国的“小环交”(Small roundabout)1 运行规则和效果 一个常规的或传统的环道交叉,车辆运行是没有什么特殊规定的,只要有间隙,入口处车辆就可插入环道作交织绕行,交通量较小而环道直径又相当大的时候还可以适应,当交通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适应了,会经常发生阻塞现象。第49页/共70页 保证在环道上绕行的车辆优先通行,入口处车辆如遇见环流来车,必须停下让环流车辆通过,在适当的环流间隙才能伺机进入环道,绝对不允许入口车辆抢先进入环道,迫使环流车辆停车等待。英国曾经修建过许多环道交叉。6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发展,交通量激增,许多环交适应不了增大了的交通量,发生严重锁结现象。要全部把这
18、些环交改为正规立交,在经济上不允许,因而就从运行方面来想办法。经过对环交处车辆运行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环流优先规则”第50页/共70页1.能保持环流绕行车辆的连续运行,不致停顿,因而也就保证了环道交通的活力,永远不会发生锁结 2.交通量大的时候,只会暂时或偶尔在进入环道的各个匝道或道路上发生临时停车排队等待的现象。3.彻底取消了”交织长度”的概念。4.发挥了最大的通行能力“环流优先”的特点第51页/共70页1.宜把入口处扩宽,把原来只有1或2个车道的驶入道路在入口处扩宽成2、3或4个车道2.环道也应相应有34个车道供左、中、右行车辆各行其道。3.同时,从环道驶出的出口也适当加宽一个车道以利车辆
19、快速顺利地驶离环道。4.为有利于导流,设导向岛。环道改进第52页/共70页3.5 收费道路的立交收费道路的立交收费立交的形式 收费公路设置立交的作法是在距两条相交道路的交叉口的适当距离处另设以一条连络线,在连络线与两条路相交的地方各设置一个三肢立交,这样所有车辆就都集中经由连络线转弯出入,只须在连络线设置一个收费站就够了,从而大大简化了管理。转化为三肢立交问题第53页/共70页无连络线无连络线第54页/共70页单喇叭型单喇叭型双喇叭型双喇叭型第55页/共70页单单Y型型双双Y型型第56页/共70页Y喇叭喇叭喇叭子叶喇叭子叶1.当地的地形和地物等情况;2.交通情况设置连络线的注意点 收费立交除原
20、来两道路相交处仍要设置跨线构造物之外,还要增加三肢立交构造物匝道也将延长,工程造价要比不收费立交增加行驶距离和营运费用也有所增大。第57页/共70页第58页/共70页沈大灯塔桥第59页/共70页天津徐庄子桥第60页/共70页武汉市北互通收费广场第61页/共70页营大公路处采用y型立交第62页/共70页收费站第63页/共70页一、设置位置收费立交必须设置收费站。收费站的设置位置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直接设置在主线上,称为路障式,第二种是设置在立交匝道的连络线上二、收费站处的线形 收费站应尽量设在地势平坦开阔,匝道连络线最好是平直线,以便利车辆的停车和启动。尽量避免将收班站设在弯道或陡坡处,尤其不
21、应设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第64页/共70页3.6 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第65页/共70页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而定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进行。1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2选定的立交形式必须与立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3形式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提高的可能。4形式选择必须考虑是否收费问题及实行的收费制。第66页/共70页5.形式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施工、养护和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相降低成本。7形式选择应与定位相结合。6形式选择和匝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8在城市道路上,立体交叉的结构形式应简单,占地面积应少。第67页/共70页立交形式选择的方法步骤第68页/共70页第69页/共7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0页/共7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