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文献学.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简 策 装刻有文字的数根长条形竹片用绳连结,其中单根竹片谓之“简”;用绳编连起来的谓之“策”,通称为“简策”。第1页/共36页简策最前面的两根简为空白竹片,叫“赘简”,其背面书写书名或篇名。当以末简为轴,将策卷成一束时,赘简背面的书名或篇名就露在外面,既可作题签,又起着保护书页的作用。第2页/共36页二、卷轴装纸质文献早期以卷子的形式出现。卷子上的界栏,显然模仿竹木简。六朝到唐代都是卷子流行的时代。第3页/共36页卷轴装示意图第4页/共36页敦煌写卷,可以看出纸张粘贴的痕迹第5页/共36页卷轴装的规制卷轴装高一尺,长度未有定制。卷子开头有丝织品或白纸作保护,叫“缥”;外有捆扎的“带”;记录
2、书名的“签”;装卷轴的袋子叫“帙”。第6页/共36页唐代曾用轴、带、帙、签的颜色来区分书籍种类:经部: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部:锱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部: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部:绿牙轴、朱带、白牙签。第7页/共36页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第8页/共36页三、经折装佛经最早采用此种装帧方式,故称“经折装”。经折装出现于唐代后期。第9页/共36页经折装实物第10页/共36页西藏佛教常用的贝叶经第11页/共36页改进以后的梵夹装,用木简取代贝叶。第12页/共36页四、旋 风 装旋风装书籍,外观与卷轴装一样。其区别在于旋风装是把一张张写好
3、的书页,按照先后顺序逐次相错约一厘米的距离,粘在同一张带有卷轴的整纸上面。展开平放,错落粘连,形如鳞次,故名龙鳞装。第13页/共36页此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也是唯一一件的旋风装实物唐吴彩鸾手写唐韵。第14页/共36页五、蝴 蝶 装蝴蝶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其重大进步就是变成了单叶装订成册的形态,从而接近了现代意义的图书册页。第15页/共36页蝴 蝶 装 书 页 示 意 图 第16页/共36页蝴蝶装文苑英华第17页/共36页蝴蝶装资政览要第18页/共36页元刻本蝴蝶装梦溪笔谈第19页/共36页蝴蝶装的缺陷在于,连续的两页中间有空白页存在,不方便阅读,后来被包背装所取代。两页之间的空白第20页/共3
4、6页六、包 背 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区别是:每页版面向外对折,装订在版心对折线对面的余纸上。然后打眼,穿纸捻装订,最后上包背、封皮。蝴蝶装的版心,变为书口;蝴蝶装的书口变为版心。两页之间不再有空白页。第21页/共36页打开的包背装第22页/共36页包背装起源于元代,明代中期以前多用。因为书口有字,改为平放。其外观与装帧方式,与今天的平装书很像。直到清代,包背装仍被广泛使用。第23页/共36页包背装的书口为版心第24页/共36页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均采用了包背装。第25页/共36页包背装存在粘接不牢、导致书页散乱、糨糊易生书虫等缺点。因此,人们探索采用线装来取代包背装。七、线 装第26页/共36页线
5、装书籍,大约出现在唐末五代,盛行于明代中期以后,沿用至清末民国,至今不少古书还专门采用线装。第27页/共36页线装书在折页方面与包背装完全相同。即正折,版心外向。所不同者,包背装是以整张书皮粘裹书背;线装则是采用两张与书页大小相同的书皮,书册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与书背戳齐,然后打眼用纸捻固定,打上包角,最后订线。第28页/共36页清刻线装剑南诗稿第29页/共36页线装书一般四个装订眼,或者在书背上下两角加打二眼,成为六眼装。第30页/共36页线装书的装订方式第31页/共36页四目骑线式装订方法第32页/共36页八、新 式 装 订新式装订分为平装和精装,装订方式类似于包背装,清代中后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用质地结实的棉线装订,封皮纸张较厚,用化学胶水取代糨糊,使书籍更为耐用、美观。第33页/共36页平装书第34页/共36页精装书第35页/共3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6页/共36页
限制150内